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盘锦,可谓是我们第二故乡。当年随父母走”五七”,却在盘锦度过了难忘美好的学生时代,特别是在盘山县二中的地震组期间,让我们自今难以忘怀。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h3> <h3> 当年学校地震组是一个光荣战斗的先进集体,在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中荣获集体三等功。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是人类第一次准确预言和躲避7级以上地震。地震组代表及学校领导受过当时省领导毛远新的接见,并参与了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到盘山县拍摄的有关地震预防预报方面纪录片。记得地震组领导班子都是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可见当时的重视程度。照片中前排有学校女校长——李晰;学校工宣队队长张师傅;县地震办李主任;地震组朱老师 李老师,还有当时地震组团支部书记姚广兴及全体组员。本人是第三排左数第三——那个丑小鸭。</h3> <h3> 那时候,国家还没回复高考,在学校我们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就要回到地震组,进地震组都是挑选各年级要求进步学习好,且遵守纪律的学生,主持日常工作的是学校最好的物理老师——朱老师。主要工作利用相应的仪器设备,进行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还有幻灯片防震宣传,为地震台地震预报做些辅助工作。</h3><h3> 地震组划分土地电组 地磁组 好像还有水位仪组。通过仪器观测数据,每小时一观测,根据数值编制日旬月年报表,并根据各种表绘图,根据数值曲线变化,观察地下磁场 电 水位变化,判断是否有震情。定期老师组织开地震会商会,并把会商结果上报地震台。地震组有条纪律,会商结果绝对保密,不得向外泄露,以免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影响工农业生产,包括自己父母,我们都严格遵守。当时为了监测书写方便,每个同学都有代号,在地震组基本上书写不用名字,代号大概从101排到30几。</h3><div> 地震组实行24小时值班,每组5-6人,女生上半宿,男生下半宿。地震组是平房,初期时外屋有两个监测室,里屋一铺炕约4平米,男生起来,女生才能休息。就是这样的条件,没有人抱怨叫苦,也没有人喊累,更没有人担心安全。通常是有夜班同学下学后,回家吃完饭按时回地震组接班。值白班的同学白天可以不上课,因为地震组的工作,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工作,与老师告个假就可以。地震组每天工作很忙,有时开会回家晚了,男生会把女生送到家,家长也不会为回家晚孩子安全问题担忧。</div><div> </div><div> </div> <h3> 当时学校还有五七田劳动,地震组同学学校特许是可以不参加的,班级不爱劳动的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但我们偏偏每次都积极要求参加班级的五七田劳动。</h3><div> 地震组当时的口号是“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争做一名地震战线的红哨兵是我们当时努力的目标。</div><div> 还记得76年唐山大地震前夕,地震组水位仪测量的地下水位出现了明显的地震前兆,水位异常,当晚地震发生后,全体地震组男女同学第一时间回到学校,我们有句口号是“地震就是命令”。记得地震发生在下半夜两点多钟,有的同学离学校有五六里路程,没有路灯,余震又不断,同学没有畏惧的,家长没有阻拦的。现在回想起来,是真正需要一种不怕死的精神的,当时有句毛主席最经典的语录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div> <h3> 平时地震组的工作状态,学长许长耀近期群里作的一首诗描述的可见一斑:</h3><h3>地震组、</h3><div>故事多,</div><div>早间新闻说一说。</div><div>小分队、</div><div>人为贵,</div><div>各班颜值群英汇!</div><div>傾斜仪、</div><div>应力表,</div><div>水位监测样不少!</div><div>白天课、</div><div>晚值班,</div><div>争先恐后不比攀!</div><div>会商会、</div><div>定期开,</div><div>区里市里抓公差。</div><div>地震台、</div><div>来帮办,</div><div>整理档案啥都干。</div><div>地震台、</div><div>王台长,</div><div>矮个可亲眉毛长。</div><div>副台长、</div><div>个头大,</div><div>姓董方脸卷头发。</div><div>佟总工、</div><div>业务精,</div><div>廋高斯文挺年轻!</div><div>办公室、</div><div>耿春山,</div><div>中等疤眼不一般。</div><div>七五年、</div><div>抗震中,</div><div>荣立集体三等功!</div><div>校友会、</div><div>齐报到,</div><div>再续前缘把嗑唠……!</div><div> 这是地震组盘锦部分同学,今天2月10日建群第一次聚餐合影。</div> <h3> 在那个大背景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这些来自14-18岁三个年级的同学被学校召集在一起,开启了一段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多彩难忘的中学生涯。</h3><h3> 这是部分学长的合影。后排是可敬可爱的三位学长姐姐,关亚军(左一)和孙素荣(左二)当时都是长辫及腰的淑女,白素敏(左三)看我们永远是带着慈母般的眼神。