<h3>伏尔加河畔(原创)末完成初稿,60*80cm,2018年12月。</h3><h3>本想赶在18年最后一天完成的初稿,因看罗胖跨年演讲耽搁了,不小心成了跨年习作。再见了2018!就把这幅画,还有演讲的结束语<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一起带到2019吧🌹</span><br></h3><h3><br></h3> <h3>秋日晨曦(原创),60*80cm,2018年11月创作。</h3><h3>每次一起欣赏姨夫旅行归来的摄影大片,都是很愉悦的精神享受。<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叶卡捷琳娜宫花园秋日清晨那一瞬间的光影留在了姨夫的相机里,我又把它留在了画布上。</span></h3><h3><br></h3><h3><br></h3> <h3>牡丹(原创),40*80cm,2018年10月创作。</h3><h3>第一幅牡丹花习作,还是觉得国画写意牡丹更有味道,很想请教莫上师印象牡丹该怎么画🌺</h3> <h3>水边的阿狄丽娜(原创),50*60cm,2018年10月作品</h3><h3>源自一幅摄影图片,看到她的那刻,耳边回响起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巜水边的阿狄丽娜》。娇美的水仙,灰蓝的湖水,枯黄的落叶,摇曳的树影,真实与虚幻,绽放与败落,阳暖与阴冷,仿佛是灵与灵的对话,于是我画下了这幅习作。</h3><h3><br></h3><h3>“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最终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期盼着爱情的奇迹。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幸运的国王就和美丽的少女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br></h3> <h3>Vicky and Vinca (原创),50*60cm,2018年9月作品<br></h3><h3>姐姐家的小V和长春花</h3><h3>生命是个神奇的存在,有时是一个随遇而安的小精灵,有时是一束娇美的小花,只要心灵能够感应到她,便能抚平你、激励你、点燃你</h3> <h3>日出·印象(临摹),50*60c m,2018年8月作品。</h3><h3>时隔两年,再次临摹莫大师这幅印象派开山之作,还是被她朦胧的色调、随意凌乱的笔触迷惑了。那轮红日,是的,是那轮蓝灰色薄雾中的红日,永远定格在脑海里了。</h3><h3>这幅名作的网络版本色彩千差万别,不知哪个版本更接近原作,只能是边临摹边想像着完成了这幅习作,希望有一日能一睹原画真容。</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span>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这幅画作<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被当时的画评人讽刺为“这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所幸将其取名为日出.印象</span></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h3> <h3>sunset Seine river(临摹),50*60cm,2018年8月作品。</h3><h3>二年后再次临摹Monet的这幅塞纳河日落,对画作中的光、色、影以及轮廓线等有了更深的感悟。感谢莫上师🙏</h3><h3>“我一生都在画塞纳河,每一时刻,每一季节。我从未对它厌倦:对我来说塞纳河一直是新鲜的。”——克劳德·莫奈</h3><h3>莫上师,我想临摹你的塞纳河,每一幅,每一年,永不厌倦。🌷</h3> <h3>雨后湖畔(原创),50*80cm,2018年6月作品。</h3><h3>6月21日夏至,酷暑难耐,期待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如约而至。</h3><h3>练习湿画法,希望能表现出雨后初晴湿润清朗的效果。发现画天空和云还是手指最好使,真是对不起这双👐了</h3> <h3>一帘幽梦(原创),60*90cm, 2018年6月作品。</h3><h3>梦境中的画面。 渐渐感觉到可以和画中物进行对话,欣欣然。端午安康🙏</h3> <h3>荷塘(原创),50*70cm,2018年5月作品。</h3><h3>山有扶苏,隰有荷华。</h3><h3>天气渐热,画画荷花,心自清凉下来。画到错综凌乱的茎叶却又心升焦躁,分分钟想皈依国画,来个大写意痛快一把。