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史诗--边境上的夏牧场

保哥

<h3>来自内地湖南省长沙市的奶奶级人物希紫奶奶,在经历了萨尔布拉克古牧道上的《大转场》拍摄之后,对哈萨克牧民的游牧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春季转场的遥远目的地--夏牧场充满了好奇。于是,本次一起骑马探访了北疆边境的阿勒泰萨尔胡松乡的夏牧场,完成了10天的走访釆风行程,深入体验了生活,收获满满而归!</h3> <h3>镜头摄下了原始的风貌,照片记录下清纯的瞬间。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些人文现象也会像许多古老的文明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h3> <h3>这是萨尔布拉克古牧道上哈萨克牧民春季大转场的震撼场面,详情请阅我的美篇《游牧史诗--哈萨克牧民大迁徙》</h3> <h3>这一次的深入镜头釆风,使得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h3><h3>许多人都采风过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所有的图片、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正如一位女作家所说: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h3> <h3>我们从阿勒泰市出发,乘四驱越野车翻山越岭6个小时,来到了春季转往夏牧场的中转牧场。</h3> <h3>典型的中转牧场一户牧民!</h3> <h3>白云深处有人家!</h3> <h3>大山深处的萨尔胡松乡五队的牧业办公室!</h3> <h3>哈萨克牧民是游牧民族,夏季会将牲畜赶往遥远的高原夏牧场,而在中转牧场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及孩子们!</h3> <h3>马背上的民族,上马自然是从娃娃抓起!</h3> <h3>据牧业办人员介绍,从中转牧场到达夏牧场都是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没有车行的道路,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骑马,以我们的骑行速度,行程需要5天,来回就要10天的时间。明天就要骑马踏上艰苦的征程前往夏牧场,现在就自己动手,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吧!</h3> <h3>连续几天马背上的生活,克服重重困难,还要拖着两个孩子,艰难的骑马之旅,感觉我们就是向天边进发!</h3> <h3>人困马乏之时,歇息一下真爽,高原牧场上的微风都令我们难忘!山穷水尽之时,总是在前方出现令人可喜的乳白色毡房,接待着第一波闯入他们世界的外来人,原生态的粗糙食物也会令我们欣喜若狂!原来,还真是有世外桃源的存在,没有通讯、没有网络、没有争斗、自给自足!甚至根本不知道是公历何年!</h3> <h3>典型的夏牧场一户牧民!</h3> <h3>这是哈萨克牧民海格尔罕一家,他们的牧场所在地是中哈边境上被称为“黑沼泽”的地方,他们惊奇地看着我们这班第一批闯入他们领地的外来人。他们立刻宰羊,准备全羊宴,给予我们最高规格的接待。</h3> <h3>高山夏牧场上,烤羊肉香飘四野!</h3> <h3>高山牧场只是他们每年游牧生活中夏季的栖息地,缺乏蔬菜,主要食品靠羊肉、奶酪、奶茶为生。我们也见证了哈萨克食品奶疙瘩(奶酪)的制作全过程:喂奶牛;挤奶;煮奶;分奶茶;奶发酵、搅拌;滤水结块;切块晒干!</h3> <h3>高山夏牧场上,奢侈、豪华的早餐和晚餐!</h3> <h3>夕阳西下,纪录下迷人的牧归画面!</h3> <h3>海格尔罕告诉我们,从这里骑马再向前走2天,可以到达萨尔胡松乡的空中牧场,有一个大瀑布和两个空中之镜样的湖泊,如同人间仙境一样。只是我们此行已经到期,只好留下遗憾,明年夏季再来了!</h3> <h3>摄影、文字:保哥</h3><h3>出镜:希紫奶奶(深入牧区的体验采风者)</h3> <h3>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