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下求索

薛三川

<h3>說形而上下,似乎是外行人對內行人說話,假裝不簡單粗暴,實際無比粗淺又非此即彼的方式。關於設計那些三大要求、五大原則、八大要素什麼的,我沒能記在腦子里。但是對於非遺展的設計,也有一些話要說,不是閒來無事碼字,而是在實務中必須要說的一些話。</h3><h3><br /></h3><h3>非遺展有別於文物展、藝術展、工美展、文創展,由此非遺展或非遺活動物料的設計,具體到海報設計,一定不同於其他展覽或活動的設計。如何找到她的話語坐標,真正表達內在主旨與靈魂顯得至關重要。所以,當設計師接觸非遺展示時,就有一個進入角色的過程。</h3><h3><br /></h3><h3>文化遺產分以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劃分。物質性是文象,非物質性是文脈。無文象不生,無文脈不傳。無文象無體,無文脈無魂。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表達,可以有物,也可以是技藝、知識體系、文化空間等。比如年糕是物,年糕以及製作技藝,年糕在節慶中的特殊含義,與之相關的習俗,構成非遺的概念。我們要表達是這樣一個完整的概念,亦即重點與亮點。</h3><h3><br /></h3><h3>換言之,非遺以展示文化的物象(而不只是物質)和過程、知識、技術、經驗、禮儀等為主,要突出感受、體驗和互動性,要充分考慮客觀存在與客觀需求。</h3><h3><br /></h3><h3>非遺是活態的、流動的、發展的表現形式。非物質性的特徵決定了它:唯一不變的是變。因此,我們不提倡用"本真性、原汁原味"等詞語來描述。所謂本真和原汁原味,參照的是什麼時間節點呢,民國,明清,還是唐宋,或許可以追溯到文明的起源。所以本真是相對的,它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化,一直是在變化中傳承發展。由此,設計語言的提煉和表達,要體現流變發展的特性和張力。既有傳統,也有當下和未來。</h3><h3><br /></h3><h3>最基本的表達是,設計的畫風要有文化味。而且在這"非常時期",要以"傳統元素的現代表達"為要求,進行理解、解構與表現。 所謂"非常時期",是指在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潮流中,以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與傳統工藝振興為背景,提出要讓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讓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的特殊階段。在此過程中,設計更要有"先見之明",轉化內容、活化設計,做到準確表達,精彩表達,前瞻性表達。</h3><h3><br /></h3><h3>設計最讓人期待是她的前瞻性,好的設計應該有與生俱來的引導性,引發人們的普遍思考與共鳴。這裡所說的引領,應該是建立在對既定主題充分表達之後的進一步強化與拔高。</h3><h3><br /></h3><h3>如果說,借助非遺元素構成一個語言體系,由此形成的設計理念和思維,並明確表達了用意的形式,姑且稱為形而上者。那麼比如非遺標誌,它本來是不存在的,是設計者用雙手呵護的形式來表達守護非遺的意思,是先有了這樣的用意再產生了標誌。這是基於非遺保護的狀態,去解析和提煉之後產生的設計,是通過對多種元素的整合,並重新以具象的圖案表達思想的形式。</h3><h3><br /></h3><h3>不單是設計,展覽本身也應該組織和呈現這樣的畫面和內容,比如電腦鍵盤和木活字、毛筆的同時呈現,流水線生產的聚酯工藝品和手工雕刻作品的對比,手工製作的年糕和機器生產的年糕之口感對比,也可以是傳統產品和基於工業設計吸收傳統元素產品的對比。甚至是瀕危狀況的呈現。亦即製造反差、衝突甚至矛盾,使觀者對非遺保護、傳承引發思考。</h3><h3><br /></h3><h3>思考是行為(守護與傳承)的種子。</h3><h3><br /></h3><h3>形而下者為之器。在海報上,用器物(技藝、空間)本身進行表達,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器物本身就包含藝術性、思想性,就有主旨,能言事。或以器物作品為載體進行拓展延伸,在畫面內容組織上,如把核雕的烏篷船放在水鄉古鎮情境中,把剪紙窗花放在年俗事象中,即把單一的物品融入文化空間,融入實景與生活,以期"見人見物見生活"。</h3><h3><br /></h3><h3>形上形下即抽象具象的區別。當然,除了主題的體現,設計有幾個要素,首先是風格,我們不是場景復原,而是如同舞台設計一般的藝術再造,突出重點,弱化差別,環境的呈現是傳統生活場景的解構之後的重建。</h3><h3><br /></h3><h3>其次是空間,空間需要設計師因地制宜的考慮,除了滿足人流交通、安全疏散基本要求之外,不同的空間分割會形成展覽的不同節奏和張力,猶如中國園林,疏密有秩,環環相扣。</h3><h3><br /></h3><h3>很重要的是色彩,好的色彩,可以營造不同的心理效應,色彩和線條、體塊、文字、燈光的組合,又可以形成豐富的的層次和觀感,是版式設計、平面設計、環境營造有關的綜合考慮。</h3><h3><br /></h3><h3>有人說,設計沒有風格,是對生活對事物的詮釋。我覺得,設計雖源於生活,還要有態度有人文精神,要有腔調。然而形而上下不離其宗的是,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即用意何在要有較為明確的體現。</h3><h3><br /></h3><h3>無問西東,冇分上下。它們是交融粘合的,並無嚴明界限,並無衝突,只是切入角度的不同。格物以致知,"道"落實於日用萬相,表現在畫面上,表現在展品的組合上。於是,設物以明理,借物以傳情達意,"器"是"道"的外化,也是設計者用意的體現。形而上下,道器合一,出神入化。設計如能做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一定有別開生面的精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