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金字塔

树琪

<h3><br></h3><h3> 在暴雨后的淅淅小雨中,飞机终于从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机场起飞,预计到达埃及首都开罗的时间大约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晚点两个半小时。</h3><h3> 这晚点的两个多小时,恰好给了我一个原本不可能有的机会——在飞机经过吉萨上空时,有可能拍到座落在那里的世界著名的祖孙三代金字塔!</h3><h3><br></h3><h3><br></h3><h5> 【我的埃及旅行路线是:第一站在首都开罗停留两天,一天参观吉萨金字塔、埃及博物馆、夜游尼罗河;一天参观阿里大清真寺,哈利利市场,游览开罗市容。第二站去古埃及第一个首都孟菲斯,那是美尼斯王统一上下埃及时定都的地方,参观那里的埃及古城和博物馆,参观早期第一座阶梯金字塔、弯曲金字塔和红金字塔。然后乘夜间火车奔赴第三站古埃及的第二个首都卢克索。】(此图片从网络图片库下载,谢谢制作人。)</h5> <h3><br></h3><h3> 我为偶然有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而兴奋,也就忘掉了刚刚经历过的空中“遇险”所带来的后怕。我在想,这是不是上天的眷顾和补偿,用一场惊吓换来一份惊喜呢?</h3><h3> 我做好了拍摄准备,在兴奋和期待中进入了梦乡。在飞机广播声中醒来时,知道开罗就要到了。</h3><h3><br></h3><h3><br></h3><h5> 【在卢克索活动两天,活动比较多,因为这是新王国时期迁都的地方,是著名的帝王谷所在地,也是古埃及文化精粹聚集的地方,在这里主要参观帝王谷、哈苏女王神庙、门农巨像、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第四站到红海,在沙滩上休闲游泳,去潜水看海底世界,乘游船欣赏海上风光。然后乘汽车沿沙漠公路返回开罗,用一天的时间一路欣赏浩瀚无垠的沙漠风光后,在开罗稍事修整便乘机回国。】(此图片从网络图片库下载,谢谢制作人。)</h5> <h3><br></h3><h3> 飞机开始下降。</h3><h3> 我的耳膜外涨,使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飞机下降的速度。</h3><h3> 我趴在舷窗努力向下望去,尽量不去想飞机降落时引起的不适。</h3><div><br></div><div><br></div><h5> 【从飞机上俯瞰尼罗河和开罗城,标志性的土黄色建筑,密密麻麻地堆积在河的两岸,在晨光的照射下,金灿灿的一片,神秘而又华丽;流淌不息、墨绿色的尼罗河穿城而过,给沙漠里的干旱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机。】</h5> <h3><br></h3><h3> 9000米,8000米,7000米……,座位前的荧光屏显示着飞机在空中的高度。</h3><h3> 飞机穿过云层快速地向地面俯冲而去。渐渐地我看到了地面,飞机下面是一片了无边际的沙漠,远处偶尔可以看到点点的绿块,那可能就是沙漠绿洲了。</h3><h3><br></h3><h3><br></h3><h5> 【飞机向着埃及首都开罗逼近,浩瀚的沙漠渐渐有了些许生机。远处,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绿色,离开罗越近,出现绿色的区域就越多。这是吉萨金字塔附近的景象。】</h5> <div><br></div><div> 飞机继续快速地下降。</div><div> 离埃及首都开罗越来越近。</div><div> 我取出了我的1000万像素的“高傻”口袋相机(路途遥远,旅行辛苦,又是跟团集体活动,不是也不能以摄影为主要目的,所以我没带单反相机,只带了一支相对方便些的卡片机),希望从这个时候开始,用我的简单镜头去发现、触摸、反映、感受这片神秘的土地和这个国度绵延了几千年的神奇历史。</div><div><br></div><div><br></div><h5> 【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可以清楚地看清地面建筑物的形状和布局。早就听说,开罗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方方正正,造型简单、一致、单一;二是几乎所有建筑都是和沙漠颜色一样,鲜有其它色彩。从飞机上往下一看,果不其然,还真是这样。】</h5> <h3><br></h3><h3> 近几年来埃及旅游比较热,因为那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发祥地,金字塔、木乃伊、神庙、尼罗河以及撒哈拉沙漠等具有鲜明特点的独特景观,承载着古埃及的悠久历史,吸引着不少中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埃及,体验古老神秘的埃及文明。</h3><h3> </h3><h3><br></h3><h5> 【埃及的尼罗河畔,首都开罗城近郊吉萨(距离开罗16公里)的广裹沙漠中,巍然耸立着一群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这就是全球著名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观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它气势威严,历经沧桑,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又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象征,是人类遥远历史的见证。<br>  金字塔以其形体极似汉字的“金”字,因此在中国称为 “金字塔”。在欧洲则称为“庇拉米斯”,是古埃及语“高” 的意思,可见高大是金字塔的特征。】</h5> <h3><br></h3><h3> 对于世界古文明史来说,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等历史文物古迹不只是开罗、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象征。因此,到埃及看金字塔、神庙、埃及博物馆,在尼罗河和红海上坐船游览一番,这几乎是每个到埃及旅游者必备的项目。</h3><h3> 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后,游客们必然会感叹埃及历史的古老、古埃及人的聪明智慧和对湮灭了的埃及文字的惋惜,同时也会引发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自豪。</h3><h3><br></h3><h3><br></h3><h5> 【神庙,是古埃及宗教建筑,是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埃及新王国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同金字塔一样,神庙多以石块砌筑,分带有柱廊的内院、大柱厅和神堂。大门前立有崇拜太阳的方尖碑或法老雕像。正面墙上刻有着色的浅浮雕。大柱厅内柱直径往往大于柱间间距,借以强化圣庙的气氛。】</h5> <h3><br></h3><div> 然而,观看游览之后,赞叹感概之余,埃及之旅到底能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迹?列为世界四大文明之首的古埃及文明,与同样为四大文明的中华文明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能不能从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史中,得出些对我们有益的思考来?</div><div><br></div><div><br></div><h5> 【埃及红海海岸,位于埃及东部的红海省,距离首都开罗市大约460公里。红海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巴湾。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红海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具有战略价值。苏伊士运河连接苏伊士湾和北面的地中海,使红海成为欧洲、亚洲间的交通航道。】</h5> <h3><br></h3><div> 尽管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旅游者来说,这样的思考和体验不一定有必要、也略显沉重了些,但是,正是因为在这里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恰恰是古埃及文明的一部分,因此,这种思考就绕不过去,会自然而来;也因此,到埃及旅游就不仅只用眼睛看,而要用心去品味: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历史文化给现实带来的影响。