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转眼就没了,忙忙碌碌的节奏我把它形容忙得和猴子一样,尽管有人不同意这种比喻😄。对美友们的访问也变成是间断性,一篇文章被迫分时分段阅读也经常发生。"美篇系统" 友好提醒我需要更新了,朋友们的这些关心让我寒风中感到心暖 ! 回应美友争取周末将一月底东西整理成篇。<div><br></div><div>按计划一月的最后一天是当天往返华府办事,来回的飞机上刚好可以静心思考书写。可这最后的一天的一开始就出现晕头的事,飞往华府时打个盹就到了。可在华府机场等同事时,玩美篇竟莫名其妙地自己将美篇软件卸载了。等我重新安装后,自己之前攒集关于一月的草稿已经不辞而别了,苦笑的心情中就这么开始了一月的最后一天。</div> <h3>上午办事可以说并不顺利,同事看我和老婆打完电话后出神的样子也出言安慰我,其实我在最后一刻做出放弃的取舍决定还是轻松了自己的压力,虽然有些遗憾。</h3><h3><br></h3><h3>中午印度同事带领下来到一家印度餐馆,据介绍是一家特别热门的餐馆,没有预定座位基本没机会就餐,还说晚餐常常要提前一个月(我做鬼脸了),当年奥巴马也常在这庆祝生日,噢! 庆丰包子😄😄</h3><h3><br></h3><h3>来到印度餐馆自然点餐没我事,把自己的胃完全托付给印度同事。同事先点了几道头台,开叉一品完全颠覆了我对印度餐的观念,味道棒极了! 就这道照片里的小吃,知道是什么吗? 菠菜! 菠菜被烘烤得脆绿,加上调料! 上品啊! 接着上一道羊肉卷,真是风味独特,喜欢极了。</h3><h3><br></h3><h3>品味美食同时自然离不开聊中印不同的文化,比如达摩祖师是来自印度却并不广为印度人所知,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记得曾经有人告诉我,传统印度人吃饭都是用手指头抓,既没有西方的刀叉也没有东方的筷子。我十分疑惑地问了一句: 你们喝汤不会也用手抓吧? 结果人家说 "是! " ,他们把主食拌进汤中,比如米饭,手就自然可抓了! 真的是一方水土一方风俗文化。</h3><h3><br></h3><h3>聊得开心,想起旧上海的阿三形象便继续向他们求教,才得知那是在过去种姓等级阶层严格的印度社会中相对比较底层的一少数群体: 锡克教徒。他们前总理辛格就是其中一员,他们的信仰没有区别等级的种姓,一生中不允许理发剃须,五样东西不能离身: 头巾帽(Keshdhai)、小梳子(kangha)、必须穿短裤(kachk,说到这同事笑了,我却不理解他为什么觉得必须穿短裤可笑,心想他是不是经常不穿短裤)、戴手镯(kara)和佩短剑(khande),它们分别象征神圣、清洁、警觉、决心和战斗,说着同事还特意从网上搜索了那五样东西的漫画。</h3> 最后我要说的是主菜相对头台还是差些,和我平时印象中的印度菜差不多。他们吃的面包和新疆的馕发音一模一样,估计也是同样的东西,也许新疆的手抓饭就是来源印度。<div><br></div><div>那餐馆环境布局真不错,估计预订也有限制客流量的作用,所以在里面就餐时不会觉得人多的压力感,座位基本都是食客却有着悠闲的享受感,大家边吃边聊算是我这天最轻松的时刻,因为回家归途的小插曲让自己小小无奈而自嘲。</div><div><br></div><div>那是晚上回到波士顿飞场的停车库,我竟然找不到自己的车。一种什么感觉? 满怀回家的急切心情,面对巨大多层停满车的车库,我感觉自己在草丛中找针,哭的心都有😄😄😄无奈之下求助于工作人员,因为我告诉人家自己记得是7楼,7楼没找到,小伙子开着电瓶车从顶楼9楼开始满楼转帮我找车。中途遇上一女士和我一样,女士得知我和她一样傻,高兴得乐了,不过人家还是比我聪明拍了照片,小伙子立马就帮她找到。</div><div><br></div><div>最后终于在五楼将我的车抓住,哎! 这下终于可以顺利回家了,可是没想到那欺负人的停车场告诉我玩笑还没结束呢! 当我开到停车场出口,将停车卡插进栏杆控制器中,该死的机器接收了我的卡却不给我开杠,莫名奇妙显示要我再交7块钱。想到家的温暖也就不和它计较,把信用卡插进赶紧想回家。要不说人别和机器逗,人家刷我卡后竟然显示一个系统出错! 没这么欺负想家的人吧! 这还有天理吗? 无奈按呼叫找人让我回家! 