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世上有一种人,你只要走近他,近距离感受他、了解他之后,会有一种如果不讴歌不宣扬他,就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自己良心的感觉。大同市晋剧院晋剧表演艺术家李玉成就是这样的人。他一辈子从事晋剧表演艺术,有条件大红大紫却甘为无名,有机会出演主角却充当配角,有理由坐享其成却甘当人梯,有资格安享晚年却甘愿奉献。他一生的努力似乎践行了他出演的《河清海晏》中的一句唱词“不为功名传后世,不求清史留清官”。这就是我决定把李玉成老师放于笔下的动因。需要说明的是,此文只是在和李玉成老师相处两天后个人的一些感受,显然,无法全面完整深度准确地呈现李玉成老师的全部艺术人生,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br></h3><div> </div><div> —— 作者</div> <h3>过去总以为,最厉害的一定会是有名的。总以为,听了近半个世纪晋剧,对晋剧界的那些名人都应该略有耳闻。却忽视了另外一些词的存在,那就是默默无闻、深藏不露。这样的词用在大同市晋剧院晋剧表演艺术家李玉成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h3><div>第一次知道李玉成这个名字是去年。通过网络观看大同市晋剧院新编历史晋剧《河清海晏》,看完后觉得这部剧创作的方向性,内容的针对性,人物的典型性,唱腔的创新性,表演的艺术性,都可圈可点。为此,还特意以“争奇斗艳熠熠生辉--新编晋剧历史剧《河清海晏》舞台艺术赏析”为题写了篇剧评,并被《戏友》杂志刊发。当时,我做出了两个判断,一个是该剧的核心唱段好,必将流传;一个是该剧时代性针对性艺术性强,必将奠定在晋剧表演艺术上的地位!该剧由丁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大同晋剧院院长孙岚岚担纲主演,通过近乎完美的表演,塑造了一个人,带活了一部戏。剧中郭大昌的扮演者李玉成,唱做皆是戏,尤其是其与栗毓美在府内一板“丹心一片可对天”的对唱,刚劲十足,唱出浩然正气,充分显示了表演功力和创造力。后来得知,李玉成老师已经年过花甲,他还是孙岚岚的师傅。更加觉得,师徒联袂演出的《河清海晏》,对这部剧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义。那一刻,我的内心对这位老艺术家充满敬畏敬佩敬意。</div><div>为了深入了解李玉成老师的方方面面,我百度搜了一下,百条词条这样介绍:李玉成,男,汉族,山西汾阳人,1953年生,中共党员,大同市晋剧院党支部书记,大同市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李闯王》、《石门寨》、《宏图大业》、《鲜卑骄子》、《徐九经升官记》、《徐策跑城》、《北魏宏图》、《边城罢剑》等剧目,多次荣获山西省振兴晋剧调演表演一等奖,山西省民间艺术节主演金牌奖,数次荣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div><div>显然,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得到的答案,心中有许多疑团未解。那时我想,如有机会去大同,一定去拜访一下这位艺术家。</div><div><br></div><div>此后不久,我就去了大同。那天到大同后尽管已经很晚,但我仍然向大同市晋剧院院长、晋剧表演艺术家孙岚岚表达了连夜拜见李老师的愿望。没有想到,李老师欣然来到宾馆,尤其是听说他还感冒着,那一刻,我满是感动敬意!</div><div>那一晚,李老师给我们讲历史,谈原理,论表演,教技巧,话人生,印象中,一直到晚上十二点了才离开。李老说,今天他高兴,很久没有这么敞开心扉了。第二天,李老又整整陪了我们一天,很晚才回去。</div><div><br></div><div>田晋平老师在晋剧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他是牛派掌门人芦变嫦的爱人,而是他对于晋剧发展上的贡献。就我了解,田老师不是一个随便评价别人的人。那天得知我和李玉成老师在一起,在微信上对李老师作出了六个字的评价“超天才艺术家”。我深知这一评价的份量。同时,田老师的这一评价,也进一步激发了对李玉成老师迷一般的兴趣,“超”在何处?“才”在哪里?</div> <h3> 在比较中方知艺术高低<br></h3><div><br></div><div>这些年来,关于晋剧方面的书籍文章看了不少,因此,对晋剧有了一些固有理解。这些认知通过和李玉成老师短暂交流探讨后被“刷新”。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也时常听听不少名家的直播,但总是觉得,他们讲的那些东西在我看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大多是讲一些这句怎么唱,这是什么辙,这字怎么咬等,对于深层次的一些是什么,为什么,还能怎么样等问题,不知道是知道不说,还是根本不知道。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可以引起多数人思想共鸣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独有的特色产物,又或者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经过岁月的沉淀。这就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随意改编性。