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武功镇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老县城所在地,地处关中西腹部,东距西安84公里,西距宝鸡92公里,紧邻杨凌农科城,历史悠久,文物荟萃,交通便利,贸易繁荣,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为陕西历史重点名镇之一。</h3> <h3>古镇历史文化</h3><div>武功原为古有邰国,是炎帝后裔姜姓的封地。四千多年前,我国农业始祖的后稷就在这里诞生,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新的辉煌,这里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div> <h3>姜嫄墓</h3> <h3><font color="#ed2308">报夲寺塔</font></h3><h3>武功镇作为武功县(郡)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自古就是有邰圣地,王者封土,隋唐辅京,不仅风景优美,物华天宝,且人杰地灵,圣哲辈出。尧封后稷于邰,其历史可追朔到七千年前先民“聚族而居”的远古时期,是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最早所置41县之一。古镇之城始建于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七月,自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到公元1958年12月武功、扶风、兴平“三县合一”时,一直为武功县城所在地,故称“武功古镇”,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姜塬圣母,农业始祖后稷,汉代民族楷模苏武,东晋才女苏若兰,唐代圣君李世民,父子同朝宰相苏瑰,苏颋,明代状元康海,宋代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等都诞生在这里。诗书曾赞誉古镇“山川孕灵,笃生贤胜,人上礼让,习好农耕”,亦称其为炎黄子孙繁衍生息之摇篮。</h3> <h3>历史上,自古武功镇地处关中交通要扼,形势险要,攻防兼备,常为军事重镇,兵家必踞之地,史料载“平原控其东,凤岗翼其西,长川揖其北,沮水带其南,盖古形之圣地也,强武之国也”。</h3> <h3><b>武功镇城隍庙</b></h3><h3><b><br></b></h3><div><b>千年古镇,历史辉煌,人杰地灵,文化灿烂,这些历史名人不仅为华夏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给这里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如人们常说的《武功八景》: “姜塬古墓小华山,教稼立台漆水畔,苏武节碑龙门传,上阁钟声闻九天,客山晚照晒晒书卷,二水塔影两河湾,东桥花柳碧波显,报本胡燕呈奇观”享誉关中。八景之外,还有浒西庄康对山祠堂,宋代大儒张载讲学的绿野亭,杨虎城将军亲自修筑的卫星城(人称将军台)郑家坡先周遗址,明清古建筑城隍庙,关帝庙,龙王庙等。这里先后共普查出文物古迹116件,已公布国家重点文物三处,省级重点文物5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24处(件),这些遗迹无不散发着无穷永久的魅力。</b></div> <h3>武功关帝庙</h3> <h3>上阁寺大钟</h3> <h3>上阁寺庙会</h3> <h3>小华山</h3> <h3>苏武墓</h3> <h3>绿野书院(绿野亭)</h3> <h3>漆水河东桥</h3> <h3>金仙观</h3> <h3>客山晚照</h3> <h3>美阳关</h3> <h3>龙王庙</h3> <h3>历史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为期十一天的东河滩大会,商贸繁荣,享誉大西北,辐射周边,形成南有杨凌农博会,北有武功河滩会"的盛况。</h3> <h3>古镇民俗文化</h3><div>民间艺术文化:刺绣、布艺、绘画、剪纸、皮影和锣鼓、社火、高跷、走龙舞狮、跑竹马、干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管弦乐等等</div><div>饮食文化:以薄筋光、汪煎稀为特色的旗花面,以面白油大、色泽金黄、酥脆清香为特点的馇酥夹鸡蛋,以个大糖饱、外形圆润、味道香脆为特点的泡儿油糕,还有凉皮,盖地大锅盔等特色食品;</div><div>娱乐文化:社火,丢方、猜谜语、抓猫儿、翻绞绞、走银窝、伐马城、踢毽子、打太极拳,跳广场舞,跳皮筋、移手帕、摔跤顶牛等游艺活动。</div><div>河滩古会:起源于后稷教民稼穑的远古时代,先民们于每年春花秋实后的农历十一月农闲时间,来到漆水河畔,听后稷传授五谷种植技术,后来为了祭奠后稷,修建教稼台,人们带着收获之物来到教稼台附近,借机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经过数千年的演进,成为名扬西北五省区及其周边,集丰收庆典、农技交流、商品贸易、文化娱乐、会亲访友于一体的盛会,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正向省级“申遗”。</div> <h3>建设中的姜嫄水乡</h3> <h3>乘车沿西宝北线西行,一马平川,田野村庄,错落有致,一幅秦川美景。进入武功漆水河谷,站在新修的漆水河桥上,极目远眺,武功古城尽收眼底,漆水蜿蜒,绿水映带,阡陌良田,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之佳境。</h3> <h3>武功镇是陕西107个重点镇之一,也是陕西省全力打造建设的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3年被陕西省列入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名单,2014年8月成为全国重点镇,2015年8月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现正依托于民俗文化、田园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打造集旅游度假、民俗体验、文化娱乐、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