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进步,来自于点读法的深入

李永鹏

<h3>我这个美篇的标题叫“快速进步,得益于点读法的深入”,表明了要叙述的内容和带来的思考。</h3><h3>“快速进步”,首先是“进步”。什么样的进步?快速的。“得益于点读法的深入”,关键词是“深入”。什么深入?点读法。“快速进步”与“点读法的深入”有什么联系?是“得益于”。深入和进步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深入了,充分展开训练过程了,才有了好的效果,快的效果。当然我说的“快”,不是没有起伏,而是指加快了好的过程。</h3><h3>透过这个结论,我感受到杨老师四十年前的“初心”终于修成了“正果”。</h3><h3>何出此言?</h3><h3>四十年前,杨老师在念研究生的时候,提出了“反思”概念和借助3.3.3学具进行研究的构想。这让她的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刘范先生担忧:“心理学界一人一口唾沫也把你淹死了”! 因为“大逆不道”或“谈何容易”。但是四十年以后,北京的王校长等一线教师用杨老师在3.3.3发展新阶段提出的“自主”“点读法”,把反思做得比以往深入,短时间内就初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h3><h3>回想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领导的轰轰烈烈教学改革,因为没有解决一线教师实施问题而轰然失败。布鲁纳没有解决的问题,杨老师突破了。</h3><h3>“元认知”曾一度在心理学界异军突起,提出要研究“认知的认知”,但杨老师提出的“反思”概念扩大了“元认知”研究的范围,不仅对认知再认知、调控,而且把“认知”扩大到对人的以大脑为核心的整个身心活动。更可贵的是,不仅停留在认识、调控上,还增加了“改变”。杨老师和朱老师更把“反思脑”做为自我发展的途径,让一线教师直接掌握,快速取得效果,而且惠及了那么多愿意改变自己的人。</h3><h3>杨老师的“初心”,在经历了3.3.3的一个个发展阶段,经简化、深化、规范化的“三化”之后,终得“正果”,让人唏嘘感叹。</h3> <h3>新阶段,杨老师呕心沥血“三化”而来的《自主学习手册》里的点读法,在实际操作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我非常想探究的问题。</h3> <h3>上海“新阶段3.3.3座谈会”上,王校长的发言,用“举座皆惊”来形容反响,我感觉并不夸张。</h3><h3>她使用《自主学习手册》,运用点读法所产生的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就得到杨老师激动和高度评价,与会者都频频点头称赞。</h3><h3>平时我们治病时,通常要考虑开药方和观察效果两个方面。药方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须密切关注药进入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h3><div>收集、整理《自主学习手册》和点读法带来的影响,那是必须的!</div> <h3>上海座谈会上王校长的发言已经够震撼的了,没想到八天之后的北京座谈会上,王校长再次谈及点读法的训练过程和效果,对大家从上海回来立即实践的现状做了旗帜鲜明而又十分中肯的分析,又让大家感到十分“解渴”。</h3><h3>她的两次精彩发言已经让我感受到她主持训练是深入的,孩子们的进步是快速的,我在点读法和效果之间建立了联系。</h3> <h3>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决定赴京和王校长面对面交流,听她讲述她理解的全过程和训练如何深入并快速取得效果的关键。</h3><h3>说起《自主学习手册》的初稿,它是在云南这样完成的:杨老师说,我来写。对我来说,有这样杨老师手把手的训练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使我有幸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杨老师的设计意图。但在北京一线的王校长,在接到云南王晓红老师转来的《自主学习手册》之后,她怎么理解得这么好?又怎么转化成她实施的训练?惊讶之后,我更多的是好奇。</h3><h3>她的经验,一定蕴含着我们普及推广过程中的规律性东西。多年来,3.3.3课题组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懈地探索,又一次机会出现了。</h3> <h3>“听其言,观其行”,我必须深入王校长的训练,观察训练深入的过程和效果,得出我自己的结论。于是每周我从天津来到北京,参加了六次活动,其中前五次是训练,最后是一次家长会。</h3><h3>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北京王校长家,我们说话一直能说到下午两点多,然后乘车前往训练场。在那里除了看王校长训练,还能广泛接触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和他们面对面沟通。深入过程所带来的效果,在我头脑中逐渐立体和丰满起来,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h3><h3>对“王校长”的称呼,下面一律改称“王老师”。这是因为她在努力做好《自主学习手册》中“新老师”的“辅导老师”。</h3> <h3>整个考察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围绕点读法展开了一系列训练。