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言》:</h3><h3>追逐历史文化传奇,探索厦门遗址习俗。</h3><h3>研讨街巷流传故事,继承发掘旧城史迹。</h3><h3>本篇添加个人魁星山照片重新编撰,年代添加公历制,文字编辑和搜集史料填补。典故事迹向诸位求教,深入商榷发掘。</h3> <h3>———《摸鱼儿》.闲逸游魁星山———<br></h3><div>魁星山,掩于何处?指教陌路寻觅。</div><h3>天南地北游览客,“鹤老”几回寒暑?</h3><h3>图乐趣,闲暇余,就中更有“云痴”迷。</h3><h3>感慨妙语“石欹岑曲”云,千山“石瘦”,</h3><h3>“松肥”问谁去?</h3><h3>堪回顾,喧嚣当年箫鼓,筼筜渔火白鹭。</h3><h3>摩崖遗迹何嗟及,镌刻经历风雨。</h3><h3>“静观”处,“鸿雪”迹,</h3><h3>莺儿燕子兼“峭碧”。</h3><h3>“弎巡鹭江”,为留待骚人,“山林逸趣”,</h3><h3>“万壑云根”路!</h3><h3>——2018-1-28-魁星山即兴(郑巍)</h3> <h3>“魁星山”,隐藏在厦门老市区中山公园内。尽管中山公园人人皆知,但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也鲜有知道中山公园里这座小山。魁星山不高,大约30米,原是清代福建兴泉永道署后花园,清末历任永道道尹曾在此山题写十多幅摩崖石刻。魁星山上视野开阔,古树覆盖,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此山虽小,却算个“风水宝地”,也镌刻了厦门近代史上沧桑记忆一页……</h3> <h3>历史回顾:唐宋元明清代,厦门本岛都隶属于同安县管辖,到民国初年才从同安县分离出来独立成市。由于厦门特殊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和军事地位,所以厦门行政机构级别很高。</h3><h3>雍正五年(1727)兴泉永道移驻厦门,乾隆三十二年(1767)加授“海防兵备銜道署”,全称“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下管辖兴化、泉州二府、永春州(兴、泉、永,即莆田.泉州.永春地区)。</h3><h3>道署官衙旧址在原厦门市委、市府大院内___公园南路2号。大院后紧邻中山公园魁星山,就是道署后花园。</h3><h3>此道署衙门自雍正年始建,历时十三年建成。后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修葺拓建,颇具规模。——如图:魁星山远景</h3> <h3>清代的“道”,是介于省、府(相当如今地级市)特殊行政机构。最初“道员”称为“道台”,是省级布政司、按察司派遣官,分为“守道”.“巡道”两种。“守道”偏重于钱谷会计,驻守于某地方;“巡道”偏重于刑名,分巡于所管区域。1753年(清代乾隆18年),确定道员官阶为正四品,正式成为辖属于各省总督、巡抚之下的实官,仍分两种。一种固定辖管若干府、州,专驻某地成为省、府之间行政官员;</h3><h3>另一种通辖全省,但只管辖某种专门事务,如粮储道.巡海道.海关道.兵备道等,以及清末设立巡警道.劝业道等,并无守土责任。</h3> <h3>驻守厦门的道级机构为“兴泉永道”。简单地说,1671年(康熙10年)设“分守兴泉道”驻泉州(即后来泉州市政府旧址)。下辖泉州府.兴化府(今莆田市)2府7县。</h3><h3>1727年(雍正5年)鉴于台厦战略重要性“分巡兴泉道”改“台湾道”,驻台湾府城;“分守兴泉道”改驻厦门。1734年(雍正12年),升永春县为直隶州。驻厦门的兴泉道,变成福建兴泉永道,兼海政、驿传。1767年(乾隆32)又加兵备衔,正式官名为“福建分巡兴泉永等处海防、驿传、兵备道”,管辖闽东、闽南3府、州(兴化府、泉州府、永春直隶州)、10县(莆田、仙游、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大田)区域。