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理论探讨——“舍”与“得”

胖胖

<h3>  “舍”与“得”本身是个哲学话题。顾名思义,“舍”即“舍弃”、“放下”……用在盆景创作中则可以理解为:裁下、锯掉、剪除。“得”即“得到”、“收获”……在盆景创作中可以理解为:逼芽、放养、增粗、过渡等等。</h3><h3> 我对“舍得”的理解和禅悟,一直伴随着我的盆景生涯。我认为这是对岭南盆景特有技法——“截杆蓄枝”最直白的诠释。</h3><h3> 记得十几年前,因为住顶楼,根据情况设计了一个小花园。在其间种了一些菜,也养了一些花🌸、鸟🐤、鱼🐠、虫……一切其乐融融,怡然自得。</h3> <h3><font color="#010101">  后来,朋友赠送了一些树木盆景,立刻蓬荜生辉。从那时起,慢慢喜欢上了盆景这个“尤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自嘲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好在我们这里地处四川盆地腹地,有浓厚的盆景文化氛围,盆景爱好者众多。那时的我几乎跑遍了本地的所有苗圃基地及所有乡镇,虚心向花农、爱好者、盆景界前辈学习,同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学会了选桩、裁桩、养桩等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了盘扎的技术要领。通过几年的练习,完成了自己的早期的作品……起初,我陶醉其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翻看岭南盆景杂志的时候,我动摇了……那一件件结构严密、出枝到位、气韵生动的作品图片纷呈在我眼前,我先是迷茫、怀疑,继而是气馁、彷徨,最终是不服输的个性支撑我,将我自认为的作品一件件的剪掉,一切重头再来……这是我第一次在盆景领域的“舍”与“得”。“舍”掉的是不成熟的作品,不科学的经验,不完整的理论体系……“得”到的是对我“截杆蓄枝”、“脱衣换景”等的全新认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接触了岭南盆景,便爱上了岭南盆景,于是开始琢磨岭南盆景技法……我身边只有零星的一些书籍,只能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介绍,逐步摸索裁桩、养桩的经验。</font></h3> <h3>  10年前,因为“5.12”大地震,国家为拉动内需,抛出4万亿进行旧城改造,这直接导致江、浙一带部分盆景玩家失去了盆景的养护场地,一时间,大量松柏作品或藏品流入市场。其时,哀鸿遍野,满地鸡毛……受“盆景不玩松,到老一场空”思想的影响,我也适时介入,购买了一批山采的松柏成品、半成品和毛桩,这极大的提升了我对盆景的兴趣。</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当时,岭南、松柏、截杆蓄枝、脱衣换景、逼芽、洗根、缩针、穿枝嫁接……等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像潮水般的向我涌来。我疯狂的吸允各类</font>盆景知识和技法,像用“吸心大法”吸收了各大门派功夫的段誉,胸中的内力横冲直撞,难以驾驭……我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做了大量的样本,并进行实验。以栽培介质为例:前后用印尼火山土、河沙、石谷(风化页岩)、木炭、炉灰、红砖、青瓦、蜂窝煤渣……等等按比例做了二十多种样本,分别栽种生桩、半熟桩、熟桩等(包括松、柏、黄杨、雀梅、罗汉松、枫、金弹子、榆树……甚至映山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刻体会到颗粒土的神奇之处,从此不再用任何天然土壤。</h3><h3> 随着一些技术的突破,我获得了一些成功。但由于自负,更是因为狂妄,我开始自我膨胀,在后来的松树洗根换盆、刺柏嫁接环节都遭遇了“滑铁卢”,先后玩死了十几棵我很喜欢松柏盆景,那都是我多年的心血啊!!😂😂😂(钱尚且不必在意,失去的时间和对信心的打击确实让人无法释怀。)</h3> <h3>  朋友们纷纷劝慰:“何必这么折腾?”,“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和钱过不去。”……这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痛定思痛以后,我花了两千多个小时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虚心请教网上的高手,结合本地实践,点点滴滴,脚踏实地,逐步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几乎搬掉了我盆景路上的所有“拦路虎”……到如今,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一直走在盆景前行的路上,我没有被高手们拉开距离,我一直同他们随行,时而还有所超越!😛反观近年来走过的路,我虽然失去了部分心怡的桩坯,但我满满地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很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对“美”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难道不是更深层次的“舍”与“得”?!</h3> <h3>  多年以来,有一件实事不可否认,我们盆景人现在玩的主流仍然是山采桩。随着“竭泽而鱼”的采挖,好的盆景素材越来越少,市场上根、干、枝俱佳的桩坯几乎绝迹。那也不是说没有可造之材,这需要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h3><h3> </h3><h3> </h3><h3> </h3> <h3>  我们的方块汉字和盆景艺术“同宗同源”,都讲究结构美、空间美、节奏美、线条美……汉字不外由点、横、竖、勾、撇、捺等笔画构成,而植物则由根、干、枝、叶、花、果等组成,既可单独欣赏,组合成整体又协调统一。</h3><h3> 我们每个人都写汉字,书法水平不同,写出来的笔迹也不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书法家。但是,再平庸的书法作品里,总有那么几笔出彩!同理,桩坯也是一样,看似平凡的桩坯,如果分割成几段(或几块),或许就有看点。这是我购桩、裁桩的目的所在,简单的说就是——“只取精华”!</h3><h3> 下面以3棵桩坯的裁剪,作简单说明。</h3> <h3>这是产自峨边山区的小山灌木金弹子,总长2米多,呈鼠头蛇尾状。其根部在生长过程中,收受到岩石的挤压,总体纤细,但线条变化多端,这是精华所在。拟在箭头处切割,一分为二。</h3> <h3><font color="#010101">裁切下来的“精华”。如果栽培成活,可以培养成一棵上好的“大旋崖”盆景。</font></h3> <h3>重庆孙老师的这棵盆景,是我构思的范本。</h3> <h3>图2已被大卸八块。</h3> <h3><font color="#010101">裁切下来的“精华”,拟作卧干临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图3原桩张牙舞爪。(根部截口巨大,请勿模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裁切下来的“精华”,拟作矮壮大树。</font></h3> <h3>  理论的提高伴随着技术的飞跃,在理论的指导下的实践,方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事实上,技术的提升或突破环环相扣。</h3><h3> 如果没有对培养介质(一般人可以理解为土壤)的深入研究,就不会极大地提高生桩的成活率,缩短复壮时间;如果不能有效提高成活率,便不会(或不敢)如前面所讲的重裁(切)桩坯的根系;如果不能养好桩坯的根系,便不会(或不敢)重裁主干。(我最大金弹子主干的截口12厘米,5-6年便可完成过渡)</h3><h3> ……</h3><h3> 记得毛老人家曾鼓励年轻人说:“世界是你们的,同时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当全套科学的种植栽培技术了然于胸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盆景的世界,不光是他们的,仍然还是我们的!(以此献给不服老的我们。)</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然,这只是我的粗浅经验的一些总结。能不能这样重裁(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养护条件、后期管理等综合因素考虑。我“舍”掉的是“糟粕”,“得”到的是浓缩的“精华”。在“舍”与“得”之间,掌握“度”的平衡。有时,“舍”道是舍掉了,“得”未必能如你所愿。我认为这才是玩盆景的最大魅力所在!</font></h3> <h3>  盆景,起源于中国,而传播于全世界,必然带有东方文明浓浓的印记,她的创作也必须符合东方文人的审美情趣,表达的也应该是东方的哲学思想。“舍”与“得”与之契合。亲们,您说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