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国土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浙江省面积。去年十月下旬我和妻与好友夫妇结伴乘坐广西南宁至河内嘉林的T8701次国际列车,踏上了这片土地。</h3> <h3> 越南是我们此次东南亚三国之旅的第一个国度。首站是其首都河内。河内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曾称大罗。后又多次易名为宋平、罗城、大罗城,是越南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早在7世纪初,这里就开始构筑城池,随着城垣的加固和扩大,直到阮朝明命十二年(1831年)因城市被环抱在珥河(红河)大堤之内,而得名河内。</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河内位于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是越南第二大城市,面积为3324平方公里,人口六百余万。据说居住在河内的人相对而言都是越南有地位或经济富裕的人群。</font></h3> <h3> 河内市中心有个巴亭广场。这是一个为纪念越南人民抗法运动胜利而命名的广场,这里也是越南已故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向世人庄严宣布越南独立宣言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成为越南人民庆祝盛大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巴亭广场周围聚集着越南党政机关和外国使馆,因此有人说,河内是越南的心脏,而巴亭广场则是河内的心脏。<h3><br></h3></h3> <h3> 巴亭广场长320米,宽近100米,巨大的观礼台向广场两侧延伸。广场中央矗立着胡志明陵墓。1969年9月2日胡志明逝世,越南举国哀悼,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为了纪念这位为越南的独立、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付出毕生精力的领袖,越南共产党决定将其遗体保存下来,供越南人民世代瞻仰。</h3> <h3> 陵墓由前苏联专家设计,融合了列宁陵和越南民族的特色。陵墓坐西朝东,高21.6米,由陵基、陵体和陵顶三部分构成,分别以灰黑色、深红色和银灰色花岗岩砌成。墓前的花岗岩石壁上镌刻着胡志明的名言“没有什么能比独立、自由更可贵了”。陵墓上层横梁上用红宝石镶嵌成“胡志明主席”字样。整座陵墓围拱如壁,两旁由持枪卫兵护卫,可谓庄严肃穆。遗憾的是,我们到来时,恰逢陵墓内部维修,因而我们只能在陵墓前驻足祭奠这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错失了瞻仰这位世界伟人遗容的机会。</h3> <h3> 胡志明纪念堂西北,是越南国家主席府和位于其中的胡志明故居。故居为典型的越南高脚屋式建筑,分为办公、休憩两间,整个布局显得简朴雅致而高洁。1958年至1969年,胡志明曾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越南人民抗击美帝的侵略,直至去世。胡志明故居旁有一条水泥路,越南人称其芒果路,胡志明生前时常在这里散步锻炼身体。故居旁边有个幽静典雅的花园,花园旁生长着着种类繁多的树木,几棵菩萨树格外引人注目。菩萨树树根底部长出一个个罕见的树根,形如一尊尊雕像,令游人浮想联翩。</h3> <h3> 离巴亭广场不远处,有一座距今近千年历史的独柱寺。寺庙底座呈莲花形,一根石柱将寺庙托起,整座寺庙处于池水中央。据说寺庙源于李朝李太宗托梦得子而建造。独柱寺造型简明独特,影响深远,因而前来这里游览朝拜的人络绎不绝。<h3><br></h3></h3> <h3> 越南有着3260公里的海岸线。因其风光旖旎,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我们行程的第二站便来到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享誉“世界八大奇景”之一的“下龙湾”。</h3> <h3> 下龙湾位于越南北部湾西部,离越南首都河内150公里。据科学家考证,下龙湾具有两千万年的喀斯特地貌进化过程。因其历史久远,因而其名字来历有多种传说。一说是:上天遣神龙降临北部湾,助越南人民抗击外侵。龙口吐出颗颗龙珠打击侵略者,龙珠落进海里,化为岩石,耸立成山。另一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一条母龙降落在这个海湾,挡住了汹涌的波涛,使这一带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人们便把这个海湾称为“下龙湾”。随同母龙下海的还有一群龙子,所以附近的小海湾又称为“拜子龙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严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在中国古代,越南曾是中国的藩属国,“下龙湾” “拜子龙湾”的传说无疑深深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寓意,不言而喻。从情感上讲,这两种贴近中国神话色彩的传说都易于为人所接受,尤其是中国人。