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人变老乃自然规律。</b></h3><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 这改变一开始是细润无声的,逐渐是大张旗鼓的,最后在你丝毫没有防备的时候以触目惊心的方式赫然出现。 </b></span></h3><h3>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也许是离的近的缘故,一点点目睹和感受父母变老却是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b></h3><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变老的父母吃的不多了,一顿饭就一小碗还偏爱素淡。穿也不在意了,宽松舒适即可,无所谓新旧。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是花费不了多少了。只是感觉到他们在变化,在一点点地变老,在一点点地变弱,变的健忘,变的唠叨,变的胆小,变的无助,变的步履蹒跚,变的心理脆弱,变的......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老了,他们需要儿女的关心和帮助了,需要儿孙的陪伴和鼓励了。</b></h3><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今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面对父母的变老,借彭程之文抒发心声,编此一篇致天下所有儿女们:趁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趁一切都还不晚,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珍惜每一次的拥抱和叮咛,带着对父母的爱常回家看看。就像年幼时的我们总害怕父母离开一样,年迈的父母也总害怕我们离开,他们不曾缺席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让他们独自面对老去。</b></h3> <h3> 父母的变老,是一个逐渐的、缓慢的过程,有如树木的颜色,自夏徂秋,在不经意间,由苍翠转为枯黄。 </h3> <h3> 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留意的事情会很不同。某个时候,他会忽然意识到,以前忽略甚至遗漏了一些原本十分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最近这几年,随着自己渐渐感觉体力精力的衰减,才更明显地感觉出时光对生命的蚕食,也开始有意识地端详这一点在父母身上的体现。 </h3> <h3> 有一次从侧面看着坐在沙发另一端的父亲,我不禁被强烈地触动了一下。原本棱角分明的嘴巴,平时总是抿得很紧的,这时却瘪了下去,半张着,在打瞌睡。曾经多次看到过这种老年人的衰弱的神态,但从来不曾和自己的亲人联系起来。 </h3> <h3>那一刻,心里有一种刺痛般的感觉。</h3> <h3> 那以后,看他们时的目光,便多了些审视的成分,便总是能够发现衰老的迹象。拎不多的几样菜,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来歇口气。</h3> <h3> 陪他们散步时,得注意放慢些脚步,否则他们会落在后面。</h3> <h3> 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常年坚持做家务,忙碌个不停,但上下楼梯时的步态,明显地迟缓,手要扶着栏杆。 </h3> <h3> 父亲的头更向前倾,腰背也更伛偻了。</h3> <h3> 记忆力也衰退的厉害,要放好的东西往往会找不到,说过事情总是记不住,眼神也明显的变得茫然、呆滞。</h3> <h3> 心理上,也变得缺乏承受力。他们原本都是脾气平和开朗的人,可如今一点不顺心的小事,就能够影响他们的情绪。</h3> <h3> 同时,也变得越发不爱走动了。有时候想拉上他们去外地旅游转转,头两年还有兴致.后来就轻易劝不动,父亲头摇着说:年龄大了,不想动了,外面到处是人想想就怵头,母亲更是腿疼的也走不动了。 </h3> <h3> 前两个月父亲血糖控制的不好了,空腹血糖老高,赶紧到医院住院调理。在看病的过程中,我感到了父亲有一种孩子般的紧张和烦恼,一向心平气和的他会发脾气。父亲一直是很能控制情绪的人,老了以后好像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看电视或听到什么感人的事情就开始落泪。