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月28日,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与呈贡区联合举行的寒假培训继续第二场讲座,请到的专家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周彬教授。周教授著有《叩问课堂》、《课堂密码》、《学校法制:理论与案例》和《教育考试与评价政策》等专著,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领域有独到的研究。</h3><h3>幽默智慧的周教授在讲座中给老师们讲了:怎么判断一节课好不好,怎么上好一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怎么把握师生关系的尺度等问题。</h3> <h3> 讲座伊始,周教授指出了中小学教材与大学教材的不同是:大学教材上完了,还没有放假,而中小学教材却是老师没有上完课就放假了,因为大学的教材是可执行文件,而中小教材是压缩文件。既然是压缩文件,老师在教学时,就要要减压这个学科方法、策略、结构。我们就要研究教什么,而现在中小学老师的最大困惑是:教的不考,考的不教。</h3><h3>针对以上的困惑,周教授不仅“诊断病情”,还“开出药方”。</h3> <h3> 【怎么判断一节课好不好】</h3><h3> 周教授以追问老师的方式启发老师们思考怎么判断一节课好不好。</h3><h3>追问一:一节课好还是不好,是老师教决定的,还是学生学决定的?</h3><h3>追问二:怎么做到因材施教?</h3><h3>追问三:当老师是不是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h3> <h3> 一节课好还是不好,是老师教决定的,还是学生学决定的?一个家庭是男得人长得帅决定家庭幸福,还是女的长得漂亮?这两者都不是,而是相互适应得好。家庭幸不幸福不是其他原因,而是男的和女的相互适应得好,课也一样。改不了才叫习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和夫妻相处一样是相互习惯和相互适应的过程。</h3><h3> 怎么做到因材施教?</h3><h3>周教授让老师们思考:孔子跟几个学生上课?一个学生。而我们给几十个学生上课,因哪个学生的材,依哪个学生施教。</h3><h3> 所以,教得好不好是师生相互适应的过程,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时间长了,我们就发现:教学不是今天这个技巧上课,明天那个技巧上课,而是要有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h3> <h3> 【怎么上好一节课】</h3><h3> 接着周教授讲了上好一节课要合理安排时间。怎么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呢?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清醒时候讲重要的知识(一节课的前10—15分钟),学生不清醒时(后15—20分钟)讲不太重要的知识。而往往我们的课堂在学生最清醒的时候导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陌生的公开课状态下,老师才需要导入。一线教师自己教学的班级,相处时间长了,就不需要导入了。要有效的利用一节课的前10分钟至15分钟。</h3><h3> 老师们普遍认为:不导入学生就听不懂。那今天的学生为什么不导入就听不懂了呢?因为学生根本就不预习,这就是学生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也要敢于面对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挑战老师。为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老师布置作业时要精选作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h3><h3> 周教授告诫老师们:要做一个专业的老师,专业地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专业地安排一天的时间,专业地备课,专业地上课,专业地布置作业,专业地指导预习。 </h3> <h3> 【教什么和怎么教】</h3><h3> 周教授专业的追问老师们:休息的“休”,为什么是靠在树下休息?“休”字出现时人类还处在原始狩猎时期,奔跑累了就只能靠在树下休息。现在的学生不理解,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讲出文字背后的故事。为了讲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得问题,周教授举了语文学科的《再别康桥》与《知识论》关联的例子,举了数学学科的什么叫函数的例子,举了英语口语训练的例子,还举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物理的例子。</h3><h3> 周教授用诸多鲜活的例子生动形象的告诉老师们:每一个学科要深挖都是很艰难的,教师应该走课程的路,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之路走得宽阔。</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把握师生关系的尺度】</h3><h3> 周教授指出师生关系的第一个尺度:宽容不纵容。</h3><h3>老师们要像体育老师一样的给学生镜像示范。当老师要仔细想想,教几年不会的学生,要理解人家是不会的,做到理解学生,但不纵容学生,老师也要像医生一样,诊断水平要跟上教学水平。</h3> <h3> 师生关系的第二个尺度:适应与责任。</h3><h3>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责任,而不是老师的责任,而现在的教育却相反了。要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得责任。不是简单的有兴趣就学,没有兴趣就不学,学习不是对学习有兴趣才学,而是有比学习更痛苦的事情等着你去干,兴趣从来就不是学习的开始,而是学习的结果,为什么是学习的结果,是学着学着你就越来越有成就感,因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责任,所以要学会适应老师。</h3><h3>从老师的角度看,我们当老师要教会学生“取经”。老师要有一点阿Q精神,教不会的学生要学会等待,教学生知识是很容易的,改变学生态度也是很容易,我们从这些地方入手,就会快乐工作,愉快生活。</h3> <h3> 伴随着笑声,六个小时倏然而逝,在周教授智慧独特的讲解和幽默风趣的引导中,老师们始终精神饱满,受益匪浅。周教授接地气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独特的讲座风格,也引发了老师们的广泛思考。课堂教学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值得老师们穷其一生去探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