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里又一年

★ 大荒苍狼

<h3><b>过了腊月十五,年就不远了。一些迫不及待的孩子们开始零零星星的放起了鞭炮。东家放了一挂鞭;西家蹦了个“二踢脚”,北方还很寒冷的空气中流淌着煮肉蒸馍和淡淡的硝烟味道。</b></h3><h3><br></h3><h3><b>家家户户没了往日的宁静,锅碗瓢盆的撞击声此起彼伏,煎炒烹炸的香味四溢,到处可见浓浓的节日的氛围。“年”就在大人、孩子们这样热切、紧张的筹备中,款款地走来……</b></h3> <h3><b>小时候过年,除了年夜饭、新衣裳、压岁钱,最叫我们这些五十年代出生的、生活在“北大荒”孩子们希冀的,便是放鞭炮。</b><br></h3><h3><b><br></b></h3><h3><b>那个时候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少了。既没有电脑、电视、更没有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看一场露天电影如同每年一次的过大年。因此,放鞭炮便成了我们那个年代最为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 </b></h3><h3><b><br></b></h3><h3><b>放鞭炮,平时是不能放的。须在过年期间或谁家有个喜庆的时间内进行。如果有谁任意点燃鞭炮,势必会引起纷纷的议论和猜测,这种不约而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b></h3><h3><b><br></b></h3><h3><b>过年,是放鞭炮的时间节点。每年一进入冬季,孩子们便开始积攒零钱了。出入“供销社”(建场初期的商店)的次数明显比往日多了许多。进得店来,贪婪和渴望的眼神直扫摆着鞭炮的柜台,数数手心里紧攥的钱,惦量着能够买到什么样的鞭炮。 </b></h3><h3><b><br></b></h3><h3><b>进入腊月,性急的孩子便会时常拽出在隐匿处己藏了多时的纸壳箱子,拨拉着自己全部的“家当”,思忖着:过年时是先放个“窜天猴”,还是一挂“小鞭”?拿起这个,又放下那个,焦急等待的是那个姗姗来迟的年。 </b></h3><h3><b><br></b></h3><h3><b>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鞭炮变成了五千,一万头一挂,放的时候只点那么一下,然后就是烟雾,火药味和噪音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哧花变得向国庆礼花弹那么大一个,点一次,能连续炸上十分钟,壮观景象不亚于用炮发射的礼花。这种鞭炮放的,痛快倒是痛快,可也全然没了小时候那种放“小鞭”过程中的奇妙感受。 </b></h3><h3><b><br></b></h3><h3><b>我们小时候放的鞭炮叫“小鞭”,红纸包着,透着喜庆。有一包一百个头的,也有一包二百个头的。回到家,先要拆开它,它的捻都是缠绕在中间的一根长捻上,轻轻一抖,小鞭就散开了,然后把小鞭收集起来。这时要点一根香,我记得有一种绿色的香,粗细适中,风吹不宜熄灭,最适合放鞭炮了。有了鞭炮和香,就可以出门放了。放鞭炮大抵有两种方法,胆小的可以把鞭炮固定在哪里,砖墙的墙缝是最理想的,然后去点,点完转身,听到那清脆的一声爆裂,给人的感觉是震撼。另外一种玩法是胆子要大一点,左手持香,右手拿鞭,点着后扔出去,要手疾眼快。这种感觉除了震撼,还有勇敢和刺激。一般小孩大都不敢这样放。偶尔遇到没有炸响的鞭炮,可不能浪费,收集起来,从中间撅开,露出黑火药,可以把几个对成一个圈,点一下黑火药,就互相喷起烟花,升腾起一团烟雾。这些个玩法虽然简单,但我们却觉的很幸福、很快乐。</b></h3><h3><b><br></b></h3><h3><b>那时候,户外嘎嘎地冷,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在外面放鞭炮,有时一放就是一个下午。尽管冻得鼻涕拉叉、脸蛋通红,但一定要把兜里的小鞭一个个都放了才能安心回家。 不然,任妈妈“回家吃饭喽!”的呼唤怎样在空中回荡,也是一步三回头,不肯马上走开。</b></h3> <h3><b>六十年代初,我家有一个邻居姓杨,是个搞采购的。有一年春节,他不知从哪弄来一个大炮仗。近一米长,放在地上快和我们一般高了。他儿子比我略小,经常抱出来炫耀,说什么这炮只要一炸响,所有人都能听得到。哪一年我特别盼望着年早点来,不为别的,就想看看他家这个炮仗到底有多响。三十晚上,我们一群小孩,还有不少大人早早地聚集在他家门口守候。杨叔叔酒足饭饱之后,领着全家出来放炮了,这时候有人志愿出来打场子:“都闪开,都闪开!离远点,离远点!小心大炮仗伤着人!”人群闪开很远,都在等待点炮。杨叔叔不慌不忙点燃了一支烟,蹲下身子去点炮仗捻,只见挺长的炮捻子火花四溅,快速地向前延伸,我们个个屏住呼吸,捂紧耳朵,等待这个从未见过的大炮仗炸响的那一刻……</b><br></h3><h3><b><br></b></h3><h3><b>谁知炮仗捻早己燃到了尽头,那个大炮仗就是不响,杨叔叔蹑手蹑脚前去观看,反来复去检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他用刀把炮仗纸一层层剝开,才发现是火药受潮所致,那黑色的火药都凝结了块状,用火柴怎么点都没有反映……</b></h3><h3><b><br></b></h3><h3><b>这场“惊心动魄”的大炮仗观摩活动在一片“啧、啧、啧”的叹息声中,落下了帷幕。</b></h3><h3><b><br></b></h3><h3><b>虽然没有目睹到“大炮仗”爆响的真容,但它那个头硕大,一个七、八岁孩子抱起来很是费力的画面,却久久的印记在我脑海中。我始终弄不明白:当它爆响后,是满天的星斗呢,还是地动山摇的炸裂声?