</h3> <h3>这是群主,也是学长——李宝彦。个头不高,很感性的一个人。记得当年慷慨陈词的样子,在地震组里好像给我们朗诵过高尔基著名的散文诗《海燕》。</h3> <h3>这是位多才多艺的学长叫李执文,特有文艺范儿,记得美术字写得超级棒,总爱模仿电影《列宁在1918》列宁的经典动作及台词,口琴吹得特别好,也是我们当时特喜欢的学长。</h3> <h3>李平学长,今年刚刚退休,山东人。特憨厚,经常带家乡的特产地瓜干,很好吃。至今很难忘却,那个时候很有老大哥的样子,对我们很宽容。</h3> <h3>永远年轻漂亮的翁秀妍学姐,矜持稳重,当时可是亭亭玉立的美女哟!</h3> <h3>这是若干年后,参加许长耀儿子婚礼,与学姐学哥们的合影。其中陆育红 翁秀妍 白素敏 许长耀差不多是自1978年分别后第一次相见。</h3> <h3>非常有耐心爱笑的郭显霞学姐。</h3> <h3>这是地震组最高年级学长学姐与其班级同学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多年前我(右一)和王丽(左二)在沈阳的与学长学姐合影。地震组值宿经常是我和王丽与学姐关亚军(左一)值一班,我们与姐姐可以尽情的嬉笑打闹,有时把学姐搞得哭笑不得,她就总用嗔怪的眼神看着我们。</font></h3> <h3>这是学长与其同学聚餐合照。本群群主李宝彦(左一)照得有些穿越感,有点儿过去中学时代的感觉。</h3> <h3>这张照片有学姐陆育红,没记错的话,在学校或地震组应该担任着领导职务;还有郭显霞学姐,其余看不清了……</h3> <h3>这是同学曹营。当年长得像经典老电影《侦察兵》里的扮演者王心刚似的,帅爆了。当年在学校中小有名气;在地震组曾是防震预报知识幻灯片解说员,很爱笑,人也很随和。</h3> <h3>赵宝山也是一名帅哥,那个时候质朴少语,现在看长得有点像香港演员郑少秋。当年是我们搞点儿恶作剧,“欺负”的对象之一。</h3> <h3>赵宝山与王子斌 合影。王子斌是后期入组成员。</h3> <h3>唐迎庆小学 中学同学,是地磁组的,记得好像对物理磁电挺感兴趣。</h3> <h3>同学李铁军(右一,后排中间赵宝山),当年瘦高的个子,挺文静的,有时会腼腆的一笑,虽然是同年级,总是有一种哥的样子,也许是因为我和他弟弟是同班同学的缘故。</h3> <h3>这是当年赵宝山保留的王丽照片。应该是王丽当时找他洗像留下的,没想到他还保留着,可见同学情深啊!谢谢他!</h3> <h3>当时就有一张娃娃脸的杨春莲,我们是小学 中学都在一起的同学,这张照片有点儿30年代小少妇的感觉。</h3> <h3>鲜花与美女!</h3> <h3>这张照片是78年“五七”大军返城,即将离开盘锦,我们到当时盘锦地区照相馆拍的。40多年过去了,有意思的是,我们三人彼此都还珍藏保留着。</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和王丽就要多说几句。我们刚上中学就到了地震组,那个时候我们整天无忧无虑,很开心,嬉笑打闹,小任性,小恶作剧,都少不了我们俩。虽然我们当时是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好学生,但在那个年代,还是挺封建的,班级里男女生是不说话的,这一点在地震组里是没有约束的,人性比较解放,所以我俩也可自由自在的任意说笑。</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我俩当时就像是两个“小玩闹”,老实消停的时候很少。</span></h3> <h3>这么多年,我们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我们似乎注定就应该在一起。上学之前,我俩都在省委幼儿园,但我们并不相识。据王丽讲,我们分别跟随父母到盘锦后,在小学时比较要好,一天王丽领我到她家,被她母亲一眼认出,因为她母亲就是原省委幼儿园的幼教老师,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从小就在一个环境长大。有意思吧!</h3><h3>不仅如此,我们是地道的老乡,她的伯父与我的伯父;她的父亲与我的父亲都是同班同学,到了我们这辈还是同班同学。这也许就是无巧不成书吧!</h3> <h3>后来,我们又先后回到沈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有了各自的工作家庭,联系自然少了,但无论多长时间,常常是一听到对方的声音,瞬间又回到从前,开心而快乐着!</h3> <h3>我们总是一见如故。去年一起参加同学女儿婚宴,欢声笑语间我们又玩儿嗨了,40年过去了她仍然用熟悉的方式感染着我。总之,我自然欣然接受!我喜欢!</h3> <h3>喜欢她美丽而不雕琢;喜欢她真切而不做作;喜欢她纯净而不混浊;喜欢她超然而不随俗。这就是我们难解的情愫。</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和王丽与两个学妹合影。40年的辗转,听说一位已出家(前排右一),阪依佛门,阿弥陀佛🙏。</font></h3> <h3>转眼过去数十载,这是见到(照片上)的唯一可爱小学妹——李俊国,一个地道的男生名字。从照片上还能见到小时候的影子,只是胖了些。</h3> <h3>至今,40多年过去了!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温暖的大家庭中逐渐长大的。我们是幸运的,感谢命运!</h3><h3> 同时也想念我们的老师!怀念已逝去的我们的学长张奇,李柱等。再回首,我们的青葱岁月!</h3> <h3>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以此献给地震组的兄弟姐妹们!献给王丽! 献给自己!也献给我们逝去的难以忘却的芳华!</h3> <h3>伴随美妙的音乐,让我们共同拾起过往的青春年华;愿我们一起携手陪伴,慢慢变老!</h3> <h3> 此文根据群中所发照片和回忆制作完成。</h3><h3> </h3><h3> 谢谢大家!</h3><h3><br></h3><h3> 2018-2-1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