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年味飘香/杜瑞红

晴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记忆中,最初的年味是娘带给我的,那时候我小,每年喝了腊八粥,娘就带领我们姐妹大扫除,边收拾边和俺们说:“喝了腊八粥(zhu),就把年来数。”也就开始备过年的事宜了。娘就会拆洗被褥,给我们缝制新衣服,白天晚上,娘一直都在忙。有时候,我睡醒一觉了,看见娘还在灯下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记忆最深的,是娘给我们做过年穿的新鞋。那时候,娘的鞋样夹了整整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大小不一的鞋样是我们一大家子人的。娘会根据她糊的布壳,来决定大鞋小鞋的位置,不让布壳有一点点浪费。麻绳是做鞋的必须品,一根根麻绳都是娘熬夜搓出来的。忙完了一天的事情,到了晚上,娘就进入到她的另一个战场:捻认头,纳鞋底,上鞋面,沿边,包鞋口。最后是鞋面鞋底缝合起来,也叫上鞋。一双鞋做好了,娘还会用泡过水的小麦填充,那样鞋子就凸蓬蓬的好看了。那时候娘给我做好了鞋,放到手箱子里,我会偷偷拿出来看无数次,试穿一下再放上,就盼着快一点儿过年,也好穿上新鞋。</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大家子的鞋做好了,就到小年了。小年过后,是做年饽饽的日子。娘说,做饽饽得使双头日,那样吉利。二十个六两重的摆供饽饽,可是马虎不得。娘会把称钩子擦洗干净,单个过称,那样做出来的饽饽一样大,好看,熟的均匀。还会把剩余的面多做两个,说是看锅的(就是备用的)。因为面硬,要是蒸熟的饽饽一旦有裂痕的,就挑好的摆供。然后,娘还会做一个大寿虫,用做饽饽剩余的面,糅好,搓出圆柱状,打一个花结,长短适中,做出头的形状,用红豆插上做眼睛,剪刀剪出鳞片,鳞片排列整齐。蒸熟的寿虫甚是威武!过年的时候,娘就让爹把寿虫放了粮食囤子里。娘说,寿虫是吉祥物,会源源不断地吐出粮食。那个年代,对美好的向往。那时候日子过的紧吧,这些可都是娘早就数算好了的。</p> <p class="ql-block">  做好了饽饽,娘再做两锅面鱼。面鱼也是有大用处的,要押锅、押灶,正月里来客人拜年,给客人吃。然后就是包豆包了,那时候的红豆、豇豆,爬豆都是自己种的,娘老早就都收拾好了留着过年。白糖那时候可是奢侈品,不舍的用那么多白糖,娘就用煮熟的红瓤地瓜,掺在煮烂的豆中,均匀的拌入一点儿白糖,当蒸熟的豆包出锅,那种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现在想想都好吃。要说香,豆包的香味,可比不了白菜馅的发面扭包,蒸熟的扭包和盛开的菊花一样好看,当包子一起锅——那可真是香气四溢,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豆腐萝卜粉条馅的也不逊色,那种用肥肉丁炒出的香味会飘很远,馋的我们都围着娘转。娘就会拿几个粘破皮的包子,分给我们吃,让我们这些平时吃惯了地瓜干、棒子面饼子的孩子觉得,真好吃啊!要是天天吃就好好了!</p> <p class="ql-block">  这些包子饽饽整理好了,娘就开始了她的另一项工程:美画房间。先糊墙,糊墙的材料就是报纸,用炊帚疙瘩均匀的把浆糊涂抹在报纸上,糊了墙上一张正正当当的,然后一张张十字花着依次排开,直到顶棚的排列。紧接着,在顶棚和墙壁拐角处,用蜡花纸界边。然后封窗、贴窗门。那时候是十根窗棂的木头窗,娘会用洁白的窗纸,上下左右找齐,中间靠下的地方,留一个可上下卷动的窗门,用红绒线交叉盘着,要是来人,就可以卷上一点儿看看,还起到了通风的作用。窗门的下边和四角,娘会贴上窗花。顶棚中间和四角,娘也会贴上和窗花一样的剪花,只是顶棚的要比窗上的大一些。那时候的窗花都是娘自己剪的,娘剪窗花的技术,在我村是小有名气的。每当过年,就会有婶婶大娘过来,让娘帮忙剪窗花。当屋子里糊的报纸干了,洁白的窗纸和大红的窗花相映,整个房间一下子就亮堂了起来,煞是好看。炕头炕尾的墙上再贴上年画,不大的房间,让娘打扮的节日气氛甚浓。</p> <p class="ql-block">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无不贴春联祝贺。不管你收拾的多么妥当,没贴上春联就还没有那么浓的年味。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幅春联我小时候就见过的,印象特别深。那时候我小,只是大体知道一些浅显的意思,现在看起来是多麽的大气!那时候我家在村子的东南方向,而学校在村子的西北角。