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元月七日下午二点左右,我们沿着11号公路向西行进,在不到Hilo南下沿着130路一直到海边小镇Kalapana。从小镇Kaima到小镇Kalapana有一大段沙地路。</h3> <h3>前几天我们一直在商量是坐直升机去看还是亲自走到里面去近距离接触。争论不休,直升机可以俯瞰全景,但现在不是大爆发阶段,场面不会很壮观。由于距离远,与看电影电视相差不大。去近距离看,危险,刺激,需要勇气和胆量。最后决定去近距离看。地点离Hilo不远,但我们在Hilo两天的票全买完了。只有今天的票了,所以我们必须从Kona开二个小时去那里。我的计划漏洞不少,所以一切要早计划,早决定,早安排。夏威夷每年几百万游客不是吹的。</h3> <h3>一定不要自己去,找导游带队,在外旅游安全第一。等读完此篇,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h3> <h3>我们一直向南开,到最后没有公路,导向图也不工作了。还好旅行社给了仔细的导向说明。我们走了一段很长的沙地路。</h3> <h3>地图册指向大海,但是根本看不到大海。这里有很多小棚子在马路两旁,大部分是租自行车的。</h3> <h3>女儿仔细看了集中地点,终于找到了。一看时间不到四点,我们应该四点半集合。大家就在车上休息。</h3> <h3>没过多久导游开了一个大面包车来了,应该可以坐十几个人的那种。我就和他聊起来了:他叫Hank, 就住附近,拥有十几公顷的土地,但都Lava(岩浆)走过的地方。自己的房子就建在溶岩上。在此地生活已有十八年了。</h3> <h3>我问他,住在这里不怕吗?这里毕竟是活火山。他说习惯了:这熔岩流得很慢,有足够的时间搬迁。看来他房子是架在地上的那种,比较简易的房子。所以搬起来很容易。</h3> <h3>听他口音是从英国来了,廋廋的高个人,性格开朗,对人热情,一看就有一种信得过的安全感。</h3> <h3>我们一组人陆陆续续到齐了,一共十二人,两个四人家庭,两对小夫妻或者男女朋友。其中大陆来的一对学生晚了十五分钟,说是迷路了。其他人都提前到的。我最痛恨的就是迟到,因为会担误每个人的时间,所以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提前到的,当然这也不可强求他人。</h3> <h3>导游发给每个人一个包,包上有不同的号码,还沉沉的,里面有手套,电筒,雨衣,二瓶水,和干粮(Snack Bar)。要带这么多东西吗?他说到时都用得着的。我们赶紧把自己包放回车里。我们好像都回到了学生时代,大家都很兴奋。</h3> <h3>接着导游讲了游程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必须紧跟他走,尤其在岩浆流区域,他走过的地方我们才可走。接着他讲了还有1.5英里,才到入口处。除了旅游公司的车辆可以进去,其它车辆一律不准通行。怪不得这么多租自行车的棚子。噢,我们省了来回三英里的路程。</h3> <h3>来到了所有车辆都不能进的地方,包括自行车。</h3> <h3>突然彩虹出现在天空,赶快来照相。</h3> <h3>还有一段大约二百米的路要走,才能到进口。我们的小分队在行动了,背着统一的绿色背包,还挺像样子的。</h3> <h3>终于来到了进口处</h3> <h3>举目望去周围全是黑黑的熔岩,其他什么也没有。一望无际,扑天盖地,我已经不知道怎么来形容了。一片死亡了的土地,连一只飞鸟都见不到。敬畏大自然的造化吧。</h3> <h3>我们小分队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向前迈进,这里没有路,只有高低不平,连绵起伏,错中复杂的熔岩石。</h3> <h3>这是不是有点像刚刚熄火的感觉?</h3> <h3>太太在沉思,这奇型怪状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h3> <h3>儿子嫌小分队走的太慢,还只走容易走的路。突然他离开队伍,跳跃式前进,专走高低不平,有难度的路。年轻多好啊,有用不完的劲,有使不完力。谁没有年轻过,当年的我,几乎爬遍了国内的旅游名山:黄山,泰山,庐山,华山,武夷山,峨眉山....,当时那有现在的空中索道。当年与学生们一起爬了整整一天登上金顶,欢呼跳跃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年青就是一切,年青就是最大的财富,孩子们享受这年青的时光。好汉不提当年勇了,我们继续前进。</h3> <h3>好大的裂缝!整个人都能掉进去。</h3> <h3>今天一家人衣服穿的不错,在这黑色的背景里显得鲜艳夺目。</h3> <h3>晚霞照耀在这死气沉沉的大地上,又会是怎样的呢?</h3> <h3>远远看去:被霞光照到那一面,竞然由黑泛黄了,效果不错吧!</h3> <h3>其实走进一看还是那样,黑的发亮。</h3> <h3>一支小分队向着霞光走去,还是一片茫茫黑熔岩石,路在那儿?无路可走,但路也一定是人走出来的!</h3> <h3>多彩的晚霞还是那样的美!</h3> <h3>又见彩虹又见雨,一阵风吹一阵冷,绚丽晚霞美如常,黑天黑地无畏惧。正如导游介绍的,彩虹一出来,紧跟着就是绵绵细雨,然后一阵风,气温也渐渐下降了。</h3> <h3>这熔岩石是不是有点像天津麻花?