</h3> <h3> 下龙湾是个有着1500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越南民间传说海面上大概有3600多座大小不一的岛屿。据我所知,官方至今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由于下龙湾与桂林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到过这里旅游的中国客人都亲切地称下龙湾为“海上桂林”。</h3> <h3> 三十多年前,我和妻曾游览过桂林,桂林仙境般的山光水色曾令我陶醉令我流连忘返。我不知道下龙湾的景致是否也有如此的魅力。</h3> <h3> 我们大约要乘船游览四个小时。当游船缓缓驶离港口时,我感觉与从中国的“千岛湖”码头出发别无二致。游轮航行约半小时,海面豁然开朗,但见万顷碧波,水天一色。我内心不禁开始赞叹下龙湾的美。游船航行大约一个小时后,目光所及,但见浩瀚的海面上,游船如梭,奇山异石星罗棋布。那惟妙惟肖的“斗鸡石”,栩栩如生的“蛤蟆岛”着实令我们目不暇接。喀斯特地貌的千姿百态在我们眼前形成一道道海美、山幽、洞奇的壮丽景观,游人宛如在欣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叹为观止。</h3> <h3> 游船行进中,发现一小船与游船形影相随。待小船靠近,方知这是当地卖海鲜的渔船。只见商贩们娴熟地将缆绳抛向游轮,将绳索系在游轮船舷上,于是小船便傍着大船并驾齐驱。由于语言障碍,越南渔民边说边打着手势向游人兜售他们的海产品。有趣的是,越南人卖东西不论斤,大都按个、按堆销售。鲜活的鱼虾蟹二十元人民币一堆,大约两斤重左右。价格比国内便宜许多。游人倘若购买,游船餐厅会提供烹饪服务,游人只需交付适当的加工费即可。倘若有雅兴,几个朋友团桌而坐,一边观景聊天一边惬意小酌,当别有一番景象和文化蕴味了。</h3> <h3> 海面上游船如织,各种型号、款式、颜色的游船时常交错而过。每每船上人都会友好的挥手致意。尽管肤色不尽相同,相互也不熟悉,但在大自然造就的美景熏陶感染下,人们似乎忘却了国籍、男女之别、年龄之分,每个人内心似乎都燃起了青春的激情,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友善和热情。于是乎,游船与妙趣横生的小渔船,相向而行的游船间游客挥手致意的瞬间,无形中又构成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h3> <h3> 中午时分,游船将我们送至天堂岛。天堂岛位于下龙湾南面,是一个集岛屿、海水和沙滩美景于一体的景观。</h3><h3> 天堂岛也有人称之神仙岛,然而它的地理名称却叫“迪独岛”。从视觉和美学角度考虑,我觉得还是叫它天堂岛或神仙岛似乎更人性化,更贴近人们的审美情趣。</h3><h3> 关于天堂岛有人曾这样描述:“附近的海水清澈的让你陶醉,因为清澈,海水蓝的透着绿,像一块蓝宝石,又像一块翡翠,畅游于此,最大的乐趣不在于戏水,而在于涤清身心、忘却烦恼、享受心情”。</h3><h3> 这段文字无疑道出了游人的心声。的确,来到天堂岛方知何为远离市井的喧嚣,方知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所在。</h3><h3> 天堂岛是个被茂密的植物覆盖的岛屿,岛高约200米。来这里旅游的人大都登顶远眺。我和妻循着蜿蜒的石阶拾级而上,上岛与下岛的人摩肩接踵,相向而行。</h3><h3> 大约半个小时时间,我们到达顶峰。极目远眺,顿感视野开阔。只见波光粼粼的海水环绕着一座座岛屿,一座座翠绿的岛屿又点缀着湛蓝的大海,游船穿梭于海面、岛屿之间,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我内心不由发出“美哉壮哉”的感叹……</h3> <h3> 越南的秀水明山,实乃蔚为壮观,引人入胜。然而我对越南林林总总的民间习俗同样情有独钟,充满好奇之心。</h3> <h3> 初到越南,越南导游曾给我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来越南旅游,大家知道何为越南“四瘦”吗?见众人一脸茫然,越南导游便饶有兴致的一一道来。</h3> <h3> 一瘦是国土面积瘦。从越南版图看,越南地形狭长,呈S形,南北长约1679.8公里,东西最宽处位于越北地区,从广宁省的芒街到奠边省孟涅县西部的越老边界,约500公里;最窄处位于中部的广平,约50公里。换言之,其国土最窄处还不足金华至义乌的距离。</h3> <h3> 二瘦是公路瘦。在越南,无论在首都还是乡镇,公路相对狭窄,道路狭窄处,两车相遇必须有一方倒退,找到合适的位置方可交会。在越南很少看见双向六车道的道路。瘦窄的道路难以承受城市日益发展的需求,城市路口、人口密集地段堵车现象司空见惯。越南政府为解决这一头痛问题,无奈的做出早上七点至九点禁止大小汽车在市区通行的规定。 </h3> <h3> 三瘦是房子瘦。 越南人对土地十分珍惜。越南政府明文规定,每户建筑民居,宽限4米,进深20米,不能超越此规定。越南老百姓遵章行事,于是从城市到乡村,4×20米规格的房屋就如同倒置的火柴盒一样鳞次栉比般沿公路排开,千篇一律的模式,彰显了越南民居的建筑特色。</h3><h3> </h3> <h3> 四瘦是人瘦。在越南几乎看不见胖子。目光所及,无论男女身材都匀称苗条。在越南大街上,头戴蓑帽,身着奥戴,脚穿拖鞋的窈窕淑女比比皆是,无处不在。越南姑娘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仅脸蛋漂亮,身段也非常迷人。从她们身上你会感受到一种积淀久远的东方神韵。有人说这种现象是营养不均衡造成的,也有人说是种族基因不同。越南人对以上说法不认同。他们认为主要是饮食习惯问题。越南的饮食比较清淡,少油寡盐。</h3> <h3> 说完越南的四个瘦的现象,我再与大家分享越南人关于帽子的两个习俗。