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自己独处

陈春艳

<h3>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是每个假期学生放假之后和开学之前,我都会要加几天班。这个习惯已经持续12年了。虽然别人已经放假,我还在工作,但是,我却很享受那段时间。</h3> <h3>享受偌大校园中那一缕温暖的阳光,</h3> <h3>享受那一池安静的湖水,</h3> <h3>享受那一树盛开的紫荆,享受那鸟儿的欢鸣、天鹅的自在。</h3> <h3>不是因为我独享了这些而“偷得”了欢愉,而是因为这一刻我能够有闲暇让自己安静下来,可以任性地不思考,而放空自己;</h3> <h3>而是这一刻我可以独自徜徉于美丽的校园,独自欣赏宁静与安详的景物。</h3> <h3>因为,这一刻我因静谧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因为,这一刻我因那一株嫩绿感叹生命的顽强;因为,这一刻我因那一抹大红惊艳生命的绚烂;因为,这一刻我因那一瓣飘零感悟生命的意义;</h3> <h3>更因为,这一刻我听到了我的真实的、平和的心跳。这种享受无法言表,却令我在安详中,体会到了喜悦与充实的美</h3> <h3>前几天,发了一个朋友圈,学校碧桂湖里的一只陶醉于自我的天鹅,并配了一句话:</h3><div>“学习与自己独处”。</div><div>一位朋友评论说:</div><div>“好意境好内涵”。</div><div><br></div> <h3>我知道这是懂我的朋友。</h3><div>我们现时最需要的就是学会与自己独处。</div> <h3>在当今这个一切都可以快速迭代的时代,工作的繁忙,社会的高速运转,让我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回味,甚至来不及站立片刻,就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行。</h3> <h3>于是,退休的大妈都到广场上跳舞去了,年轻人的业余时间都在手机、电脑上度过了,中年人越来越“油腻”。</h3> <h3>可是,你是否想过,“广场舞大妈”频繁扰民,健身只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摆脱“空巢”之孤独的最好借口,在震耳欲聋的“小苹果”中,宣泄掉的不只是病痛,更是那份寂寞的烦躁;</h3> <h3>你是否想过,“低头族”安静地沉湎于手机与游戏,在“王者荣耀”的厮杀中、在情节简单而又冗长的“韩剧”中,浸染的是低头者的空虚与浮躁,这被手机异化与捆绑的生活,是一颗颗无法安静的灵魂的躁动;</h3> <h3>你是否想过,“油腻”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成功的春风得意志得意满,失意的望天喟叹猥琐不前,那看似四平八稳的一群,实际上是深深地陷入了中年恐惧症的深层焦虑。</h3><div><br></div> <h3>当老年人、青年人、中年人都自顾自地沉浸在各自的快乐与烦恼中,我们又何曾有时间慢下脚步去思考?我们又何曾有时间理性对待事物?</h3><div><br></div> <h3>我们又何曾有时间与自己独处?我们又何曾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安放烦躁的灵魂?</h3> <h3>沈从文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同于一堆时间。而时间又是什么呢?时间摸不着,也看不到,所以它还是需要日月轮回、草木枯荣、生命存亡来为其注释,为其证明。</h3> <h3>正如学校行政楼后那一畦玫瑰,在园丁的精心呵护下此谢彼绽,缤纷争艳,四季不凋,可是经过的师生,谁又会驻足注目呢?“</h3> <h3>用“楼外小桥边,寂寞开无主”来描写它们再恰当不过。因为,在我们眼中,所有玫瑰其实没有差别:一批凋谢了,零落成泥;另一批又怒放了,姹紫嫣红,周而复始。偌大的校园绝不会因为多了或少了一朵玫瑰而有任何不同。</h3><div><br></div> <h3>我在想,玫瑰的命运,大抵也是人生的实相。当我们放眼芸芸众生之时,那些一生默默无闻的人,何尝不是如同这些玫瑰,它绽放过、艳丽过,但是,当人们对它熟视无睹的时候,它也只能“花自飘零水自流”“只有香如故”,没有人会在意它的在与不在。因为它在我们的眼里只不过是寻常之物罢了。</h3> <h3>这是实情。但想深一层,如果我们注定是万千玫瑰中的一朵,平凡走过一生,然后不留痕迹地离开,我们的生命有何价值?</h3><div><br></div> <h3>如果生命真是“活下来,活着;倒下去,死了”,那今天的努力,于我们又有何意义?</h3> <h3>陈子昂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寂与深邃中,“怆然”思考生命的意义,在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衬托下的寂寥中,他“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这种独自渺小的张力是对生命意义的崇高敬礼。</h3><div><br></div> <h3>乔布斯在失意与落寞中,孤独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他每天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这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那么今天计划的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是对生命的浪费?在反复的自我设问中,他勇敢地去追求别人的虚无缥缈与无价值,终以“缺了一口的苹果”实现了对人生意义的崇高礼赞。</h3><div><br></div> <h3>沈从文先生自我剖析说“我实需要‘静’,用它来培养‘知’,启发‘慧’,悟彻‘爱’和‘怨’”,“再用它来重新给‘人’好好作一度诠释,超越世俗爱憎哀乐的方式,探索‘人’的灵魂深处或意识边际,发现‘人’”。</h3> <h3>他或在“阳光下追思”;或在静极的房中,面对“窗上三角形夕阳黄光,如有所悟”;或在“翠湖土堤上一走”。</h3> <h3>他的“知”“慧”“爱”“怨”均以“静”来涵养,他以自我的努力缩小着自己的生命以期返照他人,</h3> <h3>他以“青春是需要装饰的,如不能用智慧来装饰,就是用愚騃也无妨”的反思,来呼吁人们用奋斗呈现对人生的崇高敬意!</h3><div><br></div> <h3>学会与自己独处是一个人参透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一个人能够深入思考、创造生命的基本能力。</h3> <h3>惟愿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与自己平和地相处,也惟愿每个人都能懂得那时间、那生命的真谛。</h3><div><br></div> <h3>也惟因如此,我喜欢校园的四季:</h3> <h3>春天的一树黄风铃,秋天的一树司木棉,夏天的一湖碧荷,冬天的一抹紫荆。</h3> <h3>校园的四季悄然更替,展示着自然的魅力;</h3> <h3>但我尤其喜欢的还是假期校园的恬静。它让我从旭日东升中感受成长的力量,它让我从碧桂湖水的微澜中感受自然的温婉,</h3> <h3>它让我从天鹅的嬉戏中感受自由的快乐,</h3> <h3>它让我从四季的更迭中感受生命的意义。</h3> <h3>这份宁静给了我思考的时空。</h3> <h3>我要感谢生命赋予我的这片刻宁静,让我能够体味这静好而纯粹的岁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