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其实我还可以做的更好!”中国式父母亲每为子女做一件事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没人说,“孩子,莫怪我们,只能帮你到这儿了。”</h3><h3><br></h3><h3> 对子女恨不得倾其所有,父母的付出勿庸置疑。这种砸锅卖铁式的爱。谁家都是。</h3><h3><br></h3><h3> 过犹不及,月满盈亏。</h3><h3><br></h3><h3> 诸葛亮出兵伐魏,久战不下,无奈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一件女人衣加以羞辱引其出战,司马懿是何等忍者,毫无嗔怒,相反倒过问起诸葛亮的现状,使者如实供述。司马懿说,你家丞相少食事烦,岂能长久。</h3><h3> 诸葛亮受先帝之托,全力复兴汉室,承担蜀国一切大小事物毫无懈怠,连责罚士兵二十以上军棍也要亲自过问,终于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就累死前线。</h3><h3><br></h3><h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聪明睿智的诸葛亮早衰令人唏嘘。</h3><h3><br></h3><h3> 承担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你能行别人就闲置起来。人生一定要按阶段划分,按年龄承重,按身体担责,承认老了才能服老。</h3><h3><br></h3><h3> 你本不弱,只是老了。老了,社会把你定性为弱者,眼下有些老者除了坐公交要别人让座默认老了,其它地方还想剑抜驽张时不时表现重出江湖的顽强。</h3><h3> 不服老,说老就恼。</h3><h3><br></h3><h3> 我有那么老吗?这句经典式反问常让对方不知所措。</h3> <h3> 事必躬亲对诸葛亮是致命的,管的太宽手下必然谨小慎微,自然也失去锻炼机会,一切都仰仗诸葛亮,连很聪明的刘禅也被诸葛亮压抑的连出风头的机会都没有。诸葛亮独木难支,蜀亡是必然的。</h3><h3><br></h3><h3> 三十而立,你要全力以赴不敢输。六十花甲有所保留,要服输。退休,退下休息。你要卸载。老迈和年轻的快乐心情是一样的,但两者之间的体质截然不同,你总不能和年轻人一样攀岩冲浪。</h3><h3><br></h3><h3> 老李在家里属于典型的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儿子婚后和他住在一起,他是坚决不分家不分心不分力,日常买煤买粮都亲力亲为,连装液化气也自已骑着自行车去,八十多岁人了,生怕他一跤摔倒而一蹶不振。而儿子则横草不动,竖草不拿,从未给父亲做一顿饭。</h3><h3> </h3><h3> 你在含辛茹苦,自然有人在养尊处优。人生就是这样嘲弄你,你省下的点点滴滴恰是子女过度消费的花天酒地。</h3><h3> </h3><h3> 可以啃老的,何以啃的遍体鳞伤。</h3><h3><br></h3><h3> 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从未在道义上理论上辨解公正还是偏颇,老养小天经地义,小养老则要通过内心复杂的裁定还有来之传统的外界的干予。当然这些都由父母亲的善良和寛容止于唇齿而不说,掩于岁月而无痕。</h3> <h3> 老了,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亲情,理性给爱:</h3><h3> 在情感上,分的不能太清,</h3><h3> 在说教上,点的不能太细,</h3><h3> 在劳作上,干的不能太累,</h3><h3> 在资助上,帮的不能太多,</h3><h3> 在关系上,走的不能太频。</h3><h3> 很多父母在劳作上是保姆式的,在思维上是幼师式的。你活着,子女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h3><h3><br></h3><h3> 最好的亲情关系是若即若离,不远不近,老了要留足生命底牌,满足自己身体需求,帮助子女成癖,受益者会上瘾,开头会有些感动,而后会习惯成自然。</h3><h3> 有些人做的理所当然,儿女会接受的理直气壮,一时帮不上还会恼羞成怒。你会陷入讨好不成两头受气的尴尬。</h3><h3> </h3> <h3> 同事老张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有次上街购物忘记带钱,恰好离儿子单位很近,他也明知儿子能给他钱,但前思后想他还是打消了向儿子要钱的想法,回家来取。老张说,别看你给儿子大大咧咧,而向儿子要则小心翼翼。老子对小子习惯了给,要则很难为情,无论如何张不开口。</h3><h3><br></h3><h3> 宁可自己难为,不让儿女为难。</h3><h3><br></h3><h3> 老了,过的不自在,在于你干的多,交流少,还在于你传统意识中倾情给予子女的是应该的,而且是无下限的。导致子女向父母索取任意扩张不经意就突破父母的善良底线。</h3><h3><br></h3><h3> 老张的事例很典型,给儿子你一口决定,向儿子讨要你又不断地在否定自己。