</h3> <h3>“兴泉永道署”历任魁星山摩崖石刻名单:</h3><h3>(原道尹无留题刻者:白瀛、俞成、倪琇</h3><h3>奎俊、李秉钺等……)</h3><h3>(一)雍正五年(1727)建兴泉永道署<br></h3><h3>(二)道光23年(1831年)__周凯</h3><h3>(三)咸丰9年(1859年)__潘骏章</h3><h3>(四)同治2年、4年、7年(1863-1865-1868年)摩崖石刻“三巡鹭江”___曾宪德</h3><h3>(五)光绪24年(1898年)__周莲</h3><h3>(六)光绪26年(1900年)__徐兆丰</h3><h3>(七)光绪32年(1906年)__姚文倬</h3><h3>(八)宣统3年(1911年)__庆蕃</h3><h3>(九)民国丁卯夏(1927)杨遂题“園中象外”。(旧厦门公安局长)</h3><h3>(十)民国乙丑秋(1925年)“侯官吴山”兼任兴泉永道尹,也是闽海军司令部秘书长。题刻“石欹岑曲”。</h3> <h3>(一)中山公园内有山叫崎山。山下有河,叫作柳树河。河中的礁石与山石交相映衬,形同“魁星踢斗”。于是崎山也叫“魁星山”,柳树河改名“魁星河”。</h3><h3>康熙初年(1662年)“兴泉永道将官衙”选址在“魁星山”下、柳树河畔。大概想照应“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吉利语。</h3><h3>官府威仪,前署后园。在厦门的水师提督署后有“涵园”,能海涵万象;厦防同知署之后有“快园”,能快目快心。道台署后亦有园,却名之为“侨园”。侨者,寄居也。</h3> <h3>周凯画像.</h3><h3>(周凯的《闽南纪胜十二景》另篇介绍)</h3> <h3>(二)清道光年间周凯莅任,周凯是浙江富阳风雅之士。见署后有大好山石,想建园于其中却没能如愿。于是他私下把魁星山虚拟为官署园林,并名之为“侨园”。并作《侨园记》以自娱。其文曰:</h3><h3>福建兴泉永道署在厦岛。署左有山,曰“魁星山”,非署地也。道光辛卯(1831年)之夏,久雨,垣倾,举步可登,乃与宾从游焉。山不甚高,而可远眺。阳台、洪济诸山在其东,麒麟、芙蓉、凤凰、双龙诸山在其西。南则鸿山、南太武,北则小文圃、天马、美人。或近在岛上,或隔远水。四围环拱,苍翠可挹。面嘉禾海,一碧际空,俯若可饮。山多怪石,可骑、可坐。东南有池,广亩许,可鱼。余甚乐之。戏度其地,以为园。谓胜岛上榕林快园也。拟置亭山顶,曰“观海亭”。为轩山平处,曰“向日轩”。傍竹为榭,曰“幽篁曲榭”。临池为堂三间,曰“延青伋白之堂”。山有石,高耸奇丑,俗呼魁星石。以轩对之,曰“对石轩”。又有石稍平,民登此呼冤,题曰“肺石”。而未得园名。问老役:山可买诸?役曰:山,官山也。下有彭、池、陈三姓茔,遂为三姓山。前官广西李大人购之,千金不得。……是山虽不为吾有,而意中之园未始不为吾有也。因名之曰“侨园”,且为之记,以贻后之人。</h3> <h3>(三)周凯在图册《闽南纪胜十二景》中,又为“侨园寄兴”一画作跋:</h3><h3>道署在厦岛魁星山侧,辛卯夏雨垣圯,举步可涉,与朋僚游焉。山多怪石,众峰环列,面临漳海,一碧无际,俯若可饮,予以意度为园,作侨园记。——《侨园寄兴》一画:</h3> <h3>下图:同治十年辛未仲秋(1871)潘骏章题刻:山林逸趣</h3> <h3>(四)此后经年,厦门遭遇兵火,道署也难逃劫难。魁星山日渐荒凉,荆棘丛掩。同治10年(1871),道台“潘骏章”见这里岩奇木古,风景幽然;登山登眺,胸臆廓然。于是让人开山辟路,栽花种树,魁星山就成了公余时休闲之处。潘骏章在山石题刻“山林逸趣”,又将辟园之事刻在山石之上:</h3><h3>咸丰己未(1859)秋.余由延调此,仍借海关署办公,官廨逼仄不堪。至同治癸亥(1863)英人归还旧署,体制已非。时观察曾公鸠资建复,规模壮丽,洵有功也。辛未岁(1871年)余重临斯土,闲历后垣,见岩奇木古,扳危登眺,胸次廓然,惜为荆棘丛掩。爰命工辟之,栽花引路,扫石留题。公余之暇,聊助逸兴云。然应点缀之处尚多,姑置以待。</h3><h3>同治十年(1871)仲秋月.皖泾潘骏章志.</h3> <h3>如图:潘骏章辟园记事题刻:</h3> <h3>———〈湖北荆楚馆.曾宪德蜡像〉———</h3><h3>(曾宪德生平事迹.另一美篇单独介绍)</h3> <h3>(五)“曾公”即湖北京山人“曾宪德”。