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都江堰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的伟大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的岷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上、都江堰市城西,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h3> <h3> 公元前256年,秦国属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了都江堰这一伟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h3> <h3> 都江堰巧妙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用水综合效益的发挥。</h3> <h3> 都江堰分渠首工程和灌区两大部分。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题工程和百丈堤、二王庙顺水堤、人字堤等主要附属工程组成。<br></h3> <h3> 我们从西南面的离堆公园出入口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b>“四川巴蜀神木馆——中华文化创意艺术展”。</b></h3> <h3> 这里的<b>济公活佛木雕</b>活灵活现。</h3> <h3> 千年乌木艺术——<b>巴蜀神木奇观</b>。</h3> <h3> 继续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b>“卧铁”</b>景观。四根铁棒平行地横卧在喷池中心,外面一圈是数十条喷出的弧形水柱和池边由三个用木头绑成的三棱锥形的鼎状物,再外一圈儿是三层石堆。他们一起组成了“卧铁”一喷泉景观。<br></h3> <h3><b> “卧铁”</b>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h3><p> 不过在这里——离堆古园内喷泉处看到的四根卧铁,只是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p> <h3> 步入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b>功道”,</b>看见道路两旁矗立着十二尊各个历史时期对都江堰做出贡献的青铜人物雕像。</h3> <h3> 清道光年间政治家、水利专家强望秦。</h3> <h3> 清光绪二年四川总督丁宝桢。</h3> <h3> 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h3> <h3> <b>“堰功道碑记”</b>记载着修建此道的过程。</h3> <h3>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h3> <h3> 过了堰功道,就看见“<b>青城山都江堰自然与文化陈列馆</b>”。</h3> <h3>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b>“伏龙观”,</b>它建在离堆上,原名范贤馆,建于晋代,是纪念成汉时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后为纪念李冰改称伏龙观。观内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从河中发掘的文物。 <br></h3> <h3> 这是<b>“商木”。</b>1987年7月6日于本市蒲阳镇谭家堰电站修建时挖掘出土。据测,与二王庙商山古木为夏商朝代,距今约3000年。</h3> <h3> 这是<b>“天府源茶馆”。</b></h3> <h3> 我们经人字堤,过小索桥,前往飞沙堰。</h3> <h3> 这是<b>“离堆”</b>景观,“离堆锁峡”是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h3> <h3> 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b>“飞沙堰”</b>泄洪道景点。它在鱼嘴分水堤尾部与人字堤间。堰口宽240米,飞沙堰坝顶平均海拔728.25米。飞沙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 飞沙堰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枯水季节导水入堰,保证灌区用水需要;二是丰水季节排泄进入内江的多余水量;三是排沙。</h3> <h3> 我们漫步来到“<b>宝瓶口”</b>引水口<b>,这</b>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h3> <h3><br></h3> <h3> 宝瓶口处可见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h3> <h3> 远远看见玉垒山上<b>“玉垒阁”</b>高高矗立。</h3> <h3> 内江对面就是二王庙景区。</h3> <h3> 我们漫步在<b>金刚堤</b>上,欣赏着内江秀丽景色。</h3> <h3> 见到<b>“思源堂”,</b>令人更加怀念都江堰创始人李冰。</h3> <h3> 这座<b>安澜索桥</b>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h3> <h3> <b>“秦堰楼”</b>在翠色环抱之中。</h3> <h3> 我们来到<b>“鱼嘴”</b>分水堤,此堤位于岷江出山口1950米处的岷江江心,形如弯月,前端扁平入水,形如鱼的嘴巴,故名“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 分水堤位于渠首顶端,迎着岷江波涛,巧妙地将江水分为内外两江。外江是自然河道,其作用是在雨季排泄大量洪水。内江是李冰率众开凿的河道,它把江水源源不断的送往成都平原进行灌溉。具有神奇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的功能。</h3> <h3>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h3> <h3> 当我们从鱼嘴过来就看到著名的景观——“夫妻桥”,也叫安澜索桥。</h3> <h3> 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邑人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此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将此桥称之为“夫妻桥”。</h3> <h3> 这是为纪念何氏夫妇而建的<b>“天下爱情第一桥”</b>亭阁,很多情侣来此系上红绳,以示白头偕老。<br></h3> <h3> 在安澜索桥陈列室的前面建有<b>何先德夫妇雕像</b>。</h3> <h3> <b>“三官殿”</b>供奉天地水三官。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总主上圣高真,万象群星;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总主五岳群山,九地土皇;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总主水府万灵。三官大帝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核定世人祸福之籍。</h3> <h3> 我们经过第一道山门,前往二王庙。</h3> <h3> 这里古木参天,建筑奇特。</h3> <h3> <b>二王庙</b>的修建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h3> <h3> 从二王庙继续向上攀爬,二王庙二郎真君殿后是李冰像,再后还有小殿供奉慈航尊者(即是观音大士,在道教里便是慈航尊者)、东海龙王、药神孙思邈。出二王庙便到达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传说太上老君转世为老子以阴阳创立道教),这里几乎全为道教胜地,并没有佛寺存在。</h3> <h3><p> 庙内石壁上为李冰治水口诀。</p></h3> <h3> 这是二王庙道观陈列室。<br></h3> <h3> 都江堰的修建功在千秋。</h3> <h3><br></h3> <h3> 这里是李冰雕像。</h3> <h3> 这里建筑宏伟秀丽,环境优美。</h3> <h3> 从此过去,可以到达玉垒山公园。</h3> <h3> 我们顺着原路再过<b>安澜索桥。</b>此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古名“珠浦桥”。宋代重建,名“评事桥”;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b>“安澜桥”。</b>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h3> <h3><br></h3> <h3> 站在“分江亭”上,可见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h3> <h3> 我们又返回离堆公园堰功道。</h3> <h3><br></h3> <h3> 离碓公园虽然不大,但精致玲珑,曲径通幽,盆栽随处可见。</h3> <h3> <b>“张松银杏”</b>原植于张松故里崇宁县三圣寺(今彭州市丰乐乡),于1957年移植到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h3> <h3> 被誉为“白鹤仙”的古银杏相传出自汉末名人张松所植,所以又名张松银杏。电视剧《西游记》,就有诸多境头以张松银杏为背景,使其名声远播。</h3> <h3> 园内有许多这样的钟乳石盆景。</h3> <h3> 我漫步来到<b>“神龟池”,</b>只见一个龙头神龟赫然眼前,四周是池塘。</h3> <h3> 盆景秀丽多姿</h3> <h3> 石林风景如画</h3> <h3> 松石亭交相辉映</h3> <h3> 我们来到“南桥广场”拍照留念。</h3> <h3> 远观南桥雄伟壮观。</h3> <h3> 傍晚,我们告别了都江堰。</h3> <h3> 摄影:小桔灯 悠然自得<h3> 乐逍遥 顺其自然</h3><h3><br></h3><h3> 2017年9月1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