但有些演员以创新为晃子,把一曲经典唱段改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绪。对此,李玉成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改也好,编也好,不能为了单纯的好听,得改的有道理,编的有章法。必须符合创作的目的,人物的情绪,晋剧的逻辑,音乐的规律,甚至大众的审美需求。</div><div> 拜访期间,正值《河清海晏》核心唱段接到央视《发现之旅》频道春晚邀请。我也有幸全程现场观看了李老师对孙岚岚、梁虎威和华子的指导。那种严格要求的标准,不厌其烦的耐心,一丝不苟的认真,言传身教的风范,真是令人折服。从这一过程中,我也领悟到李老对表演艺术追求的特色。归结起来,有“三个善于”,即:</div><div> 善于排除一般化,以奇入戏。戏曲看多了,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无论谁演谁,无非就是那么一些动作,似乎已经程式化。李老师指导过程中,不仅舞台表演上常见的那些动作很少出现,而且,该指天的却偏偏下行,该指他人的却摸了自己的心,等等。由此联想到孙岚岚在晋剧《河清海晏》中的表演,印象中,在演唱核心唱段《你以为》时,整个唱段几乎没有肢体动作,我只记得那一个愤怒的转身。我想,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倒是符合李老师对表演艺术的追求,那就是,在排除或者减少大众化程式化一般化中,做到新颖化和不一般化。</div><div> 善于借鉴吸收,以新入戏。让我惊讶的是,任何一句唱词,李老师都能够例举示范在京剧、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多个剧种中的唱腔和表演特点。那一刻,我在惊叹李老的戏曲艺术造诣的同时,也在竭力搜索自己的记忆,记忆中,能够驾驭这么多剧种的,似乎少之又少。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仲鸿先生对李老师的评价:李玉成的“才”那是全才的缩写,打小在天津码头,见多识广,各种艺术营养均吸纳于胸,学艺时刻苦努力。艺术家无非有两点,一是积累在于广,二是表演在于深,我以为这两条他都占有了,所以这个“才”字他自然当之无愧。我非常赞同仲鸿先生的评价,李老对那么多种戏剧熟悉了解,知识不可谓不“广”,对任何一句唱腔表演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能够回答为什么之后的许多为什么,知识不可谓不“深”。仲鸿先生的评价,不仅应证了我的认知,重要的是,回答了为什么李老师艺术追求总是出新的根本原因。</div><div> 善于以神传情,以情入戏。那天在现场亲眼目睹亲耳聆听李老师指导排练的人,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没有舞台堪比舞台,不是表演如同表演,整个过程真是一种享受。一个多月过去了,但李老师示范表演的神情历历在目,这神情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个优秀演员“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的道理;明白了,民间流传的“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一个多月过去了,但李老师说过的话常常在耳边回响“每一次表演都是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方能演绎戏曲艺术的精湛与精彩”,“每一次走上舞台演员便不再是自己,方能打动观众的心”,“每一次唱、念、坐、打都是心灵的跳动,方能让观众很快投入”……我被李老的艺术造诣所折服,我被李老的出神入化的表演所打动,我为李老的学术观点而喝彩。</div> <h3> 在请教中方知知识深浅</h3><div><br></div><div>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艺术的标准高深莫测。晋剧领域也是如此。这些年来,在学习研究晋剧艺术过程中,脑海里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此,曾经查阅了许多书籍和文章,也听过一些晋剧名家辅导,但答案都不能令我信服满意。这次拜访,李老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逐一详尽给予了解答。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时,军旅歌唱家、牛派传人梁虎威正在创作一首关于牛派的戏歌,我对虎威说,写牛派必须准确把握牛派艺术特点,为此,我几乎是大不敬地向李老师发问“李老师,如果我说一个词,看您能想到哪一种唱腔,这个词叫三回六转”。我的话音刚落,李老师似乎不加思考就掷地有声给出了答案“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牛桂英”。我深知,如果不是对晋剧各流派唱腔特点非常熟悉,就不可能做出如此敏捷精准的判断。在场的丁派传人华子,一直以来都为那些辙呀韵呀伤脑筋,对此,李老师说“不要把那些东西人为复杂化,人物感是第一位的,在人物感面前,其他都是次之”。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唱腔传递的是情绪情感,情感表现的是人物。同样一个“娘”字,一个人叫的感人肺腑,同样的声调让另一个人叫,可能滑稽可笑。