潘骏章之前曾宪德就将“弎巡鹭江”镌刻魁星山上。他在厦任道台时间并不长,但却是次数最多的一个。民国《厦门市志》记载,曾任职兴泉永道时分别是同治2年.4年.7年(1863--1865--1868)。曾宪德将“弎巡鹭江”一式二份刻在魁星山和白鹿洞。</h3><h3>同治2年(1863)曾宪德初任道尹时,英人才将道署归还原主。收回道署后把洋人改建的洋楼削平,集资新建“还珠堂”。曾宪德专门撰《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立于堂前:</h3> <h3>1991年在厦门市委、市府食堂原址发现一个被砸成数段,且埋于地下的残碑《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此残碑被市文管部门修复后立于新图书馆旁,并建碑亭予以保护。</h3><h3>此碑落款:钦赏花翎.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驿传兵备道兼兴化水利实务.京山曾宪德撰书。此碑立于“同治三年岁次甲子秋八月吉旦”(1864年)</h3><h3>——注:(碑文驸美篇最后,作资料参考)<br></h3> <h3>厦门市政府修复“重建兴泉永道碑”记事</h3> <h3>曾宪德《弎巡鹭江》题刻:</h3><h3>“清同治六年(1867)岁次丁卯孟秋月”</h3><h3>款署:“观察使者楚北曾宪德识”。</h3> <h3>人生坎坷路,前程无坦途。</h3><h3>跌宕大起落,官场何险阻?</h3><h3>名利陌上花,声誉草头露。</h3><h3>去留作笑谈,冷眼看宠辱。</h3> <h3>曾宪德在“白鹿洞”题刻的“弎巡鹭江”</h3><h3>(在同一年间,却分两处留题刻!)</h3> <h3>(六)随后,曾宪德即被朝廷免职,“开缺送部引见”。没等动身,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了漳州,厦门告急。曾宪德以“察办厦门军务”名义,被留了下来。其实走耶留耶,全凭左宗棠一句话。同治初年(1862)左宗棠出任闽浙总督,想要整顿福建吏治。听人举报代理延建邵道的曾宪德,同治元年(1862)处理流寇粤贼李阿四匪乱不力。虽能准确预测军情,但“有料贼之明而无制贼之效”;所派防剿大员,胆小迁延,贻误战机,曾却不严加责罚,也不择人更换。左便用“办事诸多诿卸,才识均庸”罪名,建议将曾宪德免职,给吏部重新安排工作。</h3> <h3>(七)曾宪德还没走,李世贤就来了。厦门的洋人有些开始不安分起来。英国驻厦领事柏威林私下潜入漳州,左宗棠认定此举就是在向李示好。除了向英国大使提出抗议外,左宗棠也只能依靠自己解决这外交难题。他首先想到的是“离间计”,既要阻断英李联系,最好又能收服柏氏为自己服务。而首选人物,左宗棠想到了曾宪德。曾前些年就与柏威林有过往来,柏氏对他还是满信服的。而曾宪德说也争气,摇动着三寸之舌,竟然让柏威林有反悔之心,同意不再与李氏联系,并一同禁止洋人联络太平军,禁止洋船驶往漳州。如有洋船胆敢违令,准许开炮轰击。而漳州的李世贤,听说柏威林变卦,找来三个投靠他的洋人,以试验炮弹失败为借口,将他们给杀了。双方从此彻底翻脸,左宗棠也解除心腹大患。</h3> <h3>(八)接着,曾宪德又协助水师查获接济漳州太平军的名为“古董”的英国火轮船一艘,俘获洋人多名。左宗棠也算赏罚分明,再次上奏朝廷,赞扬曾“熟习地方情形,人甚明干”,说这人“一则人才可用,一则中外情形熟习”,可以将他“以道员仍留福建补用,并赏加按察使衔”。曾宪德到此总算洗白了,但同治对左宗棠的出尔反尔却心生疑窦。但左毕竟是朝廷重臣,又新败了漳州太平军。在左的一番辩解之后,不再追究其识人之误,曾宪德顺利回任代理兴泉永道。</h3><div>对曾的官品,其实民间并不看好。同治5年(1866年)流传的《闽省近事竹枝词》</div><div>“又二十二首”,写道:</div><div>斯人如果善趋承,虽挂弹章亦保升。<br></div><div>前后奏言矛刺盾,反将部议作模棱。<br></div><div>《原注》:</div><h3>前延建邵道曾宪德声名狼藉,左初入闽,闻知奏劾,嗣曾逢迎周开锡,竟邀复折保奏。