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海滨老城-烟台

一调来袭

<p class="ql-block"><b>文章:原创</b></p><p class="ql-block"><b>图片:网络</b></p> <h3><b>  你知道烟台的历史文化?烟台有哪些风土人情?</b><b>烟台市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b></h3><div><b><br></b></div><div><b> </b></div><div><b> 烟台历史悠久,古称芝罘。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b></div> <h3><b>烟台渔人码头</b></h3> <h3><b>烟台月亮湾</b></h3> <h3><font color="#010101"><b>烟台张裕葡萄酒庄</b></font></h3> <h3><b>烟台黄海明珠栈桥</b></h3> <h3><b>烟台滨海路</b></h3> <h3><b>烟台山</b></h3> <h3><b>烟台蓬莱阁</b></h3> <h3><b>  </b></h3><h3><b> 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岸线很长,很美,路边栽种着碧绿茂盛的草坪、形状各异的艺术树、成片有型的各种花卉,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在这里可以远离喧嚣,看着天水相连、碧蓝浩瀚的大海,听着海浪相互追逐的哗哗声,享受着迎面扑来,夹带着清新味道的海风,想着林则徐的“海到天边天作岸”的诗句,惬意极致。此时,一天的疲劳、不快、烦恼、郁闷,焦虑,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贻尽。所以,经常到海边走一走,坐一坐,也是烟台人的养生之道。</b></h3><h3><b> </b></h3><h3><b> </b></h3><h3><b> 烟台不仅有美丽的大海可赏,还有“三香”可品。</b></h3><h3><b> </b></h3><h3><b> </b></h3><h3><b> “ 三香”,一是指海鲜香。烟台位于黄海渤海交界处,独特的经纬度以及分明的四季气候,让这里的海物种类繁多,新鲜肥嫩,加上鲁菜酱焖,冲油等独特做法,让你感受到千万个味蕾的欢呼声。</b></h3><h3><b> </b></h3><h3><b> </b></h3><h3><b> 二是酒香,是指烟台张裕的葡萄酒、白兰地酒(露酒的一种,主要成分是葡萄)。葡萄酒大家都不陌生,但三鞭酒,金鸡铁树酒,可能喝过的不多,这两种酒入口柔,而且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有着独特的醇、甜、香味,度数不高,40度左右,但后劲十足,喝着喝着就没数了,当你反应过来已经晚了,赶紧找地方休息吧。</b></h3><h3><b> </b></h3><h3><b> </b></h3><h3><b> 三是果香,不如说是乡。烟台是苹果之乡、樱桃之乡、葡萄之乡、梨乡、草莓之乡。说起草莓,最近,烟台海阳的王子文,大棚种植了一种白色草莓,里外都是白的,即香又儒。</b><b>总之,北方的水果这里都生产,而且口味纯正,盛名在外,不可替代。 </b><br></h3> <h3><b>  </b><b> 烟台的美。一是大海的美;二是吃的美。到烟台来,保管能吃到一切你想吃到的东西,管饱、管足、管够。烟台让你流连忘返,走了还想回,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受,就是“爱在烟台,难以离开”。</b><b><br></b><b> </b></h3><h3><b> 烟台不仅有着迷人的海景,诱人的海鲜,香甜的水果,更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b></h3> <h3><b>  要说烟台的历史文化,当属蓬莱阁的悠远古老的神仙文化。烟台蓬莱阁,以神秘灵异著称。相传,八仙曾在蓬莱阁下饮酒,至半酣,乘酒意到海上一游,各展法宝,施展法力,游向东海,更在民间留下一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故事佳话; 秦始皇曾三次东巡至此,命令方士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仙药,五百童男童女随其入海不归,留下种种猜测和传说。</b></h3><div><b><br></b></div><div><b> “海上仙山”长岛,也是仙气十足,建有北方最大的海神娘娘庙-妈祖庙。</b></div><div><b><br></b></div><div><b> “陆上仙山”昆嵛山,曾是传说中仙人麻姑成仙处,后因被元朝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是给这里披上了神秘的面纱。</b></div><div><b><br></b></div><div><b> 还有历史悠久的北极星钟表文化、张裕葡萄酒文化、旗袍文化、鲁菜文化、朝阳街,所城里的建筑文化、街巷命名文化等等。