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走了留下善良 我将思念付诸笔端

浮生若梦

<h3>当残阳的余辉一点一点的向天边隐去,果树干枯的枝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庄稼地里的雪依然很厚,白茫茫的一片,只有几天前人工打扫出的小路,从脚下缓缓伸向远方。恍惚间,就有个瘦小的老人,从远处缓缓地向我走来,“奶奶”我蠕动唇角,轻呼出声。可是,那只是幻觉,我善良慈祥的奶奶,已伴着2018年那第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永远地离开了我们。</h3><div><br></div> <h3>我所能看到的,只有空空荡荡的屋子,和雪地里的那新堆的坟莹。我四下环顾,多么希望能听到那个呼唤我名字无数次地熟悉声音,多么希望再握一握那双温热的手,多么希望您虽然步履瞒珊但仍然能跟我回家。常言说“逝者己去,生者已矣”,我心里明明已经知道。第一次面对死亡,是英年早逝的四叔,那时,初次领略生命的脆弱,年轻的我,嚎啕大哭,泪水嗒吧嗒吧的掉下来,浸润了膝下的黄土,然后是爷爷,大爷爷,……亲人的相继辞世,伴着年岁的增长,我性格已趋于安稳,有了更多的坚忍,也不会随随便便就掉眼泪了,可是,我又分明感受到了泪水伴着回忆在心里汩汩流动的痛。</h3> <h3>朱子家训里有这样一段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宜,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知道,您没上过学,这段话,您也没学过,可我一直深信,这些话,您肯定是知道的,要不,怎么就有一句话“从无字处读书呢”?勤劳的您,在早些年,总是天刚蒙蒙亮就从炕上起来,打扫完里里外外的卫生,又去干地里的活,有您这样的榜样,家里其他人是不好意思睡懒觉偷懒的,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勤劳积极向上的家庭劳动气氛很浓郁。以至于,直到现在,即便是不干农活,父亲也就早早起了床, 而我,在偶尔有一个早上从正午开始的 日子里,心里就会想,如果奶奶在,会不会说我是大懒虫呢?我还要告诉你奶奶,那些年打场碾小麦的事情,我知道,奶奶的劳动技术是一流的。一条扫把,在您手里,总能不轻不重,不徐不急,把场里的粮食扫的干干净净。,又不会捎带太多的尘土。所以,爷爷和爸爸扬小麦时,总喜欢让您把多余的麦茫扫出去,碾完小麦,场边上总会溅出些零星的麦粒,爸爸每次扫完以后,你总说爸爸粗心,粮食珍贵,要颗粒归仓,然后,弯着腰,仔细地捡每一粒小麦,久而久之,我就知道奶奶您会捡得,有时候,爸爸让我去扫时,我就会粗粗地扫一下,反正奶奶会捡,傻奶奶,你知道不知道啊!我也会偷懒!</h3> <h3>有点懒情的我,小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饭了,同样的食材,但奶奶做出来的饭,是色香味美,年幼时认字不多的我,刚认识门上的春联,看到厨房门口那副“汉三杰闻香下马,周八土知味停车”一直认为那是赞扬奶奶的。做臊子面,烙锅盔,摊煎饼这些都是奶奶的绝活,就是现在,看到农村用的那口又黑又大的锅时,我仍在纳闷,奶奶是怎么烙出又厚又酥花色匀称的大锅盔的,还有又薄又匀韧性又好的煎饼,尽管我不止一次的向奶奶请教过,但说归说。做归做,终究是两码事。虽然多次讨教,但终究不得其法!</h3> <h3>我想,大概是奶奶比我聪慧的缘故吧!有佛家所说的“悟性”要不然,1932年出生的奶奶,虽然在成年时,赶上了新中国解放的大好形势,放开了被太奶奶逼迫差点就裹成了“三寸金莲”的小脚,却没读过书,就连自已的姓名,也不曾写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善良聪慧的奶奶却是忠厚老实的爷爷的贤内助,每年春种秋收时节,那块地该种什么,留多少籽种,播多少肥料,爷爷对奶奶的建议都言听计从。