这些是不是李老师所要表达的呢 ! </div> <h3> 在感受中方知情感轻重</h3><div><br></div><div>在与李玉成老师交谈中,我强烈感受到,在他心中有杆称,他把戏看得比天还大,把舞台看的比奖项还重,把弟子看的比儿女还精心,把艺德看的比艺术本身更神圣。</div><div>不为功名所诱惑,低调做人。闲谈中得知,李玉成老师的岳父是丁果仙的师傅,就凭这一特殊关系,他早年有机会有条件留在丁果仙身边学习,但他偏偏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路。大同市晋剧院的同志告诉我,几十年来,李老师主演的剧目不少,出头露脸的机会数不胜数,但遇有这种情况他就躲开了,所以在镜头前很少看到他的身影。随后,我向李老求证。李老说,年轻时都不在乎这些,现在老了更不在乎了,应该让年轻人站在前排。由于种种原因,李老师没有获过什么梅花奖、杏花奖。但许多熟悉李玉成老师的人说,他赢得了我们的心。对此,李老谦卑地说,还是我自身努力不够,水平有限。</div><div>不因退休而止步,退而不休。如今,李老已经退休五年了。据大同市晋剧院院长孙岚岚介绍,退休也只是个手续,实际上,他始终没有离开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不退还忙。尤其是下乡演出,条件艰苦,一个古稀老人和我们一样睡在地上。去年他还指导排练和亲自出演了我院新编历史晋剧《河清海晏》中郭大昌这一重要角色。可以说,《河清海晏》的成功,凝聚了李老的心血,那么大年纪了,既要指导全剧排练,还要亲自出演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难度可想而知。最近,我们团又在编排一部新剧《成败萧何》,李老师亲自担任总导演,他每天加班加点指导排练,届时一定会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剧目。对李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说到这里,孙岚岚的声音有些哽咽,眼框有些湿润。我接着问,对李老有什么额外报酬吗?孙岚岚说,和没有一样。我也就此问过李老,为什么不好好过退休生活?李老说,年龄有退休日,爱好没有休止符。再说,他们觉得我这个老头子还有些用,我还有什么可说的!</div><div>不因困难而畏缩,知难而进。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挫折和痛苦。《河清海晏》的产生过程中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经费不足矛盾非常突出。一些知情人告诉我说,不少经费缺口都是孙岚岚院长自掏腰包弥补的。孙岚岚院长甚至立誓,就是卖了房子也要把《河清海晏》这部剧拍出来。李老当即表态,如果需要,师傅和你一起卖房子!听到这些后,我的内心除了感动震撼外,庆幸见识了一对崇高的师徒关系,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div><div>不因资历而自居,爱徒如子。对于李玉成老师和孙岚岚这对师徒的过往,并没有深入了解。但相处的两天,他们师徒之间的那种父女般的温馨真是让人羡慕。一些微小细节就可窥视一斑。孙岚岚做为一个女人爱买衣服爱打扮,本来无可非议。可李老师提醒说,你是领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要太招摇,免得引起是是非非。还反复嘱咐她说,不要总是想着我是你师傅,想让我做什么就尽管安排,我一定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拖你后腿。那天晚上考虑时间晚了,孙岚岚就给了李老师打了个出租车,并给司机一百元钱,把李老师送了回去。没想到,次日他见到孙岚岚后就掏出一百元钱,说“我自己回家,怎么能让你出钱”。我相信,诸如此类的事,贯穿于他们师徒关系的每一天,举不胜举,一定有更感人的。之前,我和许多人一样,对孙岚岚为什么那么多当红名家不拜,却拜了默默无闻的李玉成老师为师,有些不理解。通过这两天的相处了解,我心中的疑团彻底解开:因为在孙岚岚看来,知识、艺德远比那些名气重要!在此,我为孙岚岚的这一举动点赞,我也为李玉成老师能够有这样一位弟子而称道。</div><div><br></div><div>这就是一个老艺术家的境界和胸怀!我深知,在晋剧界,每一个老艺术家的奋斗史,都是一部励志史。在此,向李玉成老师乃至长期默默无闻致力于晋剧事业发展的艺术家们致以深深的敬意!</div><div><br></div><div>在文章即将收尾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倘若在晋剧各类演出、比赛的舞台上,在评委专家老师的队伍中,能够有许许多多李玉成这样的艺术家们坐阵讲解示范和指导点评,节目一定会更加精彩。在我看来,这样的讲解和点评本身就是表演,就是节目!因为,他们能够说到艺术的点上,评到表演的深处,讲到戏迷的心里。因为他们具备几句话就能够激发人们对晋剧的兴趣,几个动作就能够激发人们对晋剧的热爱,几个道理就能够让人大彻大悟的功力和素养。重要的是,他们具备职业形象的说服力和感召力。</div> <h3>需要特别一提的是,由李老师亲自指导排练的《河清海晏》核心唱段,由晋剧表演艺术家孙岚岚,军旅歌唱家牛派传人梁虎威,丁派传人华子的联袂表演,在央视发现之旅春晚大放异彩,现场掌声雷动,导演观众好评如潮。随后,这一唱段又受邀参加山西卫视《戏咏大地春》2018年全国十四省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反响强烈。面对每一个表演的镜头,每一次热烈的掌声,每一声真挚的祝贺,我的脑海中却满是李玉成老师身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