</div><h3><br></h3><h3><br></h3><h5> 【著名的哈利利市场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带(老城区),据说是世界第三大集市。很多店铺可以追溯到14世纪,也是游客采购旅游纪念品的好去处。慢慢地哈利利市场现在基本已经成为一个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市场,其实本地人倒不怎么去那里购物。市场里的货物门类齐全,首饰,铜盘,精油,雕像,水烟,服装,特产,香料什么的都有。】</h5> <h3><br></h3><h3> 我在想,我的这次埃及之旅,能否达到这样的目标呢?虽然来之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准备,但短短一周的时间,在实地参观了那些著名的历史遗迹后,能不能回答我心中的疑问呢?</h3><h3> 我期待着满意的结果,心中充满了希望!</h3><div><br></div><div><br></div><h5> 【开罗市区内街边公园里的埃及市民,三五成群、闲散悠然地聊着天。看到我们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外国人,也不免停下来上下打量着我们。】</h5> <h3><br></h3><h3> 舷窗外,早晨耀眼的阳光在经过云层的过滤后,洒向大地时已是十分的柔和,在柔和的阳光的抚摸下,大地泛出一片金光。</h3><div> 更近了,我看到沙漠中有两条并行的伸向远方的黑色的带子,来前看的资料介绍,一条是穿越沙漠的尼罗河,一条是沿着尼罗河走向延伸的公路。</div><div><br></div><div><br></div><h5> 【飞机开始在开罗上空盘旋,下面可以看到开罗城市的模样,尼罗河的一侧是无边的沙漠,另一边是密密实实的城市建筑,尼罗河将城市和沙漠切割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部分。】</h5> <h3><br></h3><div> 基本并行、偶尔交叉的尼罗河与沙漠公路,就这样相互遥望、相安无事地向着远方延伸而去。</div><div> 从空中看,已存在千百年的古老河流与几十年的年轻公路并无二致,都幻化成一条墨绿色的带子,印刻在浑黄苍莽的沙土地上;如果说还有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形态上尼罗河宽一些,沙漠公路窄一些。</div><div> 然而,当你走进它们时,那可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了。</div><div><br></div><div><br></div><h5> 【一条洲际公路,从开罗城穿出,向沙漠纵深绵延而去,路过吉萨,正好从最大的、著名的胡夫金字塔脚下经过。坐在车里的游客是否能想得到,几千年前,在没有这样高等级的柏油马路的情况下,人们是怎样把那些数吨、数十吨重的大石块不远千里地运到这里、搭建了如此辉煌的金字塔?】</h5> <h3><br></h3><h3> 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几千年来就这样一直锲而不舍地、默默地流淌在荒蛮无际的沙海中。</h3><h3> 河水时而暴虐泛滥,时而又温顺平缓,在给河的两岸带来无穷灾难的同时,也给这满目的苍凉带入了无限的生机。</h3><h3><br></h3><h3><br></h3><h5> 【尼罗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据记载,它的名字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尼罗”(nil),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国王)尼罗斯(nilus)的名字演化来的。】</h5> <h3><br></h3><h3> 尼罗河被埃及人称之为“生命之母”的母亲河,这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冲刷下来的大量泥土,形成了丰沃的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流域,实际上仅占了埃及国土面积的4%,养育着埃及90%以上的人口;而那96%都是沙漠。</h3><h3> 智慧的埃及人掌握了尼罗河汛期规律,在其上开辟了良田,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h3><h3><br></h3><h3><br></h3><h5> 【有资料标明,尼罗河长6853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较大。主要流经热带沙漠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因此径流总量不是很大。上游主要有两条支流,发源于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两条支流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较大。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量大,有定期泛滥期。】</h5> <h3><br></h3><div> 面对千载悠悠、惠济苍生的尼罗河,无论是饮其膏泽还是知其史事,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印迹。</div><div> 当你泛舟其上或是漫步河畔,凝视着沐浴在朝阳晨曦或落日黄昏之下的河水,总能感到那古老秀美的水面上弥漫着朦胧的神秘。</div><div> </div><div><br></div><h5>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远古开始,埃及的文明就是依托着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的。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都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这条丰沛的河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埃及人。】</h5> <h3><br></h3><div> 而那条蜿蜒于浩瀚沙漠中的公路,虽是现代建筑却同样功垂史册。</div><div> 撒哈拉沙漠的风沙能够毫无障碍地越过地中海、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欧洲;但过去,从摩洛哥出发的骆驼商队要想穿越撒哈拉沙漠到达埃及,则必须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汽车的发明和公路的建成,尽管无法缩小沙漠的面积大小和路途的长短,却大大地缩短了人们沙漠运输和旅行的时间,现代工业文明为人们的物质文化交流带来了莫大的福祉。</div><div><br></div><div><br></div><h5> 【埃及这条沿海沙漠公路,将沙漠与大海,也将两端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在这条穿梭于沙漠的公路上,不仅完成了“运输”的功能,也将“埃及之美”极致地展示了出来。这条从红海的洪加达到首都开罗的沿海沙漠公路,一边是一望无际的黄沙,一边是浩淼蔚蓝的大海,与尼罗河一会儿并行,一会儿交叉,曲曲折折地齐头并进,共同见证着埃及最美丽的风景。(图片为网络下载,谢谢原作者。)】</h5> <div><br></div><div> 让死海变通途,让沙漠变绿洲,让荒凉寂寞之旅变成一条通往幸福希望之路,这也许就是沙漠公路的意义所在吧!</div> 当你乘坐的汽车奔驰在这条路上,窗外是杳无人烟、风沙滚滚、一望无际的沙漠,以为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没有杂声泛起,没有繁华似锦,铅华褪尽,只剩下黄沙与蓝天融为一体的浩渺,大漠与落日融为一色的壮美!<div><br><div><br></div><h5> 【从开罗出发去红海,汽车一直行驶在沿红海的撒哈拉沙漠公路。这里的沙漠的沙看起来并不纯粹,也不厚,但却是漫无边际、少有人烟、无尽荒凉。偶尔出现的尚未完全风化的小山和迎面而来的汽车,点缀着这寂寞的旅程。(此图片下载于网络图片库,向原作者表示感谢。)】</h5></div> <h3><br></h3><h3> 除此而外,置身浩如烟海的撒哈拉沙漠之中还能感受些什么呢?是慨叹亘古悠长的苍凉彰显出自己的渺小,还是感概长风浩荡的岁月化出的沧桑?