</h3><h3>深入就深入在充分展开点读法的概念和目的。</h3><h3>“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训练在哪个阶段,不管训练内容如何变化,都离不开点读法的概念和目的。</h3><h3>这在《自主学习手册》中写得清楚:</h3><h3>让我们一块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指点着字、用嘴巴读、用大脑想。这就是我给你们讲课的方法,叫“点读法”。目的是叫你们用“3.3.3”的方法读书。</h3><h3>围绕着眼耳口手脑五个器官的训练,王老师的训练逐层推进:</h3><h3>进行各器官的分别训练;以大脑为核心的部分器官综合训练;大脑指挥眼耳口手的整体综合训练;迁移到学具操作的训练;迁移到扩大阅读量的训练;迁移到学生期末复习、考试的训练;迁移到寒假安排等。所有训练都紧紧扣在五个器官上,扣在自治、自立、自强的自我发展上。</h3><h3>而那深入的六个设问,把学生引导到“自主”的道路上。这六个问题是:</h3><h3>1. 书上写的是什么?</h3><h3>2. 你怎么理解?</h3><h3>3. 你做得怎么样?</h3><h3>4. 你做的优点是什么?</h3><h3>5. 缺点是什么?</h3><h3>6. 你怎么改进?</h3><h3>让我意外的是,这“六问”,王老师不仅用在不同进度的器官训练上,而且推而广之,用到做每一件事情上,成为孩子们走上自主道路的有效办法。</h3> <h3>当我走进训练场地,放在老师讲桌上的一摞学生的“反思本”格外引起我的注意。啊,反思本 ! 这本身就可能是朱老师主编的《反思故事》中的很好素材,也是前三十年反思故事的续编。在这里,交“反思本”成了常规,是“规定动作”。我想:这样的一种做法促使反思有可能逐步被变成习惯。</h3><h3>如果问效果中有什么共同之处,那我认为首要的就是用反思本的形式,促成逐渐开始形成反思习惯。</h3><h3>我见到学生进教室的第一件事是向王校长交“反思本”。</h3> <h3>这仿佛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每个孩子都十分庄重:</h3> <h3>郑重啊!</h3><h3>姐姐郭珂依的弟弟郭一阳,六岁,还没有上学。</h3> <h3>这个孩子郑重展示内容:</h3><h3>左侧是作息时间表,右侧是他一日的优缺点</h3><h3>他还没有上学,是五年级的姐姐郭珂帮他写的。</h3><h3>作息时间表,表明了一日安排,说明孩子开始有意识控制时间了。</h3><h3>他的优缺点,王校长给划上大大的五星以资鼓励。</h3> <h3>小学五年级的姐姐郭珂依来交反思本了。</h3> <h3>她的反思本里也列了她的作息时间表。</h3> <h3>郭珂依写出了她是如何运用点读法进行考试、复习和阅读的,点读法给她带来什么好处,以及哪里需要改进。</h3> <h3>学前小宝,五岁,每次都是爷爷带着来。活泼可爱。</h3> <h3>没想到他也交反思本,那是妈妈代他写的。</h3><h3>从左侧页我们又看到了他的作息时间表。这对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很重要。</h3><h3>习惯,成为自动化的东西,一辈子受益;否则,将一辈子欠债。</h3> <h3>祁祁,小学一年级,刚入学半年。</h3><h3>字还写不全,她写的反思有字有拼音。</h3> <h3>她还特意到老师跟前,请老师专门看看。</h3> <h3>姐姐菲菲和弟弟垚垚一起来,姐姐小学三年级。</h3> <h3>她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其中优点是:</h3><h3>1. 积极干家务。</h3><h3>2. 弟弟有麻烦,我就帮他。</h3><h3>3. 家人做饭。</h3><h3>4. 积极举手。</h3><h3>5. 写作业快。</h3><h3>6. 上课用耳朵听,眼睛看,嘴读,举手发言,用大脑想问题。</h3><h3><br></h3><h3>这里记录了她的行为习惯在改变,特别是有意识运用五个器官上课,很好。</h3> <h3>她主动把自己的奖状展示给王老师看。</h3> <h3>小学一年级的弟弟也在交反思本。</h3> <h3>大儒来了就交反思本。</h3> <h3>平平,她小学三年级,来了的第一件事是一定要老师尝一尝她在家亲手炸的鸡翅。</h3> <h3>她的反思本可厚重呦。</h3> <h3>五年级学生王鹏翔和他的反思感受。</h3> <h3>这是从北京转到厦门上学的姐妹俩,姐姐范冰冰,妹妹范婷婷,农民工子女,是王老师的3.3.3老学生,先前在王老师这里训练,从北京转到厦门时还没接触到点读法,当暑假王老师训练点读法时,她们的母亲专程送两个孩子到北京跟王老师学点读法,开学回厦门之后,王老师一直用微信对两个孩子的点读进行“远程”辅导。姐妹俩写下了点读感受。</h3><h3><br></h3> <h3>姐姐范冰冰从厦门写回来的点读感受。</h3> <h3>妹妹范婷婷从厦门写回来的点读体会。</h3> <h3>细翻孩子们的反思本,我发现反思的对象和内容,由做事好坏逐渐过渡到对眼耳口手脑五个器官的认识、调控和改变,即由外显的行为逐渐过渡到制约外显行为的身心活动。</h3><h3>反思本里记载的不仅是反思的结果,而且有过程。</h3> <h3>学生都来了,我看到年龄参差不齐:小是学前五、六岁,大到小学五年级,中间有三年级。这样不进行分班教学能行吗?我都有些怀疑。后来我发现,在王老师这儿,没问题! 为什么呢?除了是因为是王老师主持训练之外,还因为:这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眼耳口手脑的训练。年龄的参差不齐并不很受影响,有时是优势互补。训练中不是年龄大的带动年龄小的,而是训练好的带动训练差的。大的小的都有好的,大的小的也都有差的。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就说的是这个道理。