咳!这个谜恐怕随着童年时光的逝去,永远也解不开了!</b></h3> <h3><b>当然,放鞭炮最多最热闹的时候,还是要数年三十、除夕夜了。年三十白天一整天,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就不曾间断。在“啪、啪、啪”一阵小鞭的清脆和“砰、啪”二踢脚沉闷相互交替的响声中,人们的脸上都挂着难以掩饰的笑容。</b></h3><h3><b><br></b></h3><h3><b>过年了,不管这一年生活有多么艰难,有多少的坎坷和不顺,这个时候的人们都会把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们想得是来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好。</b></h3><h3><b><br></b></h3><h3><b>过年了,再节俭、“抠门”的人家,也会把平日不舍得吃的稀罕食物,摆上条桌,等待客人们的品尝。过年过得就是个“心气”。</b></h3><h3><b><br></b></h3><h3><b>过年了,无论经济条件再不好,也要千方百计地买回来一些鞭炮。三十晚上、大年初一崩一崩晦气,图的是个吉利。</b></h3><h3><b><br></b></h3><h3><b>到了除夕晚上,年就来到了,就该放鞭炮了。吃过年夜饭,只要有一家带头,其他人家就接二连三的跟上了。“噼噼啪啪”的爆炸声响彻了住区,那耀眼夺目的火花,掩盖了星星的光芒,家家户户笼罩在一片烟雾和“火海”之中,映红了漆黑的夜空。</b></h3><h3><br></h3><h3><b>孩子永远是大年夜的主角。</b></h3><h3><b><br></b></h3><h3><b>家里大人们在准备年夜饭的时候,我会象小偷一样,不时地溜进厨房,抓起一块“红烧肉”或者一块“炸排骨”快速的塞进嘴里,自以为忙碌的大人们不会发觉。但每次都逃不过姥姥的眼睛:“行了,行了,吃一口快走吧,一会全家一起吃!”可当窗外鞭炮响起的时候,这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好象己失去平日的吸引力。我胡乱吃了几口,扔下筷子,把天一擦黑就拴在了长木棍上的500头的鞭炮点燃后举在空中,那“噼啪”作响的爆炸声,立即引来了一群平时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当最后一个鞭炮响完后,我把棍子一扔,冲进那尚未熄灭的火焰中,和小伙伴们哄抢着掉在地上没有燃响的残炮,捡完这家,立即转向那家。我们“呜哇”的喊叫声和“噼啪”作响的炮竹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闹三十、迎除夕、过大年最欢乐的场面。举着鞭炮燃放的主人既着急又兴奋的喊着:“等会儿,等会儿,别崩着。”</b></h3><h3><b><br></b></h3><h3><b>儿时过年放鞭炮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记,一生也难以忘怀……</b></h3><div><br></div><h3><b>以下这几种鞭炮和哧花是我们过去经常燃放的:</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鞭 炮</b><br></h3><h1><br></h1><h3><b>跟大人们过年放的其它鞭炮不同,这种小鞭炮50一响,或100一响。深受男孩子欢迎。挂在高处或者摆在地下点燃,声音清脆,一点都不吓人。</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 踢 脚</b><br></h3><div><br></div><h3><b>把底端的引线点着,赶快闪人,“砰”的一声冲向天空,再“砰”的一声炸开花!威力很大。有的大人燃放时拿在手中,并不会炸着手,但需要技巧。但小孩子是千万不能拿着放的,十分危险!出的事故数它最多。</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闪光雷</b><br></h3><h1><br></h1><h3><b>物如其名,威力大。一般都找个废墙,人都闪开,把闪光雷直对着墙,点火后轰过去。声音非常可怕,听起来非常吓人。</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魔 术 弹</b></h1><h1><br></h1><h3><b>魔术弹头上有个引线,点着火后手臂要伸直,向天空喷射。每间隔两秒钟发射一个火球,在约4一5米的天空中爆炸,类似于小型的烟花。</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b>窜 天 猴</b></span></h3><h1><br></h1><h3><b>一手拿棒,一手拿根点着的香对着下面那个冒出来的引线点火,然后,就听到“嗖”的一声,就冲到天上了。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发射航天器用的火箭,原理可能是一样的吧。</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哧</b><span style="font-size: 20px;"><b> 花</b></span></h1><h3></h3><h1><br></h1><h3><b>拿在手里,点着前边的引线后,冒出火花,闪着各种颜色。由于它在燃烧时,发出“哧、哧”的声音,因此被我们命名为“哧花”。具体学名叫什么,到现在也不知道。深受女孩子的喜爱。