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4日,是1973-9-14超强台风袭击海南琼海50周年。本文介绍的两位尽职尽责、果敢而又正确指挥抗风工作的两位当年东太农场12队领导朱指导员和钟队长,永远活在当年经历过此劫难的人们心中,永远铭刻在历史记载里。</p> <p class="ql-block">曾在当年任二师二团十二连指导员的朱昌裕同志。</p> <p class="ql-block">曾在当年任二师二团十二连连长的钟胜禄同志</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68年下乡的"老三届"。下乡地方是海南島琼海县东太农场(曾有几年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团建制)。多年的农场生活,最令我难忘的是1973年9月14日死里逃生的经历,以及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类本能的自救、互救的美好人性。 </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终生难忘,是因为与这一天曰期相同的百年不遇的当年第14号超强台风,肆虐琼海,肆虐东太,吹倒了我们连队11间砖瓦房,我们连队不但没死一个人,还在狂风暴雨交加的凌晨,诞生下一个嬰儿。 </p><p class="ql-block"> 这个连队是一个新建垦荒连队,组建于70年代初。由附近三洲、南泰片的八个老连队抽调老职工和知青组成。最初住的是泥墙、茅草顶的大集体宿舍。两年后建起三栋每栋八间的砖瓦房。一栋用作单身宿舍,主要住广州知青、潮汕知青和一些没搬家属来的老职工。两栋是巳成家职工宿舍。全队当时有五十多名职工。这个队初设时命名为打桑队,后改为建设兵团的二师二团十二连。打桑,不是因种桑养蚕,只是以该地地名起名。指导员朱昌裕,海南人,原是场部邻旁的红卫队领导。连长钟胜禄,广东内陆人,原是我们刚到海南时被分配到与会山公社一河之隔的条件较好的前哨队队长。</p> <h3> (二)</h3><h3> 1973年9月13日,星期四。我们像往常一样进行林管作业。天气不太坏,上级没通知防风(因第14号台风刚形成时风力较小)。晚上还有星空,一些人还跑到几公里外的会山公社看露天电影。我队几个广州青年没去看。那时,在山区,我们平时的文化生话,主要就是收音机广播。那晩,我们注意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每隔半小时就播送一次第14号台风的警报。预报此台风的登陆地点范围较宽一一电白至琼海间。朱指导员没搬家属来队,平时经常到单身宿舍巡查。这时来到我们宿舍,听到广播后,叮嘱我们要留意这个台风预报消息,不要这么早睡觉。我们就一边听其他新闻,一边继续关注着这个台风消息。</h3><h3> 时间很快过到午夜十二时后,也即14日的凌晨。我们明显感觉到室外的阵风加强了。因此,除了持续听广播外,还不时走出门外看看风况。在阵风起后不久,我出门后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现象: 原来都用灰固定好的瓦穹压住的瓦片,竟然会被一阵阵强风卷至空中,如风筝般在空中飞扬。这使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们在广州很少经历强台风。来海南后,每年虽经历几次台风,但风力都不太强,只是每次带来几天雨天,最多吹倒几棵树,但却降温凉快。加上雨天不用到户外开工,最多就是学习,还有时间打打扑克。台风给我们带来的似乎只是快乐,没有痛苦。眼前这种奇景,令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我马上想到求教钟连长。平时,他工作上多谋略,来海南也很多年了,他一定有办法。我急跑到他住处,向他报告这紧急情况。他听后,好像想都不用想,就告诉我: "马上分头通知大家,全部转移到小伙房、茅草房躲避。”他自己马上通知家属户转移。</h3><h3><br></h3> <h3> 那时,有家属的瓦房只是单间的住房。家庭的小伙房、洗澡房,只是各家自己用茅草和泥墙建造。这些小伙房的柱用木桩,一般较矮。屋顶用木横梁加马钉钉成金字架,再在上面盖上防雨的编造茅草片即成。这样的茅草房,即使倒塌,房顶的金字架结构也不易散掉,因而有一个安全空间保护人体安全。连队的大伙房也属这种结构。这些茅草房大多建于山岗边、水沟旁的不太当风的地方。</h3> <h3> (三)</h3><h3> 我马上跑回我那栋单身宿舍,逐屋通知青年及单身职工往不远的连队大伙房暂避。当我全部通知完八间单身宿舍时,离瓦片最初在空中飞时应不到十五分钟。此刻,阵风变成了与房屋排列同向的强劲而持续的风雨流。单身宿舍左右均无遮挡,位于小山岗上。风已把我吹得不能直立。我蹲下,顺风向向山岗旁的连队大伙房"飞"蹿。跑前,我有点依依不舍回头望了一下刚住进不久的瓦房,看到房子的墙壁从受风侧起,开始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依次倒塌。</h3><h3> 我很快到了大伙房。这里已经来了很多人。由于茅草房是位于山岗下较好避风位置,大家稍安心。一位广州青年,因伸头出外看了一看,就被飞来的一粒小瓦碎片击中头部,幸好还只是小伤。全队人就分别在几间茅草房躲避,相互间没法联系。</h3> <h3> 狂风一直肆虐三丶四个小时后,终于风向转南,风力减小,慢慢平静了下来。天亮后,我们检视了风后连队现状: 单身宿舍8间被整栋扫平,后面的家属楼只倒了3间房。所幸没死一人。场部车队司机刘兴合的家在我们队,她的妻子(我队幼儿园阿姨)在这强台风来袭之夜,在小伙房中生下一个婴儿。</h3><h3> 别的连队有的没我们幸运,有的只倒了两三间房,就压死了几个人。</h3>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亊后知道,这次台风形成速,移动快,范围小,威力强。第14号台风9月12号上午才在南海东部生成,14号凌晨已在琼海万泉河囗登陆。13号凌晨中心风力还只十级(风速25米/秒左右),14号凌晨登陆时中心风力已达78米/秒(海军观测站测得),已是16级以上超强台风。风后,中央派出了慰问团到琼海灾区慰问。但报刊没有报道灾情及损失。</p><p class="ql-block"> 多年过去了,我也已回到广州工作与生活。但那一天强台风突如其来的经历,我永远难忘。朱昌裕指导员出自内心的对群众的关心爱护,钟胜禄连长临危不惧的正确指揮,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作者: 胡文中 原已载2009年第22期《广州卫生报》第4版。后稍有改动,收录于广州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的《广州文史》第74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