在“志”面前,人人平等。</h3><h3>王老师训练课的“精神准备”是展示、讲评反思本上的反思。</h3> <h3>3.3.3训练的程序是:准备,过程,总结。</h3><h3>准备有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h3><h3>王老师的精神准备是讲评刚刚收到的反思日记。在学生交来的时候,她已经看完、点评过了。她面向大家是要展示反思亮点。</h3><h3>这很重要。</h3> <h3>亮点是要读给大家听的。</h3> <h3>王老师点评反思日记,无论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目视前方,全神贯注听着,丝毫没有懈怠。</h3><h3>祁祁的反思日记,经王老师点评,大家很受启发。</h3><h3>在学校里经常受批评的祁祁,此时在这里受到了表扬,也只有在这里得到了表扬。这话是祁祁奶奶在家长会上说的。</h3> <h3>孩子们反思的效果,得益于王老师抠住点读法的概念,进行的围绕眼耳口手脑的分步训练、综合训练。</h3> <h3>无论哪个孩子冒出了反思的火花,王老师都重点表扬。</h3> <h3>我十分佩服王老师在训练时随手记下围绕眼耳口手脑的反思,每个孩子的突出情况,甚至记下出现的几种不同水平。我拍的其中一页,可以推知她的整个现场记录的课题笔记。</h3><h3>这对老师注意分配的心理品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一面领学生反思、讨论,同时准确理解学生所处的水平,判断发言的价值,根据情况进行引导,手下还要对号入座,扼要记录。而且这不是轻车熟路知识、技能的教学,而是瞄准自我发展目标的反思训练! 你说让不让人惊叹?</h3><h3>对此,王老师总是谦逊地说:“岁数大了记不住,得赶快记下来”。我想:固然有年龄大的问题,但这做事的态度和水平值得称道。还有,将心理活动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即注意的分配能做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br></h3> <h3>家长对点读时对眼耳口手脑的反思过程,是觉得耳目一新,这位毕业于北邮的IT精英、专搞教育信息的老总,也虚心地坐在孩子身边。</h3> <h3>对孩子在眼耳口手脑方面冒出的火花由衷高兴。</h3> <h3>上面是我讲的由点读法带来的共同效果——反思。</h3><h3>下面是我要讲的具有不同特点的个案。</h3><h3>有凭点读法摆脱困境的,有从不同方向主动发展的,有远程辅导取得效果的,有学前儿童可以点读很好的。</h3> <h3>每位孩子的反思是不同的。</h3><h3>我首先要推介的这个个案,体现了3.3.3的标本兼治。“本”,在于通过点读法的反思,把孩子领上自我发展的道路;“标”,点读法改变了孩子的糟糕现状,提升了学习能力。</h3><h3>这是小名叫祁祁的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大名叫何聪慧。她的大名似乎寄托着家长对她的无限期望,希望她耳聪目明又智慧。可一进训练班,王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偏偏“耳不聪”。</h3> <h3>“你们的孩子我可弄不了”! “我拿她没办法了,是真没办法了”! 老师对家长这样说。</h3><h3>因英语考试不会而被老师带进办公室的只有两人,祁祁算一个。</h3><h3>老师说现在把书打开,她就不打开。</h3><h3>老师说同学们现在不要交头接耳了,她还在那儿说话。</h3><h3>老师提出的所有要求,她都不做。</h3><h3>因为一个字不写,气得老师把考试卷子抽走,那也不写。把桌子搬走,还不写。老师说:“你要是这样,就把你弄到教室外头了啊”! 真到了外头,就去疯了。正好,就不想学! 找家长,我不怕! 就这么疲!</h3><h3>在学校里天天挨批评,后来课间到别的班去闹,上外面的舞蹈课满大厅跑,到家里也是疯,是一种失控的状态啊!</h3><h3>奶奶哀叹:祁祁疯了,失控了。</h3><h3>妈妈哭了,奶奶急了,全家慌了!</h3><h3>奶奶还说:那段时间,我们都要崩溃了!</h3><h3>祁祁在学校里全是批评,只有在这里王老师表扬。</h3> <h3>奶奶叙述祁祁是如何知道老师留什么作业的:如今人人都有手机,学校老师和家长建立了微信群。家长从微信中看到了老师所留的作业,祁祁妈妈把作业转给我,我再告诉祁祁。告诉祁祁一遍还不行,得好几遍,这可不像我们小时候自己从黑板上抄。</h3><h3>祁祁奶奶所说,真让人唏嘘。</h3> 怎么办?报班儿吧:舞蹈班、英语班、硬笔书法班……这是相当一批家长的思路。看别的家长给孩子报这班儿、报那班儿,心里着急。一是有病乱投医,二是攀比。<div>王老师已经让祁祁妈妈退掉了不相关的班儿。2017.12.12,当我第一次观察祁祁在训练中的表现的时候,发现她太累了! 妈妈下了班赶快来接替奶奶,祁祁已经睡了一觉了。</div> <h3>奶奶无奈,只好等待。</h3><h3>还好,没“头悬梁,锥刺股”。</h3> <h3>破罐破摔吗?几近绝望之时,王老师帮助家长全面分析了祁祁的情况:</h3><h3>孩子虽然是早产儿,但从她操作3.3.3学具和练舞蹈的视频来看,身体的协调性还好。祁祁是器官没有解决。在眼耳口手脑五个器官中,是“用耳朵听”差。学校老师说的话,提出的各种要求,大脑没有通过耳朵去有意识接收信息,于是就没有听觉,老师多大声儿也没听见,更不可能有意识指挥器官指向行动。</h3><h3>有老师说“你们的孩子我可弄不了”,其实早就应该在“用耳朵听”上加强训练了。</h3><h3>你们不要着急,你们着急,孩子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从训练“用耳朵听”开始,训练她有意识听:你听见了什么?听见了就做。