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b04fbb">微信微信,有爱有恨</font></b></h1><div><br></div><div> <b> 今天是我和微信结缘两周年,写篇小杂文,以作纪念。</b></div><div><b> 微信问世据说有七年了,而我认识它是比较晚的,因为手机不给力。</b></div><div><b> 这么说也不是很准确。其实,二十多年前,我就有手机了。那时,全家人我是唯一。诺基亚的牌子,象个小无绳电话。孩子们看着我随便掏出来就接打,常常投来羡慕的眼光。那时,我在上班,一天忙得很。</b></div><div><b> 手机是一位朋友去给我买的,我还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卖,据说,一般商店没有。花了三千多,入网又是两千。等于我两个多月的工资,要是一般工薪族,怎么也得五至八个月的薪水。还没有参加工作的孩子们,敢有那个奢望?</b></div><div><b> 用了三年,坏了,又换了一个,小摩托罗拉。 以后就每况愈下,不用自己买了。不是接闺女的就是接儿子的。他们换的快,常拿淘汰下来的孝敬老爸,有时一起送来倆,不能不收啊!很快,我还接到了外孙女的苹果4。那时,正是苹果6横行天下的时候。咱人都退休了,玩玩苹果4也很开眼界的。</b></div><div><b> 有一次战友们吃饭,很多人都玩微信,我象傻子一样在人家手机上瞧热闹,才感到自己的落伍。回家问孩子怎么整?他们说,老天巴地的,还弄它干啥?这一下不打紧,又过了两三年。</b></div><div><b> 到了羊年向猴年交班的时候,我不干了,对孩子们说,你们猴精猴精,也不能把爸爸总当成老绵羊啊!不听你们的了。教不教?不教找战友学去。还是外孙女不错,告诉了我如何如何。可是,苹果4版本低,它也落伍了。</b></div><div><b> 于是,我下决心不再接二手,自己去商店买新的。买什么样的?我不大喜欢洋货,选了个小米闹腾(not)。回来在外孙女的帮助下,开始使用微信。</b></div><div><b> 两年时间,和微信也基本混得熟了。总的来说,感觉不错。不过,有时也纠结,因为不但有爱,也有恨!</b></div><div><b> 爱它,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原来,一个电话拨半天,有时信号不好还得扯着嗓子喊。现在通道这么多,语音视频文字随便用,能录音能保存,而且省费用。不但可以相互通话,还能群聊,大家一起开个“电话会议”,也不过点手之劳。无论国内国外,越洋跨海,随时掏出来都可以有事说事,有话留言。照个照片,拍个视频,想寄给家人朋友,手指一点,即刻便到。写文章有便笺,编相册有程序,剪贴美化,加字配音各随其便。“商城”购物,金额支付,银行转账,消费扫码,缴费收款,红包发放。如此等等尽在其中。而且由于交往沟通方便带来的信息量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所见所闻,把人带入了一个新奇、广阔而又深邃的知识海洋和新闻中心。经常不断地看看手机,似乎报纸,书籍,电台,电视,光不光顾无所谓了。怪不得有人说,宁可不要爱妻,不能没有手机。宁挨老婆打棍,不可离开微信。还有人说,两寸宽,三寸长,牵着心,挂着肠,一时不看就彷徨。据说,现在的手机,战败了座机,消灭了BB机,打垮了照相机,掐死了收音机,重伤了电视机。看来,其中微信的功能恐怕不可小觑。以后,能不能PK过银行?也未可知。</b></div><div><b> 然而,它有时也很可恨的。</b></div><div><b> 首先,就是它太粘糊人。两口子过日子长了都免不了拌嘴吵架,这微信看长了也很累人。当人坐得腰酸腿疼,看得头晕目眩的时候,也不免有些生厌。</b></div><div><b> 其次,更重要的是,对视力伤害太大。以前100度花镜可以,现在至少要250了。别人介绍经验说,可以转眼珠来保护,正反36下。每天都要坚持做个十遍八遍的。看看,这又增加了多少麻烦!</b></div><div><b> 3.微信群里信息多,有时简直象“轰炸”。个个都是雷人的标题,有的还标着“快看,马上删!”好象有什么奇闻。不看吧,心里痒痒,都看吧,确实累得难受。</b></div><div><b> 4.信息多还不说,假的也不少,有些甚至是谣言。有人还故意编造的谣言,张冠李戴,胡乱拼接,移花接木,冷饭新炒。不是吓你一跳,就是引你中邪。那天,渝贵高铁说要通车,马上有个帖子说两节车厢掉河里啦!有文字有照片,一查,原来是八年前的事故。</b></div><div><b> 5.低俗、色情、迷信方面的内容也时有所见。有的甚至宣扬一些反动的观点。并且强求转发,并发出咒语,如不转如何如何!煞风景,倒胃口,简直有点不像话了。有个视频,谈“五种笑”。说女童嘲笑男童长大能干什么?一个成年的女音以男童身份说,“起码我的孩子姓我的姓,你的孩子就不知姓谁的姓了”。接着,又以女孩身份反驳,“我敢保证我生的孩子是我的,你就不敢保证姓你姓孩子一定是你的”。看看,两个幼童能有如此对话?简直荒唐之极。编造者极其下流,简直是在污蔑童心,亵渎童贞。可这样的东西还有不少人在转。最近整顿网络,还好了不少,前段时间,情况更糟。</b></div><div><b> 6.有些诈骗行为也开始渗入微信。有的骗你购物,有的骗你买药,有的骗你投资,有的骗你抢红包。常常给你提供一个网址,让你点开,你若一点,就很可能上当,不是泄露了自己的私人信息,就是被搞走了银行密码,危险的很呢!倘若真的上了大当,恐怕单单一个“恨”字,也很难表达心中的感受。</b></div><div><b> 总之,从本质上讲,微信就是一个工具,好人坏人都可以用它。它既能给人带来方便,也容易给人引来祸患。我们当然应当追求前者而力避后者。工具是为人所用的,人不能被工具左右。避免在微信中陶醉而时刻保持超然于它的清醒,才是应有的生活方式。</b></div><div><b><br></b></div><div><b> </b></div><div><b> </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