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我不哭。

家教感悟 贺登年

<h1><b>看过祖国山河,那里风景最好,千遍万遍也不厌倦,一家三口寒假之旅的必去之地――老家。</b>陪着爱人领着女儿、提上年货和礼物、带上满脸的笑容回家过年。</h1> <h1>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如约而至,可是今年,年关将至我有些惶恐,害怕回家的那一刻,我怕走到家门口敲门时笑容会凝固、嗓子会痛、眼泪会决堤……</h1><h1><br></h1><h1>回想曾经,我和女儿都是笑着跑着,人还未到,笑声喊声在楼道里早已回荡,不用敲,门早已打开,那张慈祥的脸,那个熟悉的身影都会早早出现在我的眼睛里――婆婆乐呵呵的早已笑脸相迎在门口了。可是今年,妈和奶这两个字,被老天剥夺了我们喊她的权利,没有资格再喊了,想到这里,我已泪流满面……</h1> <h1><b>“有钱没钱,回家过年。”</b>有妈没妈,咱也要回家过年。我已经准备好了陪着爱人回家的一切东西,并在努力的寻思一个不伤感的回家聚会方式。</h1> <h1>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是全家团圆美满幸福的节日。由于从小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对我而言,回家过年就是回婆婆家过年,可是今年,没有了婆婆的家,我该怎样过年?一想我就落泪……</h1> <h1>年关将至,年味十足,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往年的腊月,老家厨房里早已经热气腾腾,香飘四溢了,而今年的老家会是什么样?</h1><h1><br></h1><h1>几个夜晚,我辗转反侧,试想爷爷孤独寂寞的身影站在窗前望眼欲穿,看着楼下的人来人往,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们一个个回家,他那盼望儿孙们回去的眼神是怎样的一种神态?大孙子、外孙子放假了吗?小孙女作业写完了吗?过年都回来吗?估计他早已对着窗户在心里嘀咕着念叨了千遍万遍。</h1> <h1>往年爷爷奶奶共同在期盼,共同在等待,今年只有爷爷一个人在盼在等,我不敢去想,不敢去看他,我怕我会掉眼泪。</h1><h1></h1><h1><br></h1><h1><b>这一刻,我忽然发现,家庭聚会不是有钱就能快乐,而是有妈才有幸福,有妈才有笑脸,有妈才叫团圆。</b></h1><h1></h1><h1><br></h1> <h1>曾经拥有,我以为一切都很自然,理所应当,没什么特别。失去了,才知道她是如此珍贵,如此难得,才理解了好多人过年为什么不愿回家,那是因为家里没有了爸和妈……</h1><div><br></div> <h1>曾经的团圆是多么幸福,每年的年夜饭都是我和婆婆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着,她说着、我做着,“妈!辣椒在哪儿?妈!给点白糖……”厨房里会不断传出我的喊声,每次话音刚落,婆婆笑着就会站到我的身边,递这个给那个,厨房里我和婆婆的欢声笑语能辐射整个房间,爱人和女儿也会时不时过来帮忙凑热闹,呈现出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h1> <h1>每年的三十晚上都是一家人一起熬夜,零点钟声敲过,婆婆的夜宵就来了,爱人和女儿又是一顿吃,吃饱了才睡。</h1><h1><br></h1><h1>每年过年回家,都是我和女儿抢先挤在婆婆的床上和婆婆一起睡。想想今年,我们去了老家在哪儿睡?和谁睡?心里不觉又难受了起来。</h1> <h1>今年,我有些害怕陪着爱人回家过年,害怕睡在没有了婆婆的房间,害怕做那没有了婆婆帮忙的年夜饭,害怕熬那没有了婆婆陪伴的除夕夜,更害怕不敢在爱人面前表露出我和我妈的幸福,如果说起,那就是一种刺激和伤害。我已经和姐姐说好,今年初二她先回家陪妈,我晚几天再去,准备在婆家招待两个姐姐,让没妈的姑娘们回娘家时能吃上一口热饭,感受一点娘家的温暖。</h1> <h1>工作在外的孩子们;加班加点的孩子们;挣钱升职的孩子们都回家过年吧,金钱虽贵,但亲情无价。</h1><h1><br></h1><h1>家有父母在,那就一定要回家,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给未来留一些美好的念想,难忘的记忆。不要等到失去时,再后悔当初不应该,痛哭流涕无处诉啊。</h1><h1><br></h1><h1><b>过年回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回家,那里才是我们的诗和远方。</b></h1> <h3><br></h3><h3><br></h3><h3>说明: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的原创作者。</h3> <h3>作者简介 </h3><div>姓名:贺登年,女,生于1976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人,中共党员,汉族,出生在一个传承孔孟遗风,有着书香气的家庭。2006年曾作为兰州市民代表就学习“八荣八耻”向全市人民发起倡议,宣传传统文化进社区。于2016年7月创建“家教感悟――贺登年”美篇专栏,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部分文章被美篇平台加为“精华”在“热点”推出,成为美篇写作达人;于2018年初被美篇情感栏目编辑特邀为首批圈主,创建“家教宝典――我和女儿共成长”的圈子。代表作为《抓紧时间爱父母》、《我们这一辈》、《献给婆婆的诗集》、《美篇家书――感谢有你陪伴的日子》等,文章陆续发表在微信公众平台和新闻头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