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进下尖塔,自己仿佛又成了那个顽皮的少年

莫等

<h3>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塔内空心仅两层,其余五层为实心,底层直径约10米,向上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h3><h3> 之所以叫"下尖塔"是因民间传说,塔基之下有口深井,有条黄鳝精占井为王,祸害一方,二郎神下界除妖,用了件名叫"下尖叉"的宝物刺中了黄鳝精,因井太深二郎神没法取回宝贝,故名。</h3><h3> </h3> <h3>  路过潜口镇,远远的就会看见这座古朴的古塔,因为它就非常醒目的矗立在马路边,引人情不自禁的会下车观望。</h3><h3> 塔檐及顶部已毁,杂草丛生。塔内残垣断壁,砖横片野,斑驳的墙壁上也满是乱七八糟的涂鸦。</h3> <h3>进入底层有个对穿开的门洞</h3> <h3>  走进后站在塔心正中,抬头可见圆形凹入的穹顶上,用砖砌排列出的八卦图形,令人会产生无限的遐想</h3> <h3>  在准备走出对面另一侧的塔门时,发现了侧面厚厚塔身的夹心处,有堵用水泥砖封的门洞,高约两米,因顶部没有完全封死,距上边的半圆拱梁还有一米多,处于好奇,死撑爬上,于是发现了这条被踏烂的有四百多年的砖梯,毅然决然的跳入,也就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历史。</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塔壁而上,转个角就发现第二层豁然洞开的高顶(这层高,是二三四五六层共顶的结果)和地面中间部分凸起的半球,随之想起这是底层的那个穹顶。所用砖上清晰的阴雕着烧制的文字,估计都是为建这塔所定制的。由于正面被人踩的多了,露出了光滑的青色。</font></h3> <h3> 砖上刻着“大明嘉靖甲辰年造”和“竹溪建立塔”等字样</h3> <h3>  二层中仰望发现每层都是四面开洞,与外界相连</h3> <h3>  我是从左侧进来的,径直踏过球顶,奋力爬上右侧陡峭的墙壁,才进入三层的</h3> <h3>  高处向下看,突然明白了这个二层底部原先应该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垫平层的地砖损坏缺失了才露出了球面而已。</h3> <h3>一路绕壁而上</h3> <h3>史上最烂的路</h3> <h3>同一处风景,而远近高低各不同</h3> <h3>亮的是塔窗,暗的闺门就是夹层中的楼道</h3> <h3>塔内仅存像样的文化气息</h3> <h3>豪华的第七层,360°环绕观景台</h3> <h3>随便那个窗口都可眺望远方</h3> <h3>依稀可见顶层神龛靠背处的彩绘菩萨</h3> <h3>一起疯的同事,也是视频中的男一号</h3> <h3>  当最后还想再拍几张细节处照片的时候,手机没电了,加之还有三位没有上塔的同事在下方的催促,只好匆匆结束。</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