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美

小石头

<h3><br></h3><h3>黄河,她以母亲般的胸怀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文明诞生的大地,催生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怀着对她的崇拜,我多次走近她,每次都令我心情激动,每每都在心里呼唤着"黄河,这就是黄河!"在唐克,在李家峡,在贵德、兰州、沙坡头、老牛湾、碛口、壶口、开封,我看到了不同形态的黄河,宽阔平缓,峡谷急流;碧绿清澈,泥黄浑浊;像米脂的婆姨,羞涩俊俏,像绥德的汉子,英俊彪悍,大气雄浑。黄河之美始终是挥之不去的诱惑。去年底,团长再次率领我们赶去和黄河约会,激动的心情,期待那黄河之美。</h3><h3>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世界第六大河,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专家说,黄河是一条比较年轻的河,经过了100多万年的地质变迁,才形成了黄河的雏形,在近10万年到1万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演变成从源头至入海口的贯通大河。</h3><h3> </h3><h3>黄河之美首先是她蛇曲之美,蜿蜒流淌5000多公里,不知转了多少道湾,像一个少女娥挪多姿,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像一条绸丝带飘逸在祖国的北方大地。此次我们来到黄河中游晋陕大陕谷南段,又看到了黄河上浑圆的Ω形状的大湾,看到了她在黄土高坡上蜿蜒曲行,那种壮美无以言表。</h3><h3><br></h3><h3><br></h3><h3>山西永和黄河乾坤湾,黄土高坡晋陕峡谷中蜿蜒的黄河(《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黄河在永河县境内68公里,组成了7个大湾道的乾坤湾,优美动人,大气磅礴。传说,伏羲是从这里得到启示创造了阴阳八卦的学说。1936年,毛泽东率红军在这里"渡河东征""回师西渡",壮大红军力量,促进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由此,定夺乾坤。</h3> <h3>看这一个湾有多大气,这就是上图右边第二个湾,是永和乾坤湾七个湾中的一个湾,我站着的地方是在山西一侧。</h3> <h3>山西石楼县境内,号称黄河第一湾,在永和县乾坤湾的上游</h3> <h3>这里应是黄河真正的第一湾,黄河从西边青藏高原流入四川的若尔盖盆地,在盆地中转了一个弯,掉头又向西边青藏高原流去。只不过我们的视野有限,看不到这个湾,说这个湾东西向的直径大约100公里呢。这是去年在唐克拍摄的白河入黄的图片,就是若尔盖盆地,弯曲伸向远方的是黄河的蛇曲,近处的是黄河的一级支流白河入黄河。</h3> <h3>山西老牛湾的黄河乾坤湾,也号称黄河第一湾,这里也有大回转的S湾,只可惜高度不够只能拍到这样的湾</h3> <h3>黄河上游的李家峡水库,距西宁很近。在这里是我第一次看到碧绿的黄河水,在丹霞山体的环绕中,居然这样漂亮。</h3> <h3>青海贵德黄河,翡翠一样的河水,让人怎么相信这就是黄河呀!有人说,黄河不应该叫“黄河”,而应该象长江那样叫“长河”,因为她在很长的河段内是清水河。这么多年来,国家在治理黄河泥沙的问题上做了努力,我们在行程中也看到了在黄土高坡上种植了很多树苗,真心期望黄河水能变清,黄河能更美。</h3><h3><br></h3> <h3>偏关老牛湾春季的黄河水,这里已进入晋陕大峡谷,雨季之前就是这么的清澈漂亮,象一串翡翠项链缠绕在黄土高坡上</h3> <h3>宁夏沙坡头,这里的景色很神奇的,南岸为祁连山余脉,北岸是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是奔腾而下的黄河,沙、河间生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园林,沙、山、河、园林交相荟萃,相依相偎,和谐共处。其实这里也有一个乾坤湾,独特的S型地理风貌,似阴阳太极图,只不过我们所处的位置拍不到。这里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为世界奇观向全球推出。</h3> <h3>网上下载的沙坡头处黄河大S湾,相当壮观。</h3> <h3>兰州黄河大桥,号称黄河第一桥。这是黄河全程唯一穿越的城市。</h3> <h3>晋陕大峡谷中部的壶口瀑布,是黄河独特的一个景色。黄河到了这里,由300米宽的河床,突然跌入只有20多米宽落差几十米的深沟中,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景象。这里是黄河的喉咙,黄河水怒吼着、拥挤着涌入壶口,气势磅礴,吼声震天,站在壶口边上,你会感到地动山摇,排山倒海。</h3> <h3>而黄河的下游都是黄色的水了,在经过了黄土高坡后,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使得黄河水不再清亮。这是黄河下游河南开封柳园口,这里已经是地上河了,黄河的泥沙抬高了河床,这里离花园口不太远。毛泽东1952年曾来到柳园口,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h3> <h3>《中国国家地理》今年第十期封面图,显示了黄河流域全景。黄河流域也是那么美,就象一只俯卧的雄狮,昂首在中国大地。历史,考古都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就是在这块土地上。</h3><h3><br></h3> <h3>有人说,黄河是母亲,黄土坡就是父亲。