习画也是修心,一点都没错。</h3> <h3>白桦林(临摹),40*80cm, 2018年5月作品。</h3><h3>记不清是听了朴树的"白桦林"想起画这幅画儿,还是看了列维坦的这幅名画想起了朴树的那首歌儿,艺术是如此相通,好的作品总能唤起心灵深处的共鸣,不管相隔多少时空。</h3><h3>第一次画白桦树,本以为至少需要二个星期才能完成,谁知拿起笔竟是停不下来,列维坦的构图、用色仿佛你就站在那里,眼望着这片宁静温暖的白桦林,呼吸着林中清凉湿润的空气,错落生动的树干,光影斑驳的花草地,引领你的视线交汇至树林深处,黄、绿、白、蓝、紫、赭红,一切都是如此自然,混然天成,大可戳戳点点,一气呵成。</h3><h3>感谢列维坦,临摹得虽是青涩,总是拥有了自己的一片白桦林🌲🌲喝茶时对着发会儿呆,感觉好极了。<br /></h3><h3><br /></h3><h3>"列维坦的世界名画巜Birkenhain》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宁静、温馨、柔和的光线。整个白桦林都包围在那暖暖的阳光之中,使人有种说不出的惬意和投入,仿佛要置身于童话世界。这种光线的绘制手法是列维坦吸收法国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画法而创作的一种新的尝试,描绘阳光照在桦树林中的光感和空气感,具有鲜明的印象派画风。"</h3> <h3>牡丹(临摹),50*60cm, 2018年5月作品。</h3><h3>方丹的这幅花卉更接近印象派,临摹起来开始觉得简单,细细揣摩,却有很多微妙绝伦的色彩变化,繁杂细碎的线条,层层叠叠的花瓣,虚虚实实若隐若现,难度远超之前临摹的几幅。</h3><h3>方丹和莫奈原来曾是同门师兄弟,一起在德拉克罗瓦的门下,难怪喜欢他🌷<br /></h3> <h3>小萝莉(原创),40*40cm,2018年4月作品。第一次画人像心里很是忐忑,好在小美女模特在千里之外的印度,也👀不到我把她画成什么样子😇</h3> <h3>小萝莉素描稿(原创),40*40cm, 2018年4月作品。第一次练习人像素描,献给了小萝莉,印度电影猴神大叔里可爱至极的小女主。记得看那场电影时从头哭到尾,回家喝了好多水才缓过神来...</h3> <h3>牡丹(临摹),50*60cm,2018年4月作品。选来选去,竟还是方丹的牡丹,国色天香,精气神都有了。想想自学西画已有一年半,还是深爱中国元素,保不齐哪一天又皈依国画了呢。</h3><h3>这个流光溢彩的瓶子画起来很有趣,爱上🌹也爱上了瓶儿</h3> <h3>牡丹(临摹),50*60cm, 2018年4月作品。提高了背景明度,相对牡丹花,水汪汪的玻璃瓶成为难点,写下落款那一刻感觉轻松了好多。</h3><h3><br /></h3><h3>"方丹·拉图尔的《牡丹》采用了深褐色的背景,画面色调为低明度的深色调,采用了竖构图的形式,在一个平放的台面上,玻璃花瓶里插满了娇艳的牡丹花,几朵牡丹花处于受光部分,位于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与背景的深褐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主次分明。在花束中,花叶主次分明,花朵底部的花叶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偏低,与花卉的色彩关系形成了明度上的强烈对比,而处于花卉上部的花叶,色彩明度、纯度偏高,形体关系明确,刻画细致,在画面里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与花卉的颜色形成了补色关系。整个画面构图严谨、考究,用色浑厚、沉静,不拘泥于传统,用印象派的色彩关系和综合技法展示给人们新的画面和浓郁的生活气息。</h3> <h3>玫瑰与百合(临摹),50*70cm,2018年3月作品。临摹方丹的花卉静物,那色彩那构图很自然地把我带入十九世纪的心境中,沉静而美好,大师的魔力。</h3><h3><br /></h3><h3>"亨利·方丹·拉图尔( HenriFantin-Latour 1836-1904),1863年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拉图尔是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之间的过渡性人物。最擅长画花卉静物,配以精致的容器加以点缀,追求朴素写实的特点。拉图尔并不像印象派画家那样注重户外的瞬间光色影像,他总是在画室中把经过长时间思索获得的客观性赋予那些美丽的花朵。</h3><h3>创作于1888年的《玫瑰与百合》是方丹·拉图尔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画面采用竖构图的形式,使用浅褐色调,平展的台面上摆放着鲜艳的花卉。