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悉尼去墨尔本的高速公路旁,有一个著名的小镇叫Yass,凡是参加过出国留学英语考试的年轻人,会很快记住它的译音:雅思。</h3><h3> 小镇位于Yass~Canberra浅山盆地植被最好的一带,距离首都48公里,蓝天白云之下,从堪培拉驱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h3><h3><br></h3> <h3> 小镇主街的十字路口边,一座欧洲洛可可式风格的高大建筑耸立在山坡上——奶白色的墙体、步步向上的台阶、拱门相连的回廊、顶天立地的廊柱,还有雕塑精美的楼顶护栏——这一切都让人油然而生敬意。</h3> <h3> 从侧面的翠柏间隙欣赏这座欧式建筑,更显巍峨。</h3> <h3> 直到看见尖尖屋顶上精致的徽标,才知道这里是法院。大门石柱上的铜牌显示:法院大楼落成于1860年,距今已经158年。</h3> <h3><font color="#010101"> 雅思小镇的主街长约两公里,是贯通镇内外的一条交通要道。除了来来往往的车辆,没有多少行人。而最吸引游客的是道路两旁的老店、老屋、老建筑。</font></h3> <h3> 这座连体建筑最有意思:右边的老房子修建于1882年(现在开了一家中餐厅),而左边浅黄色的两层楼房却建于十九年之后的1901年。可以想象,当这两座建筑合拢时,流淌的岁月、穿越的时空,已经足以让呱呱落地的婴儿,长大成一个壮实的小伙子!</h3> <h3> 每一座老建筑的屋顶都铸有年标。这座1887年建成的老屋,让一间百年老店的面包房经营了几代人。</h3> <h3> 历经风雨的HOTEL,迎来送往,客去客来,见证了小镇的兴隆与衰落,至今还在营业。</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家连锁咖啡店,在澳大利亚随处可见。小镇上的人们每天都喜欢来喝一杯。</font></h3> <h3> 蓝色的门窗,雪白的墙壁,静默垂挂的蕾丝窗帘,还有古铜色的门灯和铭牌,告诉你这是一家B&B的家庭旅馆。B&B的意思是“提供一张床和免费的早餐”,对于风尘仆仆、饥肠辘辘的行旅,还有比这更温馨、更美好的吗?</h3> <h3>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镇主街的西侧,沿着人行道一直建有长长的风雨廊,廊道宽约六七米,从镇头到镇尾,人们可以不间断地穿行其间——躲避风雨,躲避日晒;而大大小小的商店、餐厅、酒吧和超市都建在这一侧。仅此一点,你就会钦佩当初小镇设计者的周到与细心。</h3> <h3><font color="#010101"> 创建于1840~1850年,成功经营了很多年的这家旅店已经成功转卖,将来是否会重新修缮?又会改建成什么模样?恰是路人的期盼。</font></h3> <h3> 在澳洲的小镇上,法院、邮局、教堂、市政厅,是建镇时最基本的标配——法院判定民事诉讼、刑事案件,维护社会正义;邮局完成信息传递、邮件送达,满足人们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联系;教堂用宗教引导人们向美向善的信仰;小小的市政厅则体现地方自治、基层管理。这样“四足鼎立”的建镇模式,已经具有了现代城市的雏形。</h3> <h3><font color="#010101"> 街头随处可见的花台,修建得美观而精致,连每一块红砖都色泽鲜艳,圆润无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累了,随意在路边的木椅上小憩一会儿,却不料身后的三层小楼就是雅思的市政厅。小镇居民们日常生活有任何求助,都可在此得到帮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比市政厅气派的是这座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退伍老兵俱乐部”。每天都有白发苍苍的老兵们在这里聚会就餐、休闲娱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战史记载:一战的三年多时间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建的“澳新军团”,远渡重洋,援欧参战。从其参战人员与伤亡官兵的比例来看,澳新军团的损失最大,这也是澳洲人民耿耿于怀的伤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俱乐部门前的旗杆底座,镶嵌着老兵们当年从诺曼底海边、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石块,这种精心设计与细心纪念,让人惊叹不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镇街头的老民居很有些年头了,沐雨临风,历经沧桑,但绿草如茵、四季花开,那优雅的英伦风格犹存。</font></h3> <h3> 小镇居民的别墅花团锦簇、绿草茵茵,住房和花园占地很宽,街道干净宽敞,日常出行有定时公交🚌,还有穿梭往返的出租车。</h3> <h3> 镇上有好几家大型超市,丰富的商品和网购送货,足以满足居民们的日常生活。</h3> <h3> 建于1871年的教堂,可以算是白发苍苍的世纪老人了。每个周末,钟声响起,依然有很多教徒来做礼拜。</h3> <h3> 镇上还建有博物馆,从外观看,博物馆的庭院、馆舍都挺大,只可惜那天是节日大假,没有开放。