</h3> <h3>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年,越来越感受到,他们成了需要惦记照料的对象。</h3> <h3> 带他们到什么地方去,看到他们迟缓的动作,就需要不时地提醒,过马路时注意两边的车辆,或者留意商场的转门。小心脚下的楼梯,就像儿时被他们不停地照料一样。</h3> <h3> 妈妈也更是孱弱了,就因为走了一截稍有不平的路脚就肿了,疼的都不敢落地。</h3> <h3> 带着她各处去看,看了传说中神奇的维吾尔族土朗中,看了哈密有名的骨科专家,看了正规医院的主任医师,最后各种方法兼用才使得肿了20多天的脚消肿,脚才敢落地。</h3> <h3> 不单单是身体上的,也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带他们出门去看电影,十分钟的路程,需要在电影开演前一个多小时就要通知他们做准备,等赶到影院时已到了开演时间了。看到中途说不看就不看了,起身就要走。完全不管你是否还想看。</h3><h3> </h3> <h3> 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们的决定也会变得困难,许多时候就要替他们作决定了。不知不觉中,角色对换了,是时间促成了这种变化。寻思起来,其中有多少滋味可供品尝啊。 </h3> <h3> 有时,看着他们,意识忽然会产生一瞬间的恍惚:眼前这一双年迈老人,就是为我们姐弟四大提供衣食、抚养长大、又挨个儿帮助成家立业的生身父母吗?记忆中,他们也曾精力旺盛,健步如飞,笑声朗朗。在电厂那个狭窄的小院里,在几间摆放着最简单家具的房间中,他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用他们那点微薄的工资,为维持一个多子女家庭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百般筹划算计,节衣缩食,但有时仍不免愁肠百结。记忆中,尚留存有一些生动的片段,但更多的内容,已经落入遗忘的深渊。 </h3> <h3> 我们姐弟四人都离父母家不远,每个星期你来我往去的次数也多,亲情的分量,感觉陡然增加了许多。感情是要在不断的来往中加强的,即便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如此。面对面交谈,甚至是默默相对,那些动作表情,声音气息,都会转化为一份情意。</h3><h3> 远在他乡的孙子们,只要有可能、有机会都会赶回家来陪伴一下爷爷和奶奶。</h3> <h3> 每一次拉他们出门,见到新的建筑和变化,父亲坐在车里,会不停地跟你讲述自己工作时期的情形,什么什么是那一年建的,当年那些人参与了,中间遇到什么困难了,最后怎么解决了。听他描述当年的情形,恍如隔世。声声叹息中,几十年的岁月如云烟过眼。</h3> <h3> 父母多次说到,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话他们说给到家来的亲戚、客人,说给小区的邻居,也说给我们几个儿女,语气中流露着满足和感激,本来是子女应该尽到的义务,在他们那里却常常视为一种额外的馈赠一样。父母的心理是那样一种谦卑、容易满足的感情,随着自己也当了母亲,体验得越来越深了。</h3> <h3> 做为长女的我更多地参与家庭中一些事情的"决策"还经常临时担任裁判。老两口儿有时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执,起因通常是母亲唠叨一件什么事,父亲不爱听,双方争辩,然后谁的一句话就跨越了临界点,引起争吵。听起来很可笑,实在不值得,但想下去。倒也很正常,在他们退休生活的狭小圈子里,还能有什么大不了的跟"原则性"挂钩的事情?如果我去的时候离发生争吵的日子还不算远,两人都还没有忘记,就可能会旧事重提,请我评判。这种时候,每个人都很较真,抢着介绍争吵的前后原委,数说对方的不是,详细到了琐碎的地步,让我想到了那个"老小孩"的说法。好在,我从来不担心,这种冲突会发展到真正需要忧虑的地步。我能想象出,母亲当时可能神情更激动,声调更急,但最后总是她率先作出示好的表示,父亲便有了台阶下,虽然神情似乎很委屈。这种时候,我总是含糊其辞,不偏不倚,典型的骑墙派,而他们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这时我会有一种感觉,这其实正是他们相互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 </h3> <h3> 节假日儿女要回去的那天,从头天起,他们就开始慢慢准备了,变换着花样做我们爱吃的东西,南瓜包子、红烧肉、各种炒菜。