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 迷失高棉----柬埔寨吴哥古迹、柏威夏寺之旅

万东方

<h3> 在我印象中柬埔寨是一个近数十年间饱受着战乱、杀戮、贫穷、饥饿……受尽了无数苦难的东南小国,同时它又因为拥有享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千年吴哥而成为我一直向往旅行的地方。1月18日我终于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国度,前往暹粒——目睹沉睡千年的吴哥古迹。</h3> <h3> 记得还是前2年几个热爱自由行的同学就曾一起聊起去吴哥旅游的话题,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去年年底,黄莉同学(我们班的自由行达人)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有关去柬埔寨信息的帖子,瞬间就勾起了我说走就走的任性欲望,同时也立刻得到了其他几位同学的响应,很快就组成了10人自由旅行团。黄莉同学负责在网上帮大家预定往返机票、酒店住宿、包车等许多繁琐的事情,这些放在一个人身上去完成,我肯定头痛的不行,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黄莉同学🙏🙏随后我们又一同把每天旅游景点的行程路线给确定了下来。</h3> <h3> 去柬埔寨签证最常用的有两种方式:落地签和网上电子签。我还是第一次在网上申请电子签证,其实也非常简单,打开柬埔寨电子签证申请网页:https://www.evisa.gov.kh/about 按照要求一步步填写即可,并需要在网上支付36美元,然后提交,等待签证结果,一般2~3天就会有一张电子签证页面发到你签证申请时填写的电子邮件里,随后下载并打印2份(黑白、彩色均可)。</h3><h3> 所需材料</h3><h3>1、护照(入境时剩余有效期达6个月以上),白本护照也可以。</h3><h3>2、一张护照照片大小的数码近照(JPEG或者PNG格式)</h3><h3>3、一张有效的信用卡(Visa/万事通卡/美国运通卡/发现卡)</h3> <h3> 此时的南京正步入隆冬季节,而柬埔寨正是旱季季节。我们乘坐的是由南京-广州-暹粒往返的南方航空公司航班。</h3><h3> 飞机从广州向暹粒飞往,灰蒙蒙的天空让你无法区分哪里是河流,哪里是山谷。大约飞了一小时左右,我再从天空中往下俯视,宛如一片片美丽的菱纱般的浮云轻轻地飘忽在海面上,把海面装扮得恍若仙境;一幅绝美的海边建筑图案,仿佛是一块浮雕镶嵌在蓝色的海洋中;海中的小岛,时隐时现,犹如海上的仙山。碧蓝的大海与雪白的浮云让你忘却了单调与乏味,我们已经进入南亚境内了。</h3> <h3> 飞机缓缓降落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一下旋梯一股热浪滚滚涌来,我赶紧把身上的羽绒衣脱下,只穿一件体恤都感到浑身是汗,当地气温:32℃。不大的机场停机坪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散发出金黄迷人的色彩。</h3> <h3> 早就听说凡是持中国护照的游客在过柬埔寨海关时,必须给签证官员小费。入关口子只开了四个,前面几位游客小声唠叨说:把一美元夹在护照里哦,的确很快不到一分钟就顺利通关。我不想这样做,我把护照递给签证官员(男士),他打开护照望了望我,随即对我说:one dollar、one dollar,连说几遍,我装着听不懂:no、no。突然他用熟练的汉语对我说:请给一美元小费。天啊,还真有这么奇葩的事情发生,一个国家公务员公开索要贿赂,你就可以想象到为什么柬埔寨绝大多数老百姓至今依然那么的贫穷与饥饿。接机的司机早在外边等候我们,我没有办法只好递给他一美元,他随机立刻把护照还给了我。虽然钱很少,但也深深刺痛我的内心,真为这件事情所汗颜😓</h3> <h3> 旁晚时分我们就抵达位于暹粒市Mekong Angkor Palace hotel酒店,酒店装潢洋溢着浓浓的柬埔寨风情,酒店内有一个室外游泳池,一圈放着平躺的泳池床,颇具欧美时尚。酒店还有免费的早餐,看菜单还是不错的。</h3><h3> 酒店地处热闹的市中心,离酒吧街、老市场都不到一公里,马路上跑的几户是清一色日本二手车,以及大量的当地特色tutu车。马路两边一个摊位接着一个摊位,卖着当地的烧烤、水果等。新鲜又大的椰子每个只卖一美元,比国内便宜不少。法国面包棍夹着烤牛肉再蘸上柬埔寨特有的香料酱,感觉真的很好吃,每个三美元。</h3><h3> 因为第二天就要游览吴哥古迹,我们在街上绕了一会就回酒店睡觉休息了。</h3> <h3> 第二天司机7:00带我们去吴哥游客接待中心购买3日吴哥门票:吴哥窟的门票分三种:一日票37美元;三日票62美元,可以选择连续三天或一周内任意三天参观;七日票72美元,可以选择连续七天或一个月内任意七天。必须自己买票,当场拍照,照片就印在门票上。每天下午16:30开始卖第二天的门票,买好门票17:00后即可进入景区,门票期限从第二天开始计算。</h3><h3>持门票可以参观所有位于暹粒地区的吴哥古迹,但不包括崩密列、荔枝山(Phnom Kulen)和洞里萨湖上的参观项目。景区内随时会有管理人员查票,一旦发现无票者要罚80美元。门票丢失不补。</h3><h3> "小圈"、"大圈"、"外圈"是游览吴哥窟的三条常规游览线路。这样的线路是公认最少重复、最省时间的,而且恰好可以各在一天时间内完成。</h3> <h3> 从吴哥游客中心买完3天通票后,我们先出发进入吴哥通王城,整个王城有五个门,四个通向巴戎寺,还有一个通向皇宫,我们选择从南门进入。城门前有一个宽大的城桥,护栏则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搅拌乳海》雕像。</h3><h3> 向着城门走去,左边是修罗,右边是阿修罗。天神修罗的表情淡定,双眼呈杏形,而恶魔阿修罗眉头紧蹙怒目圆睁。他们共同拉起缠着曼陀罗山的七头巨蟒,搅拌大海提炼长生不老药,一直搅拌了数百年。这就是描述阿修罗与天神争夺"不死甘露"的故事,同时也展示了神贪婪的一面。</h3> <h3> 南门是吴哥王城从吴哥窟到王城的主要通道,也是东南西北四门中最受欢迎的一道门,车辆与游客都要从此经过,游客都会停下来欣赏这里的风景与雕刻。</h3><h3> 一对情侣正坐在高高的大象上悠哉悠哉穿过这道千年大门。</h3><h3> 一道高墙分隔出城里城外。12公里长的城墙,是吴哥建筑中第一个防御性城墙的例子,成为了皇城与外界世界的分界线。它既是一种戒备森严的防御建筑,也是当时高棉神圣王权的象征。 当我从南门进入通往城就仿佛步入到千年的古高棉。</h3> <h3> 在通王城中,最经典的就是巴戎寺,穿过南门你就会看到高高的台阶上面座座塔尖,上面是一张张神情迥异的脸,我知道著名的高棉的微笑那张脸就藏在其中的某个地方,我好奇地希望自己能找到他。</h3> <h3> 与其他寺院一样,巴戎寺也建有三层,地狱,人间和天堂,墙上刻有很多故事的浮雕,进去后下层很幽暗而且也很复杂,黑漆漆不知通向哪里?</h3><h3> 我爬到最上层,四周围到处是一张张的脸,有的微笑,有的真说不上是什么表情,难怪看到的人会有各种各样截然不同的反应和评语。你想从其中找那张最经典的高棉的微笑,还真是件不易的事。</h3> <h3> 我站在其中的一个门洞里,正好可以看到一张微笑的脸,是那么眼熟。恰好几位台湾游客在导游的引领下也来到了这个洞口,导游告诉台湾游客:这就是那张号称高棉微笑的脸,还整算我运气,一下子就找到了高棉的微笑。</h3><h3> 他的确很美,嘴角高挑笑的非常灿烂,在介绍吴哥的各类书籍中,吴哥的标志性图片就是这张脸。那个微笑,安详而神秘,一眼就能让人浮躁的内心淡陌平静。你会仿佛觉得整个时空都静止了,甚至回到了一千年前。</h3><h3> 据说高棉微笑就是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或许他要的就是这样永垂不朽,为的就是要让后人都记住他吧。