恐怕都是也都不是,最值得感动的,应该是那些在荒漠恶劣条件下开辟通途的普普通通的筑路者,是他们完成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他们的精神应该得到后世者深深的敬意!</h3><h3> 荒漠,可以不荒凉;人生,则不能荒漠!</h3><h3><br></h3><h3><br></h3><h5>  【尼罗河以西,沙漠一直绵延至利比亚边境,巴哈里亚是距离开罗最近的大绿洲,也是深入沙漠前最后的温柔乡。(图片下载于网络图片库,向原作者表示感谢。)】</h5> <h3><br></h3><h3> 机舱内一阵轻轻的骚动,把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开罗就要到了。</h3><h3> 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了,突然,沙漠里一座沙丘般的东西引入了我的眼帘,我感觉到机舱内旅客们开始活跃起来,耳边传来人们的议论声,有人说那就是金字塔。</h3><h3><br></h3><h5><br>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相当于中国的皇帝)。古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这些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h5> <h3><br></h3><div> 我用相机隔着舷窗略有些脏的有机玻璃向外比划着,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能够拍到那个神秘的东西。无奈距离太远、飞机速度太快,还没有摆好姿势飞机便在其上空一闪而过。</div><div><br></div><div><br></div><h5> 【金字塔始建于古埃及第三王朝,约在公元前2800-2300年之间,那是金字塔盛行时代。象金字塔这样宏伟的建筑,巍峨壮观地坐落在地球上,成为人类建筑史乃至人类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生动具体地向后世展示,古埃及是怎样地在没有火药、没有机械的年代,利用双手及简单工具而创造出这一惊人的奇迹。金字塔不仅作为世界奇观,成为当今闻名世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成为人们探寻五千年前古埃及文化宝库的重要遗迹和象征。】</h5> <h3>  </h3><div> 这时,我身后的一位华人乘客对我说,不用着急,现在看到的金字塔只是散落在沙漠里还没有发掘的、甚至还没有考证的不知名的陵墓,象这样有名和无名的金字塔在尼罗河西岸还有近百座。</div><div><br></div><div> </div><h5> 【科学研究发现,金字塔能使有机物如肉类、水果、奶类等脱水干化而不腐烂变质;能让贵重金属类物品长期保持其原有的金属光泽,能净化珠宝玉石;能使水分子数目变小,喝它可以健胃、助消化、改善感冒症状、调和神经紊乱;用它洗脸、泡浴可使皮肤娇嫩细腻;用它浇灌可促进植物茁壮成长、延长花期、结实率高、改善果实的口感等。】(此金字塔早期照片翻拍于埃及国家博物馆。)</h5> <h3>  </h3><h3> 一会儿快到开罗机场的时候,飞机要飞过举世闻名的吉萨金字塔群上空,可以看到那三个最著名的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祖孙三代法老的金字塔,人们到达埃及后的第一站一般都要到这个地方去参观游览。</h3><div><br></div><div><br></div><h5> 【金字塔还能消减环境能量对人体的负性作用,促使人体用较少的睡眠来恢复更多精力和体力,有效地消除人们的精神压力,改善或缓解人的紧张、焦虑等精神状况,增强人体细胞、组织的活力,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进程,增加记忆能力、促使思维敏捷、丰富想象力,更快获得答案。】</h5> <h3><br></h3><div> 看来,这是一个对埃及比较熟悉的乘客。我感激地冲着他点了点头,道了声谢,便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飞机下方,生怕一个疏忽漏掉了这个可贵的机会。</div><div><br></div><div><br></div><h5> 【据说,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金字塔的特殊构造使其内部含有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场是由电磁波、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在角锥状实物体或金字塔模型内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而到目前为止,还分辨不清是哪种单一能量起作用。】</h5> <h3><br></h3><h3> 埃及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如果从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算作古文明的开始,则埃及文明形成的时间要比中华文明早1000年!</h3><h3> 早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就已进入大一统的王朝时期,当时中国还在神话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开始大规模修建金字塔的时候,我们的夏朝还没建立。</h3><div> 公元前21世纪,当埃及开始经历第一次“合久必分”,进入他们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大禹终于治完了水,接着把中华大地划分为九个州,建立了夏朝。</div><div><br></div><div><br></div><h5> 【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陵墓了。】</h5> <h3><br></h3><div> 如果从这方面来说,埃及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应当之无愧地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首。但要论文明的延续性,中华文明堪称世界翘楚。</div><div> 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虽然历尽沧桑,但幸运的是它直到今天都没有中断。文字就是文明发展与传承的最好例证。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承袭自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甚至有些字的写法几乎没什么变化。</div><div><br></div><div><br></div><h5> 【在开罗国家博物馆,可以看到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埃及博物馆就座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1902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古埃及从史前时期至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像、绘画、金银器皿、珠宝、工艺品、棺木、石碑、纸草文书等共30余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h5> <h3><br></h3><div> 文字是文化的缩影,也是文明的载体。正因为我们的文字保留传承了下来,所以中华文明才能延续不断。</div><div> 有了文字,今天我们读《诗经》,就能了解西周至春秋的社会风貌;读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就能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史记》告诉我们,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在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周厉王统治期引发国人暴动,厉王逃跑,召公和周公执政的“共和元年”。</div><div><br></div><div><br></div><h5> 【博物馆分为二层。一层陈列公元前27至前22世纪古埃及时代到5至6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文物;二层设木乃伊、珠宝、棺木、绘画、随葬品、纸草文书等专题陈列室。