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国家宝藏》第九期,今天播出。我的第三篇关于7~9期内容的美篇,随之制作。感谢《国家宝藏》这个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让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走进千家万户,让我们共享民族记忆!</h1> <h1>1. 商鞅方升: 战国。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内口长12.4厘米,宽6.9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毫升。它是商鞅亲自监制、用以标升的青铜器,被誉为“稀世珍品”、“计量圣物"。</h1> <h1>看到商鞅方升,很自然想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一统天下。这个方升是见证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改革的唯一实物。</h1> <h1>商鞅方升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三面及底部刻有铭文。左壁铭文讲叙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齐国派遣卿大夫等人组成的外交使团来秦,商讨度量衡等事项。到了冬天十二月,商鞅颁布标准计量,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h1> <h1>底部铭文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百姓安定,自立为皇帝,统一全国度量衡,仍然以100多年前商鞅制作的方升为标准。</h1> <h1>两段铭文说明方升是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见证了最早的“以度审容”。经专家测算,秦国当时的一尺约合今天的23.1厘米,一升约合今天的200毫升。</h1> <h1>2.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南宋。 长107.5厘米,宽108.8厘米。它是现存的宋代缂丝画的绝佳作品。</h1> <h1>制作者是朱刚,字克柔,江南富商的儿媳,著名的缂丝艺术家。</h1> <h1>缂丝是啥?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的一种。它有什么特点?通经回纬,纬丝显花,正反面相同,幅宽大小不限。宋代是中国丝绸艺术的高峰,“朱缂”则是杰出代表,其作品是当时官僚文人争相抢购之物。</h1> <h1>瞧,莲花水塘,太湖石畔,红花绿叶,白鹭飞鸟,蜻蜓草虫,乳鸭游乐,色彩缤纷,生动鲜活。咱们的朱大师把中国丝绸的巧夺天工,展示的淋漓尽致。</h1> <h1>3.大克鼎: 西周。 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復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h1> <h1>鼎,在古代是用来盛放肉食等祭祀品的。后来,鼎作为国家重器,成为王权、统治权的象征。由此产生了著名的楚庄王“问鼎"典故。</h1> <h1>大克鼎是西周晚期一位名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上竖立双耳,优雅大方; 底部三足兽蹄形,沉稳坚实。</h1> <h1>鼎纹饰采用变形纹饰,线条雄浑流畅。颈部兽面纹,仅保留脸部轮廓线条和眼睛; 腹部波曲纹,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h1> <h1>鼎腹内壁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的祖父功绩和周王对克的赏赐,包括赏赐的礼服及大量土地、奴隶、杂役等。铭文字体规范,字迹优美,笔画圆润,结构和谐,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体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h1> <h1>4. 宁波“万工轿": 清末民国初。高150厘米,宽90厘米。它是中国现存最豪华的朱金木雕花轿,享有“天下第一轿”的美称。</h1> <h1>你知道古时浙东女儿的梦吗?请听: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挽正,铺十里红妆可愿?”</h1><h1>那时,富家女儿出嫁,运送嫁妆的队伍,从娘家出发,浩浩荡荡,延绵数十里,称之“十里红妆"。队伍中最醒目的当数花轿,花轿中最顶级的就是万工轿。</h1> <h1>何为万工轿?制造时耗费一万多个工时,称为万工轿。如果一个工人去制作,需要30年以上;如果十几亇人制作,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h1> <h1>宁波万工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宫殿。花轿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工艺手法进行装饰,雕有250个人物,最小的只有大拇指的长度。加上镜片上的人物,约有400个。</h1> <h1>花轿有7层楼阁,5座主亭,称为“五亭朝天",象征祟高之意; 中亭顶上站着一个面目狰狞、手擎毛笔的“魁星点状元",寓意文运昌盛。亭角是群龙舞首,飞檐翘角有凤凰展翅。轿檐由刻着人物故事的16块朱金花板组成,每块花板下悬金银彩绣排穗,与朱金花板相互辉映。轿身围以麒麟送子、百子喜庆等彩绘玻璃。</h1> <h1>花轿刻有“聚成号"的轿行名称,是爱国商人朱全来融巨资,精心制作。宁波花轿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h1> <h1>5.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唐。通长124.8厘米,额宽16.3厘米,肩宽18.8厘米,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它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专家称其“万簌希声”。</h1> <h1>古琴,又称七弦琴、瑤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琴棋书画,琴居首位。从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到嵇康的《广陵散》,陶渊明的“无弦琴”。于琴人而言,琴是乐器,更是倾吐心声的知音良友。</h1> <h1>“彩凤鸣岐”七弦琴,落霞式,造型古朴凝重,有钟声金石之声,民国古琴泰斗杨宗稷给其“声音绝佳"、“凤毛麟角”的美誉。