</h3> <h3> 巴戎寺庙由吴哥王朝的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主持建造,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为概念,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则代表大海,中央磊磊环叠的玉米型佛塔则代表须弥山,该寺是古吴哥王朝在雕刻、绘画与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集大成者,将当时人们的信仰、生活、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四周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h3> <h3> 穿行在众多佛塔间,无论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这样巨大的头像居高临下在俯视着你,那带笑的眼睛时时刻刻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那丝威严顺着阴冷的石壁也会让你略带有一丝丝寒意。</h3><h3> 我在巴戎寺的佛塔间转了许久,一种神秘感悄然无声的慢慢浓浓起来,我想不仅仅是我,每到暹粒的人应该都会如此。那破败的石柱,那斑驳的青苔,那神秘的图腾,那精美的雕刻…这一切都强烈吸引着每一个到访之人。</h3> <h3> 走出巴戎寺后门, 旁边不远处就是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或巴本宫),它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神(Shiva)的国寺,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h3><h3> 要想俯瞰整个巴方寺,需要登上它的第三阶平台,台阶陡峭到令人惊叹,如果两边没有扶手,估计我是没有力量攀登上去,巴方寺的台阶是整个吴哥寺庙群里最陡的一段。</h3><h3><br></h3> <h3> 巴方寺是一座须弥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个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它比其东南方巴扬寺中央的金塔还要高。铜塔的最高点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中心,巴方寺是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每一个国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点,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h3> <h3> 元朝使者周达观曾在他的《真腊风土记》这样记载的巴方寺: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h3> <h3> 通往主寺有一条200米长的砂岩制石桥(也有人称为通向巴方寺的红地毯),桥下由三排圆形矮石柱支撑,石桥两侧曾是水池,现已干枯,只留下绿草坪。</h3> <h3> 在巴方寺,如果游客着装露出肩部和膝盖以上的腿部会被视为对神灵不敬,禁止攀登主寺。</h3><h3> 巴方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大的智力拼图。这座庙宇是EFEO修复工作的重点,后来柬埔寨爆发内战,修复工作被迫中止长达25年之久。人们在修复过程中使用了原物归位法,将寺庙拆分成若干部分,但在红色高棉执政时期所有记录都被销毁,摆在专家面前的是一幅全世界最大、最复杂的智力拼图,单30万块500-2000公斤巨石的登记造册就持续了4年。1995年,EFEO重新开始修复工作,经过10年的努力,拼图被奇迹般地复原为巴方寺的大概模样,2005年巴方寺重新对外开放。</h3> <h3> 从巴方寺后门出来,继续往北走,穿过一座高高的塔门,再往东走不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宫殿。</h3> <h3> 空中宫殿(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後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空中宫殿的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须弥山造型来自印度神话。空中宫殿虽然不如吴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吴哥寺的前身,它包含著吴哥窟建筑艺术中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h3><h3> 目前空中宫殿已不让游客攀登,游客只能在前面经过时看看而已。</h3> <h3> 在空中宫殿东北约二百米处,斗象台台阶之上的王宫遗址,现在仅仅看见一道石门孤立地站在原先的位置上,木结构的宫殿已不复存在。 走出王宫遗址的石门就到了斗象台。</h3> <h3> 斗象台为十二世纪晚期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巴扬寺式(Bayon)建筑,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斗象台是吴哥王朝时代国王举行庆典仪式的地方,同时也是国王的阅兵台,是吴哥古城中最大的一个广场。在吴哥时期这里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斗象大会,斗象中胜出的大象会成为国王的坐骑。现在也是游客换乘中心,这里停满了中巴和"突突"车。</h3> <h3> 1月的柬埔寨天气炎热,又是他们的旱季季节,中午顶着烈日,也是拍照最忌讳的时间,于是我们回酒店吃饭休息,下午3点钟再游览吴哥古迹的精华——吴哥窟。</h3><h3> 吴哥窟(Angkor Wat),又名吴哥寺,位于'暹粒'以北约6公里处,长1.5公里,宽1.3公里,因占地面积比吴哥通王城小得多,俗称小吴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它与中国的长城、印尼的婆罗浮屠、埃及金字塔被称为东方四大奇迹。</h3> <h3> 吴哥窟的四周有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h3> <h3>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h3><h3> 大气磅礴的吴哥王城徐徐展开在你的眼前……</h3> <h3> 走出城廓回廊就会看到一个长540米,宽12米的西参道,通往主神殿,左右两边各有对称的两座藏经楼跟拍摄角度最美的荷花池。</h3><h3> 藏经阁是五个建筑里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类型,通常为独立的长方形建筑,两两一组。实际功能其实至今不明。根据目前发现的石碑记载,吴哥窟的藏经阁是在建筑大型神庙的设计阶段规划和讨论的场所(所有石门都是封闭的,这两处藏经楼都是日本负责修复的)。</h3> <h3> 这个池子就是看日出的最佳场所。</h3> <h3> 吴哥窟的第二层和内层画廊由另一个十字形平台(也是后加入的设计)和两侧的藏经阁连接。从第二层以上,飞天女神大量现于墙上,单独或成群出现,最多可达四个一组。第二层回廊长115米,宽100米,最初可能为了象征须弥山周围的海洋而蓄水。每一边有三组台阶通向内层画廊的角塔和门楼。陡峭的阶梯象征了进入众神之国的艰难。</h3><h3> 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是大量装饰,这也是吴哥窟极富盛名的原因之一。装饰的主要形式是浅浮雕带。