</h3><h3>黄河流淌孕育的黄土高坡,是由老天爷赏赐给我们的,在大地构造运动后,季风把沙漠搬运到了这里,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一并飞向了这里,由于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形成了中国特有,世界唯一的地质地貌,又经过开垦、雨雪的冲刷形成的今天的模样。让人看上去也有一种震撼,一种崇敬,一种欣赏,黄土高坡的美也是不可替代的。</h3> <h3>在大河上下,黄土高坡上发现了多处古文化遗址,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100多万年前“蓝田人”就居住在这里,“尧舜”、“炎黄”都出自这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都产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黄土高坡上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已是不争的事实。</h3> <h3>这是站在山西平陆县东坪头村拍的一张照片。山下面就是黄河,就是平陆的天鹅湖,依稀可见的高楼是河南省的三门峡市。看到那些废弃的窑洞,它们都是面朝黄河的。黄河,黄土高坡,黄河人就是这么一种关系,相哺相依,共生共存。</h3> <h3>又一种窑洞,这也是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人们的一个创造,现在叫“地坑院”,这种穴居式的院落,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这种院落,一个锄头就可以完成,只要有力气,没有钱也可完成,而且居住也很舒适。因此,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人口巨增时期,“地坑院”还很兴盛。至今,在晋陕豫还有不少村民住在“地坑院”,政府已在抢救性的保护,这也是中华文明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国民居建筑领域很精彩的篇章。</h3><h3><br></h3> <h3>这是山西偏关的老牛湾村,是鸡鸣三省的地方,也是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近处有房屋为山西,左上应为陕西,右上应为内蒙。在这里,黄河、黄土高坡、黄河人相哺相依,共生共存表现的更为充分。</h3> <h3>河南柳园口黄河滩地,已经是成熟的耕地。正因为是黄河灌溉养育了土地,才使得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们有了生存空间,才有了中华民族。在黄河的上游玛曲有一个传说,玛曲(黄河上游那一带对黄河的称谓)是一个年轻的河神,本来应该向东去与诸神相会,而他听说在北方烈日炎炎,河湖干涸,大地一片荒凉,北方的生灵都在盼望着河神的到来,他毅然转身北上,于是北方大地出现了黄河,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就是这条黄河绕着黄土坡转了一圈,象黄土高坡的护城河。</h3> <h3>开封柳园口黄河主干道的边边上,是季节性的黄河滩地。这家人在黄河水退却时赶种一季玉米。</h3> <h3>山西碛口镇,就在黄河主干道岸边。是黄河成就了这个古镇。当年陆路交通不发达,货物流通主要依靠水路,黄河就成了主要的交通要道,但是在这里有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船行到此只能改走陆路,从而形成了这个货物的集散地,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当年这里可是名扬天下的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h3><h3><br></h3> <h3>站在碛口镇卧龙山上的黑龙庙看过去,湫水河入黄,黄河对面的塔是陕西</h3><h3><br></h3> <h3>黄河边,黄土高坡上树立着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集中体现,尤其是在山西。俗话说,陕西看地下,山西看地上,陕西多皇家陵寝,而山西则多明清的建筑,不论皇家寺院还是民间住房,都是那么的庄重、大气、内敛、精致,从建筑布局到装饰艺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h3><h3><br></h3><h3>“河山楼”,我头一次见到古建中独立耸立这么高的楼,地上八层,地下一层,是为了躲避战乱而建,据说有一次里面藏了800多人。这是在晋城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的“皇城相府”古堡内,明朝时建。</h3><h3><br></h3> <h3>有点西洋装饰的民间住宅,独立的五层高楼,也是不多见的。在山西晋城湘峪古堡内的一处民宅院内看到的,虽不及帝师家里的气派,却也彰显着豪华和开放,中西合壁。湘峪古堡也建于明代,其高楼要早于河山楼。</h3> <h3>皇城相府城墙上的藏兵洞</h3><h3><br></h3> <h3>湘峪古堡,又叫“三都古城”。背山临河,宛若画中。城墙上的藏兵洞间间相通是其一特点。这里离“皇城相府”仅6公里。</h3> <h3><br></h3> <h3>“皇城相府”门楼,楼上“午亭山村”是由康熙皇帝所书。“皇城相府”因康熙帝曾两次下塌于此,故名“皇城”,经康熙帝准,按照相似北京故宫建造,高墙大院,颇有气势。</h3> <h3>山西碛口镇西湾村,也是一处古堡,依山面水,顺势而为,高低错落,布局严谨,和谐秀美,浑然天成。