</h3><h3> </h3><h3> 别过早向子女承诺我们的将来都是你们的,别让儿女及早算计你而提前恨你,他们要的是现在提取,你说的将来对他们很遥远。</h3><h3> </h3> 老秦早年丧夫,和儿子相依为伴。辛辛苦苦打工积攒十万元准备给儿子结婚用。谁知她听信别人忽悠,分几次将十万元购买某部门发行的明信片,对方承诺以后升值收益翻几倍,结果几年后这些明信片成了一堆废纸,老秦血本无归。儿子抱怨,老秦终曰以泪洗面。其实她根本不懂收藏,盲目投资无疑于涉险,本想为儿子多赚点结婚钱,结果事与愿违。更让儿子恼火的是,老秦做这些事根本都没和他勾通,谁劝阻都不好使。 <div> </div><div> “你总是心太软,所有的事都自己扛。”你想做的更好,其实更糟。 </div><div><br></div><div> 老了,别显摆自己还行,在子女面前刷什么存在感,刻意对儿女示好。你不必证明一个人活的有多么高大完美。当你全身心对别人公允时,恰是对自己的残忍。当你满脸虚汗,精疲力尽活的焦头烂额时,也恰是自己精神彻底崩溃之际。 </div><div> </div><div> 你一定是含着泪水捏造微笑劳其筯骨满足儿女永无满足的物欲。 </div><div> </div><div> 你殷勤的让人恨,你坚忍的让人疼。</div><div><br></div><div> 亲情是疼出来的爱,不是豁出去的拼,在乎太多都是折磨,你是好人,不等于把事情做的更好,更不能给自己定什么硬性指标。即便是锻炼身体,也别每天必须一万步。</div><div> </div><div> “你啥也别管,就管给俺生个大胖孙子。”这是在电视剧和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中国式父母的肯求。一个生孙子计划构建着一家百年大计。 </div><div><br></div><div> 老于儿媳很争气,遂了大家心愿生了个大胖孙子,但累了老伴。媳妇生孙子有了底气,在家什么都不干,动不动就说,我给你们老于家生了个接户口本的。久之,老于不吃那一套,更看不惯儿媳对老伴吆五喝六的,有一次禁不住没好气地对儿媳说: </div><div> “你生孙子我喜欢,但他长大是给你养老的,不是给我们,以后少拿孙子说事。“老于总算捍卫了一回老伴的地位。说完此话,老于觉得在家里很有威严感。 </div><div> </div><div> “我再不唯唯诺诺活着,凭什么?”老于的宣泄份量感十足。 话不一定很准确但说出了人生亲情至理。</div><div> 有人说,亲情是哄出来的,哄,口共,口径一致,对方不配合,哪怕你说的天花乱墜。老于说,这么多年了,我没怎么愤怒过,但是老有所忍不是忍到老。 </div><div><br></div><div> 你即要让子女感到老有所为,又要让子女感到老有所畏。这关系着你在家里的地位。</div><div> </div><div> 你的话之所以在子女面前失去味感,因为你本身活的就缺油少盐。</div><div><br></div><div> 有敬畏才能老了有尊严很体面活着。不说少说,该说要说。对自己有保留,留足自己的份额。对子女有正确的言传身教,但也不能事事做到极致。要让儿女感到你还有用,有潜力可挖,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一定是一种经年流月的细水长流。 </div><div> </div><div> 当然,我们的经济条件还不足以支撑请保姆,请家政。帮点子女忙一定在自己力所能及身体可控范围内进行,不超载就好。 </div><div> </div><div>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褶伞有人给你打。”从子女到子女的下一代,父母一直沿袭着这不成文的约定俗成。你看的如久经岁月摧残的老屋檐头,父母就是给子女遮风挡雨的。再腐朽也不敢坍塌。</div><div><br></div><div> “有一种爱与生俱来,排山倒海”。也许他不懂美,却很实实在在,每当腊梅花开季节,打小就体质多病,命运多舛的秀琴就想起父亲为她能好好存活改了四次名字,从江河(水长流),丫头(抗摔打),思梅(经风霜)到秀琴(键康),每一次改动都牵着满满的父爱沿途流淌。</div><div> </div><div> 贫穷和饥饿的年代,丝毫限制不住父母对子女关爱的无限想象力。他那点文化底子足以秀子女幸福的内涵满满。</div><div><br></div><div> 父母看不到你的未来,但切实揪心你的现在。如今的你灿如骄阳,有没有对步属蹒跚的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热泪盈眶。</div><div> </div><div> 李玉和临行前喝妈一碗酒,都说声谢谢。孩子,谢过你的父母吗。 父母一直在养你,你一直在忽略不计。</div><div><br></div><div> 弦过紧绷,会断,人过于累会残。活的健康才有尊严。老了,活着很难,順其自然的活着更难,你手头,眼里总有很多事做不完,你能想到的事都很乱,你能看到的事都想管,你是做下病了。</div><div><br></div><div> 其实老了,你不必做的更好。眼不见,心不烦,少让小的牵绊就是对子女最好的帮助。</div><div><br></div><div> (图片来之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