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春天里的一抹绿——记西北大学附属小学优秀教师单美华

少先队西大附小大队

<h3>  单美华,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副高级职称,西北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8年,先后获得各级各类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单老师是一位温婉、优雅的教师。她始终认为“教育不仅是静待花开,更是春天里一抹绿的呈现”。因此,她的教育总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h3> <h3>  单老师常说,教育是一个期待的工程,育人如同播种,要慢慢陪伴学生成长。她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会开花,也许它只是春天里的一抹绿,也许它只是森林里的一丛灌木。自然是多种生命的聚合体,所以,允许不开花的种子在阳光下孕育,而教育者则应不疾不徐地陪伴学生慢慢收获。世界是多彩的,所谓绚丽是因为色彩之间的包容。孩子也一样,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性格的孩子,老师要承认他们的差异。不苛求即时的收获,也许,温度,湿度,环境的影响,都会让培育者的种子存在一个惊喜。”</h3> <h3>  如果说单老师的教育围绕着一个主题的话,那便是——情怀。她的情怀教育突出体现在“人文精神”“文脉传承”“思维放飞”这三个层面上。记得在学校优秀论文的交流会上,她对“人文精神”有如下的解读:有“人文精神”的人,能诗意地爱自然、爱别人、爱世界。一个心里阳光的人,看得见碧海蓝天,也能欣赏皎皎明月。可以沐浴春风,也能在骤雨飘雪的时候,不孤单,不怯懦。正如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也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自我情怀。</h3> <h3> 耐得下寂寞,沉得下心境,是教育者应有的素养。她说,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困惑,需要自己化解;有的磨难,得自己背负。正如村上春树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书中所言:“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她引用这句话就是要说明,磨砺是伴着每个人成长的,但是艰难困苦并不影响我们做个有趣的人。她说,生活不只有知识,还有娱乐与欣赏。人文情怀,可以让学生在诗词歌赋、名著阅读中安放心灵。因此,她带领学生与名家大儒在书中“畅聊”,在学生幼小的心里,建立生命的格局。因为她知道,教师的成长,就是认清个人的努力方向和为学生迎接一个灿烂的未来。</h3> <h3> 作为语文教育的“文脉传承”,其实就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近期推出的《国家宝藏》这个栏目,着实让所有人年轻了一把。因为在厚重的历史下,在前人智慧光芒的映照下,我们个人显得如此渺小,如此青葱。就她而言,对陕西文化的热衷和博物馆的喜爱,总在每次的参观或者考察中得意于“八百里秦川”在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位。而当国家九大博物馆馆长将自己的馆藏一一细数的时候,她才悟到,多少厚重我们还不曾了解。她说:“正如春节团圆,清明祭祖一样,这是华夏族群维系的根,是我们骨子里挥之不去的乡愁,是炎黄子孙心照不宣的默契。这流淌于我们血脉之中的文化,是中华文脉的无声传承,这份传承便是情感浸润下的大国情怀。”她说,这是她教育使命之所在。固然,“思维放飞”是一种现代语境下的说辞。她总说,智商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逆转。但是,智慧是可以培养的,正如涓涓细流,因为努力,终将汇成大河。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这也正是她推崇的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上升平台的意义。在她的教育教学中,一直抱着这种理念:读书、行走、触摸、感知,这些才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法宝。在她的平日工作中,最看重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训练。在创新课堂,随文练笔,思维导图,群文阅读等方面,她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她常思索一个问题:成人的世界里,总会无端去比较。那种“非黑即白”的简单判定,会让孩子被划分,被圈定。她认为,学生只是比教师出生晚了些,谁知道将来的某一天,学生会成就怎样非凡的自己?所以,用赏识教育看待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所建树,是她的教育原则。她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点,与她种子不一定非要开花的理念如出一辙。</h3> <h3>  对于课堂来说,单老师认为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洞察力、概括力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比只关注学生获取书本知识更重要。因此,课堂上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获取外延知识的敏锐性,是她教学当中最偏重的训练方式。她常常把自己的课堂称之为“借来的平台”。她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们思维、技能的同时,开辟各种场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由呼吸,快乐成长。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她开设“三分钟演讲”时间,组织学生读中外名著,让孩子不限于中国作家,更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作家与同学们进行着思想上的“攀谈”。走出去“看世界”给学生更多书本之外的拓展实践机会,也是她多年坚持研学促教的育人方法。关中民俗博物院、敦煌艺术展、半坡寻遗、碑林行走,文化古迹的探访,极大提升了学生探知身边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内知识也鲜活了起来。</h3> <h3>  单老师常说,被爱,被记住,是一份幸福。教书的时候,学生爱她,爱她的课堂,这很自然,说明她有驾驭课堂的魅力。如果老师不教了,学生还能频频回头,不断来看她,关注她的动态,哪怕仅仅是颈椎病犯了,头疼让她体力不支了,学生都会“打听到”。第一时间三五成群地跳跃到她的眼前,这份幸福,就是一份享受。的确是的,孩子被教育成人,会爱,会体贴,会感恩,这种健全的教育,才是育人的真谛。</h3> <h3>  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单老师所带过的班级取得了许多成绩。先后获得碑林区、西北大学等单位授予的“雏鹰中队”“优秀中队”“先进班集体”等荣誉。而其为中学输送的学生,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迅速成为新学校的佼佼者。工作勤恳踏实也为单老师带来了许多学术研究课题。在厦门华侨大学举办的“华文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台湾举办的“华语文国际学术会议”和日本举办的“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均作为主题研讨、海报发表、口头发表等身份进行了论文交流,而她的多篇论文也先后发表于《陕西教育》《教育策划与管理》《亚太教育》《新疆教育》《现代教育研究》《学校教育研究》《杂文月刊•教育世界》等教育教学期刊上。</h3> <h3>  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单老师一抹绿的期待式教育,一定会助力她的学生盎然于整个春天</h3>

学生

教育

课堂

老师

教师

情怀

文脉

人文精神

思维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