外层画廊的内侧墙壁上是一系列大尺寸的浅浮雕,刻画的主要是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场面,海姆称它们为"已知最伟大的直线排列的石雕"。</h3><h3> 欣赏浮雕应从左至右。八幅大型浮雕之中,以西面的两幅、南面左翼以及东面左翼的浮雕最精彩。</h3> <h3> 吴哥窟中大量装饰着阿普沙拉(apsara)和飞天女神,在当前的研究目录中记录了超过1,796个。吴哥窟的建筑师们用小型的阿普沙拉形象(30-40厘米)来装饰廊柱和墙壁,用较大型的飞天女神形象(全部都是约95-110厘米的全身像)更显著地装饰寺庙的每一层从入口亭到高塔顶。</h3> <h3> 飞天女神是吴哥窟风格的标志,考古学者马夏尔认为它们都是以吴哥时期女性的实际穿着风格为基础的。</h3> <h3> 这是一座非常典型、同时具有镜像对称和旋转对称的布局,让人产生一种莫大的吸引力。其建筑布局十分均称,富有节奏。表达了一种和谐、一种美感、一种秩序。</h3> <h3> 橘色的袈裟、心中的信仰,佛龛的背后,廊道的尽头,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才是庙宇里的精灵。</h3> <h3> 吴哥窟共有三层回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各回廊的每个基点上建立廊门,上中两层的回廊,四隅设置塔门,每层塔门的四座宝塔,中央宝塔形成五点梅花图案。由于寺庙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层须弥座的位置,并非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为西边画廊留出更多空间; 因为同样原故,西边的台阶不如东边台阶陡峭。</h3> <h3> 在吴哥寺里探寻,每往前跨过一个门框,每向上踏过一层台阶,似乎就离神所居住的"曼荼罗"世界越近,却离人间越远…….</h3> <h3> 吴哥窟:因为他的神秘、庞大、精美、沉重,我总是在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下游望,那些镜像对称和旋转对称排列的长长回廊、层叠台基、密檐石塔、外郭围墙,总是让我不明方向,最终以兜着圈子的方式回到起点。</h3><h3> 然而特别令我迷恋就是那些象串着珠子一般的直葫芦棂虚窗,阳光穿过珠帘,投下漂亮的窗影,那些久远的辉煌,穿过一扇扇窗棂、透过一道道门楣,望来,令我恍若隔世! </h3> <h3> 在吴哥窟中心塔,只有一个字能描述这匪夷所思的台阶:窄;台阶只能横放下一只脚板,陡;阶梯角度为75度,险。台阶凹凸不平且被人踩得缺陷打滑,没有扶手栏杆。在下面观望着各式各样爬上天梯的姿态,简直就是一个万国大舞台。听说曾经有个法国妇女掉下来即刻身亡,她的丈夫悲痛万分,为此特别免费安装了手扶梯供游客们攀爬至塔顶。</h3> <h3> 对于前往柬埔寨的游客,吴哥的日出似乎是不容错过的戏码,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美日出圣地"之一的地方,那各色朝霞,五重宝塔的轮廓与倒影,还有弥漫着的苏醒气息,那摄人心魄的美总是引得人们接踵而至。 </h3><h3> 这是我们第三天的旅游线路。</h3> <h3> 一早4:30我们就从酒店出发,不到5点就来到了吴哥窟景区浮桥大门,此时门还没有开,但已有一百多人扛着三脚架,手里拿着长枪短跑等候着,这些摄影爱好者多半是欧美游客。到了5:00检票后我们随着大部队朝着最佳观看日出地点走去,最佳观日出点位于吴哥窟北面荷花池的西北角,当日出时太阳正好会从吴哥窟五塔后面升起。我们第一波进入的全部占据了最前排,沿着荷花池围成了半弧形。到了6点多,荷花池已经占满了里三层外三层前来观日出的游客,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br></h3><h3> 看吴哥窟日出,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你以为需要很久的时间,可这光和影的变化往往就在一瞬间,错过一瞬也许就是错过了整个过程。</h3><h3> 天开始蒙蒙亮了起来,颜色也从紫色慢慢变得越来越红,各种奇幻的光芒在天空中出现,倒映在池水中的小吴哥像一朵莲花,正好与池中盛开的荷花相媲美,仿佛都在骄傲的绽放着这耀眼的红与炫目的紫。</h3><h3> 此刻的我,已经忘了蚊虫无休止的叮咬,忘记了游客们不消停的挤兑,甚至忘记了尘世烦恼,只想这样默默地欣赏这自然奇迹与建筑奇迹的完美融合。难怪那么多人说没有看过小吴哥的日出,你的柬埔寨之旅一定是遗憾的。一眼,只此一眼,就能惊艳你的整个旅途。</h3> <h3> 从漆黑,到深蓝,到粉紫色,再到一片金光灿烂。无数人拍下了日出时吴哥寺的魅影,各色的朝霞配上五重莲花宝塔,映衬池中的倒影,美得惊艳、美得婉约,直叫人久久难以忘怀......</h3> <h3> 吴哥窟怪异的朝向在太阳慢慢升起的时候令人产生了慑人心魄的逆光效应----五座寺塔以黑色剪影的形象,伫立于柔美的粉紫色朝霞里,倒映于镜面般光洁的荷花池水面,日出景象如临仙境。我想这也许就是国王苏耶跋摩二世绞尽脑汁令自己永世不朽的良苦用心吧。</h3><h3> 感动到几乎落泪的日出,尽管我们四点就起床等待,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的轮回。吴哥窟的日出,不正是古老智慧的质朴表达嘛。</h3><h3> 吴哥的日出日落每个季节是不同的,在雨季是看不到日出的,即使在旱季也不是每次都可遇到,后来几天内的早晨都是厚重的乌云遮住了太阳,我想这就是人品超爆的原因吧。</h3> <h3> 吴哥窟朝霞渐渐退去,太阳越升越高,吴哥寺的轮廓在晨曦中也一点一点变得清晰,随着人潮渐渐散去,周围也安静下来。整个吴哥寺洋溢着一份苏醒的气息。</h3><h3> </h3> <h3> 从吴哥窟出来,再次穿过通王城南大门,绕过巴戎寺,就来到了圣剑寺。因为听说该寺庙是我们中国考古学家修复的(也没有得到验证),所以进去了有种说不出的情怀!吴哥古迹的寺庙是有联合国组织修复的,由于柬埔寨自己国家没有这样的人才,而且国家资金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很多寺庙都是由各个国家负责修复,修复最多的是法国,这里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而且也是法国昆虫学家发现此地。我想吴哥古迹和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再其次就是日本了,日本修复技术方面也是世界数一数二的。</h3><h3> 圣剑寺是闍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所以这里就成了国王的临时住所,是他读书和举行朝拜的地方。</h3><h3> 圣剑寺是一个呈十字型的大型石材建筑群,中心是须弥山造形的中央圣堂,周边由拱顶长廊连着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我们是从西门下车后进入寺庙,下车后一条长长的步道在眼前展开,过林伽石雕群的大道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圣剑寺前面的护城河。两侧是高大的石柱,顶端是倒扣的莲花,中间是林迦,下边是奋力支撑的伽鲁达。通道两边古树参天,林荫避日,远远望去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老而巨大的Preah Kahn让我们有了一窥究竟的欲望,期待与心奇油然而生,趋使我们步步前行,走向神秘的宫殿。</h3><h3> </h3> <h3> 走过长长的通道,古老的建筑前面依旧是熟悉的七头蛇那伽、及阿修和阿修罗组成的搅动乳海群雕,寓意着生命的起源与正邪力量的相互较量。</h3><h3> 圣剑寺西门有三座高高在上的塔门,我们从中间塔门走进寺院。中间塔门最高,有5层,在高棉王朝鼎盛期间,中间塔门只能是国王及皇室成员乘着战车及大象而进。