这些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带着韵味,依然在仙境海岸带上熠熠生辉。</b></div><div><b><br></b></div><div><b> 本文在此重点要叨叨的是鲜为人知的,极具鲜明的历史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老烟台路、街、巷的命名文化。真心希望原来的名字还是尽量保留下来,让我们的后辈也能望名生义,记住这些历史演变的过往吧。</b><br></div> <h3><b>  1949年前,烟台市区北起烟台山,南至塔山,东起东山,西至西炮台,有名称的街巷共计634条。</b></h3><h3><b><br></b></h3><h3><b> 1、以大小命名的路</b></h3><h3><b> 以大小命名的街巷19条。<br></b></h3><h3><b> 比如:大马路,大马路曾是烟台最早、最宽的路,因此故名。当时该路有从事花边、绒绣、发网贸易的中外商行30多家,被称为工艺品一条街。街内还有商号、学校、医院、教堂、会社、报社、俄国领事馆等共计200多家,是烟台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b><b>闻名中外的张裕公司、烟台最大的浸信会教堂、著名的崇正中学、俄国领事馆、私立的芝罘医院都设立在这里。</b><b>20世纪30年代,大马路率先开通了烟台最早的公共汽车。</b></h3><h3><b> 小弯街,因该街窄小,且两头弯曲,故名。小斜街,因街窄且斜,故名。<br></b></h3><h3><b> </b></h3><h3><b> 2、以数字命名的路巷<br></b></h3><h3><b> 以数字命名的路巷22条。<br></b></h3><h3><b> 如:二马路,因地处大马路以南,故名。再向南并排尚有三、四、五、六马路,十字街则因与大马路交叉形成十字,故名。另外还有一面街、二道街、三多街,三明街、四德街、四道湾街、五福胡同、九如街、十字街、百业市场等。<br></b><b> <br></b><b> 3、以商号、作坊、集市命名的街巷</b></h3><h3><b> 以商号、作坊、集市命名的街巷74条。</b></h3><h3><b> 其中:以商号命名的34条。<br></b><b> 如:街内有顺泰街。因紧靠瑞蚨祥绸缎庄东侧,便称瑞蚨祥东巷。<br></b><b> 以作坊命名的27条。 <br></b><b> 如:街内有利丰糖坊而称利丰街。因巷内有德成木瓦作坊而称德成巷。<br></b><b> 以染坊命名的街3条,为显优雅,改称验方晏芳街(烟台方言染与晏同音)。<br></b><b> 以集市命名的街巷12条。<br></b><b> 明末清初,在大庙周围出现了12处集市,有鱼市、菜市、草市、面市、饭市、鸡鸭市、果木市、粉干市、西瓜市、地瓜市、杆子市、古董市。<br></b><b> 后来在集市两侧建起来商铺,便就“市”取名,集市名加个街字,全成了街名。其中菜市街有2条,总计13条。从集市发展成街,形成了一个商贸区,史称“烟台街”。<br></b><b> <br></b><b> 4、以方位命名的街巷</b></h3><h3></h3><h3><b> 以方位命名的街巷72条。</b></h3><b> 主要依据奇山、所城、大庙为中心定位。<br></b><b> 如:东南台子街,因位于奇山所城东南台地上,故名。西沟街,因位于奇山所城西豪街,故名。北大街,因地处奇山所城以北,故名,北大街还是烟台历史上首条商业街。<br></b><b> <br></b><b> </b><b> 5、以山、海、河、桥命名的街路</b><h3><b> 以山、海、河、桥命名的街路46条。</b></h3><h3><b> 如:山塔路,因直通烟台山灯塔,故名。海关街,因东海关设此街,故名。沿街还有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倍利银行、士美洋行、宝丰商行、西国饭店、中华客栈等10余家,是烟台近代史的重要载体,故受到整体保护。板桥街,此街原为一条明渠,后用石板封顶成街,故名。罗锅桥街,因在此街,修了一座拱桥,俗称罗锅桥,故名。南山路,因路通南山而得名,1892年,张弼士先生建立了张裕公司,在这里种植葡萄,通往葡萄园的路命名为葡萄山路。<br></b><b> </b></h3><h3></h3><h3><b> 6、以记述开放通商命名的路巷</b></h3><b> 记述开放通商的路巷名称18条。<br></b><b> 如:履信路(现称历新路),因该路设有德、俄、法、英等国书信馆,故名。太古巷,则因太古洋行栈房在此,故名.。清光绪33年(1907年),在烟台山西码头,修建了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每年美国舰队均来烟台驻此休假,故称休夏路,后取同音字改为休夏路。</b><b> </b><h3><b><br></b></h3><h3><b> 7、以地域文化特色命名的街巷</b></h3><h3><b> 展示地域文化的街巷名称共136条。其中以18个姓氏命名的街巷33条,这是老烟台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b></h3> <h3><b>  如:瞿家胡同、董家胡同、曹家胡同、高家胡同、侯家胡同、夏家胡同、宋家胡同、邱家胡同、姜家胡同、姚家胡同、乔家巷各1条、牟家胡同、袁家胡同、曲家胡同共2条、付家胡同、刘家胡同各3条、王家胡同4条、张家胡同4条巷2条,其中一条称公正巷。