藏品从史前时代到远古、中古、帝国时代以至希腊和罗马的美术品,也包括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和法老的镀金车辆。】</h5> <h3><br></h3><div> 埃及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古埃及文明引以为傲的象形文字虽然已有5000年的历史,但早已中断废弃不用,如今就连埃及人自己也释读不了。没有文字记载、或就算是有文字记载但却没有文字传承,想要搞清楚它们各个朝代的确切时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div><div> 经过埃及学家们的反复考证,目前能够确定的埃及历史最早纪年是在公元前7世纪,当时古埃及文明已经日薄西山,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在那之前的日期都是模糊不清的,足足比中国晚了两百年!</div><div> </div><div><br></div><h5> 【看着那些有史前的陶器、石器以及古代埃及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精美艺术品,看着那些记载着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内容的纸莎草纸文献,看着那些几千年前制作的、躺在黄金宝石镶嵌的棺木里的、现在自然保持原貌的木乃伊,心里不能不为古老埃及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史产生敬佩。】</h5> <h3><br></h3><h3> 因此,文明不仅是一朝一代的事,更是延续传承的结果。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其连续不断的发展直至今天。站在埃及古文化遗址面前,就更能激起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的尊重,就更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把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继续书写下去。</h3><h3><br></h3><h3><br></h3><h5> 【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的历史,是北非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极富吸引力的故都。城里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并存。<br> 开罗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和交通中心。它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在开罗,随处可见的建筑物是清真寺和宣礼塔。从公元7世纪起,随着伊斯兰教在西亚、北非一带广泛传播,清真寺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宣礼塔也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式样,成为清真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开罗城区的一大亮点。】</h5> <h3><br></h3><div> 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透过舷窗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远处的绿洲和大片建筑物的模样了。</div><div> 我们的飞机顺着尼罗河的走向,在其上空滑翔。黑绿黑绿的河水千百年来就这样默默地穿过万顷沙漠流向大海,既没有被肆虐的荒沙掩埋,也没有在历史沧桑中干涸,而是以她不尽的乳汁滋养着古王国世代的子孙,给人类带来希望,给大地带来生机。</div><div><br></div><div><br></div><h5> 【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古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吉萨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h5> <h3><br></h3><div> “快看前方,尼罗河左边的金字塔。”我身后那位华人乘客提醒道。我立刻振作了起来,眼睛顺着河道向左边看去,手里的相机已经调整好了相关参数:光圈优先模式,把光圈调到“傻瓜”机的最小光圈f/8,速度1/250s,矩阵测光,焦距放到最大数码变焦44.4mm(相当于35mm镜头的220mm焦距。)</div><div><br></div><h3><br></h3><h5> 【这是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胡夫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h5> <h3><br></h3><div> 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距离太远,用6倍光学变焦景物太小,只好牺牲一些清晰度而取其摄影的本意了。</div><div> 我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三座看起来是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金字塔的模样了,飞机在快速地接近他们的上空,我屏住呼吸,两手稳稳地托住相机,把两肘紧紧地收在两肋之间,使镜头尽可能地紧贴在舷窗的有机玻璃上,将目标收在了镜头里。</div><div><br></div><div><br></div><h5> 【胡夫王是斯奈福尔王和霍特普勒丝的儿子,是第一位在基沙台地上兴建金字塔的国王。他的金字塔底部边长230公尺,高146公尺,用了共260万块,每块重达二吨半的石头,堆积而成,胡夫大金字塔占地十三英亩,用两百三十万块石头组成,每一块石头重约两吨半。此项建筑,据估计或许费去十万人二十年之力。】</h5> <div><br></div><div> 正在这时,太空突然暗了下来。</div><div> 一定是空中浮动的云彩遮住了阳光。如果不能在金色的光影效果中表现金字塔,这多少给我的拍照带来了不小的遗憾。我提前按动了快门,希望在飞机快速飞过吉萨上空的过程中多拍几幅。</div><div><br></div><div><br></div><h5> 【作为全球著名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观的金字塔,它气势威严,历经沧桑,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象征,是人类遥远历史的见证,但其本身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与迷惑——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揭示和解释这些难解之谜还需要时间和进一步的研究。】</h5> <div><br></div> 就在飞机从金字塔侧空经过的一瞬间,奇迹出现了,一束阳光从云缝中挤出,恰巧投射到了三座金字塔上,在塔四周阴暗光影的衬托下,那金色的光辉把这三塔涂染得通体金碧辉煌。<div> 我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地按下了快门。飞机转瞬间呼啸而过,把这历史的瞬间留给了历史,我却用镜头记录下了时空穿梭瞬间古老文化的朦胧、神秘和辉煌。</div><div> 这一时刻是当地时间早晨6点34分03秒。 </div><div><br></div><h5> 【引用一位国内著名资深摄影人对这张图片的评价:“其实,这张图片的角度和取景构图都没有什么特殊,无论专业摄影者还是摄影爱好者,都拍到过这种样式的图片。但特殊和不同的是,这幅照片的光线是独特的和不可复制的,这一偶然瞬间所形成的光影效果,恰恰与金字塔本身的特征完全契合,更增强了金字塔的神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刻的内涵和朦胧的美感。这既是一幅光影特殊的风光片作品,更是一幅可遇而不可求的“决定性瞬间”的纪实性作品。”】(这是我唯一一次参加某专业摄影展并获得一等奖的照片。)</h5> <h3><br></h3><h3> 正如飞机上那位华人旅客所说的那样,我们到达开罗后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果然就是距离开罗市区只有16公里的吉萨金字塔群。</h3><div> 不到现场亲眼看一看,不用手亲自去摸一摸,你就很难把眼前的金字塔和印象中的金字塔联系起来。