</h3> <h3>(九)同治5年(1866年),朝廷要求对兴泉永道一职“于通省道员内拣员调补”。说是公开选用人才,其实原本已有内定的人选,即福州将军英桂的胞弟英朴。当英桂还在那里羞答答地请示要否回避时,左宗棠已经公开力挺曾宪德了。他的荐语是:“该员年壮才明,安详干练,治匪缉盗,动合机宜。其于中外交涉事件,尤能措置允协。以之请补兴泉永道,实堪称职。”厦门的官员是肥缺,多少人寤寐求之。得其职位,自然也引出多少的忌恨。</h3><div><br></div><div>同治6年(1867)秋,曾宪德兴奋地在魁星山和白鹿洞刻下“弎巡鹭江”,而海峡那头英国商人和台湾官府就“樟脑专卖”闹起了争端,最后发生武装冲突。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英桂、福建巡抚卞宝第紧急命令曾宪德“带印渡台,确查妥办”。曾宪德飞渡海峡,与英国领事吉必勋紧急交涉。谈判未果,英国兵舰就直接攻击并占领安平城。在“炮舰政策”威胁下,清政府又一次重蹈签约妥协覆辙。事件以废止樟脑专卖、赔偿英商损失等而告结束。是为“樟脑战争”。<br></div><h3>——下图:周莲题刻的“万壑云根”.</h3> <h3><font color="#010101">(十)曾宪德题刻的旁边,是光绪24年(1898年)道尹周莲的题刻“万壑云根”。周莲,字子迪,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21年至24年(1895--1898年),任兴泉永道(其间代理过省按察使)。此时的厦门浊流遍地、乱象丛生,《申报》有所报道:会匪胡明山等以烟寮客馆为萑苻之泽,四出各乡恣意抢劫。经周子迪观察拿获其党三人就地正法,各匪皆知畏懼避匿外方。市间稍安谧。……《光绪23年3月22日》(1897年)厦门同安各处久无雨泽,不仅早禾难以播种,即河水井泉亦虞枯涸。奸侩居奇垄断,米价顿增。百米每洋银一元只买二十六斤。周子迪观察访悉其事,饬传米商某甲等,谕令平粜。并将居奇之某乙等究责。似此雷厉风行,民间或不至数米而炊乎。《光绪24年(1898)闰3月17日》漳州道出有示谕,禁止运米至厦。盖恐奸商贩运至外洋也。于是厦门米价更觉飞涨。每洋一元,仅粜九斤有零。米商犹不肯多粜,只能售于一石而已。周子迪观察慨民食之艰难,因即移请汀漳龙道荣观察弛禁,并请厦门海关税务司谕禁轮舟载米出口。未知漳州道能否视泉州同安之民如秦越否?(光绪24年闰3月17日)</font></h3> <h3>周莲(字子迪)照片</h3> <h3>周莲所题:“石瘦.松肥.云痴.鹤老”,</h3><h3>经过查询资料,谨作参考典故:</h3><h3>1、这句出之临摹 范曾 人物 国画 :</h3><h3>“山径人迹少渐松 肥石瘦云痴鹤老”.</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2,、《石瘦》 “此石灵秀,石瘦有骨”。</span></h3><h3>一个“瘦”字,点尽绉云峰风流,概括奇石给人留下独特美感。清代杰出鉴赏家李渔是位钟爱顽石奇石玩家,他说:“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灵石壁立当空,孤立无倚,所谓瘦也”,一语道尽文人对于奇石灵物独特价值评判。</h3><h3>3、《鹤老》鹤龄长,比喻有道者、隐逸者年老。 唐 代柳公绰 《赠毛仙翁》诗:<br></h3><h3>“中有含真客,长为不死人。</h3><h3>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h3><h3>宋 代苏辙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br></h3><div>“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 </div><div>清 王昶 《忆旧游》词:</div><div>“鹤老高人去,賸鸟啼松迳,梅卧苔栏。”</div><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4、《云痴》清代一学者,为探求庐山云雾奥秘,曾在庐山大天池观看云海百天。