两边的二个塔为3层,是国王手下大臣及僧侣们走的,大小三座塔门都很精致,院墙上遍布了浮雕。塔的两边各有一只巨型的金翅鸟,双手各抓住那迦的尾巴,双脚踏在那迦的身上(其实这两位天神还有亲戚关系,他们两人的妈妈是两姐妹,因为这两姐妹以众神搅乳海所获的神马高耳的尾巴颜色打赌,从此结下了如此深仇大恨)。</h3> <h3> 圣剑寺规模宏大,有着错综复杂的长廊、栩栩如生的浮雕、和长满青苔的巨石,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树与寺庙的结合之深上来看,与塔布笼寺都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然而却清净许多。往门口里面看是层层递进的门框,看不到对面,只有强烈的白光在门的尽头。围墙与林间只有一条铺满落叶的小径,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塔和天井,时亮时暗,神秘莫测。</h3> <h3> 漫长的岁月里,青苔把整个墙壁染成了浅绿色,残垣断壁的寺庙废墟上可以看到饱满的仙女雕像和被人为凿去的佛祖雕像痕迹。青色的岩石、赭红色的墙面、绿色的苔藓,五彩斑斓的院墙。门框套门框,仿佛就是时间隧道,一股透视之美中的繁华渐渐变得厚重与沧桑......</h3> <h3> 这里的大多数庙堂仍较完好,可以看到墙壁上雕满了精致的女神。如果你再细细看看,它们都是在垒在一起的几块石头上进行雕刻的。圣剑寺的浮雕与吴哥寺的浅浮雕与女王宫里精细的浮雕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这里的浮雕的凹凸感更强,雕刻的难度更大。</h3> <h3> 在快要走到东门处的舞女平台旁北面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全部以超大圆形石块叠起来的石柱支撑著,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这个在吴哥古迹中是唯一的,在吴哥王朝的文化艺术上别具意义。每当夕阳西下时,阳光透过密林中的枝叶投射在斑驳迷离的建筑废墟上,恍若梦回千年。</h3><h3> </h3> <h3> 圣剑寺其实在有些地方跟塔普伦寺有点类似,比如这边也同样大部份呈现出未修复的状态,不少古老粗大的木棉树跟绞杀榕骑在围墙上,树根从墙上如油脂一般流下来,日积月累,可以将巨石推开甚至是折断。这是圣剑寺东门外侧的护墙边长着的两棵古树,巨大的树根盘结在一起,枝干高耸入云,特有的热带雨林奇观。</h3> <h3> 离开圣剑寺,开车不到2公里左右,就来到了不远处的涅槃宫。经过涅槃宫要过一片沼泽地,一条笔直的木栈道,冲向远方。木栈道的两旁是一个非常惊艳的场景:湖水中横七竖八的枯木像胡杨一样屹立不倒、不朽;丰满的水草、多彩多姿的浮萍生机盎然;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水面那么幽静,宛若一面镜子;小路嵌在其中,是那么的美,就想一条通往天堂的路!</h3><h3> 这就是一幅画,这也是一首歌,一个空灵的天籁女声,飘扬在寂静的上空,悠扬婉转,荡气回肠。</h3> <h3> 穿过这一大片波光潋滟的湖水沼泽地,就来到了涅盘宫(Neak pean)。涅槃宫意为缠绕的巨蛇,位于吴哥阇耶跋摩七世时建造的的圣剑塔人工水池——龙蟠水池之中的一座圆形人造小岛上,该建筑依照须弥山的理念而建,上面有一个两条蛇神那伽(Naga)缠绕在一起的雕像。相传在喜马拉雅山区有一个名叫阿耨达的神奇水池,池中的水能治百病。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龙蟠水池就像是柬埔寨的阿耨达池,因为它最初设计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病,是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众多医院中的一所。</h3><h3> 即使在今日,柬埔寨的普通百姓还是相信蛇庙的神奇药疗。虽然水池荒废已久,但他们依然前往蛇庙都想采摘长在水池土地里的植物,拿回家做药浴,尤其是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更愿意相信到了这里可以痊愈。</h3><h3> </h3> <h3> 上午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比粒寺(Pre Rup)又名变身塔,这是坚德拉跋摩给我们留下的伟大建筑。这位伟大的君主在他的晚年修建了比粒寺以及女王宫(Banteay Srei)。就像女王宫并不是给女王或者妃子住的一样,变身塔也不是什么可以幻化为神魔的地方,而是坚德拉跋摩给自己造的主庙。但是由于坚德拉跋摩在公元961年才开始建造比粒寺,而他又在968年就驾崩了,因此君主自己并没有看到塔的完成。相反倒是有种说法,比粒寺成了君主火化的场所。</h3><h3> 公元1000年前的吴哥寺庙多为砖墙结构,且多为红砖,在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不少游客在此看日落。经过千年岁月沧桑,塔基座下石狮子仍然忠实地守候着这片寺庙。</h3><h3> 正值中午时机,毒辣的太阳把大地烤的炙热,我没有力气爬上塔顶,大伙也跟我一样匆匆拍完照片一同回酒店吃饭休息了。</h3> <h3> 中午在酒店吃完午餐休息一会,下午3:00前往塔布隆寺(开车半个多小时) </h3><h3> 塔布隆寺(Ta Prohm,又叫塔布茏寺,塔普伦寺)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公元1125-1215,公元1181-1215在位)于公元1186年为纪念他母亲而修建的,神殿内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传说是依据阇耶跋摩七世的母亲形象而塑造雕刻的。塔布隆寺是它现在的名字,意为"祖先梵天"(ancestor Brahma),最初它的名字叫"Rajavihara",是"皇家寺庙"(Royal Temple)的意思。与塔布隆寺相对应的是今天一早参观的圣剑寺,它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h3> <h3> 在《古墓丽影》里,朱莉追着一个小女孩而进入了古墓的入口, 相信这个镜头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因为电影的关系,塔布隆寺被世界皆知在这里,你会被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与张狂所震撼。粗壮的古树与斑驳的古寺交相映衬,百年老树早将神庙紧紧缠绕,亲身穿梭在昏暗的宫殿遗址中,仿佛穿越时光,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巨大的卡波克(Kabok)树横跨院墙,让人叹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h3><h3> </h3> <h3> 塔布隆寺在19世纪被法国人发现后,百年老树早将神庙紧紧缠着,因此放弃修复,保留了原貌。树根放肆地不断延伸,绕着屋檐、探入石缝、将老庙牢牢裹着,几乎让人误认为神庙是从树根里蹦出来的,然后被它们缠绕在一起。这里的树分作两种,较大棵的是木棉树,他比较粗大且呈淡褐色,而且有多疖的树根。较小棵的则是绞杀榕,他树根呈灰色也比较细,但是四处纠结缠绕。塔普伦寺,它的许多宫墙、城门为参天的巨树所盘据,当地人称为蛇树 (Kapok) 的根茎,穿绕在梁柱、石缝、屋檐、门窗之间。</h3> <h3> 塔布隆寺建筑风格与巴戎寺相同,只是少了微笑的脸。吴哥寺华丽,巴戎寺阴郁,它们都属于神,没有半点人间烟火。因为有生命的参与而活泼。整座寺庙都被巨大的树木包围,密密麻麻的树根如巨蟒,紧紧缠住它们能抓住的一切,与古庙纠缠千年,直到成为一体。入口这里的巨树遮天蔽日,那些树根大的夸张。本该非常宏伟的寺庙现在却被一棵棵大树垫在了脚下。