</div><div><br></div><div><br></div><h5> 【未解之谜一:人面狮身像的来由和作用。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旁的人面狮身像,为世人所共知。但是,对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在金字塔旁建造这座石像,却至今成为不解之谜。人面狮身像建造于4500年前,是世界最古老的古代大型石像之一。它是利用建造金字塔的采石场上岩石雕凿而成,像长73.5米,高20米,面部宽处达4米。脸型仿法老的面庞,冠戴国王头巾,额角上雕有国王标志的眼镜蛇。雕像的下巴上原还有长达2.5米的胡须,但不知何时被毁掉。身体呈万兽之王—狮子身状。人面狮身像,在古代曾出现于希腊神话里。至今从希腊一些古代建筑物、墓碑、盾牌上还能见到类似的雕刻像。据说它是用作镇压邪物的,这类狮身人面等雕像,因时代和地区不同而造型有异,但建此可能都是出自同一目的。可是,埃及金字塔旁所建的人面狮身像的目的却难以猜测,有人认为是为了体现最高统治者的威严的,因为头像的脸部酷似法老;然而,也有人表示异议,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牵强。究竟埃及的人面狮身像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尚需进一步考证。】</h5> <h3><br></h3><div> 近距离观看金字塔,感觉与在飞机上的感觉大不一样。</div><div> 飞机上看,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地面上的一切,在高度和距离的作用下,都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朦胧。</div><div> 近处看则不然,那是一种敬畏的仰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历史的沧桑透过斑驳的石块浓浓地透射出来,给人一种强烈的沧桑的感觉。</div><div><br></div><div><br></div><h5> 【未解之谜二:金字塔建筑结构之巧妙。比如胡夫大金字塔,其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正向,它的顶部是52°锥角。这个角度被称之为“自然塌落现象极限角”,也就是说,这种角度的稳定性非常好,这个角度的建筑,它的顶端牢固,绝不会倒塌,连地震都不会有大的影响。金字塔又处在磁力线的中心部,随着磁力线的运动而运动,也随着地球的运动而运动,因而,振动幅度极微。这也许是金字塔历经沧桑但仍稳如泰山的原因所在。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对力学原理是否具有这样精准的理解和运用,并有这样的构造,的确令人费解。】</h5> <h3><br></h3><div> 站在这山一样的金字塔前,我被它5000年为无情风雨侵蚀却依然耸立、依然雄伟、依然气势逼人的雄姿所深深地感动了,我的意识仿佛回到到了5000年前法老时代。</div><div> 法老,这个与金字塔紧密联系却又被金字塔所发扬光大了的名字,本身就透出了古老与神秘。</div><div><br></div><div><br></div><h5> 【未解之谜三:保存在金字塔内的动植物死后千年不腐。法老选择金字塔保存尸体,目的就是以防腐烂。在埃及金字塔内发现一些古代棕相果,与新鲜果没什么区别;出土的一些放在木桶里的草,至今还非常翠绿;更奇特的是,发掘出来的一些花朵,其花仍然鲜艳。这些花时隔4000年而鲜美不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对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把这些东西放入了清洁杀菌和不分解的化学物质中;一是它制造了一种被称之为“宇宙波”的物质,这种“宇宙波”可以使物质恒久不变。但要从科学角度证明它的奥秘,也许还要经过漫长岁月。】</h5> <h3><br></h3><div> 其实,用我们中国的故事来说,法老就是生活在5000年前、统治一个国度的“王”或是“皇帝”,西方叫做“国王”。就连他死后的归宿也和中国的皇帝一样,从其继位,就开始建筑他的陵墓。</div><div><br></div><div><br></div><h5> 【未解之谜四:爬上金字塔顶的人无一生还。古老而诱人的金字塔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不少斗胆的勇士来到塔旁,都想尝尝爬上金字塔顶峰的滋味,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如愿以偿。凡是不听劝阻偷偷爬上金字塔顶的人,其结果都是从塔顶上直摔下来,当场粉身碎骨而死亡。从死亡报告得知,每一个死亡者在身体摔落地面之前,就已因头部重伤而死去,体内每一根骨头几乎全部折断,并且因血肉模糊,其容貌不可辨。根据当地警方纪录,从1940年以来,至今爬上这座大金塔的整整200人,结果都以跌死告终。爬上金字塔顶,而无一人活着回来,这也算是金字塔的一大奇谜了。】</h5> <h3><br></h3><h3> 以法老的权贵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和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他的金字塔坟墓,他会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来描绘他死后要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h3><h3><br></h3><h3><br></h3><h5> 【未解之谜五:金字塔条石的密接。人们研究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时,发现垒在一起的金字塔巨石之间密封很好,甚至连一张纸都插不进去,不知是如何打磨的。现在有了一种新解释,有专家认为,金字塔条石是用人工浇铸的砌块形成的,古埃及人把压碎的石灰石浆与矿物粘结剂混合注入大模中,铸造成条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金字塔条石含气泡而自然界中条石却不含气泡这个现象,也就揭示了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也不能令人信服,在公元前2600年能用浇铸办法造条石,并且相互间又那样密接,这样的高超技术,以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制作也需十分认真,精确计算,才有可能达到。至今,这还是一个令人迷惑不解迷。】</h5> <div><br></div><div> 据专业人员研究,金字塔的建造来自于古王国时代的宗教信仰和统治需要。随着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国家的形成,为巩固政权和王权,“拉”神(太阳神)的崇拜被放大和加强,形成了统治阶级推崇的众神之中至高无上的大神,并与王权的崇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王权的象征和保护神。而国王被称为拉之子,更加强化了在宗教意义之下王权的神秘和权威。</div><div> 太阳是永恒的,王权就是永恒的,作为拉之子的国王当然也是永恒的。</div><div><br></div><div><br></div><h5> 【未解之谜六:奇妙的数字。一是胡夫大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因此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二是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的比,因而用底边的2倍来除塔高,即可求得圆周率;三是塔高乘以10的9次方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四是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五是上行通道和水平面夹角是26°,而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52°,恰好是26°的两倍;六是底边周长乘以塔高=圆周与半径的比值;七是塔的重量乘以10的15次方等于地球的重量;八是塔的高乘以10的9次方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九是塔高的平方等于金字塔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十是胡夫金字塔底边长230.36米,为361.31库比特(埃及度量单位),大约是1年的天数;十一是胡夫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延伸至无穷处,正是地球的子午线,这条纵平分线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了两半,也把尼罗河口三角洲平分;而底面正方形对角线延长,则能将尼罗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内;而塔的中心刚好位于各大陆引力的中心。】