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三十年(三)

冯健

<h3>    感谢区摄影家协会李正林副主席向我提供了部份照片,这一张照片是上个世纪平桥荣获江苏省百家名镇的场面,八、九十年代平桥的工商业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里的烟草市场可以辐射到整个华东,这里的人走南闯北不断地带进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生意,这个时期他们还恢复了笑人会,社会经济繁荣昌盛。</h3> <h3></h3><h3> 这是一张笑人会的场景,当时我区有二大节,一是车桥庙会,一个是平桥笑人会,三月二十九是东岳大帝的生日,三月二十八这一天,四乡八里的乡亲会到庙里为东岳大帝暖寿,祝贺生日,顺便逛一逛集市,便 形成了车桥庙会。笑人会其实也是庙会,“笑人会”又称“小人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由总会首指挥各班会众列队前往庙堂敬香,礼拜弥勒佛。只不个二个庙会一个是敬道,一个是礼佛。文革中庙宇早被砸烂,赶会的含义已变成了赶集,每年到这二个节会时淮安城里万人空巷,我区的岳庙市场基本上走空,大多数经营者都会去那里赶集,那时候二个镇的摊位是一摊难求,每年到这二个节时,市管股和分管市场的局长肯定要亲临一线,有一次我去车桥庙会,第二天要参与管理,晚上就不让回家,但是晚上所有的旅店爆满,当时所里按排我们住在粮管所空房子里,生活上不讲究,工作第一是最基本的态度。记得有一次为了摊位按排与车桥街上的小年轻起冲突,这个年轻人拿起板凳就砸,当时我在现场,没有让开,这时公安局治安股的老陈迎了上去,年轻人扔了板凳就跑,后来不知怎么的把老陈推进了沟里。为此这个年轻人还被拘留几天。后来随着农村商业的发展,城乡所销售的商品已没有太大区别,庙会和笑人会已变得可有可无了。</h3> <h3></h3><h3> 这是当时笑人会热闹的场景</h3> <h3></h3><h3> 八十年代我区大多数个体户都在街道二边经营,当时五十年代种植的法桐在淮楼东西路连成一片,搭成了绿色一条绿色长廊,不少经营户在本来就不宽的路面上搭起了经营用棚子 ,建立小商品市场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考察了周边的小商品市场后,决定向政府打报告筹建岳庙市场。 </h3> <h3></h3><h3> 岳庙市场筹建工作由当时市管股张宗仁副股长负责,图片上人物前排左起:张宗仁、李勤德、赵长松、朱立双,后排左起:刘亚勤、卢海鸿、胡南、谷爱春、吴迪达、沙其敏、夏洪英。后排的刘亚勤、胡南、谷爱春是岳庙市场管理办公室成员。李勤德为分管局长,赵长松为调研员协助分管,朱立双为个体股股长、卢海鸿、夏洪英为淮城工商所人员,岳庙市场建立淮城所有一大批经营户转入岳庙市场,吴迪达当时和我在市管股,沙其敏是个协聘用人员,岳庙市场的开业当时工商局已全局出动。谈国兴为开业后首任负责人,后来许步前,沈继山都负责过岳庙市场。</h3> <h3></h3><h3> 岳庙市场建在东长街上,当时东长街电视台向北还没有拓宽,不过这种选址本质上决定了岳庙市场也是个临时市场,岳庙市场87年建成,93年拆除,市工商局局长曹克发,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叶荫梅参加的剪彩。</h3> <h3></h3><h3> 县委副书记唐永峰主持开业典礼</h3> <h3> 参与的群众都是自发的和市场内的经营户</h3><h3><br></h3> <h3></h3><h3> 整个市场北从建行宿舍开始南至文渠北,这是市场内场景,市场投资十几万,采取化缘和集资二种方式,当时条件好的局如粮食、税务都给了钱,每个进入市场的个体户也要集资四、五千元,现在如意眼镜、康师傅代理正大超市、双汇代理福旺公司、达利园代理士平百货等等,都是从岳庙市场开始起步。</h3> <h3></h3><h3> 八十年代,正是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年,岳庙市场投资不大,但培育了我们淮安人的初期市场经济意识,也培育了淮安最初的老板</h3> <h3></h3><h3>  从这个角度看附小,附小还是一片平房</h3> <h3></h3><h3> 照片上为肖强富、刘爱阳、陈洪军,大家看到我们门楼上的牌匾是齐白石弟子著名画家、书法家陈大羽所书,套用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台词,陈大羽的书法何止十两银子,听说当时淮安烧制了一部份修补总理故居的檐瓦,我们是用总理故居的檐瓦作为礼品,用总理家乡求字换得大羽先生墨宝,只不过后来陈大羽的字和这块牌匾不知去了那里。</h3> <h3>    其实回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好几次动了笔又放下,主要不忍触碰故人,这种照片上从左开始,经检队长李殿龙,冯健、公安驻工商治安办公室周四,曹正辉(去世),实在不好意思周四我们一直这样叫他,以至于一直也没有在意他的真名,当时工商打假,收费等容易造成社会冲突,便由工商局出钱在工商成立治安办公室,现在看来是公权力滥用行为,周四后来调钦工派出所任所长,在一次活动中将手枪遗失,这是后话。曹正辉父亲是工商局原老,解放初做过河下区区长,曹正辉小学文化,十四岁父亲就安排他进入淮城企业上班,后来他又根据政策顶替了父亲进入工商局,在淮城所市场组,平时只是管理和收费,因此和文化并没有关系,曹正辉在工作中能拉得下面子,敢打敢冲,那些经营户多多少少还是怕他的,大家都叫他曹四爷,我一进工商局就被安排和他一起收费,他负责北(以镇 淮楼东西路为界)一片,我负责南一片,但是曹正辉经常会被抽出去管理,当时聘用人员刘宝农(现在在淮安开着一家很大的二手车交易中心)、小袁(现在北门自己搞婚庆服务)跟着我收费,当时由于思想不解放,对于个体户雇工还不敢越位,当时有了合作 经营组织,雇工超过7人办合作 经营证,因为马克思说过,超过7人就存在剥削了,我当时接手后就将合作经营管理费从5元提到20元,而对那些卖茶水的5毛钱一个月的,不再去收,当然我不收的这些户数,可能年底年检时还要补齐,只不过我不愿再收,有一年春节,上坂街一修车行贴出这样的春联“老夫独一人,小行温数口”,像这样的人家还真的不忍心收。这些年回想起来,很多行业已渐行渐远,如打铁的、卖茶水的、租小书的、竹匠、补锅的、卖估衣的、开染坊的。</h3><h3></h3> <h3>     87年10月以岳庙市场为基础成立了淮城市场管理所,当时的市场所管里范围就是岳庙市场和车站市场,1989年7月市场工商管理所更名为城南工商管理所。淮城工商所更名为城北工商所,城南、城北的管理划分是以镇淮楼东西路为界,这是城南工商所管理人员合影,左起:刘寿永(去世)、陈兴泉、孙如进、杨宝生、潘建民、孙斌、张爱萍、周舟,前排左起朱玉霞(去世)、卢海鸿、赵传能、张寿山、刘春艮、朱建清、石玉。刘寿永是所长,孙如进、杨宝生、潘建民为副所长。1990年7月,城南、城北两工商管理所又合并为淮城工商管理所;直属工商管理所更名为市场工商管理所;这个时候的市场工商所管辖权为所有市场。工商所的设立有时候因事而设,有时候是因人而动,市场所的设立我看领导们看中的还是费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