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印像

韩松辉

<h3>元旦過後,中原大地迎來了2018年的第一場雪,從網上查閱到洛陽将持續幾天的大到暴雪,於是獨自一路高鐵驅行千年帝都,很想看看白雪紅牆綠瓦下的古城風貌,也想培養一下隨拍的興趣和爱好,陏着年齡的增長,總得為將來的退休閑暇生活做些鋪墊呀,拍攝雖然業餘,終歸是個樂趣,心態好,一切皆好,因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h3><h3>白馬寺:位於老城以東12公裏洛龍區,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幹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白馬寺坐北朝南,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整個寺廟布局規整,風格古樸。佛教在中國扎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h3> <h3>麗景門:“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麗景門始建於隋代,據《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東都皇城有兩門,南曰麗景門,北曰宣輝門,是洛陽古城的西大門。是古都洛陽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景區,一座重現古城風貌的城樓……。</h3> <h3>關林廟:位於老城南7公裏的關林鎮,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佔地180亩。前為祠廟,後為墓冢。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集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始建於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築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其布局按帝王宮殿建築而建呈“回”字型結構,舞樓、大門、儀門、平安殿、財神殿、春秋殿、關林(冢)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它建築的布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體現我國古代文化的傳統特點……。</h3> <h3>香山寺:位於城南13公裏處的香山西坳,與龍門石窟西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東窟區和白園一脈相連,並肩而立,因盛產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高僧地婆可羅葬於此,為安置其遺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在洛陽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秦請,敕名“香山寺”,並重修該寺,武則天常駕親遊幸,御香山寺中石樓坐朝。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揖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後遺命葬於香山寺如滿大師塔側。宋金時期香山寺猶存,元末廢棄,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清末民國初年香山香又進行了重新修建,建國後又多次修茸,對蔣宋樓,乾隆御碑亭,衣鉢塔等作為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和保護。</h3> <h3><font color="#010101">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城南13公裏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開凿於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裏,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碑刻題記2800餘品。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font></h3> <h3>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的東周王城廣場,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輔展以東周王城概況、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專題博物館。是依托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地修建的遺址博物館。2002年7月,東周王城廣場地下考古發現車馬坑對稱擺放着六匹馬的骨骸,這“駕六馬”的“天子之乘”以直觀清晰的形式,向世人印證了古文獻中“天子駕六”的記述,雖然過了近3000年,車轅、車身的構件及馬的骨骼仍清晰可見。車馬坑規模之大,車子類型之多,擺放整齊,氣勢宏偉,是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駕六”遺存……。</h3> <h3><font color="#010101">明堂天堂:13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唐為周,定都洛陽,在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樞等建築,構成了一條壯麗的天際線。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明堂天堂景區,是昔日女皇武則天理政、禮佛、生活的重要場所……。</font></h3> <h3>潞澤會館:位於老城東關新街,始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年),佔地15000多平方米,該建築呈較為嚴格的中軸對稱,坐北朝南,軸線上依次為戲樓、大殿、後殿,另有東西廂房、耳房、鍾鼓樓和東西配殿,現多為清代建築遺存,規模宏大,布局嚴整,是中原地區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是研究清代洛陽商業、交通和古建築的文物瑰寶。潞澤會館原為山西潞安府、澤州府商人所建,是當時兩府商人聚會之所。</h3> <h3>王城公園:位於西工區,因修建在東周王城遺址上而得名,始建於1955年,佔地1080亩,是全國第一座遺址公園,歷届牡丹花會主會場,豫西最大的動物園,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公園……。</h3> <h3><font color="#010101">洛陽山陝會館:位於老城南關馬市街,始建於清康熙、雍正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歷史,是當時活躍在洛陽附近的山西和陝西兩地的成功商人筹資修建的經商聚會場所,是一個“敘鄉誼、通商情、敬關爺”,接官迎仕、祭神求財的社交性公開場所,佔地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整體建築歇山式頂,琉璃覆瓦,勾連鬥拱,別具一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洛邑古城:由洛陽中渡科技有限公司管理運營的,被譽為“中原渡口”的洛邑古城景區位於老城區,首期規劃建築面積280畝,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廟、妥靈宮、四眼井、金元古城牆遺址等多個歷史時期保護建築,是集遊、玩、吃、住、購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旅遊觀光區。</font></h3> <h3>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位於老城南關貼廓巷,為坐南向北的庭院式建築,有房百餘間,幽深雅靜。抗日戰爭爆發後,我黨在全國設立了八個辦事處,其中在國民黨一戰區長官部所在地洛陽建立了“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這樣,一旦日軍佔領豫西,我黨即可在伏牛、桐柏山區及豫鄂皖邊區一帶發動群衆开展抗日遊擊戰爭。1942年2月,鑑於洛陽形勢緊張,國共兩黨關繫惡化,辦事處全體工作人員撒離,現為紅色革命教育基地。</h3> <h3>洛陽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位於隋唐裏坊區西北隅,是洛陽市的文化地標。洛陽博物館佔地30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展覽、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諸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中國地方性的綜合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40多萬餘件,展出文物1.1萬餘件,館藏量處於全國前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