这些树根花了几百年的时间,缠绕着;穿透着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石塔和回廊,缓慢的包裹着;埋葬着寺庙。</h3> <h3> 也许也只有这么巨大的自然力量才可以与佛抗衡。</h3> <h3> 除了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象外,塔布隆寺内的各种浮雕也极为精采,而神殿内供奉的则是「智慧女神」,据说是加耶活罗曼七世依据母亲的容貌所雕塑。除了特别的「逾城出家」山形墙外,还有不少好看的雕刻,包括佛陀的事迹,还有大地女神普黛维手握发瓣的形象。塔普伦寺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建物叫「敲心塔」,最初是特别为国王设立的建言室。特殊的椎状建筑设计使两旁回音大,中间回音小。如果站在塔里背靠在墙上仰望天空,然后拍打自己的胸膛,整个塔内就会发出宏亮的回音。</h3> <h3> 就在我们快要走出寺庙的时候,一颗硕大的树干洞内突然冒出二个柬埔寨儿童,虽然有点瘦小,但还是显得比较阳光。同伴掏出一些糖果,他们羞涩而又礼貌的收下了。看到这些失学儿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h3> <h3> 板根现象是热带雨林里乔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也是早期被欧洲探险家们描绘得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通常在树杆的基部延伸出一些翼状结构,形如板墙,这就叫板根。大的板根达10多米高,延伸10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雄伟壮观。板根是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的,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它通常幅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最为发达。在塔布隆寺里,巨大硕壮的木棉树等树种都会形成板根,从而形成今天寺庙与巨树两者共存,或寺庙倒塌而巨树活力依旧的震撼场景。</h3> <h3> 从塔布隆寺出来,没有多远就看到豆蔻寺在夕阳的余晖下,发出一种粉色调的光芒。雅致如一个淑女,让你惊艳。</h3><h3> 皇家浴池可以不看,豆蔻寺却不可不看,它的优雅和精致,让人惊叹。</h3><h3> 豆蔻寺(Prasat Kravan)位于柬埔寨吴哥,地处名为皇家浴池的人工湖南侧。它是一座10世纪的寺庙,由五座修建在一个公共平台上的红砖庙塔组成。它的原始梵文名称已不得而知,现在的高棉语名称"Prasat Kravan",意为"极香鹰爪(artabotrys odoratissimus)寺"。根据门侧柱上的铭文,寺庙建成于公元921年,供奉毗湿奴,毗湿奴 (Vishnu) 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h3><h3> 该遗址由亨利·马夏尔和乔治·杜鲁维在1930年代清除植被。在伯纳德·飞利浦·格罗里耶的倡导下,从1962年至1966年进行了对庙塔的修复,新加入的砖块都标记有"CA"字样(意为"保护吴哥)。</h3><h3><br></h3> <h3> 在砖雕上可以看出砖块的颜色有深有浅,浅色的砖块就是新建造的砖。砖雕是先盖好后,再进行雕刻。这种浮雕在早期是看不到砖的,因为上面会敷上一层灰泥。由于时间久远,灰泥剥落,才会露出砖块拼接的砌痕。</h3><h3> 这尊砖雕表现了毗湿奴左脚踩在一个台阶之上,这台阶代表大地,右脚踏在一朵莲花上,这朵莲花代表天界,举着这朵莲花的就是毗湿奴的妻子Lakshmi,而在大地与天界之间的波浪则代表了大海。</h3><h3>这个壁画描述的是毗湿奴化身侏儒瓦摩纳,又叫三步神,向魔王巴利要求三步地方,结果三步跨越天、空、地三界,收回整个世界的故事。</h3> <h3> 这幅砖雕就是毗湿奴的夫人,一般称为吉祥天女,是位美女,也有八条胳膊,与毗湿奴有着同样的装束,拿着同样的法器。在两侧有供养人。印度神话中有一个规矩:神具有多的法力,神的太太也同样具有多大的法力,吉祥天女诞生于乳海的浪花中,天神与阿修罗为争夺长生不死药,在乳海中打架,乳海翻腾,掀起浪花,吉祥天女就在浪花中优雅地诞生了。有一种说法:天神与阿修罗不爱江山爱美人,争夺的不是不生药,而是吉祥天女。这也许应了人间不爱江山爱美人恒古不变的爱情故事吧。<br></h3> <h3> 因为女王宫和崩密列离市区相对比较远,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外圈,中午就没有更多时间回酒店休息,所以我们在酒店吃完早饭,带上午餐(一般都是买些面包之类,旱季的柬埔寨天气又热又湿,所以一定要买不易变质的食品),早上7;30出发前往女王宫。</h3><h3> 这是我们第四天旅游路线。</h3> <h3> 在去往女王宫路上,到处是荒凉的田野和简陋的房屋,而最让我们感到特别惊讶的是田野里吃草的白牛。这些白牛不像在江浙农村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黄牛。虽说白牛在柬埔寨是被崇拜、尊敬的一种动物,被看作是神。但是我们所见到的白牛,都是瘦骨嶙峋的,我们询问司机后才得知:柬埔寨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而雨季才长草,所以它们一直都吃不饱,加上热带气候的原因,所以柬埔寨的白牛就特别瘦,还有猫狗都是瘦骨嶙峋,看的真让人心疼。</h3> <h3> 女王宫以红色砂岩建造,色彩艳丽,是一座供奉湿婆的寺庙。现存的主体建筑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书室,所有外墙全部布满极为精美的雕刻。这里的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h3><h3> 该寺是古代高棉雕塑的最精华作品之一,为红色砂岩修建而成,寺院前的神道长约67米,建筑主体区域面积大约为500平方米。寺院整体为红色砂岩雕刻而成,内部四座寺院守卫雕塑被移至金边国家博物馆,现有雕塑为复制品。</h3> <h3> 当你的目光所及之处,除了脚下的道路,无论是殿、台、顶、墙、门、柱……都被美轮美奂的雕刻所层层覆盖,似乎雕刻师们恨不能把每一寸地方都利用到,来展现他们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来表达他们无比虔诚的精神信仰。</h3><h3> 我曾在一些攻略上和介绍女王宫的书上看见过一些有关女王宫的图片,当时就觉得精妙无比。但当我真正与她面对面的时候,才明白,什么叫做"惊讶"与"震撼"!</h3> <h3> 无言的浮雕在高高的山形墙上凝固千年,在光影交错之间,那些无数曼妙的线条缓缓流淌,为我们讲述曾经那些关于爱与被爱,以及诸神的故事……</h3><h3> 女王宫,一定要在阳光如丝柔软、微风拂面不燥、行人零星未至的时候去,那时最好。</h3><h3> 看一道宫门,何其简单。但女王宫的宫门却没那么简单。门框由四块厚实的石板搭建而成,切工工整利落,门棱有笔直的凹凸线条,远远望去如画框一般。门的两旁是门柱,形如竹节,粗细均匀、大小一致,每节相连之处,都雕刻有带状细小花纹加以装饰,简洁大气。</h3> <h3> 而最上面的山形墙,则是女王宫各个宫门最重要,也是最值得细细品味的部分。</h3><h3> 山形墙通常比门框高很多,有的甚至超过一倍以上。为了承担如此巨大的重量,有些宫门甚至采用了双层设计,即正反各有一套门框、门柱、门楣和立柱,并用石块围成四方形,山形墙就跨立于四方形的门框之上,高高耸立,气势磅礴。同时,山形墙上面的雕刻也是女王宫的精华所在。无论是雕刻的内容、还是雕刻的技巧,都比门楣、立柱上面的丰富和精细得多。</h3> <h3> 虽然浮雕上的人物众多,但湿婆的威严、帕瓦蒂的柔美、罗婆那的困顿、毗湿奴的变身、因陀罗的雷霆之势,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那些仙女、侍从、战象、战马、猴兵等等,无一不是栩栩如生。