</h3> <h3>祁祁妈妈、奶奶说:</h3><h3>听了王老师的话就放心了。</h3><h3>观察孩子参加训练的这一段时间,开始有进步了。</h3><h3>老师说祁祁上三个台阶,过两个天得下一个台阶,然后爬上三个台阶,过两天又退两个台阶,到现在能巩固住了。</h3><h3>孩子一点儿一点儿的进步,我们都感觉到了。</h3> <h3>“祁祁的进步和在这里的训练有关系”。奶奶有着明确的判断。</h3> <h3>王老师领孩子们运用点读法,狠抓眼耳口手脑的训练,尤其六个设问使孩子们走上自主的道路。</h3> <h3>祁祁奶奶经历了点读法训练的全过程,和孩子一起,调动五个器官。</h3> <h3>3.3.3歌舞说唱跳:《3.3.3训练我的眼耳口手脑》,和点读法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h3> <h3>这六个设问,充分展开了“用眼睛看”之后又迁移到“用耳朵听”上,解决了祁祁的弱项:</h3><h3>1. 什么是用耳朵听?</h3><h3>2. 用你自己的话说:什么是用耳朵听?</h3><h3>3. 你是怎么用耳朵听的?</h3><h3>4. 你用耳朵听的优点是什么?</h3><h3>5. 你用耳朵听的缺点是什么?</h3><h3>6. 你怎么改进用耳朵听?</h3><h3>祁祁终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h3> <h3>祁祁笑了,久违了。</h3> <h3>看谁能用五个器官记住“几何体”?</h3><h3>一位孩子到前面写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孩子学习的需要了,大家纷纷用各种方式写。</h3><h3>祁祁主动跑上来写给老师看。</h3><h3>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记得也快。</h3> <h3>有了成功了,有了自信了!</h3> <h3>奶奶一直在鼓励着。</h3> <h3>“反思”,记了两本呐!</h3> <h3>左页:时间表,一日安排。</h3><h3>右页的反思,我们看到:</h3><h3>2017.07.24 星期一</h3><h3>优点</h3><h3>缺点:</h3><h3>3.总是看别人。</h3><h3>5.读书的时候,手指不知道点在哪里。</h3><h3>因为还没有上学,反思日记是妈妈帮助写的。但我们从中看到能找到自己行为上的和器官上的毛病,这是调控和改变的开始。</h3> <h3>祁祁开始自己写反思日记了。拼音加汉字。</h3> <h3>“我是最不缺课的老人之一”,祁祁奶奶说。</h3><h3>《自主学习手册》的精髓,王老师训练的思路,这位奶奶理解得还真好,你听她说:</h3><h3>点读法和3.3.3学具的操作,都是在修理学习机器啊!</h3><h3>一个好的过程必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h3><h3>这样的训练和潜移默化,对未来必定发生深远的影响。</h3><h3>见缝插针也特别管用。</h3><h3>每周和祁祁见面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到奶奶家的第一件事:先点读。然后再去干别的。墙上、门上都贴着要点读的。我在充分利用孩子和我接触的时间。</h3><h3>现在祁祁一张嘴,就是“我的五个器官”,尤其我总问她:“你带着耳朵了吗”?</h3> <h3>这两段小视频反映了祁祁在奶奶家进行点读的过程。</h3> <h3>在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里,终于见到祁祁拿着考试卷子站在100分的队伍里了(左三)!</h3><h3>奶奶给王老师发了这样一条微信:</h3><h3>“王老师,我要照着您的指点层层深入进行,祁祁最近有进步,期末复习考试语文、数学各得了100分,高兴极了,今天发烧咳嗽做英语卷子还得了98分,做完了卷子老师让家长接回家休息。谢谢王老师啦”!</h3><div>王老师这样回复家长:</div><div>“您坚持用点读法,真正培养她自主学习,是从一年级就知道用自己的五个器官来学习。走333的路才会成为一个能自治的人”。</div><div>请注意:祁祁因为感冒发烧咳嗽,八天没上学去复习啊!到考试时才去了学校的。</div><div>家长又发来:</div><div>“今天用点读法读了英语,语文,就是读着读着手就跑了,还要随时提醒她。舞蹈老师也夸她有进步了”。</div><div>还发来了小视频,是期末考试之后,奶奶对孙女的“采访”:</div> <h3>在最后一次课,祁祁把有“几何体”图案的绘画送给王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这是孩子一片心呐!</h3><h3>这张妈妈、祁祁、奶奶和王老师的合影,表明祁祁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那么多进步,是点读法深入的结果,是王老师、祁祁和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立体的效果。</h3> <h3>王老师对祁祁重点突破“用耳朵听”而带来的变化,做了全面、概括的总结:</h3><h3>何聪慧,女,一年级,注意力严重缺失,上学后不能按老师指意去做,作业拖拉,老师找家长,成了问题孩子。在333点读法训练班里,指导老师在点读的过程中帮助她发现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哪个器官最差,启发她自己在自己身上找。结果点读时她的眼睛四处张望,或低着头不看书,她很快发现自己眼睛走神。课堂上老师发出的统一要求她没有反应,不立即去做,点读时把她叫起来,问她读到哪了,最后两个字念什么?她说不上来。耳朵接受信息传递给大脑加工,这部分弱。