</h1> <h1>此琴琴身暗红色,琴体浑厚,鹿角灰胎,龙池上方有琴名“彩凤呜岐”,腹腔有“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在唐代,蜀地是全国制琴的主要基地,最有名的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为著名。“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雷威被尊称为“中华制琴第一",传说他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去深山老林选木头。为什么呢?他认为,只有狂风震树时,才能听到树的发声,选择最适合做琴的上等材料。</h1> <h1>琴两侧有云纹起伏,好像天边连绵的落霞。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这些花纹依旧清晰可见。</h1> <h1>6. 玉琮: 新石器时代。 通高8.9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重6500克。它是目前发现的玉琮中最大、最重、最精美的一件,号称“琮王"。</h1> <h1>玉琮是一种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它与玉壁、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合称“六器"。《周礼》记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随着商周青铜器的兴起,青铜器慢慢取代了玉琮在祭祀中的地位。</h1> <h1>玉琮王形体宽大,纹饰独特。器型外方内圆,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各雕刻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有浅浮雕夸张的“神鸟"图案。这种神人、兽面和鸟纹的组合纹饰,是良渚玉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那个时代部族信仰与高超工艺的印记。</h1> <h1>说到玉琮,不得不提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距今5300年~4200年前。1936年,其遗址首次发现于浙江省杭州余杭区良渚镇,故名良渚文化。良渚文化遗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玉器。近年,考古学家发现良渚古城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将于2019年申请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祝愿良渚文化遗产申遗成功!玉琮王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实物的力证!</h1> <h1>7.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明。纵80厘米,横240厘米。大报恩寺琉璃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仅存一套完整的拱门。</h1> <h1>大报恩寺是总工程师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老爸朱元璋和老妈马皇后而建,以报父母恩,报天下恩。它是明代金陵三大寺庙之首,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下辖百寺。大报恩寺曾被誉为可媲美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的“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h1> <h1>大报恩寺琉璃塔,作为明代至清代前朝,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琉璃塔共九层,高约80米。塔身八面,共用2000两黄金做成。通体五色琉璃,64个拱门。146盏佛灯,日夜通明。152只铜制风铃,风轻轻一吹,数里可以听到悦耳铃声。镶嵌有上万个金箔裹身的佛像,还有飞马、飞羊、狮子、白象等图案,生动美观。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下图为琉璃塔的塔顶遗物。</h1><h1><br></h1> <h1>8. 坤舆万国全图: 明。 长3米,宽2米,由12个类似屏风的长条拼成。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它诞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为宫廷摹绘本。</h1><h1><br></h1> <h1>这幅万国全图来自何方?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仔细看,有1100多个地方,有各大洋的帆船,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 有南极大地上的犀牛、大象、狮子、鸵鸟等陆地动物。</h1> <h1>它绘制于1428年~1430年间,为郑和第七次大航海提供导航。通过这幅图,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不等同“天下”,只是万国之一。这幅图融合了中西双方对世界的认知。</h1> <h1>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南朝。长240厘米,高80厘米。它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一组砖画。</h1> <h1>竹林七贤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 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才艺出众,不附权贵,追求自由,潇洒风流,一直是文人墨客祟拜的“偶像天团"。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著名隐士,穿越来到七贤之间,他比七贤年长700多岁。</h1> <h1>砖画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南壁和北壁两组。八个人物姿态活泼,神情生动,充分体现出文人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h1> <h1>砖上怎么会有画呢?先有画家作画,再制木模,排写文字编号,后经窑烧,最后上墙。当然,这种砖画,只有帝王级别才能享用。</h1> <h1>《国家宝藏》第一季,即将完美收官。致敬!九大博物馆(院)“看门人"。 致谢!27件国宝守护人和001号讲解员。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浏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