宅院修饰的精致、做工考究,一砖一石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专家评价,这里的建筑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h3> <h3>碛口镇又一处山村,李家山村,古老的窑洞,依然是依山就势,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专家教授激动地说,这是走遍世界也找不到的,是独一份。这里最能体现黄河文化,黄土高原的特色。吴冠中说这里象与世隔绝的桃花园,也是由于他画了一幅画让世人看到了这里的特别,这里也成了学生们写生的基地。</h3><h3>这里有一个词叫“脑畔”,因为各家各户的窑洞、房子是顺着山坡挖掘和修建的,下面窑洞、房子的屋顶就是上面房子的院子,层层叠叠的,下面窑洞、房子的屋顶就叫“脑畔”。</h3> <h3>这里清楚的显示了“脑畔”,下面的窑洞已无人居住了,但是上面还住着老两口。</h3> <h3>武装到牙齿的装饰,一般是官宦人家,皇家寺院才有。</h3> <h3>皇城相府的后花园</h3> <h3>湘峪古堡院院相连</h3> <h3>大家都认得这是谷子,但是说起它的渊源叫人真不能相信,专家说,这是黄土高坡上的先人们在近万年前从狗尾草驯化而来的,作为北方主要的农作物长达8000年。虽然小麦在4000年前已传入中国,但直到汉代,麦作农业才得以推广。</h3> <h3>大河上下的人们在今天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些当年曾经繁华,辉煌之地似乎那样的平静,世外桃园般的安宁。</h3> <h3>西湾村70多岁的老人,子女已搬离,只有老两口在此生活。这在这一带是普遍的现象。走到古村古堡,就是这些古老的建筑在向我们昭示着厚重的历史,这些满是沧桑的面容在向我们诉说着古今的变化。</h3> <h3>柴灶、风箱还在岗工作,给人以文物级的感觉</h3> <h3>清晨菜地浇肥</h3> <h3>自家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h3> <h3>窦庄这个老汉告诉我,窦庄在清朝非常大,很繁华,人称小北京,后衰落了,可惜的是,70年代,把城墙、很多院落都拆了,没几处老房子了,近年想起来保护遗产,搞旅游,又开始修建,三年了也没恢复多少,“唉,可惜了!”</h3> <h3>西湾村80多岁的老人,我远远的听他们在家门口谈论“一带一路”,中央的反腐力度。他是上世纪60年代响应号召辞去公职回乡务农,回乡的路上,在火车站钱包被偷,身份证明等一应全无。现在谈起,似乎是在说别人的事情,平淡的心情让人感慨。</h3> <h3>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生机,黄河边上的人们不再限于脸朝黄土背朝天了,做起了旅游。壶口瀑布景区的汉子们。</h3> <h3>李家山村的导游,本村的一个村民。不是她胸前挂的牌牌,真难把她与现代社会的一个职业联系起来。可是换一个人,未必能真切的说清楚李家山,谁知道呢?不过她浓重的山西口音,听起来也是挺费劲的,我在一家自建的厕所内,听到墙外这个导游在说“这是橡树”,游客中一个年轻人说:“这里怎么有橡树呢”,导游说“不是橡树,是橡树”,人们真是一脸雾水,“是吃的橡(杏)”,噢,才明白,是杏树,哈哈哈,肚子都笑疼了。</h3><h3><br></h3> <h3>中国一说美女人们就想到江南水乡,殊不知黄河边,黄土坡上也是出美女的地方,这里的美女更有另一种风情。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出自黄土坡。这次出来没有见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黄河边倒是看到美女如云啊!</h3><h3><br></h3><h3>战友的表妹小英子,一个俊俏泼辣能干的女子,她会给你讲黄河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h3> <h3>兰州黄河边上一个小吃店的老板,风流高雅,把个小店装饰的温馨可人,不由得你不驻足吃上一碗</h3> <h3>壶口瀑布边上的三个婆姨,说是郑家镇孙家圪垯的,一个狗蛋媳妇,一个是二狗媳妇,还有一个是军人家属,喜的黄河边上的陕西小伙不知看哪个好了。</h3> <h3><br></h3> <h3>大自然和谐的景象。你能想到那滔滔的黄河水还能引来美丽圣洁的白天鹅吗?这是黄河边上山西平顺县三湾村前的天鹅湖,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会有近万只的天鹅飞临这里过冬。黄河边上的人们非常友好的接纳了它们,在湖边专门开辟了一块地,种上天鹅喜欢吃的作物,种上花草,每天还定时喂食,加之自然形成的山、水、林,为天鹅营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环境。</h3> <h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史上,这些诗人的赞美已成千古绝唱。</h3><h3><br></h3><h3>黄河之美,随着我逐渐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已经不仅仅是我眼前那震撼的景象了,而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厚爱,是一种震撼心灵的美。</h3><h3><br></h3><h3>黄河、黄土高坡,作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曾经辉煌,大戏过后,过往的辉煌或隐于地下,或残存地上。我们所走之地都还明显着贫穷和落寞,真心期望这里能重现往日的辉煌,毕竟这里是我们的“根”之所在。</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