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元月26日石头城迎来了南京大雪后的第一缕阳光。踏着皑皑白雪置身于银装素裹的石头城,欣赏金陵霁雪。</h3> <h3> 石头城,简称石城,也是南京的别名之一,,与钟山(紫金山)形成一东一西,遥相呼应的态势,相传诸葛亮论金陵形式云:“钟阜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此后“虎踞龙盘”便成为南京形势的专用形容词,并以此表达地势的险要,称颂她的雄伟。</h3> <h3> 石头城城墙的最高处,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岩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被称为“鬼脸城”</h3><h3>在“鬼脸”对面约20米处,有一段长约30多米的长方形水塘,当风和日丽,湖面平静如静,鬼脸倒映在湖中异常清晰,故此塘称为镜子塘,这就是传说中的“鬼脸照镜子”。</h3><h3><br></h3> <h3> 大雪之下,倒映在湖里的鬼脸就是白色的胡子了。</h3> <h3> 湖边景色粉妆玉砌,宛如仙境</h3> <h3> 漫步石头城下,不仅赭红色卵石墙基清晰可见,而且还能看到历代在岩墙上增砌的城砖。据地质学研究,这里的岩层是距今大约1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浦口组地层,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h3> <h3><h3> 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石头城依山而筑。</h3></h3> <h3> 清凉门<h3>明代南京内城十三座城门之一,因坐落在清凉山得名,坐东向西,现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构成,城门楼上的城楼已经不存在,城顶上存留一块绞关石,上凿有两个绞孔,瓮城呈半圆形,正对城门,坐东朝西。<h3> </h3></h3></h3> <h3><h3> 清凉门城门原由一道瓮城、两道城门组成。明洪武六年(1373)六月,该门设兵马司扼守。洪武十二年三月,改称清江门。据史载,该门建成不久,即被堵塞,600多年没有使用。</h3></h3> <h3> 大雪后的城墙尽显六朝古都的厚重风韵</h3> <h3> 登上城墙</h3> <h3> 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石城霁雪</h3> <h3> 玉树琼枝,美不胜收</h3> <h3> 素裙白钗 娉婷婀娜</h3> <h3> 粉妆玉砌 真丝银纱</h3> <h3> 赤壁之战后,孙权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当时,石头城为孙吴水师的总部,江泊常有上千艘船只。城内建有石头仓库,用来储存粮食、兵器等物资。</h3> <h3> 城西最高处建有孙吴的烽火台。据说一旦发现敌情,在烽火台一举烽火,半日内即可传遍长江沿线。石头城地势险峻,自古就有“石城虎踞”之称。以后由于长江河道逐渐西移,石头城的军事价值有所减弱。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兴建城墙,此处石头城便成了南京城墙的一部分。如今石头城已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古迹,也是南京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h3> <h3> 拾级白玉阶</h3> <h3> 俯视镜子湖</h3> <h3> 秦淮河畔石头城下</h3> <h3> 冬雪压枝枝更俏</h3> <h3> 问君缘何为难事,一夜之间变白头?</h3> <h3>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h3> <h3> 银装素裹 分外妖娆</h3> <h3> 白雪压枝枝欲坠,一世相与不了情</h3> <h3>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h3> <h3>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h3> <h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h3> <h3> 下雪啦,你妈喊你回家啦!</h3> <h3> 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