就是饺子也是要准备三种馅的,因为儿子、儿媳及孙子们中有不吃猪肉的、有不吃羊肉的、有喜欢素馅的。每次儿孙们都吃得超出平常饭量,临走时,还要带回来不少。</h3><h3> 一顿饭的短暂时间,多数情况下,实际上根本谈不了什么。仿佛一种仪式,定期释放一下亲情和挂念。三四个小时的相聚后,后面便是几天的分离。这样,也便无暇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不知道每天他们都在想些什么?退休养老的生活,有足够的时间和静谧,他们会把一生的经历遭际,反复地回想和咀嚼吗? </h3> <h3> 应该会的。有些时候,待的时间稍长一些。他们就不知不觉中谈到了某个话题。当年生活的捉襟见肘,姐弟几个调皮的故事,某个邻居或同事的趣闻,等等,都很生动详细。虽然有些是自己经历过的,但因为当时年幼懵懂或者漫不经心,了解得并不多,感受也不深,故而此时听起来十分新鲜。他们并非忘记,只是没有机会倾诉而已。 </h3> <h3> 有一些话,可谓是老生常谈,平时人们经常都会说到,但很少会认真思索其中的深意。只有在某些时刻,某种情境中,它们才会于瞬间变得尖锐,显露出咄咄逼人的意蕴。有一次离开后,车已经开出一截了,从后视镜往后一看,他们还站在路口朝这边张望着,心里陡然一阵心酸。</h3><h3> 在《诗经》中读到这样的句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愿我复我,出入复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h3> <h3> 注视着,端详着,在时光无声的脚步中,父母越来越老了。 </h3> <h3> 父母好多次对我们表示,他们眼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身体照料好,生活能够自理,不给子女们增添负担。</h3> <h3> 我们姐弟几个时常通过见面聊天和微信的方式将各类正能量的信息带给他们,既是为他们鼓劲,也是安慰自己。还不断地捎过去一些健康保健类的资料,爸爸也认真地阅读,并讲给妈妈听。</h3><h3> 面对身体的衰弱,父亲听从儿女的建议,听话地进行锻练,与自己的"三高"做斗争。</h3><h3> 先从一斤的亚铃练起。</h3> <h3>小弟买的自行车他每天蹬三百多下。</h3> <h3>爸爸每天都坚持认真的读书看报。</h3> <h3>每天写一些字。</h3> <h3>每天爸爸给妈妈大声朗读一段报纸上的文字。</h3> <h3>到健身广场去活动活动。</h3> <h3> 儿女们经常带他们出去转转、吃吃饭,与外界的环境多接触。</h3> <h3>去周边的旷野里吸吸新鲜空气。</h3> <h3>尝试性地带他们到游戏厅体验一下。</h3> <h3> 让老先生看看她的老新娘,回忆一下当年的美好,逗他们开心的玩耍一下。</h3> <h3> 自然规律无法对抗。即便如此,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在一点点变老,在慢慢地走向一个归宿,一处一切生命都将在此聚会的所在。 </h3><h3> 向更远一些的地方张望,他们的今天也就是我们的明天。 </h3><h3> 生命重复着相似的道路,尽管年代、地域各异。但实质是相同的。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一样的牵挂,一样的思虑,一样的这个年龄所固有的心情。从心里盼望儿女来,但又体谅他们的忙碌,言不由衷。我们也会畏惧出门,畏惧热闹,顶多在房前的花园里晒晒太阳。</h3> <h3> 父母是我们的一种生命的支撑,是我们连接这个世界的一条牢固的纽带。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看着我们成家立业。作为儿女,无奈地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衰老。仔细想来,这实在是一件荒谬的事情,是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有时候。忽然会有一种童稚的、虚妄的想法:如果能够和他们长期相随,还有什么是不能交换的呢? </h3><h3> </h3> <h3> 面对父母一天天的衰老,我们别无选择。只愿当他们百年的时候,我们不会懊悔,不会内疚。我们能够说,作为儿女,我们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在他们老迈衰弱时,我们曾经尽力照料呵护过。面对着一个铁一样的定局,我们做出过最好的抵抗。</h3> <h3> 春节即将来临,祝福我们的父母福寿绵长、携手百年!祝福天下父母新年吉祥,万事如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