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眼睛的色素颗粒

弋弋

<h3>初识眼睛色素颗粒,是某年某月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东科老师群里某人上传的这张朦朦胧胧的照片,似乎白细胞内吞噬了某种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我们这些菜鸟7嘴8舌讨论可能是啥原因培养不出来的时候,东科老师一语惊人:可能是色素颗粒!眼内炎患者有视网膜或者虹膜破坏的时候可以出现。</h3> <h3>色素颗粒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罪恶的种子,一直没机会发芽。直到2017年8月某个下午,同事赵MM发过来这样一张涂片,问我:眼科的,是色素颗粒吗?我的大脑立即以3.1×105千米/秒光速搜索一下沟回不多的脑皮层,排除了细菌和真菌孢子的可能性,回答:是。</h3> <h3>答得干脆,2秒钟后就心虚了:辣么多颗粒,人的眼睛容不下一粒沙,怎么能容得下这些颗粒?</h3> <h3>  立即想起了温州医大眼科医院的郑老师,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h3> <h3>郑老师说了,色素颗粒是不会出现在眼分泌物中的,那时的我,角膜炎,结膜炎,眼内炎是傻傻分不清的。</h3><h3>第二天一早,调取了病历,才知道患者是被木柴戳穿眼睛,3个月后才到我院进一步就诊,手术中取的眼内容物。专家就是专家,一眼就知道这标本不是分泌物。</h3><h3><br></h3> <h3>  似乎郑老师参与写的【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报告规范专家共识】有提到这色素颗粒,何不拿来瞧瞧?</h3><h3> 可是葡萄膜是啥东东?</h3> <h3>找度娘要来的👀结构示意图,找不到葡萄膜!</h3><h3> 敬爱的郑老师非常热情严谨,专门把教科书拍给我看,原来,葡萄膜组织发生于神经外胚叶和神经嵴来源的中胚叶或中外胚叶细胞,从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因此,葡萄膜炎指的是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h3><h3> 我们眼睛的颜色,就是这些色素颗粒决定的!</h3><h3><br></h3> <h3>然后,郑老师还发了一张角膜溃疡的采集图,带刀的,瞬间对郑老师敬仰之情如滔滔不绝黄河之水.....</h3> <h3>采样需要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h3> <h3>又是一天,贺州的梁老师上传了一张照片,问是啥,有了之前的磨练,这张图一眼就认出来是色素颗粒,默默给自己点个赞😄</h3><h3>另外,刘洋老师指出,色素颗粒不易被分解破坏,常被巨噬细胞吞噬。</h3> <h3>等等,这图里面,还有杆菌,虽然多数染成阴性杆菌的样子,但是从粗大的菌体,整齐的排列来看,高度怀疑是眼球杀手--腊样芽胞杆菌!</h3> <h3>就是它,这个貌似人畜无害的家伙,在土壤、水、乳制品、医用敷料中广泛存在,能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一般不致病,一旦眼球外伤进入玻璃体,可引起剧烈炎症,破坏眼内组织引起视网膜坏死、玻璃体脓疡、全眼球炎,来势汹汹,24小时即可毁坏整个眼球,在眼内最具破坏力。</h3><h3>各位检验科的同行,如果涂片找到此菌,一定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临床!</h3> <h3>重新编辑后刚发布,山东的姜老师就又传了一张图片,问是否为色素颗粒,图片中两种颗粒,一种褐色,大小稍不一,另一种深紫色,大小一致,还呈链状排列,我也考虑过可能是链球菌,但是原始标本中链球菌可以这么完整吗?所以就否定了。群里向丽丽老师郑美琴老师等都非常厉害,认为就是链球菌+色素颗粒。培养结果证实了是外伤后停乳链球菌引起的感染。</h3><h3>这次跨度有两年多的关于色素颗粒的认识,得到许多老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谢过。</h3><h3>形态学学习的路上,永远埋着各种坑,掉坑,爬起,再掉坑,痛并快乐着😂</h3> <h3>12月中旬,重庆的鲁卫平老师发来几张图。图片中颗粒除了圆形、椭圆形,还有之前没见过的梭型、杆状,虽然形态不一,但是从质地、颜色判断,应该为同一种物质。</h3> <h3>各种形态颗粒</h3><h3>革兰染色,鲁卫平老师图</h3> <h3>瑞吉氏染色下颗粒,可以看出它无论啥染料蹂躏,我自岿然不动的本色😜</h3> <h3>口说无凭,不能因为觉得它还是色素颗粒就这么认定,跟眼科医生讨来了相关资料。</h3><h3>(在此致谢跟我们密切合作,勤奋好学的陈医生)😃</h3> <h3>色素颗粒的合成过程、形态变化。</h3> <h3>最后,用顾城这句话来结束: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h3><h3>邹明祥教授进一步演绎:当我们的临床医生在黑暗苦苦摸索寻求病原菌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微生物工作者愿意一起寻找光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