<h3><br></h3></h3> <h3> 一是越南女人喜欢戴蓑帽。由于战争原因,越南妇女成了操持农活的主力军。越南属热带气候,雨量大,湿度高,因此在农田里劳作就需要一样既轻便又不影响干活的物件,于是蓑帽便成为越南妇女的首选。戴蓑帽有四大好处。赤日炎炎的盛夏,用以遮阳,当扇子。暴雨来临之际用以遮身挡雨。农作物收获季节用以装物。这第四种嘛,广袤的田野一马平川,没有厕所,大概方便时用以遮羞吧。 </h3><h3> </h3> <h3> 二是越南的男人喜欢戴绿帽子。这个习俗乍听起来十分可笑。但在越南,这个风俗却亘古通今。当你问一个男人,你喜欢戴绿帽子吗?答案是:当然,我非常喜欢戴绿帽子。<h3><br></h3></h3> <h3> 在越南,男人戴绿帽子可不是随心所欲的。能戴上绿帽子的人,表明你的家庭幸福美满,有钱有势,妻室成群,德高望重。正因为如此,市场上绿帽子的价格比其他帽子的价格要贵许多。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也是一夫一妻制,但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国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一夫多妻的现状。有趣的是,越南男人对于诸多的老婆不叫名字,而是称大老婆为“大米饭”,二老婆为“面条”,三老婆为“米粉”,四老婆为“馒头”。这种不靠谱的称呼绝非个人杜撰,确实是越南当今社会的客观现实。细细想来,越南人也真够逗的,叫什么不好呢,非得拿老婆开涮。若往下还有小的,我想“发糕”“烙饼”之类面食名称都得用上了。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普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普普通通的越南男人也都戴上了绿帽子。</h3><h3> </h3> <h3> 除了以上列举的民间习俗,越南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社会现状,我们不妨了解一下。</h3><h3><br></h3> <h3> 走在越南大街上,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欧式建筑混杂于具有越南特色的火柴盒式的建筑群中。那些外表粗犷造型别致的欧式公寓,那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的哥特式教堂及法兰西的生活方式,至今保留完好并得以沿用,与越南的民族习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越南旅游,你会同时感受到每座城市都充满着东方国度的神秘气息和西方国家的浪漫风情。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共存与互补,尤为越南年轻人所接受,更成为法国人度假的最佳选择。也令世界各国游客心驰神往。</h3><h3></h3><h3><br></h3> <h3> 越南是一个国贫民富的国家。在越南富可敌国的豪绅大有人在。他们拥有别墅、游艇与飞机。在奢华的另一面,却是越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越南国内至今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即便在首都河内,道路两旁也随处可见摆满货物的杂货摊和荡漾在半空中乱作一团的蛛网一般的线缆。脏乱差的现实,与首都二字极不协调。有人夸张的说这种状况像是中国六七十年代某个地区的小城镇。</h3> <h3> 越南也是一个摩托车王国。以河内为例,六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就拥有四百多万辆摩托车。在这里,摩托车是越南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南交通管理比较差,交通标识以及红绿灯都不是很规范或完善,道路上几乎没有隔离带、安全岛,因而行人出行需格外警惕。越南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即当路口绿灯亮起时,摩托大军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响彻整座城市。因而有人称河内是一座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h3> </h3></h3> <h3> 越南这种特有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现代文明与落后共存的现状,我们无需过度解读。其实用“发展中国家”这一词汇加以定义,便涵盖一切了。越南也在搞改革,就改革开放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中国人形象地将自己的改革比喻为摸着石头过河。越南人说他们的改革有迹可循,是摸着中国的石头过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越南定会抖掉身上贫穷落后的尘埃,变国贫民富为国富民强,并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h3><h3><br></h3> <h3> 越南行于俯仰之间结束,时至今日已过去三个多月了。每当脑海里回忆起在越南的所见所闻,一股抑制不住的冲动就会促使我将自己的情怀用文字的形式付诸笔端,将这些故事讲给朋友们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