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家门口来了个农副产品的小贩,奶奶拿出要卖的花椒和杏仁,小贩自然是鸡蛋里挑骨头般得一番挑剔,但是又舍不下真正的好东西,经过讨价还价,确定了价格,但是给钱时,奶奶却说小贩少给了两块两毛钱,小贩还不承认,那时,我都上三年级了,都没算出来,小贩在蒙我俩,后来邻居又算了一遍,说奶奶是对的。我对这件事惊诧不已,一直纳闷没学过计算的奶奶是怎么算出这些价钱的,甚至怀疑奶奶其实是上过学的,后来,还去问了奶奶的姐姐,才相信奶奶的确没学过算术,这件事让我对奶奶偑服得五体投地。</h3> <h3>在经济上奶奶奉行“亲兄弟明算帐”,该多少就多少。但是生活中的奶奶却乐善好施,是个心底纯朴善良的大好人,老家门口的大路,是邻近村子里的农民到镇上赶集的必经之路,八十年代初的北方农村,赶集大都靠步行,还有从远些的山沟沟里早早出发背着农产品药材之类到镇上倒换的,路途遥远,就常常有人沿途讨些吃食,那时,粮食对每家每户来说都不宽裕,奶奶总是把自己都不舍得吃的新鲜白馍馍给那些沿门乞讨的可怜人,记得那时候,多半在逢集的时候,就有一个花白头发脸色灰黑的老婆婆到家里讨馍馍吃,奶奶总是有求必应,临走,还不忘给她舀半瓢水喝,有天晌午,奶奶正在忙着缝衣服,那个老婆婆又到门口来讨吃食,奶奶就叫我拿馒头给她,当我把馒头递到老婆婆手上时,我却发现,老婆婆并没有吃,而是把馒头装进了随身背着的那个旧口袋里,而且我发现,那个口袋里全装的是馒头和干粮之类的,那里面的馍馍,比我们家的多多了,我就急忙跑进屋,告诉了奶奶这个秘密,奶奶听了以后,只是摇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在以后的日子里,但凡那个老婆婆来讨,还是照给不误,奶奶真是太善良了!</h3> <h3>善良的奶奶年纪逐渐增大,只能坐在炕上看着自己的小重孙了,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奶奶唱那些摇篮曲了。“哄娃乖,睡觉觉,睡醒来,要馍馍...”还有奶奶会在我哭的时候。轻轻挠着我的脸蛋说“羞羞羞,把脸扣,扣个壕壕种豌豆,豌豆开花,狗脸跌伽!”</h3> <h3>2017年的端午节,回家后,看到奶奶在大门背后乘凉,我拿出给奶奶准备的吉祥如意的荷包”奶奶嘴里说自已老了,不戴这些了,我用手机照相,奶奶说不照了,自已穿得太拉塌随便了,可是,看得出,奶奶还是很高兴的呦!我知道,这些机绣的香包,在奶奶看来,是不入眼的,尽管布料鲜亮,可是,跟奶奶年轻时做的那些手工品比起来,是少了刺绣功底,多了些哗众取宠的味道的。见识过奶奶给爷爷做的鞋袜,烟袋,针脚细密,心思灵巧,要不,那些姑姑婶婶怎么老找奶奶剪鞋样,,缝棉袄棉裤呢!</h3> <h3>细心体贴的五叔陪着奶奶在小区散步。</h3> <h3>勤快能干的小叔陪着奶奶在超市购物。</h3> <h3>家里人和奶奶开开心心过生日。</h3> <h3>2017年12月24日,在和奶奶聊天时随手拍了这张照片,谁想,二十来天后,就与奶奶阴阳两隔,只见白雪茫茫,泪眼迷蒙时,无处诉离殇。</h3> <h3>家人依照本地风俗为奶奶筹办了简单的葬礼,一生平凡善良的奶奶,在亲人的悲声中与我们渐行渐远。</h3> <h3>人生如蓬蒿,随水而来,乘风归去。往事如烟,但愿我们每个人在匆匆时光里,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趁我们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h3> <h3>随笔文字</h3><h3>感谢来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