整个山形墙构图清晰、造型千变万化、线条优美细腻,更难得的是,雕刻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再加上娇艳的红色,真正是精妙绝伦,需要好好慢慢琢磨品味。</h3> <h3> 早上的太阳升得很快,我们在无遮无挡的女王宫里,看着红火红火的石块,竟有种火烤、桑拿的火热感觉。不过,女王宫也是因为这种石头而增色不少。据说,这是吴哥特有的红砂岩。它的色彩艳丽,含有大量水分,这样就使它既便于运输、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而且,在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会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这或许也是女王宫的魅力所在吧。</h3><h3> 女王宫的美,无法言语。那些山形墙上的故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背后的,无论是我们看得到的,还是看不到的,都将如时光般流传、永恒!</h3> <h3> 走出女王宫是一片片稻田,早起的农夫,在田中插秧,还有几位小姑娘也帮着家人在插秧。柬埔寨虽然有着丰富的地貌资源,但因为农业技术很不发达,种植水稻很多还是传统的人工插秧。</h3> <h3> 农民正在插秧</h3> <h3> 离开女王宫,我们一路就在车上吃着自带的干粮,大约过了40分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崩密列。崩密列被誉为小吴哥窟式的寺庙遗址。崩密列,在柬埔寨语里的意思是“荷花池”。用荷花来命名寺庙名称,对于一个佛教国家来说也在情理之中。由于这座用来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在天灾人祸中被彻底的毁坏,所以留给后人的信息十分缺乏,也就无人知晓它的来龙去脉,只能从现存的建筑特色和风格中猜测此建筑大约始建于11世纪末到12世纪。据专家推断,崩密列是吴哥建筑群里第一座完全用砂岩建筑的庙宇,而且建筑规模和面积几乎与吴哥窟寺一样大。随着时光的流逝,废墟里最初所使用的砂岩建筑材料渐渐被风化,导致很多建筑自然坍塌,损毁程度十分严重,人们很难再进行复原或修复,最后只得放弃。从此,这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古寺完全淹没在密林之中,成为一个彻底荒废了的寺庙。直到百年前的外国探险家发现时还维持着原始的样子。</h3> <h3> 在1992年崩密列就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是因为崩密列是一座破败、隐秘,未经修缮而保持了原始风貌的寺庙,才对来柬埔寨探险、旅游、摄影、拍电影的人很有诱惑力,几乎来过崩密列的游客都认为它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一去的遗迹。如果到了暹粒没有去崩密列,就等于没有看过完整的吴哥古迹群遗址。由于崩密列这条线路位置偏僻,建筑毁损严重,加上距离远且道路难行,所以一般旅行社不会列入常规的吴哥古迹景区范围。崩密列不在62美元的暹粒吴哥古迹费用之中,这里门票每人五美元。我们就是很想看看这个已经沉睡在密林中千百年的寺庙而慕名而来的。</h3> <h3> 我沿着甬道移步前行,没走多远便是很矮的石条垒砌的阶梯,两侧各有两尊前后错开的七头眼镜王蛇石雕像,只是这些镇守神兽的每个小蛇头都已被人为砍掉,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遗憾。再往前走不多远又有两尊面向茂密树林的七头眼镜王蛇石雕像,是因为特殊的讲究,还是威吓森林的猛兽,给人以太多的遐想。不过有一点叫人看着毛骨悚然,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是草坪中的醒目提示牌,告诉来访者在这美好宁静的画卷里,还有一枚枚夺取性命的地雷。再往前走就到了甬道右面两尊保留最完整的五头蛇石雕像,我好奇的看着这尊雕刻精美,纹饰清晰,栩栩如生的镇守神兽。柬埔寨是个信仰蛇神的国家,根据传说故事把五头蛇视为水神,七头蛇称为保护神,而九头蛇则被看作至高无上的皇族象徵。我在神秘的吴哥窟遗址和刚才的崩密列入口处,看到跨越护城河的就是两条七头蛇图腾所引领的石道,而在金碧辉煌的王宫中,九头蛇神的图腾也随处可见。现在居然看到了水神五头蛇,真是大开眼界,不虚此行。</h3> <h3> 崩密列,虽然没有吴哥寺那种给人已惊艳和震撼的感觉,但断壁残垣的原始风貌,更能衬托出神秘、幽静、凄惨的破碎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是让人遗憾却又震撼的美。褐色的石面上长满绿苔,巨石缝中伸出的绿色枝叶,传说中那千年神的故事,尤其是亘古不变的光线照在青苔石上,显得既斑驳又美丽,给人一种沧桑悠远的岁月味道。</h3> <h3> 这是留存下来的反映佛教主题雕刻、塑像,静静的矗立在石门之上。尚未退去的斑驳苔藓,还有算盘珠子似的窗棂,以及已经挺立了将近千年的断梁与摇摇欲坠的残柱,令人遐想着沧桑的年轮......</h3> <h3> 由于来崩密列游览的人不是很多,所到之处都很寂静,寂静的连喘气的声音都可听到。这里可以不受干扰的欣赏那种苍凉之美,这里可以慢慢品味那精雕细琢的浮雕,我静静地坐在倒塌断裂的石头上,凝视着沉默不语的荒凉、沧桑的建筑,仿佛在细细聆听着崩密列那久远的故事,惬意而又懒散。我想,正是因为崩密列的残旧和苍凉的完美组合,才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魅力,让我们屡屡驻足欣赏和赞叹。</h3> <h3> 我们沿着用木板搭建的阶梯下行,进入寺庙第二座内院以后,参访的主要路线是一条用木板搭成的栈道。据说,这条栈道的搭建和一部叫《虎兄虎弟》的电影有关,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使人们看到了崩密列所透露出的神秘感,而且这种景观为世界罕见,吸引着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要不是因为拍电影而搭建了阶梯、栈道,这座巨大的废墟确实让人很难行走、参访。我们行走在这条平坦舒适的休闲观光之路,崩密列的大部分景观便可以一览无余。</h3> <h3> 穿过一座石门,走进一段黑乎乎,长长的石廊,这段类似吴哥窟寺通往中央殿堂的走廊,大概是整个崩密列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穿过长廊,我们爬石窗和走屋脊来到寺庙的第二座院落,站在高处环视四周,发现废弃的寺庙里面除了庭院和塔,剩下的便是茂密的树木和草丛,我想当时建筑师们一定为这座庭院的设计花费了大量心血,然而这些瑰丽斑斓的建筑还没有建成,就身处在这些茂密的森林包围之中,从而柱石断裂、墙壁坍塌......</h3> <h3> 已流逝千年的崩密列,是一座失落之城,虽然人们都把崩密列看作是丛林中沉睡的吴哥,但我仍然觉得它是尘世间的唯一天堂;虽然它曾经的辉煌早已随着时光逝去,但原汁原味不经修饰它却已深深地喜迎了我。在寂静的时光里,崩密列就如一首叫人心碎的诗,让人每向前一步,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吟出一句,当读完一篇悲情凄凉的诗后,蓦然发现你已深深地爱上了它......</h3> <h3> 从崩密列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如果要游览罗洛士三处遗址的话怕很晚了,我们决定就游览遗址中的一处:神牛寺(PreahKo)。神牛寺,又称圣牛寺,有人说中文翻译应该是公牛寺。神牛寺属于罗洛士遗址群的一部分。</h3><h3> 走在神牛寺的砂石路,非常清静。不知哪位圣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美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消失。”