他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的庐山云雾“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可见庐山云雾多么令人心醉。</span></h3> <h3>(十一)厦门街道狭隘,粪秽满途。每至秋夏之交,浊气上蒸,酿成疫气。当周子迪方伯握道篆时关心民瘼,设立清道局,派令夫役按段清除。兹复由厦防同知张司马示谕居民铺户,每日辰巳之前一律将秽物倾诸门外,以便夫役按段扫净,如违科罚不贷。《光绪26年(1900年)9月24日》</h3><div>在这时,要当个好官员还是很不容易的。直到周莲离任后的光绪29年(1903),《鹭江报》还有题为“民不能忘”的文字:<br></div><h3>厦门民风历来愈坏,塗崎、山仔顶一带赌场盛设,娼寮复四处纷列。地方官均不之禁。近有少年一党,头包乌绸布,身着短衣窄裤,挨肩唱歌,沿街如醉如狂。或吃物不给价值,或露刃杀人。数年来劫案迭见,大半出自此辈。地方不知何日始得安静。忆前道周莲、恽祖初二氏在厦时,夜间辄亲自微服出巡。于印委各员尤严申训诫。此风顿绝。自周恽去后,始复猖獗。宜乎,民间之怀思周恽不置。(《鹭江报》光绪29年)</h3> <h3>(十二)光绪26年(1900年)署理兴泉永道的徐兆丰,(字徐乃秋)也面临着与周莲同样的城市管理难题。《申报》又有报道:</h3><div>福建兴泉永道徐乃秋访闻厦门时有会匪散售逆票。遂将为首之胡国堂拿获刑讯,而其党□云程、朱邦国、彭炳南等依旧私设逆会,煽惑人心。因于日前札饬厦防同知立派公役四出严拿。一面示谕被惑之人,果能将票缴呈,许其悔过自新。(光绪27年1月22日)<br></div><div>新正初四日兴泉永道徐乃秋观察面谕厦防同知张司马,凡遇歹人沿街赌博,一律驱逐,如违拘案严办。并出四言告示遍贴通衢。无如刘盘龙一流人视禁令如弁髦,曾不稍知悛悔。至初六日,司马拘获赌棍十余人,带回署中,升堂研讯,分别责释。(光绪27年1月27日)<br></div><div>厦门五方杂处,痞棍繁多,往往拜会结盟,带刀持械,横行不法,鱼肉善良。闾阎畏之,无不侧目。道宪徐乃秋恶之,访悉著名痞棍二十余人,开单饬厦防厅按名缉捕,务获严惩。《光绪27年(1901年)2月14日》<br></div><h3>贫民偶患疾病,无力延医,偃卧床褥间,因而羽化。此亦大可伤也。兹经道宪徐乃秋观察延屠汉槎二尹来厦,设立官医局,施诊贫民,人皆德之。(光绪27年2月14日)</h3> <h3>————〈徐兆丰(字乃秋)像〉————</h3> <h3>(十三)徐兆丰,字乃秋,号癯道人,江苏江都(扬州)人。在厦时间也就三个来月(1900年)。大概是他在魁星山题刻“鸿雪”的原因。“鸿雪”出自“雪泥鸿爪”,苏东坡曾有诗句与徐兆丰题刻意境相同:</h3><div>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br></div><div>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br></div><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徐兆丰工诗善书,尤擅画梅。去厦前留画作别,诗人林鹤年和之以诗:</span></h3><div>折取梅枝作柳枝,送君难是别君时。<br></div><h3>披图我作甘棠拜,留与行人话去思。</h3> <h3>————〈姚文倬像片〉————</h3> <h3>姚文倬(字稷塍)号谭庐,浙江仁和县人。清朝官吏。1890年(光绪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光绪二十年(1894)出督云南学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福建兴泉永道,驻厦门。善于外交,与日本领事馆巧以周旋,日领无法得寸进尺,如陈正龙案、本愿寺案等。后补福建提学使。辛亥革命时回原籍。</h3> <h3>(十四)如果说徐兆丰题刻的是自己经历,而光绪31年(1905)底,履任的姚文倬“静观”题刻,说的却是自己的心境。