画面中细致刻画的百合花显得灵动、自然,花瓣十分鲜活,显示出生命的律动。在画面的下方,有一簇色泽丰富、美丽的玫瑰花,与百合花的颜色相对应,统一之中又有变化,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层次。整幅画的色调和谐、雅致,浅色系的暖色调是人们喜爱的色调。画面的构图是常见的C形竖构图,仅仅依靠细密的用笔和细致的刻画,简单的两组花卉刻画得神韵十足,花卉质感的刻画十分美妙。</h3> <h3>花卉静物(临摹),50*70cm, 2018年3月作品。原画作者是英国画家安妮奶奶,第一次临摹静物花卉和陶罐甚觉有趣,历时一个星期,正赶上三八节当天完工,节日快乐🎈心境如花🌺🌸🌷</h3><h3><br></h3><h3>"1933年出生的英国画家Anne Cotterill,直到2010年去世前,她都是一个勤奋多产的画家,每天都要工作好几个小时,捕捉花朵转瞬即逝的美丽。她说:「花开了,我便画花。花谢了,我便画自己。你来了,我画你。你走了,我便画一幅回忆。”</h3><h3>看得出,画了一世,她很开心。</h3> <h3>大天鹅(原创),30*40cm,2018年2月作品</h3><h3>她在歌唱拥抱第一缕阳光☀️</h3> <h3>梦幻天鹅湖(原创),30*40cm, 2018年2月作品</h3><h3>不知为什么一直钟爱天鹅,觉得她不该是人间之物,或是偶落凡间的仙子吧</h3> <h3>丹顶鹤(原创),40*40cm,2018年2月作品,新春吉祥</h3><h3>鹤鸣九皋,声闻于野。</h3> <h3>天鹅湖(原创),30*40cm,2018年2月作品。</h3><h3>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天鹅闲雅似仙子,宁静如睡莲</h3> <h3>卡瓦格博峰(原创),50*60cm,2018年1月作品,他的美无以言表,自己粗拙的画技不能表现他的万一🙏🙏</h3><h3><br /></h3><h3>"卡瓦格博峰是太子雪山主峰,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处于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h3><h3>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和当地的妖魔鬼怪无恶不作。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于公元8世纪入藏,协同藏王赤松德赞和静命大师为建西藏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桑耶寺,历经八大截难、驱除各般苦痛,把妖魔一一伏法。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海保日山上,莲花生大师召集了吐蕃王国境内所有降伏的山神妖魔,让他们皈依佛法,传以密法,协助创建桑耶寺,并给他们分工,令其各守一方,成为佛教的保护神。卡瓦格博被分配守护原来所居的"绒"地,于是这边"绒"地变为胜乐金刚的乐土(坛城)、莲花大师的伏藏地。</h3><h3>从此,卡瓦格博山神改邪归正,从此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统领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其形象随之而变:一头二臂,银盔甲,白色披风,身跨白色骏马,一手持宝瓶,一手持长矛,英俊威武,风流倜傥地出现在寺庙的壁画和雕塑、供奉在神坛之上。</h3> <h3>面茨姆峰(神女峰)🙏🙏,50*60cm,2018年1月开篇之作(原创)</h3><h3><br /></h3><h3>" 缅茨姆峰,又称神女峰,意为大海神女。坐落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是梅里雪山的上峰之一,靠近卡瓦格博峰。从远处望去面茨姆峰像观音菩萨怀抱婴儿,将温柔、隽秀、庄重、优雅全部融汇在浓浓母爱中。"</h3><h3>传说中,此峰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随格萨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h3><h3>又有人传说面茨姆峰为玉龙雪山之女,虽为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雪峰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缅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