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红军城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效果图。</h3><h3>旺苍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工程简介:该办公楼是11层的高层建筑,含地下室的总高度达37.3米,建筑面积10042平方米。23年前我担任该工程的设计及工程监理的技术总负责人,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倾注着笔者的呕心沥血,工程于1993年竣工,这是我退休前为红军城建设作的最有意义的事。</h3><h3> 我退休时电脑还未进入千家万户,1995年我就购置了海洋386微机,深入钻研AutoCAD的技巧。2002年8月我已退休9年,在新都家下凭借脑海的记忆绘出了该建筑的三维效果图。2003年1月北京天正软件有限公司应征了我的作品,及其我撰写的《应用天正建筑5.0的感受》文章,以后我又向该公司补绘了办公楼的平、立面及其三维模型图。</h3><h3></h3><h3> 2003年1月27日【天正建筑】网刊载我的《应用天正建筑5.0的感受》一文时,加按语称:“邓定辉老建筑师文中谈了他使用天正建筑5的体会和技巧,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内容。我们十分敬佩老人这种执着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七十岁的老人能把软件和电脑理解到如此程度,我等年轻后辈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呢?”</h3><h3> 此建筑在现代并非新颖,但在23年前,它却是巴蜀老、边、少地区的一颗“明珠”。</h3> <h3>办公楼西南向效果图。</h3> <h3>办公楼西南向效果图</h3> <h3>办公楼东南向视图</h3> <h3>办公楼西南向线框图</h3> <h3>办公楼东南向线框图</h3> <h3>办公楼正立面图</h3> <h3>办公楼右侧立面图</h3> <h3>办公楼底层平面图</h3> <h3>办公楼门厅</h3> <h3>县委办公楼的二楼堂厅</h3> <h3>1993年夏季炎热天正在旺苍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工地监理该工程办公</h3> <h3>旺苍电影院是我主持设计的</h3><div> 1982年春节期间,我正忙着构思旺苍电影院的建筑设计方案和进行23米跨钢屋架的内力计算工作,春节假后即带领四名设计人员到老城电影队的工棚内,加班加点赶制设计蓝图。当时微机还未进入中国,设计单位全是手工计算和绘图,经25天时间完成了1200座电影院的土建设计任务。该工程由于设计新颖,造价经济,技术资料全,于1984年3月被绵阳地区建委评为“建国以来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那次评选未设一等奖,但旺苍影院工程设计名列第二名,下面左边照片是旺苍电影院工程获奖后笔者的留影)。</div> <h3>电影院竣工后在此留影</h3> <h3>印月潭酒店</h3><h3> 1986年我设计的“印月潭宾馆”,是八层塔式航船建筑,建造于新城东端的三角街头,面对东河的“印月潭”,突出“红军城”建筑的特色,省、市报纸曾将它拍照下来作为旺苍的标志性建筑刊登。 【广元画报】1989年刊载了旺苍新城场口的建筑英姿。这些建筑现在算不了什么,可那是我们30多年前的手笔。要知道那时广元也只是个旧县城,其街道与建筑仍保留解放前的遗产。而旺苍既保留了老城(红军城)的原貌,又建设起了一个新县城,而且多为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街道乃24米之宽,非常雄壮。难怪乎原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1987年视察旺苍时说:“旺苍是川北山区的一颗明珠。”</h3> <h3>2017-12-28重返旺苍办事,在此留影。</h3> <h3> 上世纪50年代起就是我的朋友的钟裕康说:有幸见证了你设计的这些建筑,这几栋楼在旺苍是相当有名的,你的能力在旺苍设计界都是有目共睹。作为老朋友真为你感到骄傲与自豪。</h3> <p class="ql-block">我退休后住成钞家园初为温江寿安镇设计过临街的新建农贸住宅,随后制作出效果如下:</p> <h3>25年前我们的绘图工具</h3> <h3>曹家沟的邓氏老房</h3> <h3>我家我设计,这是乔迁新居后做的居室效果图。</h3> <h3>有个性的小客厅</h3> <h3>有个性的客斤</h3> <h3>饭厅连接客厅</h3> <p class="ql-block">邓樑原来在千禧公寓买的住宅的客厅效果图</p> <h3>新繁文春林缝纫厂门市部三维线框图2006年6月10日作</h3> <h3>新繁文春林缝纫厂幕墙楼房</h3> <h3>三十年前红军城全景图</h3> <h3>旺苍连接新老城的石拱桥有我的手笔</h3><h3>这张全景图反映了旺苍新老城“两河交汇两桥相连”的枢纽地带实况,所谓“两河交汇两桥相连”系指东河与黄洋河交汇;石拱桥连接了新、老城,铁桥使原东河公司电厂与老城相连接。</h3><h3> 全景图中的双跨度8米宽的石拱桥(详左上角的放大图)是旺苍县工交局在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改革开放初期要在拱桥左右两边各拓宽2米作为人行道,达到桥宽12米。县工交局没人懂得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就来找到我,要求“坚固、适用和快速施工”的良策。我构思:如果以悬挑2米的挑梁来承重,那么挑梁的根部嵌入石桥面的长度为4米,那么每根单边挑梁的长度应为6米,可生产预制梁运到桥上装配成型。于是我设计:钢筋混凝土挑梁长6米在预制场生产,当运至施工现场后,在桥面的两边均以3米一根的间距镜像阵列满铺,并将每行左右挑梁根部的预留钢筋予以焊接,再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灌,即可连接成为12米长的双伸臂梁。再在伸臂梁挑出2米长的两端,以现浇混凝土的多跨连续梁相连接,借以支撑两边人行道钢筋混凝土平板和立柱栏杆的构件。而平板和栏板都可以标准构件予以预制,满铺于多跨的连续梁上,即为人行道了。</h3><h3> 这样就可提前预制大量的伸臂梁、平板和栏板,以赢得时间、节省建设资金。而今,40余年了该石拱桥仍担负着“车水马龙”的重任,继续造福于人民,我感到欣慰了。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