</h3><div>姚文倬(又作文焯),字稷塍,号蟫庐,浙江杭县人。姚性情“遇事和衷,不卑不亢”,这种温吞水的性格容易被人接受,洋人也不例外。姚文倬在厦门任职,也是不足半年的时间。其行迹《申报》略有记载:<br></div><h3>道宪姚观察查得厦地著匪计有六十余名。札饬厦防同知原司马一一榜示姓名,谆谆训诫,倘能改过自新,免遭法网。否则须严拿到案,尽法惩办。《光绪32年(1906)》</h3><div>厦门拟办警察,因经费缺乏,未能就绪。现因匪棍充斥,劫案叠见,前日兴泉永道姚观察特谕厅尊原司马先设缉捕东西两局,以资保卫。日前已经开办,惟厦门地方辽阔,所设两局不敷缉暴,故拟于中路再设一局。(光绪32年3月26日)<br></div><h3>厦门自初四日以来,每日地震。痞棍乃造谣惑众,谓地震须建醮迎神,方可保全安宁。向各处捐钱索费。事被姚观察访悉,即出示严禁。《光绪32年(1906年)》</h3><h3>厦门中学堂前经道宪姚观察出示招考学生,定于二月初五日开学。迄今两月报名入学者,只有八九名,故开学之期仍未定也。(光绪32年4月3日)</h3> <h3>(十五)姚文倬是新派人物,后来任福建提学使又有倡办福建图书馆之举。可惜也是官声不佳。光绪23年(1897年)姚在云南当学政,被评为“守不能洁”。例子之一,就是当地富商王鸿图学识浅陋,写个文字都要靠枪手。姚却想要让他“拔贡”,即选拔入国子监。拔贡本应是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姚文倬此举引得舆论哗然,被人诋为“通关节”。辛亥年(1911年),在福州学政位上的姚文倬见时局动荡,就提前交代手下将学署的四五万元存款秘密汇往上海。满清一垮台,姚文倬立即逃遁,用这笔钱在上海河南路创办商号“老九和绸缎局”。</h3> <h3>(十六)也就在同一个辛亥年(1911年),厦门道台“庆蕃”也登上魁星山,并留下题刻“峭碧”。“峭碧”一语,可能源自李白的《寻雍尊师隐居》,其诗曰:</h3><div>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br></div><div>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br></div><div>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br></div><h3>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h3><div>多么超凡脱俗、自在逍遥。不过数月之后,庆蕃实在潇洒不起来了。年底有消息:<br></div><h3>大量革命党潜入厦门,两天内将会举事,首先要杀道台庆蕃(满人)。故道台逃到海关监督船上,目下无军舰停泊,人心惶惶(《武昌起义前后在华日本人见闻集》)。庆藩逃走后,总督调章景枫署理兴泉永道。章景枫到厦次日,厦门宣布光复。“峭碧”成了厦门题署清朝年号最后一处题刻。</h3> <h3>——————〈庆蕃画像〉—————</h3> <h3>“石欹岑曲”.是乙丑中秋“侯官吴山”题.</h3><h3>乙丑年是民国14年(1925).按时间算是福州侯官县“吴山”,在厦门任职时题刻。</h3><h3>史料:侯官县是福建旧县名,历史辖境大致为今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闽县分辖为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至于“吴山”官职,看下面《补遗》:</h3> <h3>《关于吴山、杨遂任职情况补遗》:</h3><h3>1924年闽(福州)海军占据厦门后情形:</h3><h3>“海军接管了(厦门)地方一切机关,地方主要官员都是由姓杨、蒋、吴的人担任,因为姓杨的是杨树庄家族。姓蒋的是杨树庄妻族,姓吴的是杨树庄的母族。</h3><h3>如厦门道尹由司令部秘书长吴山兼任,警察厅长杨遂,思明县长杨寿图,电报局长蒋揆,海关监督王君秀,副盐运使苏苍,水警署长林又新,二五税局长杨裕聪,盐务局长蒋质庄。