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br></h3><h3><br></h3><h3>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h3><h3> 横亘在关中平原和巴蜀盆地之间的秦岭和大巴山,始终是北方政权统治者无法逾越的一个障碍。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的秦岭,两边的物产是完全不同的,跨越秦岭的物资交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这里山高林密,人员稀少,道路崎岖,虎豹横行,冬有大雪封山,夏有洪水泛滥,于是舟不行,车不通。几千年来,人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性地修筑了多条栈道,目的都是沟通南北。所谓蜀道之难,其实也就是说的穿越秦岭之难。我们这次两次翻过秦岭,七天穿梭于秦岭和大巴山的山林河谷之间,对蜀道之难深有体会。<br></h3><h3> 如果说第一次通过蓝关古道翻越秦岭的时候,还只是对高山峡谷,崎岖小道有一定感性的认识。那么在漫川关古镇是我第一次对此有更深的感触。在漫川,我看到陆路的客商,他们自称为骡帮。以前有一个电影叫做《山间铃响马帮来》,而在这里却是骡帮。由此可见这里的道路条件远远比其他地方要困难得多,只有比马更为强壮的骡子,才能够在如此艰难的山地跋涉,搬运大量的货物。<br></h3><h3> 到了褒斜栈道。看到在那万仞石壁滔滔江水上修建的栈道,和靠火烧水激开出来的隧道,这里是历史上第一条可通车的栈道,耳边不禁升起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回响,脑海中浮起了“耶娘妻子随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出征场面。而这时心中涌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古代工匠们为了打通蜀道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br></h3><h3> 而最震撼的冲击留在了最后,当我们的车沿着公路不停的盘旋,直到插入云端,抵达秦岭山巅的时候。我们本以为早已阅尽秦岭美色,忽闻一声长鸣,抬头一看,在头顶高高的山上会出乎意料的发现一个隧道或者一段铁路,一截公路。这时我完全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云端穿行的难道是传说中的天路?此路不该凡人走,只缘神仙驾云行。<br></h3><h3> 几千年人们为了克服蜀道的艰险,想尽的办法,做出各种努力,也只能够靠人挑马扛,顶酷暑冒严寒,攀陡坡穿密林跨溪水,少者3月多则半年才能达到目的。即使是在现代交通条件下也要数十个小时到一两天才能够跨越秦岭。84年参加东方红任务,年三十我在成都上车,新年已过,才刚刚到达宝鸡,整列火车上只剩下十几个乘客,比列车员还少。蜀道确实难,宁上青天不走蜀道!<br></h3><h3> 从陕南回来,新闻联播报道,西成高铁通车,行程由十几个小时缩短到三个半小时,早起一碗羊肉泡馍,中午可到成都喝茶。<br></h3><h3> 从此蜀道不再难!</h3><h3><br></h3><h3><br></h3><h3><br></h3><h3>1、在我们的印象中,蜀道根本就谈不上有道,这里只有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深谷激流。就像这壁画上展示的,路隘林深苔滑,赶的是骡马靠的是双脚,餐风饮露艰难前行。</h3></h3> <h3><h3><br></h3><h3><br></h3><h3>2、如果有一段栈道,那就像今天搭上了高铁,可是那栈道的安全性也远不如今天的高铁,维护量更是远超今天的高铁。</h3></h3> <h3><h3><br></h3><h3><br></h3><h3>3、就是如今的在原有蜀道路线上,用现代技术修建的公路,也少不了翻山越岭沿河穿梭。(张宇兄美片)</h3></h3> <h3><h3><br></h3><h3><br></h3><h3>4、好不容易来到秦岭之上,当然要拍照留影,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当年要能翻越秦岭,那才是真正的好汉!</h3></h3> <h3><h3><br></h3><h3><br></h3><h3>5、转眼一看,身后早已是重山叠岚,惊回首离天三尺三!</h3></h3> <h3><h3><br></h3><h3><br></h3><h3>6、前面则依旧是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h3></h3> <h3><h3><br></h3><h3><br></h3><h3>7、在高山峡谷当中行车,如登天如腾云,可是猛一抬眼,头顶上赫然有列车飞越,似飞矢似流星,不由得感叹劈山开道者之伟大!</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