为了帮助这个孩子能从一年级就跟上班集体,我找来了她父亲和母亲加强训练她的耳朵,直至由老师家长知道她耳朵听觉差,训练到她自己知道自己耳朵差,从而有意识地自己管理起自己的耳朵。指导家长用点读法大量带领她点读,点读过程中停下来不断提问她,盯住她的眼晴看,盯住她的耳朵听。有目的地从学习器官上训练入手,两个多月来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语文教学成绩9o多分,英语考试不再被留,能主动到老师那背诵。用点读法狠抓她的眼睛和耳朵就在早期,一年级抓紧,这孩子就受益。</h3> <h3>下一个个案,特别体现王老师用3.3.3标准来看待学生。</h3><h3>我说的“3.3.3标准”,指的是身心三项基础训练:身心协调能力训练、身心智慧活动能力训练、反思能力训练。</h3><h3>点读法训练的五个器官,牵动和促进了身心三项基础训练。原先的身心三项基础训练也成了更好进行点读的基础。</h3><h3>在王鹏翔身上发生的效果,等于王老师用实例回答了人们对点读法和身心三项基础训练之间关系所产生的纠结和困惑。</h3> <h3>王老师是这样介绍五年级小学生王鹏翔的:</h3><h3>他在333的身心三项基础训练中,从身心协调能力训练受益,做了大量题型,速度达到22秒,无底盘纸照做,仍是22秒。大运动加大了身体素质训练,在少林武术学校受训40天,以配合333的精细动作,使自己身心协调。</h3> <h3>王老师介绍:</h3><h3>王鹏翔在智慧活动能力训练中,通过多种题型的操作,实践和找、想、用好方法歌词的指引,他找到了主动去寻找最佳的感觉,并主动运用到每天的课堂上。</h3><h3>在一次发言中,他说我上课总是用“三步法”:</h3><h3>第一步我好好看和听老师讲课,不敢走神儿;第二步我仔细听同学发言,我一边听一边想;第三步我大脑快速加工,把老师讲的和同学发言反复思考,然后我举起手来,要求讲出我的思路。</h3><h3>我用333的方法说出我找、想、用的好方法,一定是比前面的方法简单又好。最后我们写作业,就不用老师讲的那种方法了,很多同学都按我说的方法去做当日的作业了。</h3><h3>王鹏翔的表现给王老师带来了如下思考:</h3><h3>这个孩子学习333开发的方面太多了:</h3><h3>l. 学会了自我发展,获得了阻挡不住的自我探索精神。</h3><h3>2. 变被动为主动:看得主动,听得主动,思考得主动。这种自主自治的精神是人类自己教育自已的体现。</h3><h3>3. 五个学习器官运用自如,挖掘潜能,用眼睛看黑板,看老师板书,用耳朵听老师讲课,边听边用大脑思考和记忆;同学发言时用耳朵听,更是边听边分析对错,是高质量的听;最后自己的大脑快速加工,排除老师讲的方法,分析同学发言之后,又创新想出自己的方法,高高地举起手来,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全班同学都在那听着呢,带动了全班的学习风气。</h3><h3>点读法的五个学习器官在王鹏翔的上课过程中一个也不少地高质量运用。这就是333的学习方法。</h3><h3>王老师对王鹏翔的“三步法”,又有了深入的思考:</h3><h3>一般孩子们在“听同学发言”上是薄弱环节,但王鹏翔不是。他是有意识在训练自己“用耳朵听”,突出了耳朵这个器官和它的功能。然后综合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特别体现了主动、自主。</h3><h3>王老师考虑得深啊。</h3> <h3>王老师介绍王鹏翔的通过点读法对眼耳口手脑五个器官进行反思能力训练很有感触:</h3><h3>“我觉得王鹏翔能在刚接触“点读法”就不象别的大的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会,识字多,没有必要点读。而是很自然地从自己身上找不足,他能从自已五个学习器官中找出两个器官不好,是嘴和手,从而由这两个器官入手找到了自己学习不好的地方直接和这两个学习器官差的关系。以致于有了改变自己的突破点。我认为这是他长期上333课培养的反思习惯,遇事能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叫做对自己的认识,调控和改变。</h3><h3>这个寒假他在读书方面加强了自已读的自觉性,为了训练手,不仅坚持点读,坚持操作333学具,还对字型不好反思后练习起来了。有了反思力的人他是自治的,他不用别人催,会自主地改变自己”。</h3><h3>请注意,王老师在介绍王鹏翔情况时,有了新的思考:为什么王鹏翔在接受点读法时不像其他大孩子一样开始拒绝,而是马上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王老师理解:是先前身心三项基础训练一直在抓反思起了作用。</h3><h3>是的,点读法把孩子们领上了自主的道路,使反思更加自主,则推动了身心三项基础训练。这也使得孩子们在操作身心三项基础训练题型时,顺理成章地把王老师的“六问”迁移过去。</h3><h3>这也提示我们:从《自主学习手册》点读法开始,会让我们很快走上自主训练道路。而以前没用点读法的,如今用了,会很快和以往训练融合起来。</h3> <h3>王鹏翔叙述期末“考语文当天”的过程和反思,耐人寻味。</h3><h3>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把反省事情本身和反思分开叙述,真是让我没有想到。</h3><h3>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省”的是事情本身,并非制约事情本身的身心原因。而3.3.3的“反思”,反过来思的是事情背后的身心原因。</h3><h3>没想到王鹏翔撞到了这里。</h3><h3>先看王鹏翔所说优点:</h3><div>1. 今天清晨我大脑有意识地让我自动起床(反思:这一点我是因为能够让大脑有意识并自动做事)。</div><div>2. 今天早上我在考前能神态自若地复习,不像别人一样紧张(反思:我能不受外界的干扰)。