</h3><h3>其他如烟酒、印花、大小捐的局所,乃至于船牌捐、菜馆捐、妓捐和五花八门的苛捐杂税的主管人,也大多是姓杨、姓蒋、姓吴的。当时省里以及厦门有一句流行的话,说‘厦门是杨、蒋、吴的天下’”,官员们都是1924年后任职的。</h3><h3>由此可见,“侯官吴山”兼任兴泉永道尹,同时也是闽海军司令部秘书长。</h3><h3>厦门警察厅长杨遂,也是杨树庄家族。</h3><h3>(杨遂题刻了“园中象外”四个字。)</h3> <h3>杨树庄任福建省主席后,林国赓任市长</h3> <h3>《石欹岑曲》意:石歪斜,山弯曲。</h3><h3>欹曲qī qǔ(音:崎岖)基本释义:</h3><div>(1).弯曲;歪斜。《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坐桥上仰观之,崖隙欹曲,泉如从云叶间堕出。”</div><h3>(2).犹曲折. 唐.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h3><div>“每自诲其心曰:以若之不俊不明,而又使欲恶欹曲攻於内,且决事于冥冥之中,无暴扬报效之言,不忿行私,易也。”</div><h3>(欹曲:意在心境、意境,用心良苦!)</h3> <h3>欹曲参考《病梅馆记》清代:龚自珍 原文:</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石欹岑曲:欹曲,音崎岖qiqu。联想以梅花喻“欹曲”,可见吴山用心良苦!)</span></h3> <h3>联想梅之“欹曲”,人生之路何不欹曲?</h3> <h3>鉴赏体会心得:历代摩崖石刻,都具有深奥寓意和含义。每个字句都可能是历史典故故事,也可能是寓意极深的人生哲理。因此我们不能单从字面解释,也不可片面的解释具体事物。有些名人诗句,本身就是描写自身心境隐秘。甚至有些名言诗句,可能成为永远难解之谜。感慨:阅览一遍魁星山,相当于读过半部厦门近代史!</h3><h3><br></h3> <h3>魁星山顶上有题刻“園中象外”,落款是:丁卯夏“杨遂”。“丁卯”是民国16年(1927),当时杨遂是旧厦门警察厅长。</h3> <h3>旧厦门公安长杨遂照片</h3> <h3>另外查考万石植物园内“打虎洞”题刻,是民国十四年(1925)“杨遂”所留。因此推算杨遂于丁卯年夏(1927)题刻“園中象外”。</h3> <h3>魁星山顶六角亭.为“观海亭”(崎山亭).</h3><h3>“观海亭”:四围环拱,苍翠可挹。面嘉禾海,一碧际空,俯若可饮。山多怪石,可骑、可坐。东南有池,广亩许,可鱼。余甚乐之。戏度其地,以为园。谓胜岛上榕林快园也。拟置亭山顶,曰“观海亭”。</h3><h3><br></h3> <h3>“万壑云根”底下镌刻“博爱”二字,署名“童杭时”。记录他于1935年来厦门视察,偕友游览公园:“民国二十有四年莫春,余来厦视察司法许院长家栻,李院长治水邀余与许君同游斯园。想起民六护法之后,总理有题博爱赠余,爰题此以留纪念,枕溪童杭时”。</h3> <h3>童杭时(1877—1949)字暄甫,号愚隐、枕溪,嵊县(嵊州)下王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杭州之役。1912年任浙江法政学校校长。1913年后赴日学习法政,1917年回国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此后一直在司法界工作。历任最高法院民庭庭长、福建高等法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在重庆重组光复会,为副会长。</h3> <h3>1923年,孙中山为革命志士童杭时、童济时的父亲童洁泉老人写过祝寿诗:<br></h3><h3>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h3><h3>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h3><h3>王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h3><h3>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h3><h3>《祝童洁泉七十寿诗》《孙中山全集》</h3><h3>〈孙中山为童杭时题“天下为公”匾〉</h3> <h3>福州于山醉石亭“誓雪国耻”四字摩崖题刻,也是童杭时,于1936年在戚继光抗倭胜利纪念地镌刻,发出抗日誓言。