</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擦 炮</b></h1><div><br></div><h3><b>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擦炮,五毛钱一盒,这玩意用打火机、火柴盒都行,一擦就点着了,响的也很慢。</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摔 炮</b></h1><div><br></div><h3><b>这种炮不用点火,用手摔出去或用脚踩,它就会响。喜欢恶作剧的淘气包,经常用它趁人不备在背后炸响,吓人一跳。</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UFO</b></h1><h3></h3><div><br></div><h3><b>点着火后在地上唰唰转,还有嗖嗖声,冒出耀眼的火花,深受胆小的男孩和小女孩的欢迎。</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 蜜 蜂</b></h1><div><br></div><h3><b>拿根点着的香轻轻一点,然后小蜜蜂就“嗡嗡”飞起来了,是较小孩子们的玩具。</b></h3> <h3><b>春节放鞭炮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b><br></h3><h3><b><br></b></h3><h3><b>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b></h3><h3><b><br></b></h3><h3><b>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b></h3><h3><b><br></b></h3><h3><b>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b></h3><h3><b><br></b></h3><h3><b>北宋时,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b></h3><h3><b><br></b></h3><h3><b>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b></h3><h3><b><br></b></h3><h3><b>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年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b></h3><h3><b><br></b></h3><h3><b>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现未解除。</b></h3> <h3><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如今每到春节,便会鞭炮齐鸣,烟花璀璨,己是过去那个年代所不能比拟的了。人们自发的齐聚在广场集中放烟火,同喜同乐,又是一番醉人的景象。</b><br></h3><h3><b><br></b></h3><h3><b>“轰”随着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冲上了天空,霎时漆黑的夜空变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红色球形状的烟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红艳,慢慢地红点四面散开了,人们的惊呼声还未完,另一颗烟花带着啸叫又急急地飞升入夜空,把红色的夜空变成了明亮的绿色、眩目的紫色、耀眼的蓝色和醒目的黄色。一朵朵美艳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好像繁花似锦,百花争艳,令人目不暇接,眼花了乱。</b></h3><h3><b><br></b></h3><h3><b>第一组烟花还未展示完它的美丽,第二组烟花就迫不急待地冲向夜空,夜空里出现了五光十色的星星,明亮地眨着眼睛,调皮地冲向大地,好像要掉到我们头上似的,引得大伙儿一阵惊叫。“快看!快看!”夜空中的星星又变成了一条条银色的小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追逐着,嬉戏着……</b></h3><h3><b><br></b></h3><h3><b>夜空慢慢变回了原样,我们正疑惑着,突然“吱吱——”的声音响起,我们的眼前为之一亮,只见半空中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瀑布”,珍珠般的“水”从“山”上飞溅而下,地上则是无数根“水柱”向上喷射,如一幅斑斓五彩泉,似幻如梦。</b></h3><h3><b><br></b></h3><h3><b>最精彩的是最后一颗烟花,那黑丝五彩线织一闪闪的祥狗呈现天际,久久恋天,化福,化祈,染尘埃……</b></h3><h3><br></h3><h3><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h3><h3><b><br></b></h3><h3><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h3><h3><b><br></b></h3><h3><b>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沸腾的大地奏起了迎春之曲,为古老的年,谱写出了辉煌的色彩。也呼唤和预示着明年会更加璀璨!</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