</h5> <h3><br></h3><h3> 国王死后要与他的父王太阳神会面,就要有一个可以升天的阶梯——这就是国王大兴土木建造金字塔的缘由,也反映了人们信仰上的变化。</h3><h3> 埃及人把金字塔称为“梅尔”,意思为“上升的地方”。光滑倾斜的金字塔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四射,太阳的光照射到金字塔上形成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去世的国王可以借助太阳光线而升天。</h3><h3><br></h3><h3><br></h3><h5> 【未解之谜七:有专家发现,大金字塔内部有一些洞穴,且石块走向不同,纵横不一。并推断出大金字塔1000多年前曾被打开过,现被游者参观的胡夫国王的墓室,可能不是真的,可能另有一条通道通往真正墓室。专家们用先进的电磁探测仪,对金字塔内部进行细致检查后报道称,金字塔下面那些洞穴里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但证实了金字塔下至少有一条秘密通道,而且在塔外还埋着一条完整的船。这又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h5> <h3><br></h3><div> 躺在这庞大、雄伟、恢宏的金字塔里面的法老,如果他或是他的升天的灵魂,能够看到或是感知到今天站在他的陵墓前的人们,竟无视他是否再能“来世”的本意,而仅仅是如此新奇、惊奇、兴奋地“到此一游”,不知会有什么感慨!</div><div> 我混在那些手拿“长枪短炮”的摄影家们和高举各种“片机”“手机”的游客之中,用我的“高傻”数码相机,近距离地把这5000年前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奇迹写进了相机的CCD,也同时把这5000年的文化历史写进了我头脑中的CCD。</div><div><br></div><div><br></div><h5><br> 【在埃及一周的时间,真的很短。我也和其他旅游者一样,参观了埃及的金字塔、神庙、博物馆、帝王谷,也游览了尼罗河、红海和古城风土人情。在就要离开这个古老的历史文明国度时,我不禁在想,这仅仅一周的时间,究竟对古埃及文明了解了多少呢?实地看了这些古老的文化遗址,到底能给我带来怎样的触动呢?这些触动或是收获究竟会不会帮助我加深对文明历史的认识呢?】(此旧图片翻拍于埃及国家博物馆)</h5> <h3><br></h3><h3> 在埃及一周的时间真的很短。我也和其他旅游者一样,参观了埃及的金字塔、神庙、博物馆、帝王谷,也游览了尼罗河、红海。在就要离开这个古老的历史文明国度时,我不禁在想,这仅仅一周的时间,究竟对古埃及文明了解了多少呢?看了那么多上古遗址到底能给我带来怎样的触动呢?这些触动或是收获究竟会不会帮助我加深对文明历史的认识呢?</h3><div><br></div><div><br></div><h5> 【左塞尔阶梯金字塔前的神庙遗迹。】</h5> <h3>  </h3><h3> 首先不应忽视并应该着重说明的一点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一个政权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可以灭亡,一个种族可以灭亡,但较高程度的文明则不会完全灭亡,总会有一部分传承下去,或影响其他文明,或融合于其它文明,为人类世界的整体文明做出贡献。</h3><h3> 古埃及文明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也是如此。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当代世界上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古埃及世俗体文字;现代建筑的前生是西方古典建筑结构和形态,传承于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风格和元素;几何学、力学、天文学和现在的西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都是诞生于古埃及,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托勒密等古代科学家在埃及的土地上将其创造性地整理出来形成基础理论体系。还有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太阳历,食用的面包,国旗上的五角星以及纪念碑式样等等,全部来自于古埃及相应文化遗产的贡献。</h3><h3> 在西方人的潜意识里,一直是把埃及看成人类文明中心。</h3><div><br></div><div><br></div><h5> 【开罗城一瞥。】</h5> <h3>  </h3><h3> 那么,拥有如此古老而又辉煌的5000多年的古埃及文明,为什么衰败了呢?而同样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延续至今强盛不衰呢?</h3><div> 从在埃及所看到的古埃及文明遗址和查到的资料综合整理一下思路,可以大致知晓其衰落的经过与原因。</div><div><br></div><div><br></div><h5> 【孟菲斯博物馆前的人面狮身像。】</h5> <h3><br></h3><h3> 一般的说法是,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征服了埃及,并把埃及变成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称作第27王朝,也叫波斯王朝。</h3><div> 到了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的部队入主埃及,开始了古埃及史上又一个重要时代——托勒密王朝。从此以后,埃及溶入希腊世界。连年的战争大大冲击了埃及的国力,使一度强大的埃及王国日渐衰落,历经波斯、希腊主宰埃及后,埃及的文化逐渐被外来文明替代,埃及文明渐渐没落。</div><div><br></div><h3><br></h3><h5> 【帝王谷得尔拜赫里神庙,是女王哈特舍普苏的墓葬庙。成行的斯芬克斯通上神庙,露台以斜坡相连,最底层露台不协调的柱廊以其他的建筑修饰相称。中露台南面的浮雕描绘着女王的远征队取道红海到香料之地彭特。沿着上露台的前方是女王一排看向峡谷的温和微笑着的奥西里得大雕像。在柱廊后面的阴暗处,明亮的着漆浮雕装饰着墙壁。】</h5> <h3><br></h3><h3> 但如果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看,古埃及文明衰落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外族入侵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h3><h3><br></h3><h5><br><h5> 【底比斯卡纳克神庙大庭内仅存的一根石柱。始建于3900多年前的卡纳克神庙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的底比斯,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 遗址占据当时底比斯东城的北半部。通过斯芬克斯(见狮身人面像)大道与南面1千米的卢克索相接,那里另有一座阿蒙神庙。】</h5></h5> <h3>  </h3><div> 一、神王一体化统治解体的影响</div><div> 古埃及人相信,人世间的一切都来自于神的精心安排,而埃及的王——法老就是人间全知全能的真神,是伟大的太阳神的化身。他的行为是诸神意志的体现,他作出的规定必须无条件地得到执行,否则众神就不会友善在对待埃及,灾难就会降临。在埃及人看来,法老的意志就是法律,他所希望的就是光明和正义。集神权与王权于一身的法老始终被埃及人认为是神王。而这种宗教体系的形成与稳定,既是古埃及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其发展的基础之一。因此,在这种神王一体的国家里,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人们对于神的信仰。</div><div><br></div><div><br></div><h5> 【底比斯卡纳克神庙大门神像。】