</div><div>3. 今天考试时我的字写的很好,写完了又认真地用点读法检查了一次(反思:我不像别人只用眼,而是又写了一次)。</div><h3>王鹏翔的叙述,我们不妨试析一下:</h3><h3>他写的1、2、3,前面都叙述的是三件事成功的本身,而后面括弧里的反思,全是在追寻每件事背后的身心原因。第一件事成功的原因是以大脑为核心的身心已经能够支配大脑有意识并初步达到自动化了;第二件事成功的原因是心理已经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控制了,尤其是考前的紧张情绪;第三件事成功的原因是别人考试检查只用“眼”这一个器官,而自己用点读法检查试卷用的是五个器官。</h3><h3>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能分清事情和背后身心原因,我有些叹为观止了。</h3><h3>尤其最后还列出行前思、行中思、行后思的反思模式,真是不简单。</h3><h3>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步?无疑得益于王老师运用3.3.3学具进行的一系列反思训练,尤其是用点读法向“反思脑”进发所得到的初步效果。</h3><h3>形成反思习惯,达到自动化,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啊!</h3><h3><br></h3><h3><br></h3> <h3>王老师在介绍王鹏翔时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还想重复和思考一下:</h3><h3>为什么有的高年级学生排斥点读法,认为是小儿科,而王鹏翔却不是?相反,他从五个器官中找出薄弱的不能“用嘴巴说”和“用手指点着字”中的问题,理解了它们和学习质量不高的关系,决定加以调控、改变。</h3><h3>这是因为他有身心三项基础训练的基础,并且反思一直是王老师训练的主线。而点读法是为了减少老师和家长的“干扰”,用《自主学习手册》里的“新老师”,由“辅导老师”领学生运用眼耳口手脑五个器官点读题目,理解了题目之后,自己操作。这样就把学生推向自主地位。不仅要在点读中对眼耳口手脑反思,而且在身心三项基础训练中对眼耳口手脑进行反思。事实上,王老师训练的所有孩子把在点读法中对眼耳口手脑的反思,顺理成章地迁移到身心三项基础训练的题型操作中去了,我见证了这个过程,当时我欣喜不已。</h3><h3>换句话说,点读法是进行身心三项基础训练的先导。点读法和身心三项基础训练都是为了达到人们自主实现“反思脑”的目标。</h3> <h3>王鹏翔的妈妈非常接受3.3.3的一系列理念,她说:</h3><h3>得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来个大甩手,双休日我有工作,不能在家。要吃饭,自己做。做不了,就饿着。</h3><h3>妈妈真是“破釜沉舟”了。</h3><h3>王鹏翔自己说第一次炒菜,油溅得四处都是,还被烫伤。后来闹清:倒油前要把锅烤干,不能有水。柴米油盐,过去从不进大脑,这回通过自己的独立操作,自己体验,自己总结,入了大脑了。</h3><h3>妈妈在家长会上说:越让他自己干,发现他越心疼人。</h3><h3>王老师发现:王鹏翔的显著变化是从自己做饭开始的。</h3> <h3>王老师为检验在“用眼睛看”上把学生推向自主道路的“六问”,在经历了引导“用耳朵听”之后,看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迁移到“用手指点着字”,“用嘴巴说”。</h3><h3>王老师特意安排王鹏翔来当《自主学习手册》的“辅导老师”。</h3> <h3>王老师坐在了教室后边,放心大胆地让王鹏翔在学生们面前“自主”一回。</h3> <h3>王鹏翔还真按那“六个问题”组织学生。</h3> <h3>王鹏翔在和被叫起来的学生郭珂依对话的时候,突然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h3> <h3>王鹏翔注意到和所有的孩子对话,落实“六问”。</h3> <h3>王鹏翔和小宝的对话:</h3><h3>王鹏翔:你有什么缺点?</h3><h3>小宝:我没有缺点!</h3><h3>王鹏翔:你没有缺点就是缺点。</h3><h3>经典, 体现辩证思维的答复脱口而出!</h3> <h3>成功! </h3><h3>王老师问:你主持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如何改进?王老师再次把王鹏翔推向自主。</h3><h3>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是走向自主的载体。</h3> <h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广列传”里的成语,最能说明王鹏翔的进步所发生的影响。</h3><h3>这不,影响到同班同学郭珂依了:</h3> <h3>郭珂依的妈妈(右)和王鹏翔的妈妈在学校门口相遇了。</h3><h3>郭珂依的妈妈急切地问:“两个孩子同在一个班,你家王鹏翔最近怎么进步这么大”?</h3><h3>王鹏翔妈妈答:“我家孩子王鹏翔跟着王老师学了3.3.3”。</h3> <h3>随即,郭珂依的妈妈带着五年级女儿郭珂依和还没有上学的弟弟郭一阳,跟着王鹏翔妈妈就来到王老师《自主学习手册》点读班上。</h3><h3>这说来似乎有些“传奇”。</h3> <h3>更有些“传奇”的是,郭珂依是班里极其普通的学生,成绩平平,最多中等;在家里,弟弟“揭发”:放学回来不做作业,光看电视,也不干活儿。</h3><h3>进入3.3.3班不长时间,期中考试一下子进入班里前三名,还在班里“晋升”为中队长。放学回家马上写作业,家务劳动抢着干。</h3><h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期末考试,完全用点读法阅读试卷。