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乌镇是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一九九一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九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h3><div>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编》中说“乌镇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解释得已够明白。但何以称“乌”呢?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故曰乌墩”;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一说“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故有乌、青之名。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议,以为或无证,或附会,或缺乏历史常识,卢学博编修《乌青镇志》时已详加批驳。同时,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乡贤在《乌青文献》中提出的:“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div><div> 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其实,这类在当地并不鲜见。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红墩、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div><div>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李乐在《乌青镇志》中说:“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为戍。”“乌镇古谓之乌墩,后因吴越钱镠王戍兵于此,称乌戍,今名乌镇。”)但他显然将钱镠王之“吴越”与春秋之“吴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称谓中,自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div> <h3> 记得第一次来乌镇是2011年,当时网络并不畅通、微信还没有普及使用并且逗留的时间短暂,并沒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再次踏足乌镇却另有一翻暇想,乌镇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风景,都令人向往和心旷神怡。古巷两旁小酒楼、客栈、小吃店、民宿、洒吧传来优雅的古典音乐。</h3> <h3>乘一只乌篷小船,</h3><div>斟一壶时光的酒,</div><div>看一眼两岸的景,</div><div>听一声吴音小调,</div><div>枕水入梦,恍然身处桃源。</div> <h3> 酒淳不怕巷子深,漫步在古巷里用放慢的脚步來欣赏两旁的古建筑……木雕</h3> <h3> 半卷闲书一壶茶,闲暇时坐在这里品茶聊天也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任凭时光流走,不变的是那一份淡定、优雅、从容和阔达。</h3> <h3> 穿过一条条曲折深幽的巷子,脚踩千尘不染的用青石板砌成小径,轻抚着两旁雕花的窗棂,仿佛聆听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h3> <h3> 夜幕除除降临後,乌镇的夜景更加美伦美涣,更加让人留连忘返。有来了乌缜,未曾想离开的感觉。</h3> <h3> 古楼紧挨着江河两旁而建,江水清澈见底。一到晚上,华灯初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又上演另一个不同的古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