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百年来,“过年”的习俗一直在延续下来。</h3><div> 过年,指的是过农历年,即春节。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它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可以说,是中华第一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记述着中华千年传奇故事。</div> <h3>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相传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h3><div> 隋代以前,过年叫做“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即“开始”;“旦”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从日见一上,一,地也。”元旦作为一年的头一天(早晨),春季的头一天(早晨),正月的头一天(早晨),亦称为“三元”。“元旦”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为“三朝”。又因为。杜台卿(隋)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吴自牧(宋)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div><div> 这么说来,过年跟季节相关,是农历四季的第一季春季第一天的开始。其中包含着易经八卦的文化,日起于”一”即坤即地,日为阳,一为阴,旦为阴阳合一与转换,元旦即是天地由阴转阳的开始。</div> <h3> 传说过“年”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那个古老的祭祖成为一种节日,一般在正月初一举行,特别隆重、特别热闹,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要举行祭灶、祭祖等仪式,初一早晨给孩童压岁钱,随后给亲朋好友拜年,之后半月时家人团圆,后叫做“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年”才算过完了。逐渐地,过年成为习俗,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h3><h3> 所以,过年是个喜庆的日子,吉祥的日子,气氛热烈又祥和:守岁、压岁,祭拜、互拜,恭贺、祝福。节日里,屋檐下高高挂起红灯笼,窗楣上贴吉祥如意的剪纸,门框上贴新年祝福的对联,炕头上摆满瓜子糖果。过年更是家庭团圆的节日,身处天南海北的游子都要回家团聚,特别是正元十五元宵节,全家团团圆圆,相邻串门恭喜,街头舞龙舞狮,好不喜庆热闹!</h3> <h3> 过年的喜庆热闹气氛跟鞭炮不无关系。从大年三十开始,火红的鞭炮就响个不停。<br></h3><h3> 之所以要放鞭炮,源于驱“年”的传说。传说古代的“年”是一种凶猛怪兽,长头角尖,平时深居海底,在农历除夕哪天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人们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但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年”正要闯进村肆虐时,白发老人身披红袍举着挂鞭出现在“年”的面前,一阵噼里啪啦爆竹声,震得“年”混身颤栗,仓惶而逃,从此不敢进村了。</h3><h3> 由此,人们明白了“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以后,每到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户户灯火通明,燃放爆竹,守更待岁。后来就演变成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过年。</h3> <h3><font color="#010101"> 也有的说,“年”早在黄帝那个时候就出现了。黄帝统一各部落后,为了彻底解除“年”的威胁,决定彻底消灭它。人们发现“年”虽凶恶性残暴,却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在捕杀“年”时,就点燃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次日早起,人们会互相拱手作揖,互道平安,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嗑头,感谢大人的保护。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互相拜年的习俗。 </font></h3> <h3> 还有一种传说,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来时,人们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猎的亲人叫回来,团聚在一起,一旦发现“年”来侵犯,就群起而攻之。然而“年”并不甘心这样绝种,就变成了“九头鸟”,一到岁末晚上,便飞出来用鼻子闻各家各户飘出的香肉味,嘴里就流出带血的涎水。这种带血的涎水滴到谁家,谁家就要倒霉。但人们发现“九头鸟”最怕烧柏树叶的烟味。所以每到冬天,人们就采集柏树叶,等到岁末晚上,家家户户都把柏树叶烧起来,升起滚滚浓烟,吓得“九头鸟”再也不敢飞出来了。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年三十”,每逢过“年三十”,烧柏树叶演变成烧香,并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h3> <h3> 不管有着怎样的传说,重要的是,过年早已成了中国人年年相传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