</h5> <h3>  </h3><h3> 然而,在神王一体的国度,王权与神权之间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尤其是在实际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十八王朝(公元前1575年-前1308年)时期,底比斯的财富与宗教影响力与日俱增,祭司权力不断扩大,埃及已耕作的土地有四分之一都属于底比斯阿蒙神的祭司所有,在巨额财富的支撑下,祭司们不再仅仅充当信仰守护者的角色,他们开始插手地区行政管理,甚至充当军事指挥官。底比斯崇拜的阿蒙神同上埃及的关系历史悠久,这是一位深奥、难以捉摸的神。他的对立面是名为阿顿的神——以日形圆盘为造型的太阳神拉,一个在下埃及受到欢迎的光明之神、生命之神。此时的法老安曼贺泰普三世对底比斯权力的膨胀心生恐慌,于是从底比斯迁都至北方的孟斐斯,为了同底比斯的权势人物决裂,他做了一件十分鲁莽的事——宣布阿顿神为唯一的神,把埃及的其他神祇偶像斥之为伪神,从而引起埃及社会的极大混乱,神王一体的统治模式解体,人们的原始信仰崩塌导致十八王朝很快走向了末日。</h3><div><br></div><div><br></div><h5> 【开罗穆罕穆德阿里清真寺,是在1176年用吉萨大金字塔掉下来的石头建成的。在萨拉丁到穆罕穆德统治期间,该清真寺就是统治者的居所。他的造型是仿造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修建。该清真寺由两部分组成:祈祷殿和露天广场。在露天广场我们能看到漂亮的巴洛克风格的喷泉,在北侧还有个钟楼。这个钟楼是法国国王飞利浦回赠阿里的礼物。】</h5> <h3>  </h3><h3> 二、法老权利被分散弱化的影响</h3><div> 一个国家的权力系统包括神权、王权、族权、民权等若干组成部分,这些权力一旦失去平衡,国家内部就会发生冲突,人们对于人间的神——王的信仰就会发生动摇。强盛时期获利的贵族和地方官员,不断巩固了他们自己的权威,国王的权力被分散弱化了。但法老的最高权力被分散弱化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发生的,直到法老与贵族、地方官员集团在国家权力系统的天平上失去平衡之后,法老失去了对国家经济生活的绝对控制,使得这一比较明显的埃及文明特征分崩离析。作为一个国家政权,不能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和成果储备,失去了对这些产品的有效分配权;同时还要承担支付国家运转的开支和荒年的救济,灾难性的结果——政权的更替或灭亡就必然到来了。</div><div><br></div><div><br></div><h5> 【卢克索神庙,距卡尔纳克神庙三公里,是阿蒙神在奥贝多祭典时在尼罗河畔的行宫。神殿门前可看见一小段“公羊之路”的遗迹,路旁满是羊头的雕刻。神庙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的,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门和庭院,并在门口竖立了六尊他的塑像,现存三尊,和巨大的方尖碑一同耸立在神庙前】</h5> <h3>  </h3><h3> 三、自然灾害的影响</h3><div> 自然灾害通常会加剧国内矛盾,因而也是促使埃及法老走下神坛的重要原因。在古王国的最后一位法老佩皮二世执政期间,尼罗河经历了一系列洪水不足造成的饥荒,甚至造成连埃及的巨大粮仓都无法赈济。饥饿蹂躏了埃及几十年上百年,地方贵族都在竭力维持自身利益和秩序,加剧了贵族之间的纷争和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的下滑,内乱又导致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崩溃。</div><div><br></div><div><br></div><h5> 【卢克索神庙的廊柱殿,它由4x8根廊柱支撑。其浮雕显示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的众神前以及他的加冕。】</h5> <h3>  </h3><h3> 四、崇尚来世文化的奢靡丧葬活动影响</h3><div> 比如修建金字塔、神庙等巨大工程,耗费了古埃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本来经济就不足储备不足的国家财政陷入困境,这也加速了古埃及的衰败进程。</div><div><br></div><div><br></div><h5> 【底比斯卡纳克神庙中拉美西斯二世同他的妻子的塑像。】</h5>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 五、保守没落不思进取的影响</h3><h3>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古埃及人之所以如此迷信法老的权力,也许正是由于古埃及农业资源的充裕和外部空间的安全。然而,古埃及的自给自足却又变成了一种束缚人们精神的牢笼,使古埃及人的忧患意识变得迟钝,思维方式趋于保守僵化,因而无法对古老文明进行提炼总结以有效应对外来的挑战。当人类进入金属时代,特别是黑铁时代之后,在族群竞争加剧的历史大趋势下,古埃及的神王体制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他们富足安定的社会所造就的神王体制也就走向了终结的命运。族群竞争的本质是人的竞争,人不得不以群体性的方式投入以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冲突之中。因此,族群文明开始从神学向人学转向。</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而,在古埃及,却没有产生出这种变革的力量来冲击古老的神王体制。相反,在外部族群不断攻击下,古埃及人不仅没有走上变革自新的道路,反而使诸如国王与贵族集团之间、国王与祭司集团之间、上下埃及之间等各种内部矛盾更加激化,从而丧失了振兴和复兴自身文明的可能性,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衰败。</div><div><br></div><div><br></div><h5> 【开罗著名的哈利利市场。】</h5> <h3>  </h3><h3> 六、外族侵入的影响</h3><div> 外族侵入,是导致古埃及文明彻底衰亡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来自外部族群的挑战,古埃及人有可能还可以按部就班地发展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明模式。然而,这一进程于公元前二十世纪以后就被持续不断的外患所打破。被埃及人称为“外国统治者”的喜克索斯人从巴勒斯坦大举南下,定居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地区。到了公元前17世纪中叶,喜克索斯人开始谋求对三角洲地区的统治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从此,入侵者从东部、西部和海上不断侵入古埃及,公元前525年,波斯军队征服了古埃及。</div><div><br></div><div><br></div><h5> 【卢克索神庙石头墙壁上雕刻的壁画。】</h5> <h3>  </h3><div> 但马其顿人、罗马人显然是不一样了。他们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灵魂,而古希腊文明的前身正是古埃及文明本身,他们把古埃及人心目中不可测度的神变成了“功力无比”的人间英雄,从而实现了从神学向人学的转换。公元前332年之后,古埃及处于马其顿人的统治之下。之后是罗马人,从公元前30年开始对埃及实行直接统治。他们带来了与古埃及不一样的文明模式,他们是真正的文化入侵者。</div><div><br></div><div><br></div><h5> 【卢克索神庙里的方尖碑。1836年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同样的一根方尖塔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今天这根卢克索方尖塔位于巴黎协和广场。】</h5> <h3><br></h3><h3> 在此之后,先是基督教,后是伊斯兰教在古老的埃及大地上广泛传播。在这些次第展开的文化入侵过程中,古埃及象形文字迅速湮灭了。人们看到的是,在基督教传播过程中,古埃及人反过来却要向古希腊人学习使用拼音文字,从而创造了科普特文字。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统治下的埃及,又宣告了科普特文字的死亡。所有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在其悲壮的时代变迁中,展示给世人的最为落寞的一面。</h3><h3><br></h3><h3><br></h3><h5> 【哭泣的孟农神像,她身后的山峦便是神秘的帝王谷,那里埋葬着62位法老的灵寝。】</h5> <h3>&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 七、从古埃及文明衰败看中华文明兴盛的必然</h3><h3> 那么,同样是世界文明古国,同样的灿烂文化,中华文明何以能够几千年风雨如盘屹立不倒?