每天两个来回的上学放学,边走边看经过的门,上面贴的春联依稀记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河山万里营……等等,带有时代特色的春联。当大年三十,我们把红红的春联贴上门,祥和的福字贴在门两旁,家什上,节日气氛一下子就浓了起来。鲜红的春联,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点缀出一片盎然春色。</p> <p class="ql-block">  当爹带领哥哥去祖坟,把逝去的祖亲接回家,娘就收拾好了供桌。碗筷依次摆好,香炉上香,隔年饭,蜡烛立在该待的位置。顿时,气氛严肃了起来。之后,娘又开始准备年饺子了。老家的风俗,饺子要吃到大年初三早上。所以,这又是一个大工程,爹自己做的豆腐香香哒,头一天就蒸好的一片片豆腐,韧劲足。大姐剁馅,豆腐、菠菜、粉条各自分好盆,然后就是娘上锅炒馅了。这一道工序,好多年都是娘亲自操作,娘说,过年老的少的都回来,得好好做。炒豆腐馅,锅底下的火侯可是个技术活,娘就教我怎么添柴火,啥时候粗一点,啥时候细一点,我听着娘的指导操作。当香喷喷的豆腐馅炒的黄灿灿的了,娘就依次加入粉条、菠菜,再少加一点剁碎的白菜头、盐、调拌均匀,那好吃的滋味就甭提了。那时候,我会趁娘不注意偷偷夹一筷子吃,嘿嘿……现在想想,娘肯定是看到了,就装做没看见,也好让她的小四嫚过过馋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娘率领姐姐们把一个个大盖垫小船盘的饺子包好好了,就等吃年夜饭了,年夜饭的饺子可是不一样的,娘会包九个麦穗,九个银子(就是钱币),九个枣,九个糖的饺子,这一船盘就是大年夜吃的。当娘忙好好了这些事,就会给我们兄弟姐妹拿出新衣服、新鞋、新袜子,让我们各自保管,也好大年初一穿着出去拜年。可是,我们往往就迫不及待的穿上,屋里屋外的臭美着。忙好了所有过年的事情,就接近半夜了,当听见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就是爹开始上阵了,俺这儿的风俗,从年夜饭开始就是男人们做饭上供了,年夜饭煮饺子都是爹忙活的。女人不能在供桌前乱走动,也不能乱说话。借着这个风俗,娘终于可以歇会儿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当上供好了各处,(老祖宗、天地、灶王、财神)我们一大家子就围一桌,吃年夜饺子了,这可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了。吃的时候谁先吃到钱,谁就那个高兴啊!就显摆:我吃到银子了,我吃到银子了……没吃到的,就想自己也能快点儿吃到。尔后,会有人依次报出:我吃到一个枣的,我吃到一个糖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吃的肚肚滚滚圆。各人显摆各人吃出的成果,哥哥吃着了一个银子,姐姐吃了两个枣,爹吃了两个麦穗,弟弟吃了三个银子。我们都知道,弟弟三个银子是娘吃的时候先轻轻试一下,偷偷放了他碗里的,还有一个是二哥把自己吃到的又塞进饺子里,再偷偷放了弟弟碗里的,弟弟自己其实就吃着了一个。年夜饭吃出的成果,会持续好几天在人们面前显摆。弟弟就有了显摆的资本,这时候的娘,会笑意盈盈看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是个最最崭新的日子,人们穿着各色新衣,家族式的地老人们拜新年,每到一处都是欢快的拜年声:过年好!过年好!我们小孩子没有那麽多规矩,就是到处疯玩,婶婶大娘,叔叔姑姑,爷爷奶奶给的瓜子、糖块会装满我的小衣袋,收磕头钱,放滴滴金,女孩子踢毽子,男孩子做各种游戏,那种快乐,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岁月无痕。一眨眼的功夫,我已经到了娘那个时候的年龄。又到年底了,准备着过年的点点滴滴,忙碌着里里外外的一些事情,就想起娘和爹。再过几天,娘就八十七岁了,辛劳了一生的娘,记忆都不行了,现在也离不开人照顾了,爹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快过年了,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还有爷爷,这么一大家子人的衣食,上学,琐事,娘和爹是怎么熬过来啊!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娘和爹却带领我们一大家子,把紧紧吧吧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想想那时候,过年,真好!</p>

过年

饽饽

春联

窗花

饺子

时候

我们

娘会

年夜饭

一大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