</h3> <h3>导游把我们小分队又召集起来,再次强调安全第一。因为滚滚的岩浆(Lava)就在眼前了。</h3> <h3>远处的山坡上,隐隐约约的火红色岩浆在流动。</h3> <h3>拉近一看,果然不假,红红的黑碳,有点像锅炉房里烧红的煤炭,当然规模大的多了。</h3> <h3>我们小分队向目标挺进。</h3> <h3>拍照当然离不开她了。</h3> <h3>这火就在脚底下,就只有十厘米的距离。感到一股热气冲上来。还真有点害怕了,不小心踩上了它,那脚就没有了。</h3> <h3>这阵势越来越大了,就在眼前,在一米不到的距离,这通红通红的岩浆,还闪烁着微光,慢慢移动着,好神奇。</h3> <h3>我们知道导游带我们来看,一定是很安全的,这岩浆流不会一下子冲出来的。我们胆子开始越来越大了,靠的越来越近了。</h3> <h3>突然几处岩浆会合了,成了一大片火红火红的岩浆流奇观。</h3> <h3>给她拍照永远是第一位的。</h3> <h3>忽雨忽晴,我的雨衣还在身,也来及脱了,留下照片最重要。</h3> <h3>这里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五十多年来,这里还一直处在活火山阶段,这小小的岩浆流慢慢地而又不断地从地球深处冒出来,形成了这难得一见的景象。</h3> <h3>霞光火光加电光,人和家和更心和。已经是黑夜了,只能用手电筒光替代闪光灯了,效果还不错!</h3> <h3>我们在这里整整走了二个多小时,见证这Lava Land的一切:彩虹,细雨,晴天,阳光,乌云,日落,神奇岩浆 - 通红,火热,冒气,就在脚下,好像并不可怕。任何事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好好的驾驭它了。</h3> <h3>当我们离开这一片岩浆地,天色已是黑茫茫的一片了。天黑黑,地黑黑,人黑黑,一切都黑黑。导游告之我们,他每周自己都要来看一次,因为岩浆一直在流动,不掌握它的动向他也找不到。我们走了二英哩多才找到此地,回去如果没有他带路,真是两眼摸黑,不知去处了。回来的二英哩多还是蛮辛苦的,七高八低,东跳西跃,路在脚下又无路可走。</h3> <h3>黑夜漫漫,走不尽的路,回到宾馆我们都感到腰酸背痛的。但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探险。</h3> <h3>元月八日我们晚上10时经旧金山回波士顿,我们什么也不安排了,这一天好好在度假村休息,享受最后的阳光沙滩。</h3> <h3>儿子在夏威夷王国的各位国王像前,仔细阅读介绍。</h3> <h3>我们选了这块小场地,人少,安静,可以好好享受这游程的最后一天。</h3> <h3>刚睡着不久,被太太吵醒了。她好像精神很好,换了衣服,带着夏威夷花环(Lei), 准备拍美照了。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我能不起来吗?</h3> <h3>傍晚时分我们向机场开去,路途中无意中看到一个州立公园就在路边,一看时间还早,我们就拐了进去。</h3> <h3>这个公园还在建设,基础设施还没建好。主要还是一片海滩。</h3> <h3>这次夏威夷之旅就在又一片晚霞中圆满结束了。这九篇游记姗姗来迟,拖拖拉拉写了近一个月。主要是不想影响我的日常生活,该打球的时候,该看球的时候,该看电视剧的时候,还一定不能担误。这游记主要在上下班的火车上完成草稿:选择照片,编辑,按图索骥又根据游程每一天的记要,一篇一篇地抠出来的。虽然有些辛苦,拍摄了3200多张照片,选择了近800张。但回味这每一天的游程是一种享受。这篇篇游记可能成了流水帐,但与家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都是值得珍惜的。</h3> <h3>我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去夏威夷飞机上写的"夏威夷风情 - 畅想曲"中描述的,基本上都成为了现实,让我再次呈现在这里:</h3><h3>夏威夷我们来了,</h3><h3>那热带海洋的温暖气候,</h3><h3>那悬崖陡峭的海岸线路,</h3><h3>那火山喷发的熔岩地貌,</h3><h3>那金红黑绿的绚丽海滩, </h3><h3>那丛林深处的奇幻瀑布,</h3><h3>那深不可测的陡绡峡谷,</h3><h3>那热带雨林的原始状态...,</h3><h3>吸引着我和我的家人,</h3><h3>还有</h3><h3>那檀香山的新年焰火,</h3><h3>那珍珠港的痛苦追思,</h3><h3>那孙中山的遗迹探寻...,</h3><h3>还有</h3><h3>那太平洋的</h3><h3>美丽海滩,</h3><h3>旭日东升,</h3><h3>晚霞日落..,</h3><h3>还有那不同风格的三个岛屿,</h3><h3>瓦湖岛,</h3><h3>茂宜岛,</h3><h3>大岛,</h3><h3>还有...,</h3><h3>我们将尽情享受</h3><h3>这十二个日日夜夜的分分秒秒。</h3> <h3>夏威夷之旅虽然已结束近一个月了,这篇篇游记重温着那日日夜夜,让我难以忘怀。一年以后,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再来重温,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