</h3> <h3>1907年徐锡麟在安徽举义,壮烈牺牲。秋瑾在浙江起义,也英勇就义。童杭时突围后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1911年9月参与攻克杭州,1912年童杭时任浙江共和法政学校校长。</h3><h3>童杭时又去日本,跟随孙中山革命。并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获法学士学位。1917年回国,随浙江护法军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期间经常与孙中山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并任大理院院长。1924年冬任浙江省实业厅厅长,创办闻名国际的西湖博览会。</h3> <h3>《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h3><h3>同治二年(1863)夏四月.</h3><h3>英人归我兴泉永道署.冬宪德奉命观察是邦.</h3><h3>时台匪跳梁军书旁午讼狱繁.</h3><h3>与驻部小衙门行轅治事.日不暇给.</h3><h3>每坐堂皇听断观者.如堵墙拥挤及公座.</h3><h3>诸绅士僚属以地湫隘.请就旧署改建.</h3><h3>窃念厦门蕞尔地岁输常税革税洋税推广.</h3><h3>~金数十万金加以劝捐频.仍何忍以兴筑重.</h3><h3>为市廛困.既而思巡道内辖二府一州.</h3><h3>外控西南诸番.为全闽保障不可不尊体统.</h3><h3>而肃观瞻因勉循其请.捐廉倡之.不数日.</h3><h3>士商好义者捐宾钱六千五百八十二两零.</h3><h3>三年四月初三日召工削平洋楼营.度地势</h3><h3>坐向仍旧.而闲架规模加宏敞焉.</h3> <h3>工甫毕旋,奉命入觐目思道署.</h3><h3>自雍正五年.总督刘世明奏准.以分守兴泉道.</h3><h3>满云鹔兼衔巡海改驻厦门.建署十二年.</h3><h3>兼辖永春州.延至乾隆四年始竣工.</h3><h3>是时巡道为朱叔权.乾隆三十二年加兵备衔.</h3><h3>五十九年巡道德奉复行葺葢(盖).</h3><h3>嘉庆二十年倪琇再加改拓.</h3><h3>道光十一年巡道周凯又加修葺逯道.</h3><h3>二十五年总督刘韵珂巡道.恒昌貰于英改洋楼门.</h3><h3>今始重建.虽物之废兴.若有数存于其间.</h3> <h3>然我朝于弹丸一岛之地.武则命提督率五营弁兵守之.文则移巡道同知驻焉.其所以锄抚斯土者.至隆极重.则道署旧制之复新规之扩.</h3><h3>不可谓非时政之急务也.若谓旧署地嵚垣.</h3><h3>而木阴翳偷政事之余闲.选园林之幽胜.</h3><h3>区区之心则所未安.谨记之以告后之君子斯役也.</h3><h3>总其事者.厦防同知俞林署水中营.</h3><h3>添将陈允彩在藉道衔浙江试用.</h3><h3>知府苏瑞书蓝翎同知衔.</h3><h3>前署广东高州通判孙长龄五品衔.</h3><h3>前建宁县教谕陈骏三五品衔.</h3><h3>训导沈志中监工者.水提前营守备陈世荣.</h3><h3>右营守备黄安标.后营千总曾文章.</h3><h3>左营千总郑振彊.右营把总梁天骥.</h3><h3>左营外委孙长年应得并书其捐貲姓名.</h3><h3>另勒于石.</h3><h3>钦赏花翎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驿传兵备道.</h3><h3>兼兴化水利事务.京山曾宪德撰并书.</h3><h3>同治三年岁次甲子秋八月吉旦立.</h3><h3>(以上碑文个别异僻字难查,用~代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