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font> 廊坊是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有了铁路才有了廊坊兴起,才有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廊坊大捷,才有了城市发展雏形“三角地”、东大街和西大街……。火车站是廊坊的发祥地,是廊坊的城市原点,见证了廊坊的历史变迁。</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 120年前,京山铁路开通,廊坊设站,拉开了廊坊近代史的序幕;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廊坊成为北京始发的第一站,插上了腾飞的翅膀。</h3> <h3> 2011年6月30日15时21分,京沪高铁首发列车到达廊坊站,温家宝总理在廊坊站下车视察,会见京沪高铁的运营者代表,并向乘务人员提出希望。温总理的视察给了廊坊极大的鼓舞。</h3> <h3> 高铁廊坊站位于京沪铁路廊坊北站的南侧,仅一墙之隔,于2007年开工,2011年通车。</h3> <h3> 当你看到这繁华的市区,你可能想不到120年前这里还是满地沙丘,不足20户的荒僻小村落。</h3> <h3><font color="#010101"> 由天津市到北京芦</font>沟桥的津芦铁路(京山铁路的一部分)于1895年建设,1897年6月通车,修建资金向英国借款。</h3><h3> 津芦铁路全长127公里,平均每隔10公里设立一个站。在距北京74公里处,车站的界桩就钉在“郎房村”的西头,可是站名却写为“廊房”,从此“廊房”进入中外铁路版图。 </h3><h3><font color="#010101"> 十八世纪的”郎房村“鲜为人知,距安次县城15公里,铁路开通后才渐成集镇,上个世纪30年代“廊坊”地名开始使用,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为“廊坊镇”,越来越多的使用“廊坊”进行标注,此后廊坊火车站由”廊房“改写成”廊坊“。</font></h3> <h3> 廊坊老火车站建于1897年,站舍30余间,候车室50余平方米。系英国人设计,砖木结构,停用于1989年9月9日。</h3> <h3> 铁路通车带来了人气,铁路两侧建起了商铺,五行八作云集廊坊,旅客逐渐增多,廊房站成为铁路线上比较大的一个车站。</h3> <h3> 别看廊坊三角地不大,但它是廊坊的起点,是廊坊商业的发源地,也可以说是廊坊的发源地。三角地的形成是因为商人王少升在火车站东北角,坐东朝西盖起几间砖房,开起了“鸿升西药店”(四季青食品店处),地面上形成了三角形,后来三角地正式命为地名。</h3> <h3>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1913年秋后,廊坊第一条街道的东大街建成。1948年廊房镇初步形成了以东大街和东小街、南大街和南小街、 西大街和西小街、 北大街和西后街八条街为主的城镇格局。</h3><h3> 1948年城区人口近5000人。1949年初廊坊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治迁驻廊坊镇,1969年天津专区行署迁址廊坊镇。 1989年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到目前城区人口达到120万人,人均生产总值名列全省第二,成为京津走廊上的一颗明珠。(上图:东大街和北大街)</h3> <h3> 1900年义和团运动“席卷直隶,直抵北京”,6月10日列强侵略军,以“保护使馆”为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统帅,统领英、美、日等八国联军两千多人从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民族危亡时刻,面对武器装备先进的侵略者,英勇的廊坊义和团拆毁铁路,用大刀长矛,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在廊坊和落垡火车站同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狠狠教训了侵略者。在爱国清军的协助下,取得了”廊坊大捷“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联军,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义和团廊坊大捷历时9天,打死联军62人,打伤332人。</h3><h3> 廊坊是京山线上重镇,由于义和团的英勇抵抗,当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北京到山海关一线的重镇由列强派兵镇守,其中的重镇就包括廊坊。德国军队将原来的铁路和车站进行改建,车站向西北移了500米,将原来的车站连同“南小庙”一起烧掉,廊房村也被烧掉,被迫向东北迁移500米左右,进行重建,改称“小廊房村”,以区别火车站的廊房。</h3> <h3> 廊坊老火车站西侧和东侧建有碉堡,碉堡是日本侵华的罪证。</h3><h3> 日军为彻底占领并控制中国平津地区,首先要肃清天津至北平间主要车站上的中国守军,以便打通华北这两座大城市之间的交通。七七事变半个月后,一列载有100余名日军的军车,借维修铁路沿途通信线路为由,突然从天津驶入廊坊,强行侵占车站,对驻守在廊坊的中国军队不断进行挑衅,日军还出动了飞机、大炮、装甲车。廊坊火车站激战,打响抗日第一枪。</h3> <h3> 说到火车站,就离不开天桥,天桥可以作为过街和铁路的两用老式天桥。旅客基本不用天桥,主要供居民来往。</h3> <h3> 1949年以后城市的发展很快,廊坊段的铁路是西北----东南走向穿过城区,以火车站为原点,天桥是连接铁路南北的主要通道。铁路以南为南大街和西大街,大街上主要以农资、日杂、土产、鱼肉、禽蛋等种商品为主,铁路以北有东大街和北大街(后来东大街成为建国道的一部分),为百货商店、邮政局、新华书店、电影院、照相馆、教堂,商品看起来也比较时尚。铁路北的三角地成为中心地带,人民商场、东方红菜市场、四季春食品店是当时廊坊最大的三个商场,工农兵电影院也是座无虚席。每逢过节或者是农历的逢三、五、八、十为集日,天桥拥挤,人流如潮、热闹无比,在物质生活和文化设施匮乏的年代,去趟三角地也算是享受。(上图:东方红菜市场、四季青食品店、西域斋糕点店)</h3> <h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1957年廊坊站主站舍进行了改造,并建设了煤专线和货物线等专用线。1989年由北京铁路分局设计、建造的廊坊站向东南移动2公里。进行了客货两站建设。原来的老三角地廊坊站停用。</h3> <h3> 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老城区进行改造,老火车站拆除,为了留住历史的记忆,在高铁廊坊站东侧修建了廊坊老天桥公园。以标志性建筑老天桥为中心,以景观艺术再现的形式来追忆廊坊铁路的历史,城市发展的历史。</h3> <h3>金光道东段</h3> <h3> 小廊坊村一带新貌</h3> <h3>与银河大桥和银河大街相连的望京路直通北京。</h3> <h3><font color="#010101"> 每当我路过那车流穿梭的银河大桥,看到那高楼林立,那飞驰而过的高速列车,桥下</font>老火车站、老天桥和三角地的遗址,感慨万分。仿佛听到廊坊大捷和廊坊保卫战的枪声, 随着老城改造,旧时建筑逐渐消失,但抹不去的是历史记忆,熙熙攘攘的老街,欢声笑语的胡同,人来人往的老天桥,历历在目;那一条条铁道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那桥边的水塔,好像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h3> <h3>老图片:源自廊坊大捷纪念馆、廊坊都市报、廊坊老天桥公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