</h3> <h3> 透过玻璃窗隐约可见屋里的展品,玻璃门上写着:“Yass 1927年通电”。小镇历史不长,但是人们珍惜它的一物一事,一点一滴。</h3> <h3><font color="#010101"> 不知不觉走到了小镇的另一端,巨伞般的大榕树投下好大一片阴凉!树下有座椅,树旁是旅游问询中心,初到此地的游客可以安安心心在这里先喝一杯咖啡,再免费取用小镇地图和农庄、养殖场、葡萄酒庄的游览介绍。</font></h3> <h3> 这天是澳大利亚国庆节,小镇的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镇头的儿童乐园里自发举行音乐会、娱乐表演,大家轻松愉快,喜气洋洋。</h3> <h3> Yass小镇是悉尼—墨尔本的公路、铁路枢纽站,上世纪初物流繁忙。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铁路的客货运输已经停止,原来的火车站🚉改建成博物馆,以前吞云吐雾的蒸汽机车成了工业时代的展品。</h3> <h3> 这是小镇的图书馆,里面陈列有图书、杂志、报纸和音像制品供读者免费使用。</h3> <h3> 小镇的从容淡定、宁静悠闲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吸引着渴望大城市的人们,从而使房地产交易活跃。比如,这样一处拥有大片草场的独立屋,售价已高达175万澳元。</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镇的中心是一个公园,大树成阴,绿草如毯,还有设备齐全的就餐桌椅、BBQ烤炉。</font></h3> <h3> 公园绿地的一隅,早早就摆开了一圈座椅,音响喇叭正播放轻柔的音乐,悦耳动听。一群老人的假日聚会就要开始了……</h3> 而在公园最幽静的树林浓阴之下,有一处纪念园。<div> 造型美观的雕花的拱门,洁白的汉白玉雕像介绍了澳大利亚一位著名诗人与作家:班卓. 帕特森。1862年他出生在雅思附近的乡村,童年时期在家里的农庄度过。十岁时父母送他到悉尼著名的公立学校“悉尼文法学校”读书。每到假期,他都要回到小镇的雪河边与小伙伴们露营——广袤的原野、苍茫的丛林、蜿蜒流淌的河水,还有星汉灿烂的夜空……在此,他获得了文学创作的无数灵感。</div> <h3><font color="#010101"> 1885年,帕特森发表第一首诗作时,他以自己家中一匹马的名字“班卓”作为自己的笔名。从此,澳大利亚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诞生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895年,班卓在昆士兰一个遥远的牧场访问,女主人演奏的一首民间乐曲深深打动了他,他想为它配上歌词。不久,一个流浪汉宁死也不愿被活捉的故事一下子触动了他的灵感,很快创作了著名的诗歌《马蒂尔达》。谱曲后被人们传唱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还妇孺皆知,被誉为“澳大利亚非正式的国歌”。</font></h3> <h3> 歌中唱道:</h3><h3> 从前有个快乐的流浪汉,</h3><h3> 露宿在水塘边;</h3><h3> 坐在大树的阴凉下,</h3><h3> 他唱着歌,等着壶里的水烧开。</h3><h3><br></h3><h3> 你会跟我一起,</h3><h3> 背着行囊,到丛林流浪……</h3><h3><br></h3><h3> 跑来一只小绵羊,低头在塘边喝水,</h3><h3> 流浪汉跳起来,兴奋地抓住了绵羊。</h3><h3> 他边唱边把抓到的绵羊</h3><h3> 塞进食物袋。</h3><h3><br></h3><h3> 突然,路边来了一队骑兵</h3><h3> 高大威武,枪膛里压满子弹。</h3><h3> 三个巡警跳下马,厉声呵斥:</h3><h3> “被你塞进袋子的羊在哪里?” </h3> <h3> 你会跟我一起,</h3><h3> 背着行囊到丛林流浪。</h3><h3><br></h3><h3> 流浪汉跳起来,奔跑几步</h3><h3> 纵身跳入水塘,</h3><h3> 他对身后的巡警说:我不会被你们活捉!</h3><h3><br></h3><h3> 你会跟我一起,</h3><h3> 背着行囊到丛林流浪</h3><h3> ……</h3><h3> 当你再经过水塘,</h3><h3> 也许能听到他灵魂的呼唤。</h3> <h3> 我被班卓和他的《马蒂尔达》深深打动。</h3><h3> 在澳大利亚苍茫的荒原上,汽车音响就播放着这支哀婉的歌曲,乐音缭绕,故事缠绵——</h3><h3><br></h3><h3> 你会跟我一起,</h3><h3> 背着行囊到丛林流浪</h3><h3> ……</h3><h3> 当你再经过水塘,</h3><h3> 也许能听到他灵魂的呼唤…… </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0年悉尼奥运会宏大的开幕式,就以班卓的长诗《雪河男子汉》中的骑士形象拉开序幕;半个月后的闭幕式,又以他短诗写成的歌曲而告终,尽显了澳大利亚的无尽风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班卓. 帕特森1941年去世,享年77岁。澳大利亚人民十分推崇这位作家,他的头像被印在10澳元面值的纸币上,流通至今。</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