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纽约(8)之洛克菲勒和圣帕特里克教堂

九月夏荷

<h3>通票还有两天过期,下午2点多才突然想起1日周四古根海姆博物馆是闭馆的,那最后一项只能选择洛克菲勒中心的巨石之巅了。于是在家烧好午饭和女儿吃完,2点多出发去看看白天的纽约。</h3> <h3>公寓边上的东河,海鸥胖乎乎的,也不怎么怕人。</h3> <h3><font color="#010101">走路去洛克菲勒的路上,又看见大中央车站,上次没进去,这次进去看看,大厅内有持枪士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央车站的建筑很古老,很宏伟,想起法兰克福中央车站。</font></h3> <h3>走到洛克菲勒了,好多美国国旗,还有一个溜冰场。</h3> <h3>洛克菲勒里面都是道闸,可能不同单元不同公司,为了安全,口子都有人看守,好像需刷卡进去,黑乎乎的,很奇怪的大厦。</h3> <h3>首先得到地下一层写着Top of Rock办公室的机器上自助换票,才能回到一层上去参观。人多时要按照票上时间去参观,迟到可以换时间,冬天人少,随到随上。</h3> <h3>天气一般,景色一般,前方灰灰的树林就是中央公园。</h3> <h3>帝国大厦,逆光。</h3> <h3>这高楼仿佛把天戳出了一个大漩涡。</h3> <h3>一点点余晖,已经看过帝国大厦夜景,又惦记着女儿要回来吃晚饭,稍微看看就下楼了。这个角度看得见世贸中心,自由女神像。</h3> <h3>买了这张合成的照片做个留念。</h3> <h3>最顶上,不知道是不是和黄山顶上那样测气象的。</h3> <h3>这里国旗是看到过最多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h3> <h3>这是洛克菲勒中心,那那个花瓣顶的是什么建筑?克莱斯勒?</h3> <h3>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圣柏德烈教堂)在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边上,据说它是纽约最大的教堂,也是当年梵帝冈大主教到美国讲经布道的地方。它古朴典雅的哥特式建筑,在充满时尚、品味甚至带着奢华气质的第五大道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h3> <h3>内部宏伟而精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人人自觉地轻手轻脚。教堂是所有人的庇护所,包括精神和身体。我看见有虔诚祈祷的,有自愿捐赠的,有闭眼睡觉的,有一个像是流浪汉,脚边有两个背包,头上衣服帽子扣着,身体佝偻蜷缩着,一动不动,似乎睡着了。我喜欢教堂也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人很有安全感的地方,进门不会有人盯着你,坐着不会有人催着你,闭眼祈祷完全随心。教堂的建筑风格也是我喜欢的,高耸的屋顶仿佛能通上天,进入天堂似的。</h3> <h3>自助获取纪念币,4美元一个。</h3> <h3>两旁的小纪念坛,有些是捐赠的,有大理石雕塑和精美的装饰。</h3> <h3><font color="#010101">马赛克拼成</font></h3> <h3>这个雕像很活泼,让我想起音乐之声。</h3> <h3>没拍出背景马赛克的华丽,每个烛台的底座都金闪闪,很精致。</h3> <h3>看完教堂,走回家。</h3> <h3>和女儿两人的简单晚餐,红烧排骨,西兰花,青椒。</h3> <h3>饭后女儿说要和我一起做布朗尼,其实就是她做,我当下手帮着洗碗打蛋。</h3> <h3>卖相虽然差了一点,吃起来还不错,我这不爱吃甜食的,也吃了四块。</h3> <h3>让她好好拍个照,就没个正形,逗得我俩傻笑一阵。</h3> <h3>女儿做蛋糕时,和大学同学视频通话了,确定下周五去纽黑文见她,顺便看看耶鲁大学。想起大学时我们一起学摄影、再三邀请我去她家缙云我没去她还怪我,不会吃螺狮的她,大四联谊寝室活动让她找到幸福,化学系的校友成了她先生,又跟着先生来到耶鲁从此定居下来,生了可爱的一儿一女,很幸福的一家子。前几年断断续续有见过,我去上海或者她来杭州,始终如初的感觉,岁月不会改变我们的友谊。前两天定居英国Bristol的大学班长在召集毕业25周年同学会,岁月蹉跎,26个人各有各的生活轨迹,曾经的年少已经变成了久远的回忆,只有继续昂起头,努力向前,争取下一个25年还能相聚。今天女儿和摄影、编导去看将要租用的拍摄场地,一天要跑5个,估计又要下午或者晚上回来了。电影是个复杂的行业,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准备、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要处理,有时很心疼女儿。昨天她说起这里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她自己也身受过这些歧视,想要在美国站稳脚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她又是非常思想自由的一个人,很喜欢美国的某些机制和做事情的方式,希望她能实现她想要的生活方式,不要被各种压力击倒。</h3><h3>2018年2月1日10:48a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