经过一通折腾终于放行让我走! 要按我以前的脾气我真会下车猛踹它几脚,没这么欺负老实人啊! </div><div><br></div><div>也不知是年岁历练还是被孩子磨炼,我只是自己轻轻摇摇头暗自傻乐自己一下,开好GPS踏上回家路。可GPS somehow 没弄好,只说话不实时显示,噢! My Godness! What a day! Bizarre ! 想起自己经常教儿子沮丧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收拾受遍体磷伤的心情,不理导航,自己静心看路标找路回家! </div> <h3>生活常常有些事会超出自己判断,就如同机场回家的历程,接下第二天晚上出席孩子的音乐会也超出自己的习惯判断。</h3><h3><br></h3><h3>对北美的学校注重孩子的音乐教育印象比较深,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可以自己选修乐器,童豆经过思考选了中提琴。今天是他们汇演的音乐会,我们小镇有6个小学3个初中和一个高中。今天的汇演是3个小学的四年级和一个初中的6和8个年级,外加高中的交响乐团。我们第一次参加这种音乐会,双豆妈不怎么看好这音乐会的质量,说一个晚上耗里面,一群小屁孩估计也就是打打酱油而已! </h3> <h3>开始进场时,几百个等待演出的孩子在体育馆一侧叽叽喳喳,有如一群麻雀,是一种独有的热闹。可当指挥一开声,全场瞬间寂静得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amazing ! </h3><h3><br></h3><h3>随着演出的开始,我逐渐被带入那音乐和欢乐氛围中,我惊讶近4百学生演奏的美妙效果! 最多时是5个指挥同时指挥各自的队伍,就如同出自同一根指挥棒! 而且近两百多学生和童豆一样是初学者,我那种凑合听的心态被孩子们的精湛演奏吹散到九宵云外! 所剩的只有全神贯注,随乐而动,击拍而歌了! 尤其当高中生组成的交响乐团演奏开始时,我惊呆了! 他们那专业性决不输于一般的专业乐团,他们演出时是那么投入和美好! 最让我惊叹是他们中途变阵,就如同电影里演的古代八卦阵,每人带着自己的乐器快速移动,移动中是杂而不乱,不到一分钟就个就各位开始了第二曲目的演奏,没有严格的训练是不可能有着么高质量的音乐会</h3> <h3>最后,放几张新年刚过的那场大雪的融雪某天傍晚,那天上下班时开在路上就宛如居身仙境,下班回家时看到后院冰,雪,水,雾与珠的交融汇合,配上阴日灰蒙中透着蓝色的立体空间演绎着一场美丽的化雪美景,烟雾缭绕(没拍出效果)! 没想到化雪还有如此美丽! </h3> <h3><font color="#010101">突然想起两个孩子的片段,我在华府机场准备登机回家前,打了个电话给家问好,寅豆对着电话让我猜一个笑话问题: why is 6 afraid of 7 ? (为什么6害怕7) 烧脑! 回答不出,后来回家后问他答案,小家伙很得意地在他爸面前显摆了一把: because 789! 可我还是没明白! " you silly, Daddy! 8 is same as ate ! " 7 能把9吃了,6能不害怕吗?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早晨,我叫童豆把吃完饭的碗收拾到厨房,不能和小时一样吃了饭就可以拍屁股走人,结果他嘟囔说希望自己还是6岁! 我只能对他说,行啊! 那你同时也只能享受6岁孩子的权力! 孩子立马傻笑说继续自己10岁吧! 为了权利就勉强履行义务吧!</font></h3> <h3>文化的差异有时引起误解和猜疑是常有的,比如东方人的情感表达含蓄,西方人的直接。记得有一次我对童豆钢琴老师说:"要和他(童豆)妈妈商量",老太太立马开玩笑说: "他妈妈不是你老婆? " ,我当时一下没反应过,雾水满头说"是啊! "。老太太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说和老婆商量,而说和他妈妈商量? 因为他妈妈不一定就是你老婆啊! " 。哈哈哈哈,那就让这开朗的玩笑继续生活的叙叨,结束一月的回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