这句话对于吴哥王朝其外围的罗洛寺群,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神牛寺不大,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它虽然很小,但它的历史最老,在吴哥建筑里地位很高,因为它开创了一代建筑风格。</h3><h3> 神牛寺有6座饰有沙石和泥灰浮雕的砖结构的塔。虽然已经很破旧, 很多雕像都已残缺不堪,但是仍然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h3><h3> 这里就是建于九世纪,吴哥帝国早期的首府!从这里开始,高棉人修建了大型的、永久性寺庙,代替以前的不够耐久的轻型材料建造的房屋。在这个首都建立70年后,帝国的重心才逐渐西移,才开始有了辉煌的吴哥王朝。</h3> <h3> 神牛寺始建于公元880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吴哥王朝中历史最老的寺庙。由因陀罗跋摩一世下令修建,与前吴哥真腊时代的早期砖结构建筑有直接联系。寺内主要供奉了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的——湿婆,寺中另一重要供奉对象则是王室的先祖。湿婆在印度宗教中并不是像字面理解那样是“婆”,湿婆实则为男性,所以神牛寺的六座塔中前三座供奉湿婆和王室的男性先祖,而后三座则供奉着印度教中的女神和王室的女性先祖。</h3><h3> 高棉国王登基后,第一件事是不能忘祖,所以要先建祖先庙神牛寺(Preah Ko),以供奉先王和祖先,再建国庙巴空寺(Bakong)以树立自己的威望。由此可见古代高棉的统治也是以宗教为手段的,将统治者与宗教信仰紧紧联系。</h3> <h3> 神牛寺的建筑极具特色,寺塔呈土黄色,微带红,在夕阳下尤为漂亮,橙色的阳光静静地披洒在建筑上,映衬着蓝天颜色非常跳跃夺目,建筑上的雕刻也十分精美,细节考究,寺中和塔身上的神像形象与佛教的佛像差异巨大,非常新奇。 整个建筑群用红砖和灰泥完成,和后面的女王宫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在这里也能看到早期的吴哥雕刻工艺。</h3><h3> 守护着寺庙的石狮子,高高的仰起头显得气势非常威武。还有一只保存完好的圣牛塑像默默的在守护着塔群的前方。我想神牛虽然沉睡在此上千年,但它的灵魂却永远会守护在这里。</h3> <h3> 去柬埔寨的旅游者几乎都是冲着去看吴哥古迹,吴哥古迹早已享誉世界,在旅游圈里如雷贯耳。其实柬埔寨还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攻略里却很少提到,几乎97%去柬埔寨的旅游者都不会去这里,这就是位于柬泰边境的柏威夏寺和较远的贡开</h3><h3> 因为这两个旅游点地处偏远,来回约 5-600 公里,以往只有欧美与日本观光客居多。所以我们就安排一天时间跑两个景点,早上5:00从酒店出发前往柏威夏,午饭就在去往贡开的路上解决。</h3><h3> 这两处景点不含在吴哥古迹包车费用,我们与司机商谈后包车一天的车费为150美元。</h3> <h3> 过去参观柏威夏寺是不要门票的,如今则需支付10美元。更重要的是,游客抵达这里有两种选择:第一种自己花两个小时,顺着已经清除地雷的山间小路,攀爬最后那段550米高的悬崖;第二种雇一辆四驱越野车或摩托车,沿着陡峭的盘山路冲上去,此外别无他法。越野车每辆可坐6人,一辆25美元;摩托车每人5美元。</h3><h3> 售票处的空地上停着几辆日本产的越野皮卡,也有等待拉客的摩托车。除了一些来柏威夏寺朝拜的本地信徒,外国游客屈指可数。我们雇了2辆越野皮卡车,开始惊险的上山之路。</h3><h3> 山路不断盘旋向上,有时坡度接近45度。越野车显得有些吃力,我紧紧地抓住皮卡支架,任由荒野之风扑打面颊......</h3><h3> 山间有些歪七扭八的房子,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一旦边境风平浪静,当年被迫搬走的居民就又迁了回来。在我看来,这片布满地雷的土地,或许没什么值得留恋的。然而,对这些原住民来说,这里却是家园。越野车终于在摩艾丹崖顶停下来。司机告诉我们,柏威夏寺就在崖顶的尽头。</h3> <h3> 柏威夏寺的柬泰历史争议</h3><h3> 1904 年 2 月,泰国当时的暹罗当局与统治柬埔寨的法国殖民者商定边界协议,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按照这个条约,柏威夏神庙应在泰国境内,但负责勘界的法国军官在地图上作弊,涂改分水线,让柏威夏神庙被划在法属高棉一方。泰方为了主权独立而急于签约,也因为地图知识匮乏,没有发现地图被动了手脚。泰方对地图签字认可,尽管他们在 1935 年就已经发现地图有问题,却慑于法国的强大只表示了不满,1937 的修约谈判,泰方也未敢表示异议,仍继续沿用旧地图。</h3><h3> 当法军 1953 年底撤出柏威夏寺地区后,泰柬两国都宣称对该寺附近地区拥有主权,双方第一次兵戎相见。1962 年,海牙国际法庭裁定柬埔寨只拥有柏威夏寺,而不是整座山。边界线被划在该入口通往神庙的第一百八十六级台阶上,将神庙最方便的入口通道划给泰国。这样一来,尽管神庙属于柬埔寨所有,但泰国却掌握了进出神庙的主通道。此后泰、柬两国又达成协议,泰国让出神庙附近十五米道路允许柬埔寨使用,十五米以外属于泰国主权领土。自此,边境安宁,两国民众可以一道礼佛祈祷。在泰国境内,神庙山脚下的小村落,成为两国民众杂居的土地,加上周围的丛林,总计四点六平方公里。这片土地就是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h3><h3> 2008年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泰柬两国有关柏威夏寺的主权争议再次升级,多次在该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同年的10月3日,泰柬军队便在柏威夏寺周围发生交火。造成5名泰国士兵受伤,柬埔寨两名士兵死亡、两人受伤。</h3><h3> 2009年4月3日,柬埔寨和泰国军队在柏威夏寺附近的鹰田地区发生两轮交火。柬埔寨方面2名士兵死亡,泰国方面1名士兵死亡、7人受伤。</h3><h3> 2010年先后二次又发生了短暂交火。但未造成人员伤亡。</h3><h3> 2011年2月初,泰国军队与柬埔寨军队在边境柏威夏寺附近多次交火。双方死伤数十人,数万民众撤离。泰柬陆路口岸被关闭,谁先开火双方各执一词。2月9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金边表示,柬埔寨和泰国之间发生的不是"军事冲突",而是"真正的战争"。</h3><h3> 2011年6月25日,泰国政府宣布,世界遗产委员会打算把柬埔寨一份涉及柏威夏寺的管理提案纳入会议议程,泰国决定退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h3><h3> 2013年11月11日,海牙国际法院对柏威夏寺周边地区的领土纠纷作出判决 ,裁定柬埔寨拥有整个柏威夏寺地区的全部领土主权。</h3><h3> 这是柏威夏寺柬方阻击泰国军队的简易碉堡。</h3> <h3> 柏威夏寺为柬埔寨的吴哥王国第 4 位君主耶索华曼一世(Yasovarman 1)开始建造,在公元 889 年登基后即策划在扁担山脉建造一所圣寺,最后选择了柏威夏所在的悬崖上。当时很可能认为这是一块福地。耶索华曼在位11年,有许多创建寺庙的记录。但柏威夏的建造屡经波折,一共用了200多年才建造完成。正式完工约在1152年。期间吴哥王朝经历了13位君主,一直在不间断的建造该寺。尽管一直以来皇室内部斗争不断,对于兴建圣寺的愿望从未改变。</h3><h3> 柏威夏寺建在海拔 525 公尺高的扁担山脉上,「喙尖」朝向柬埔寨,「喙根」朝向泰国。在柬埔寨一侧是陡峭的山崖,难以攀爬,香客和游人只能由泰国一侧山脚到达山顶的神庙。