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庸俗摄影”这个说法源于美国! 美国人对某些用摄影技巧来表达一个主题, 或本不易用摄影手段表达的题材却硬是要用摄影来表达的作品统称为:vulgar photograph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vulgar 是一个没有褒、贬的中性形容词。它有多重意思,包含着俚俗的,粗俗的,一般大众的,老百姓的,粗野的,庸俗的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中文意思来概况,有点类似“下里巴人”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晓得当初翻译“vulgar photography”的人为什么只用“庸俗”这层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庸俗摄影”代表作:雷兰德1860年拍的《木匠和他的家庭》。描绘了一位失业木匠失望地坐守在酣睡妻子与孩子身边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百年前,美国摄影者似乎觉醒到“文艺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使命! 于是,逐步从传统的“宫廷”、“名流”阶层的经典摄影,扩展演变到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阳春白雪”开始往“下里巴人”滑行。</p> <p class="ql-block">另一张是鲁宾逊1858年所拍的《消失》:一位身患肺结核并濒临死亡的少女,全家人束手无策地围着她,表现出鲁宾逊对困境中的平民所持有的感伤主义情怀。</p> <p class="ql-block">庸俗摄影的最多表现是“走马观花”采风式的“风俗摄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类风俗摄影也是起源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很快便成了画意派沙龙摄影的陈腐题材, 随后便迅速消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面是吕楠 《四季》系列中几张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风俗摄影作品起源于以西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及陕北黄土高原等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早期的所谓风俗摄影,除吕楠等先驱者的作品外,多半是摄影师对少数民族生活肤浅潦草的猎奇画面。</p> <p class="ql-block">摄影家莫毅所拍摄的《我居住地的风景》也是风俗摄影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风俗摄影很快变成简单记录少数民族地区的数据性图片,越来越没看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般读者已经无法从作品中看到摄影师个人的立场与情感。</p>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锦的纪实摄影《四川茶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庸俗摄影里面包括了“<b>纪实摄影</b>”与“<b>观念摄影</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纪实摄影</b>以反映社会人为本质,摒弃那种唯美及人工的倾向,创出了新的美学领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纪实摄影活动中,艺术被淡化了,美学意义却更强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海龙纪实摄影《希望工程》</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农村小学课间活动纪实摄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校没有厕所</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铮的纪实摄影《劳改所》</h3> <h3>吕楠《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纪实系列作品。</h3> <h3><b>观念摄影</b>:是通过摄影传递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纠缠的探索过程。</h3><h3><br></h3><h3>它试图通过摄影,展现人类生存状态,提出一些有味的话题,引发深层次的思考。</h3><h3><br></h3><h3>观念摄影往往不是求得一个答案,而是引发多种思考,让观众自己去悟会。</h3> <h3>刘铮的观念摄影作品《红军夫妇》、《俘虏兵》。</h3> <h3>刘铮的观念摄影作品《美人计》、《强暴后的喜儿》。</h3><h3></h3><h3><br></h3><h3>刘铮的这些观念摄影以自己预设的一个观念来捕捉现实中的影像。</h3><h3><br></h3><h3>刘铮 具有极强的主观归纳性,旨在将其作品的集合作为艺术的意愿呈现出来。</h3> <h3>海波的《她们》是纪实摄影,也是观念摄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庆松的艳俗摄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庆松的艳俗摄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芳的观念摄影 《惑》</h3> <h3>“庸俗摄影”的做派流传到中国后,国人有点“囫囵吞枣”。为标榜是大众的、民俗的摄影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h3><h3></h3><h3><br></h3><h3>本来是想引导人们将其作为艺术性很高的作品看待,结果成了“东施效颦”,堕入了名副其实的“庸俗摄影”!</h3> <p class="ql-block">如今摄影器材低廉,每个人都是摄影师,每个人都有手机,每个人都有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和提升、人文意识与美学修养的进步,加上“眼高手低”的浮躁,以往被摄影界乃至艺术界认为是“高雅”,“严肃”的摄影作品也逐渐被扔进“庸俗”的垃圾箱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统的“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已迅速形成中国“庸俗摄影”的两颗巨大的肿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所有图片摘自网上,整理配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老李2018年元月30日记于武昌南湖花园</p><p class="ql-block">点击阅读:</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1rx82oi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b>八十年前罗伯特·卡帕 拍摄汉口的老照片</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