做完检查可以交卷,但仍坚持用点读法再检查一遍。</h3><h3>班主任老师对王鹏翔和郭珂依两位同学最近的“突飞猛进”,甚感惊讶并高度关注。</h3><h3><br></h3> <h3>听听王老师怎么介绍:</h3><h3>郭珂依,女,五年级,原来学习一般,努力钻研的精神较差。学习点读法,我们多次读到:“让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指点着字,用嘴巴读,用大脑想”。她一天一天从意识上发生了变化,五个器官全都用上,由大脑把那四个管理好。她过去阅读差,读书时觉得困难,用了点读法她感到学得轻松了而且效果好,她主动让妈妈给她买来与五年级同步的阅读书,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大量点读,加大了阅读量,越学越爱学,激发了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次期中考试,她对待试卷认真用点读法审题和思考,结果考试成绩名列第三名,她对点读法改变自己满怀信心。</h3><h3>王老师后来概括郭珂依突出的三点:</h3><h3>1. 课上调动五个器官;</h3><h3>2. 课外作业、阅读用点读继续调动五个器官;</h3><h3>3. 考试审题、检查仍然用点读。</h3><div>这一切没有人逼迫,全是自己主动迁移到各个方面,这是不是自主啊?! 是不是自己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啊?! 这是郭珂依最可贵的地方。</div><div>王老师对此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她说:我们练3.3.3不止会操作题型,使眼耳口手脑协调了,更重要的是形成反思脑,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人,这是我们的目标。王老师胸中有3.3.3的总目标和全局,并把它贯彻在训练中,我想这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这给我们很大启发。</div><div>郭珂依的妈妈去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特别说郭珂依和王鹏翔两个学生和别的同学越来越不一样了,班主任老师明显感觉到了 。王老师说:到底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主动。虽然他俩主动得各有特色,在不同方向。郭珂依下了课就追着老师要题,在厦门的冰冰也是这样。王鹏翔则表现在课上对问题“不依不饶”,总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说出的方法有时比老师还好,大家都按着他的方法去完成任务。主动,并非具体指哪一件事,而是他的整个意向和态度。</div><div>王老师想:3.3.3培养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从这两个孩子身上似乎看到了影子,那就是自我发展的人。</div><div>而其他学生则大都推推动动,目前还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div> <h3>王老师这样介绍郭珂依的弟弟:</h3><h3>郭一阳,男,五岁半,明年上学。</h3><h3>去年郭一阳在跟着姐姐郭珂依一起训练333学具时,因为学前不识字,他对学习不感兴趣,一读到小儿歌或有文字要读时,就烦躁,学不进去。比同龄的孩子显得不爱学习。</h3><h3>自从今年八月份《自主学习手册》里的“辅导老师”带领大家用点读法学习自主手册:“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指点着字,用嘴巴说,用大脑想”,郭一阳开始入门,课上跟着集体点读,课下扩大阅读,老师发给他绘本的小书,让他回家去读。点读法开启他的五个器官全用,这么小正在识字的关键期,他识字量加大了,大家一起暢读《自主学习手册》时,他能跟着点读了,识字量大多了,变得爱学习了。他爷爷说:这点读法真好,`救了我们郭一阳,不然不识字明年怎么上学啊?!</h3><h3>王老师上面说的话,让我很感慨。在我看的五次训练中,郭一阳小朋友在点读法中对眼耳口手脑的训练那是十分认真的。因为特别可爱,特别“上镜”,格外引起我的注意,甚至我想:这个孩子当个“形象代言人”什么的都可以。从不知道他先前不爱学习! 王老师介绍他的先前,让我更感到这个孩子的进步了。</h3> <h3>姐弟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弟弟的反思日记都是姐姐帮助写的。</h3> <h3>姐弟俩的妈妈和王鹏翔的妈妈一起认真地随着孩子们点读。对两个孩子的进步,无比欣喜。要知道妈妈也是农民工进城啊。</h3> <h3>要说“传奇”,这从北京转到厦门的农民工子女范冰冰和范婷婷姐妹俩在北京时的进步,竟惊动了班主任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学生从昌平送到了王老师这里训练3.3.3。</h3> <h3>这一阶段我参加了王老师主持的六次活动,在第二次的训练现场,我意外地见到了范氏姐妹的妈妈。她是从厦门来北京办事的,听说王老师在这里训练,就赶了过来,坐在后面听课。她要“领会精神”,回厦门辅导两个女儿。</h3><h3>我发现她在认真感受孩子们被激发起来的“自主”。</h3><div>听王老师说,去年暑假,当范氏姐妹的妈妈得知王老师要进行点读法训练,专程把两个女儿从厦门送到北京,接受点读训练,令人感动。</div><h3>回厦门之后,她发来了她写的两个孩子在北京王老师训练的过程、变化和影响。