</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两个不同的重要原因:</div><div> 一是政权统治顺利地从“神权”过渡到了“王治”下的“人权”时代,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div><div> </div><div><br></div><h5> 【底比斯卡纳克神庙通向卢克索神庙的壮观公羊大道。】</h5> <h3><br></h3><h3> 古埃及法老的地位在很多方面看上去很像是中国商朝时期的王,商王被人们看成是上天的儿子,代表着上天的意志。商朝的社会风貌亦相似于古埃及神王体制主导下的人间社会。</h3><div> 然而不同的是,殷、周之际是中国社会从神权时代走向王权主导下的“人权”时代的重大转折时期。牧野之战,使偏处一隅的小邦周国竟然推翻了盛行“天命”思想的商王朝。对此西周初年统治集团中地位仅次于周公的人物召公奭对于王朝更替中“天命靡常”的残酷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对周公说出了一句浅显而又无比深刻的话:“天不可信。”因而,如何避免重蹈殷商的覆辙,成为周初政治家面前的重大课题。</div><div><br></div><div><br></div><h5> 【卡纳克神庙的彩绘雕刻石柱林。】</h5> <h3><br></h3><h3> 周公总结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认为根本原因是商王失德滥罚。“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针对殷人的“天命”说,周人认为只有敬德才能得到“天”的保护。德既是“天”对人的要求,也是人对天的敬仰。只有“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才能维护周的长治久安。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也就是实行“德政”的政治纲领,把人民的反应作为为政得失的标志。从《尚书》中的记载可知,周公所说的“民”,包括社会下层的“小民”在内。</h3><div> </div><div><br></div><h5> 【开罗大街上活泼漂亮的女孩儿。】</h5> 在中国历史上,人的价值第一次从理论上得到论证,施政思想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人祭、人殉逐步退出历史,这无疑是一次中国文化史上质的飞跃。德对人的要求几乎是无限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宗教观念。“德”的状况如何,成了天人关系之间的一个标准与规范。“德”潜藏于人心,是人的理想品格的代表。周人将“德”神圣化,“德”成了天人关系的媒介,甚至等同于天人之间的阶梯。 【卢克索神庙和里面的方尖碑。】 <h3><br></h3><h3> 二是还有一个根本不同的区别,那就是古中国虽然也多次受到外族的入侵,但每次入侵后都不是异族文化替代中华文化,反而是中华文化包容了异族文化而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更加稳固和创新的发展!</h3><h3> 在世界历史当中,几乎没有哪个成熟的农耕文明没受到过异族的入侵。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都是在中古时期就被异族文明彻底摧毁。</h3><div><br></div><div><br></div><h5> 【底比斯卡纳克神庙石头墙壁上雕刻的壁画。】</h5> <h3><br></h3><h3> 但要说异族危害的程度,中国所遭受到的袭扰或许更为严重。五胡乱华时期,中原腹地的汉人几乎被入侵的胡人屠戮殆尽,北方的汉人纷纷向南迁移。到了北宋末期,崛起于东北的女真人灭亡了北宋,同样在中原地带对中华文明来带了严重的摧残,这两个时期都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人口由北向南的大迁移。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依然延续了下来!</h3><h3><br></h3><h3><br></h3><h5> 【卡纳克克神庙的精华是多柱厅,134根巨柱形成深不可测的柱林。在古埃及,每天清晨,法老和臣民们在祭司的带领下,他们面向东方,双膝跪地,迎接和祭拜他们心中最崇敬的神灵太阳神阿蒙,想象一下场面多么壮观。巨大的石柱展示了古埃及文化中恢宏博大、神秘莫测、雄伟辉煌、且不可思议的魅力。】</h5> <h3><br></h3><h3> 为什么?是因为中华文明是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所创造的文明,后来他们建立国家政权后,不断地积累、发展、总结和传承,形成了特有的、先进的文明繁殖体系、博大的兼容并蓄性和植入人心的文化情结。特别是以从未中断过的语言文字为代表的文化载体和历史承继,更坚固了中华文明的厚重内涵。</h3><h3><br></h3><h5><br> 【卢克索神庙后门处的建筑已经坍塌毁坏的比较厉害。】</h5> <h3><br></h3><h3> 几千年来,每当异族入侵时,弥漫在社会上上下下和各个角落的文明气息,也使得统治者无不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先进和优越,就会主动地模仿、学习,吸纳、汉化,发展、传承,不曾有过丝毫中断。特别是当遭到东、西方列强入侵时,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同御敌,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价值,最终使中国能够驱除鞑虏、结束外患、恢复国家形象和秩序。在这样的大融合过程中,发达优良的文明逐渐替代了野蛮落后的文明,文明的火种就像随风播散的种子一样,落地生根。</h3><h3><br></h3><h3><br></h3><h5> 【墙桓柱壁精美的浮雕彩绘静静诉说着古埃及的神话,晚上的声光表演用五彩的灯光变幻映照着遗址,向游客述说着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境。】</h5> <h3><br></h3><h3> 一周的参观游览结束了。这一周的所得所获、所思所想,带给我的触动是强烈的,给我带来的感念也是深刻的。</h3><h3> 无疑,它达到了我此行的目标,甚至获得的更多。</h3><h3><br></h3><h3><br></h3><h5> 【由于埃及社会的特殊情况,为保证游客的安全,每个旅游景点外都有这样一些警察或是军人,荷枪实弹地守卫在景点外面。他们经年累月,风雨无阻,不辞辛苦,为的就是给游客一个平安的承诺!我们无需过多地评论些什么,仅仅向他们表达谢意和敬意就好!】</h5> <h3><br></h3><h3> 我在想,站在人类进化发展的高度,比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历史,我们不能不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和岁月辉煌而喝彩!作为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能够使我们国家和民族持续稳定的发展,并对促进人类社会和世界进步做出了示范性贡献。</h3><h3><br></h3><h3><br></h3><h5> 【红海的海滩是大自然精美的馈赠。清澈碧蓝的海水下面,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远处层林叠染,连绵的山峦与海岸遥相呼应,之间是适宜露营的宽阔平原,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冬夏都非常宜人的气候共同组成了美轮美奂的风景画,让游人陶醉于人间天堂之中。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潜水的海域之一,也是水上运动者的天堂。】</h5> <h3><br></h3><div> 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之中,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骨子里塑造的民族文化特质,已经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的中华标签。任何去种族化、去中国化、否定本民族文明的幻想,得到都只是文化归属上的空虚感,只会把自身置于无归属的一个地位。</div><div><br></div><div><br></div><h5> 【从另一个角度,看别样的吉萨金字塔全景。】</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