“公”与“弓”同音,弓是张字的偏旁,相传上古时代,轩辕第五个儿子挥,发明了弓矢,帮助轩辕连打胜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皇帝。后来轩辕皇帝对挥加封赏,因挥发明弓矢,赐姓为张。烟台张家认为,他们是挥的后代,故居于此巷的张姓人,用此典故命名弓正巷,后改称公正巷。</b></h3><h3><b><br></b></h3><h3><b> 8、以村庄命名称命名的街巷<br></b><b> 以村庄命名的街巷7条。如:集贤街,因街内多为从福山集贤村迁来的户住,故名。<br></b><b> </b></h3><h3></h3><h3><b> 9、以人名命名的街巷</b></h3><b> 以人名命名的街巷7条。<br></b><b> 如:以广东富商李载之名命的载之路。滋大路,这条街的北部的滋大洋行的老板叫滋大,故名。坤山路,该路1910年建设时,由烟台军政分府民政长王坤山建造,故名。中山街,1912年孙中山曾在街北口的克里顿饭店下榻过,故名。1942年东河加盖后,日伪烟台市公署建设局长张振颖,以驻烟台日本机关一位名叫“新乡”的队长,定名“新乡路”。<br></b><b> <br></b><b> 10、以忠、义、信、德、命名的街巷<br></b><b> 如:忠义街、忠义胡同、义聚里、义泰巷、德胜街、德润里、信义里、崇信胡同等。<br></b><b> <br></b><b> 11、以机构场所命名的街巷<br></b><b> 以衙门、军事机构、学校、庙宇、文化场所命名的街巷58条。<br></b><b> 如:清政府登莱青道署衙门所在的街,称道署街(后改为道恕街)。烟台法院所在的街称法院街。清政府设立水师营的街道,叫海防营大街。益文商业学校所在的路称益文路,瀛州茶园所在的街称瀛州街。向善街,以所城张家祠堂的堂号命名。丹桂舞台所在的街,称丹桂街。丹桂街只有200米长,却相当繁华,曾是老烟台的娱乐美食中心。<br></b><b> </b><div><b> 12、以特色民俗风情命名<br></b><b> 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巷名称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巷名称共247条。<br></b><b> 其中以太平安康、福寿吉祥、仁爱礼庆命名的巷多达109条。8条街巷以太平命名,分别是:太平街、东太平街、西太平街、老太平街、小太平街、东太平巷、西太平巷、太平胡同。还有安和里、安乐胡同、平安里、永安街、新康里等总计44条。以福寿吉祥、仁爱礼庆命名的街巷名称共65条,如福寿巷、福来街、福乐街、福泰街、福和胡同等,还有吉祥巷、吉庆街、双寿巷、仁寿巷、慎礼街、庆安里、凝祥胡同等等。还有大安里,十字街西侧第二条胡同,通广仁。还有138条街巷名称,则从多侧面体现了烟台民俗风情,其中有4条街巷以交通工具命名。在其他交通工具出现之前,轿子曾是烟台的主要交通工具,老烟台的轿业十分兴盛,由于大庙一带是老烟台的商贸中心,人烟稠密、客流量大,因此轿行和轿夫多集中在大庙东南的三条街上,故这三条街便被称为轿子街、大轿子街、小轿子街。洋车(人力车),1905年开始传入烟台,洋车业逐渐兴旺起来至1930年,人口不足18万的烟台,竟拥有洋车3000多辆。车行多集中在大马路东段,车夫们多把洋车停放在路南一条街上候客,此街便命名为洋车街。<br></b><b> <br></b><b> 13、以崖、沟、眼、口子、台子命名<br></b><b> 有20条不称街巷,只称崖、沟、眼、口子、台子等。如:大海阳河东崖、大海阳河西崖、南山沟、竹子沟、西梨沟、东南台子、西南台子、宁海口子等。<br></b><b> </b></div> <h3><b><br></b></h3><h3><b> 14、以外地人聚居命名的路<br></b></h3><h3><b> 老烟台有许多由外地迁居在此簇住的人,占住的街巷有11条,街巷名称由其省、市地名而故名。<br></b></h3><h3><b> </b></h3><h3></h3><h3><b> 如:广东街、天津胡同(4条)、掖平街、广饶街、芦乡里(指芦苇之乡,广饶)、莒沂巷。威海卫路,因可通威海,故名。</b></h3><b> 还有一条桂林街,桂林街上没有桂林人,是穷人的集中地,故反其意称“贵林街”(贵人林立),“贵”与“桂”同音,故名。</b><b><br></b><b> </b><h3><b> 一路看下来,这些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街名的命名,有着不凡的故事、深层的讲究、鲜明的特色,生动入心,永远尘封在一代人的记忆里,真心希望不被历史淹没掉。</b></h3><h3><b> </b></h3><h3><b> 如今烟台古街褪去了昔日的繁华,大部分已被拆除了。在我看来,不论是老街还是新街,都注定是烟台城市不可替代的美丽风景和历史文化,而我们作为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者,也将伴随历史的演变,变迁一同成长,共同去开启美好的未来。</b></h3> <p class="ql-block"><b>图片及有关资料来自网络,向原创作者致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