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归来说"悲鸿"(文/仝朝晖)

ASA.KI

<h1>中国美术馆举办徐悲鸿的主题展览,这是我第二次看他的主题展,和我第一次在徐悲鸿纪念馆看到展品大致相同。<br>徐悲鸿(1895 -1953)这个名字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是举足轻重的符号。在49前和49后他都是持牛耳者,在美术界掌握话语权,说明他是一个善于处理人事的人,特别是49后他的艺术观念投合了新政权的文化需要。在他生前,国内改造知识分子、反右这些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因此他是少数海归画家而没有被批斗的。<br>徐悲鸿年轻时代的艺术观点是激进主义,这可以从他的中国画“新六法”看到,但是后来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变,他依然保持五四救亡图存时期的文化观念,主张为人生为艺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在海归画家中,成为一个比较保守人物,这方面和他的老师康有为走了一条路。当然我这里的“保守”是中性词。</h1> <h1>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人在毛时代的文化大清算中全身而退。能成为幸存者被时代树立为楷模的,大多数是早逝者,这方面徐悲鸿和鲁迅一样。关于徐悲鸿的个人世界,我后来无意间看蒋碧薇的回忆录,就和廖静文陈述完全不一样,这对我触动不小,倒不是说人品同画品,现代人依然需要以人物品藻的方法重新评价徐悲鸿,而是说要回归艺术家一个真实的人性,不能把艺术评论笼罩在神性的光环下。老实讲艺术家情感生活方面本身就很活络,这已经是为众多例子证明。<br>20世纪的中国社会风云际会,英雄驰聘,许多大人物都是相互有关系往来的, 也有许多恩恩怨怨,比如徐悲鸿和刘海粟、林风眠,这些都是超越个人是非,而是时局使然。</h1> <h1>今天传说徐悲鸿在50年代有许多偏执的言论,“马踢死(马蒂斯)的画我一天能画20张”“自然主义是流氓,形式主义是恶棍”,这些太情感色彩的话应视为在时代氛围下的政治表态和身份站位。我个人认为,徐悲鸿在法国求学,虽然当时学院派的艺术比较传统,但巴黎社会上的现代主义艺术已经蔚为大观,他不可能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没有基本了解。<br>徐悲鸿、吴冠中后来的成就都超过留学时期的法国老师,这就是时势造英雄。<br>他的油画受到历史画观念影响,善于营造大场面,但是单就艺术语言品质,他不及常书鸿(49前作品)和李铁夫。另外,他的历史画过于注重造型,整体意蕴不足,比较后人的《开国大典》《占领总统府》,他的作品有明显缺陷。</h1> <h1>他的《愚公移山》很有名气,但我怎么看也像“农夫耙田”!他的水墨画此稿把远景的村社虚化处理,效果比油画稿好一些,但依然境界出不来。这就是他用写实语言直接对应来表现超现实的寓言神话题材,显然不合适。相反《会师东京》画了一群狮子,借用写实语言来隐喻二战同盟军激战东京,能指与所指转换,作品就很具意境。</h1> <h1>吴冠中说徐悲鸿是“美盲”,陈子庄说徐悲鸿的马“画穷了”,这些批评不是意气用事,都是有语境的。徐悲鸿说“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他太执着造型,缺少超越客观物象的形而上层面追求。安格尔的画非常写实,但是他又灌输予理念,如他画《官女》裸女躯干是有意拉长了的,他画《泉》人上臂的扭曲是不合生理规律的,等等。</h1> <h1>从历史的眼光看,第一代留学归来的油画家,大部分人对西方绘画的理解依然未见“庙堂之奥”,绘画语言比较粗糙,徐悲鸿的水墨就要比他的油画境界高。同样水墨,叶浅予就认为徐悲鸿的动物比人物画得好。我个人认为徐悲鸿画的黑猫没有林风眠笔下的猫头鹰显得更具精神意象。</h1> <h3>林风眠《猫头鹰》</h3> <h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未竟之业,区别于齐白石潘天寿这些继承传统的集大成的艺术家,徐悲鸿是为中国艺术引进西学的先导,具有开疆列土之功。<br>虽然罗兰巴特说“作者已死”,但是在历史烟尘留下的画作面前,人会不由自主的遐想,可以说徐悲鸿那一代画家都有社会救世情怀,比如吴大羽也画《岳飞班师》林风眠也画的《人类苦难》,同时这些人都有明确的艺术观,他们都有浓郁的民族主义理想,只不过方法途径不同。他们的艺术观念和作品,犹如一座座丰碑,彪炳史册。 </h1> <h3>童生说画</h3><h3>20180201于地铁中草稿</h3><h3><br></h3> <h3>徐悲鸿素描是法国学院派,他反对苏式素描,讥之"磨洋工"</h3> <h3>《泰弋尔像》也有油画稿,但水墨比较成功。</h3> <h3>徐悲鸿书法受康有为观念影响,很精彩</h3> <h3><br></h3><div>(仝朝晖 ,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艺术史研究,现代水墨画创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