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素描:《过河》78.8x54.6cm</b></div>王沂东,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王沂东艺术作品赏析</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何 茫 然</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凤泉</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素描《过河》构图稳定动态精准,环境简洁 神态丰满,扑面而来的是亲昵而热烈的情感。爱为基调,电光火石瞬间定格凝结。看来能登峰造极获得胜利的都是返璞归真简单纯粹的,而努力繁琐尽量复杂的作品定是遮掩黔驴技穷的尴尬。<br></div><div> 那么作品《过河》赢在魄力还是胜在创意,为什么不见一滴水的画面却取名为过河,河在哪里?依我之见生活是条河,人生是条河,事业是条河,事实上或温和舒缓或波涛澎湃的河无时无处不在,只是每人所面对的的河不同而已。正如每个人都有善恶美丑中正偏私的成份,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一粒微小的种子,时代和环境是土壤,被激发引导后才会呈现各自的光彩。有情有义者、这河就是瑰丽风景,无量无德人、那河便是夺命天险。</div><div> 有型的作品来源于无形的观念,无形的观念又诞生于过往咀嚼过的人间百味,市井繁华。惊叹画家表达塑造功力之深的同时,我们很难不被画面的动态美和散发出的质朴、善良及人性的宽厚所触动,因为这些均来自我们精神上的基本需求。初见此画不由嘴角上扬微微一笑,笑男人的憨厚满足,笑女人的灵秀窘迫。娟秀与酣萌,柔弱与强健,粗健的手用来打天下拼世界,细腻的手用来扶老携幼撑起一个家。多处强烈的衬托与对比达到了触动情感,引人深思的效果。岁月如水人如茶,顾盼之间,云烟四起,藏了多少曲折艰辛与深沉爱恋。不禁自问,他们这种质朴原始的情感,恣意浪漫不羁宣泄,最最简单的爱情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与我们渐行渐远,是被时代进步的大潮冲走了吗,是被循规蹈矩的朝九晚五淹没了吗,还是清汤寡水索然无味的现世安稳提供不了这样的契机?</div><div>有时候不是我们想要的多,而是集体无意识的盘剥,与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追寻,发生了无奈无力的冲突。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情感比起酒吧、网络、格子间的爱情纯烈的多,足够卿卿我我满嘴苍白海誓山盟的现代恋人艳羡,羞愧难当了。所以缘分清浅,怨不得时过境迁,情感也一样讲投入产出比,没有聪敏诚挚的投入也就不要奢望死生契阔式的丰厚回应了,那不符合基本逻辑,也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思维。 </div><div> 《过河》的美在于利用单色工具体现色阶变化的处理和光影亲和力的拿捏,把人物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画中除去人物皮肤,其它位置质感作者并没有深挖,被作者有意淡化处理,目的是让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心理和故事梗概上,这样通过质感差异预留的感受空间足够观者信马由缰自由设定了。同样是光影,同样是结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要比欧美作品内敛刻板的多。但这刻板在《过河》作品中又十分的必要,因为画中要表达的就是那样一个刻板的年代。根据风格和技法,可以清晰感受到王沂东素描作品深受国画大师徐悲鸿影响,纵观其作品中素描作品所占比例,足以证明画家对素描技法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或许这也是岭南画派以白描入行的后世影响渊源。国内写实人物作品创作,论踏实心静平和,王沂东首屈一指,丝毫没有哗众取宠抄近路走捷径的痕迹,这种造诣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数十年的积累所得。按我个人创作习惯,这种情节画的动态结构,环境关系,人物心理,解刨分析,包括紧绷的肱二头肌,一个屈膝重心后移的简单动作,还有通过被抓紧的衣袖褶皱表现女人的紧张窘迫心理,单单这动态结构草图就至少要几十张,多者甚至过百!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效果不完整牵强附会故事就不可能讲的生动透彻。所以《过河》45万的成交价不足为奇,所以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一定要心存敬意,要向心存执念、异常勤奋的艺术家们致敬。生活中见了部分虚妄浮躁不踏实的人,他们名片或网名自娱自乐式的冠以艺术家、作家、诗人、大师云云者,首先就不想继续了解,更不愿接触了,这种人的自卑让人很不舒服,我也找不到合适的情绪与之交流,只好退避三舍敬而远之。鄙视以艺术为名的人性残缺遮掩,认为自命不凡,是最张扬的肤浅。人生和艺术之路一样,从幼稚到成熟,由起点到顶峰,哪有容易的,如果要面上繁花如锦,那脚下就一定荆棘丛生。</div><div> 我是个固执的人,欣赏作品的同时会不由自主的寻根溯源,潜意识深挖创作初衷。</div><div>由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作者的意图通过他认为合理的技巧,用文字.色彩.乐符表达出来,闻者理解千差万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从不孤立的欣赏艺术作品,否则会非常遗憾,将错过一条通往未来或历史的时空隧道。从画家王沂东油画和素描底稿中,我发现了淡淡的欧洲文艺复兴后期新古典主义浪漫缩影,由此对人类文明的浩瀚和文化艺术的深远传播深感震撼与敬畏!同时也对当下自己国家文化艺术所占生活比重深感焦虑。如果还自然以青山绿水要几十年,那么恢复文艺繁荣就将耗时百年!这是一个断代,一个挂在历史时空中的清晰鸿沟。渺小的我唯有祝愿。愿我的祖国文化艺术之路前程似锦,早日复兴,不是止步不前、忽略或放弃什么,而是换一种缓冲的方式惊艳众生。</div><h3> 2018.2.2 晨</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