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是双休日。初春季节,咋暖还寒。早5点30分,我们一行踏着春天的脚印,沐着和煦的春风,随团去陕北靖边波浪谷一日游,7个小时的颠簸后到达目的地,吃住在农家乐。
陕北靖边波浪谷位于距离县城22公里处的龙洲乡闫家寨,这些层层叠叠的红色岩石就像一大批铺盖在地上上侵染过晾晒着的红色布匹,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在夕阳的渲染下,愈发的鲜艳夺目。丹霞山下,是一汪碧绿的池水,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愈发的让人陶醉,让人心动。这瑰丽景色,吸引着游人,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这神奇的土地和奇特的景观。 波浪谷,我们来了。 关于这种奇怪岩石的形成有关记载是这么说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在那个时候,这里的地貌好像撒哈拉沙漠一样,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 从山上往下观望,龙洲处于一个低洼地带,远处晨雾缭绕犹如大漠长烟,陕北明长城38营堡之一的龙洲古堡静静的躺在那里,明长城从身边穿过,一座水库像镜子一样镶嵌在旁边,四周被群山环绕,就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远处的山顶上十几个风力发电机在缓缓的转动。 这种红色的石头在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每一代、每一纪,气候、生物、地壳的风云际会,都在砒砂岩的岩层中绘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红色的泥岩和碎屑岩,是古海洋封闭为内陆盆地、大地上以蕨类植物为主时沉积而成;同是红色的陆相红泥岩,是气候更趋干旱炎热时,继续沉积的巨厚岩层;砒砂岩区是自然界中风蚀与水蚀的过渡区,再加上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各种侵蚀力不仅在空间上复合作用,而且在时间上交替影响,一年中每一季节都有较强的侵蚀现象:春季万物解冻,岩体的水分不断蒸发,冷热变化,裸露砒砂岩的斜坡岩体不断剥落;夏、秋季时水蚀又开始发挥作用,尤其是7—9月,水力和重力二者合力,在坡面上切出一条条沟壑,而侵蚀下的泥沙又在沟坡上重新堆积;冬季至第二年春季植被覆盖度低,狂风就像一把刻刀一样直接在裸露的岩面上雕刻,尤其是4—5月,风力侵蚀最为严重。不断的侵蚀“雕琢”,使得砒砂岩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有的像流水、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陀螺,宛如一个极具特色的地质公园。 像不像宽阔的河床? 像不像弯弯的河流? 像不像手指? 像不像一片片祥云? 像不像神秘的古城堡? 像不像布匹? 像不像岁月的城墙? 像不像一座巍峨的大山? 像不像金字塔? 像不像层层梯田? 像不像岁月的花纹? 像不像一线天? 像不像一副画卷? 像不像陀螺? 像不像一艘巨轮? 像不像棉花? 像不像汹涌的波涛? 像不像桂林山水? 像不像月亮湖? 像不像一副风景画? 像不像世外桃源? 像不像险峻的天路? 户外爱好者在波浪谷 为防止人为破坏,波浪谷周围加上了护栏。 开心的老大姐 放飞心情 岁月的沉淀 静听历史的回声 漫步波浪谷 朝霞洒在湖面上 太阳,你早 和老大姐冒着寒冷看日出 60岁的大姐,精神可嘉 陶醉于大自然 全新的一天 好美的景观 大姐,你好有范儿 波浪谷 一线天留影 再见,波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