她是这样写的:</h3><h3>我叫袁小燕,我家有两个女儿,2013年的时候,我家二女儿婷婷,因为拼音不好,找王校长帮忙给补拼音,结果王校长发现我家孩子有很多问题,需要改正,建议我上333课。在没上333课之前我感觉老二比较小,她可以不干家务,所有的家务都让姐姐干就可以,由于自己错误的观念,导致老二处处依赖不独立,所以在学习方面也不积极。通过333学习,不断反思,有一次她自己主动跟老师说:我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当我不想干的事,妈妈叫我时,我就装作没听见。改她的毛病也费了挺大的周折,爸爸一直认为她比较小,就不想让她吃苦,找到王老师家叔叔,求情说她不是小吗?别对她要求那么严格。但是我知道,如果不严格要求,这辈子就毁了。我跟王老师说不要听她爸爸的,一定要严格要求! 所以每次王老师拿她举例子,拿它她说事儿,后来慢慢的她习惯了,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了,慢慢开始改正了,从班上的第20名,后来做到三科全是满分。</h3><div>而冰冰是平时特别马虎大意,所以经常考试丢分。通过333的学习,她找到了学习要用好方法,从此以后,她特别爱琢磨,老师每次布置完作业,她写完以后,还要再找,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就这样,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学习成绩,从全班的后几名赶到前三名,老师都感到特别惊讶 ! 后来老师找到她,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能进步这么大这么快速?她告诉老师:我学了333。他们班主任就跟她了解王老师的电话号码并与王老师取得了联系,每周五也带上孩子来学习333。</div><div>通过这两年陪伴孩子学习,我也受益匪浅,能够很好地合理利用时间,能和孩子和谐相处,再也不跟孩子发脾气了。</div><div>由于无法让孩子在北京继续上学,现在我们转学来到了厦门。这边没有333课,所以我打算回去跟王老师一起学习333,把333带给身边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唤醒孩子自我让孩子自主成长。</div><div>感恩王老师辛勤培育,感恩333的科研指导老师,让我们更加协调的用好自身五大器官。</div><div><br></div><div><br></div> <h3>在训练现场后面的范氏姐妹的妈妈袁小燕,我发现她忽然坐到了一个孩子的身边,帮他点读,看来她也是情不自禁,跃跃欲试。</h3><h3>她叙述的过程,特别说到:因为她孩子的进步,影响到昌平的班主任老师及其他的孩子和学生,这再次说明:只要我们做得好,有效果,家长就服气,老师就服气,于是就有人投奔而来。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h3><h3>我并非反对大张旗鼓地做老师、家长的工作以支持我们的工作,而是主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深入的效果上,就会事半功倍。</h3> <h3>小宝,是这个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h3><h3>王老师这样介绍:</h3><h3>郑新译,男,五岁,是个好孩子。大脑记忆力好,眼睛看得准,耳朵听得清。他从一开始学习点读法就紧紧跟上,上课好好学,下课回家把学会的知识读给爸爸妈妈听,虽然最小,可识字不少,特别是用点读法学得快乐,奠定了一生的阅读能力,终身受益。</h3> <h3>爷爷的期待。</h3> <h3>当初,是小宝的爷爷发现了王老师的3.3.3训练班,特意把博士儿子和研究生儿媳叫来看训练,之后儿子拍板决定把五岁的小宝送来。</h3><h3>小宝爷爷和祁祁奶奶一样,送孩子来训练,从来不缺课。总是用期望的目光注视着孙子。</h3><h3>家长会结束之后,小宝爷爷发来微信表达了他对点读法的理解和对王老师的敬佩:</h3><h3>“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有了指路的明灯”。</h3><h3>“你不但教给学生们怎样取得好成绩的技巧,你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lt;她)们每个人的精神长相。如果家长们有眼光能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成才”。</h3> <h3>小宝妈妈见证着小宝的进步。</h3><h3>五岁的娃娃,跟着小学五年级、三年级、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进行点读,能行吗?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疑惑,现在烟消云散了。大的带小的,小的促进大的,互相影响着、互相感染着。尤其是那自主的状态。</h3> <h3>小宝妈妈发来了小宝在家里点读《自主学习手册》的小视频。</h3><h3>小宝乐在其中。</h3> <h3>小宝点读“反思名言”。</h3><h3>小宝逐渐扩大了阅读量。</h3> <h3>我的考察结论:</h3><h3>快速进步的效果来自于点读法的深入,越深入,越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越能自治、自主、自立,越能自我发展。我们尤其从王鹏翔和郭珂依等学生身上已经开始看到自我发展的影子了。从娃娃抓起效果更好。</h3><h3>王老师用点读法所取得的效果,给了我们达到自我发展目标的启发、信心。</h3><h3>我们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