</h3><h3> 柏威夏寺为5层式的建筑群,分布在长 800 公尺、宽 400 公尺的峭壁上,其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山门的屋角翘起为一大特色,上面有精致的花纹雕刻。</h3> <h3> 柏威夏寺的门楼是座十字形的门楼,四个主方向都有入口,并装饰着三角楣和门楣。门楼的东面保存得最好,成为了整个柏威夏寺乃至柬埔寨的象征。柬埔寨币上多次使用过它的图片,现在流通的2000面额的柬埔寨币上的图案就是它。门的正对面就是泰国</h3><h3> 可惜的是,在柬泰两国交火时,门楼受到了破坏,让人感到十分痛心。现在门楼正在修复,我们只能从历史照片上追寻它的风采。</h3><h3> 在大道上你就可以望到对面山头的泰国国旗,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此处的柬埔寨国旗会挂得如此之高。</h3> <h3> 在柏威夏寺随处可见身穿迷彩服、脚蹬大皮靴的军警,但更多是当地的村民,让我们悄悄放下了一丝紧张气氛。由于天气炎热,他们大都在断壁残垣间或树荫下乘凉。这位妇女看到我们的到来,友善的让她的孩子跟我们打招呼呢。</h3><h3> 一个坐在石柱旁的年轻警察向我打招呼,用英语问我从哪里来?我告诉他是来自中国的南京,他一直不断的重复:南京、南京......看来现在这里至少还是和平与安全的。</h3> <h3> 爬上引道尽头的陡峭石梯,进入下一个神殿。门楼也是十字形,四个主方向都有入口,每个入口都是双重大门,装饰以三角楣和门楣。门楼总体保存状况良好,浮雕清晰可辨。西面内三角楣东面门楣的浮雕是黑天打败毒蛇卡利亚,南面外三角楣的浮雕依然是最熟悉的搅拌乳海,门楣上是躺在舍沙上的毗湿奴。斑驳的奢华静静地长眠在岁月的长河里,我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用心去聆听这千古绝唱。</h3><h3> 门框、窗棂和蓝天就这样相互对话,即使这般残缺,没有那么的完美,也向着人们绽放它那永恒的美丽。门廊是永远的主题,我就这样对着它们拍啊拍啊,一点都不觉得腻。再回首望一眼它,还是那么别致。它们一起变得斑驳,一起被年轮风化,这就是共生。</h3> <h3> 我沿着这800米长的中轴线,穿过一道道回廊,最后走向断崖边的中央殿堂。柏威夏寺的游客不多,但有不少前来朝圣的僧侣和信众。他们在殿前献上莲花,插上香火,跪地祈祷。再往前走,就是550米高的断崖。柬埔寨平原如画卷展开,在阳光下闪着光。站在这样的制高点,柬埔寨可谓门户大开。据说天气好时,甚至可以一直望到远方的洞里萨湖。</h3><h3> 从断崖上远望可看到三条公路:一条通往柏威夏省,一条通往磅通省,还有一条通往柬泰边境。但是无论哪条公路上,几乎都看不到车辆——当边境不再互通,往往就会变成最萧瑟的荒原。</h3><h3> 在柏威夏寺没有看到一个来自泰国的僧侣或信众。自从边境封闭后,他们与柏威夏寺的距离,从以前的几百米变成了几百公里。原本,他们和柬埔寨人共享着同一种宗教,同一座寺庙,但是如今只有一面泰国国旗,在不远处的山间飘荡。</h3> <h3> 中午12点左右我们离开柏威夏,前往贡开,到贡开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车子快要开到贡开时,司机发现刹车不灵,于是赶紧在一个小的修车行停下。修车行是一家几个弟兄合开的,门前有几个吊绳床,小姑娘在里面睡得特香,门前那么嘈杂也丝毫没有影响她的梦乡。</h3><h3> 柬埔寨的普通家庭几乎都非常简陋,用“家徒四壁”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无论男女老少穿着都特别简单,孩子们几乎都赤着脚。但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来看,我想他们一定对眼前的生活还是非常乐观而坚强地。</h3><h3> 修车师傅很快发现刹车管有点开裂,于是更换上新的一节油管后,我们又继续上路,不一会我们就到了贡开景区,这里门票每人10美元。</h3> <h3> 贡开 (Koh Ker) 曾在十世纪时,迦耶跋摩四世(928~942年在位)篡权之后离开吴哥,便将都城设在了贡开。928 年至 942 年他在位期间这里一直是都城。然而两年后,他的儿子、王位继承人哈迦耶跋摩一世重新将吴哥定为都城。</h3><h3> 贡开很久以来一直是柬埔寨最偏僻、最难接近的寺庙之一。贡开有无数寺庙星罗棋布在密林中,但一直也没有柏油路可供车辆通过,目前据说这些寺庙总数超过 30 座。更有考古学家宣称过去可能多达 100 座。</h3><h3> 遗址入口边是一个池塘,河边上到处是在热带雨林中疯长的树,它那巨大的树干下的树根早已穿过城廓,导致城廓垒砌的巨大石块一片坍塌。正好是夕阳西下之时,已经变得温柔的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这些巨大的树干上,就像被涂上了一层金粉泛着金色的光芒。</h3><h3> 五座红色的佛塔都被巨大的树根包裹着,墙壁上爬满了纵横交错的粗藤,寂静与沧桑弥漫在树林与庙宇之中。<br></h3><h3> </h3> <h3> 当我们往景区深处走去,刚从城廓的右边进入核心区时,二位小朋友坐在被大树根缠绕塌落的巨石上。当我们把糖果递到他们手上时,孩子非常高兴,脸上流露出欣喜的面容。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偏僻,几乎没有游客到这里,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惊喜了不少。</h3> <h3> 这些孩子特别淳朴,没有一个主动伸手要钱要东西,或是向你推销纪念品等,与吴哥古迹景区那些孩子对比之中,让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孩子们拿到东西后都要双手合十表示感谢,你要给他拍照,他们也不拒绝,而是非常随意的让你拍照。</h3> <h3> 穿过红庙遗址后,眼前就是贡开最著名的Prasat Thnom 金字塔。 贡开金字塔寺是一座金字塔型建筑。金字塔宽 55米,高40米。这座庙非常不同于其他吴哥建筑,远远看这座金字塔,很壮观雄伟,它的造型特殊,是一座有別于其他所有吴哥建筑的寺庙,跟玛雅金字塔有一点类似。</h3><h3> 这座金字塔,原本的有正面的石阶可通向顶端,但由于年久失修,石阶已布满青苔而且歪斜,不利于攀爬,现在在金字塔侧面建立了一座木梯让游客可以比较方面的攀登到金字塔塔顶。</h3><h3> 站在耸立在密林之中的金字塔之上,四周茂密的热带雨林和远处的山峦尽收眼底。</h3> <h3> 从贡开返回酒店后,我们决定在离开暹粒最后一晚去酒吧街吃个大餐。</h3><h3> 与贫穷落后的柬埔寨其它地区比,在暹粒老城区,老市场,这里人潮鼎沸,几乎都是到吴哥古迹来此旅游的游客,还有满街跑的tutu车。就在老市场旁边有一条让外国人流连忘返的酒吧街“Pub street”,夜幕下的暹粒酒吧街张灯结彩,令人血脉沸腾的动感音乐在耳边环绕,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整条酒吧街热闹非凡。在酒吧街的路上,你会与各种肤色的行人擦肩而过,没有一点陌生感,显得十分自然。除了有酒吧,还有一些出售英文书籍和明信片的书店,以及一些手工艺品店铺。红钢琴、Temple Club等都是这里非常著名的酒吧。</h3><h3> 我们决定就在红钢琴酒吧用餐,这也是安吉丽娜朱莉最钟情光顾的酒吧哦。这里的意大利pizza、意面自我感觉非常好吃,伙伴们还点了啤酒和鸡尾酒,虽然我不会喝酒,但看个个神采奕奕的样子一定也十分好喝。</h3> <h3> 这是与酒吧街垂直的另一条美食街,夜色下的大厨们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做着十分夸张的烹饪动作,吸引了许多游客好奇地驻足欣赏。</h3> <h3> 6天5夜的柬埔寨暹粒之行结束了,再见吧美丽的吴哥!再见吧热情的暹粒郑司机!暹粒、吴哥......我们还会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