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为美篇在鸡年中写的最后一篇散文随笔一一“绳金塔下的感慨”(游南昌之姐妹篇)也为我家的莘莘学子

愚叟补拙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带着一种如痴如醉的心情,离开了滕王阁,似乎感觉不到南昌城的喧嚣声,我仍然陶醉在名阁的历史里。<br /> 自驾车在曲曲弯弯的街道中缓缓地穿行,车流、人流像蚂蚁似的挪动,在交叉路口,交通警察时不时提醒:"注意行人,让行人先行",我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流,车流中。猛然间,南昌城的"镇城"之塔绳金塔就像鹤立鸡群似的屹立在一片高矮楼房中。</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绳金塔静静的耸立在我面前,她掩盖了千年古城南昌的繁华,连沧桑岁月磨蚀过的宝塔,也沉默得讳莫如深。但檐角闪过的秋风,裁下多少古色古香,似乎已告诉我一个隐藏的秘密:一个法力高深的僧人,从很远的地方來到南昌城,在这里布施尘世的美好,掘地建塔,却得到内有金绳的铁函,还有"驱风"、"镇火"、"降蛟"三把古剑和佛爷的舍利子,这才有了这宏伟的宝塔,取名绳金塔。</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屡毁屡建的绳金塔历经千年的风雨磨难,依然屹立在南昌城里,仍然雄伟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塔身七层八面,内正外八型,朱栏青瓦、流金葫芦顶,金光灿灿,闪烁着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铜铃悬挂,墨角净墙,古朴无华。</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绳金塔是历史的剪影,我在她脚下,希望探入到历史的深处,我一步步靠近她,仰望她,思索她。今天,不知什么原因,绳金塔不向游人开放,我们无法进入塔内游览,真是太遗憾了,我们只能围绕着金塔,抬头仰望着她,在内心深处寻觅她的历史韵味。或许,我把灵魂放得更低,才能在她闪耀的霁光里,得到洗礼。</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挽着老伴走近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就是绳金塔旁的"大成殿"。门前一座大鼎炉香烟袅袅,蜿蜒曲折的屋檐过道,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石柱雕塑的非常精美,上面的蟠龙栩栩如生,凸显精美绝伦的特色情调。大门口的广场照壁的图案寓意诗书礼乐,既贯穿着孔老夫子的思想,也象征着南昌人杰地灵。 哦,"大成殿"其实就是一座"文庙",殿堂内塑有三座安祥的彩色铜像:孔子居中,左边是才高八斗可英年早逝的大弟子颜回,右边是相貌丑陋却学富五车的弟子澹台灭明。</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面对眼前的"大成殿"我肃然起敬,怀着一颗崇拜的心缓缓向她靠近,翠柏、黛瓦红墙,孔夫子那慈祥的面容,掩不住几千年来经受膜拜的辉煌。<br /> 我仰望安静端坐的这位智者、和谐思想家,中国平民教育的祖师爷,老人家的目光是那么真诚、那么善良、那么美好。<br /> 此时此刻,我无法再听到几千年传承儒家文化的书声朗朗,但中华文明在华夏未被侵蚀,读书报国的赤子情怀依旧,诗书传家的气氛未曾更改。几千年长长的历史云烟散去,而中华文化却历久弥坚,生生不息!<br /> 面对"大成殿",寂寞而坚定的持守才适于它,在厚重的历史面前,人们是微弱的尘埃,活在喜忧参半的人间,在无处不在的儒家思想面前,我心中格外踏实和稳定,因为人民沐浴在新世纪和谐德政的光辉里。</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离开大殿的时候,我始终不愿挪动脚步。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我才真正怀着虔诚的心灵,为我一大家子的莘莘学子,在内心深处给孔老夫子顶礼膜拜,在他老人家几千年的光辉映照下,咱家的男孩女娃们读书上进,读高中的蟾宫折桂,读大学的学业有成,在这神圣的大殿上,我把我美好的祝福捎给我家的孩子们。学校就是一个大筛子,滤出的都是较优秀的读书人,你们会从懵懂到顿悟,从稚嫩到成熟,这份成熟你们会持续一辈子,也是最大的一笔财富。尤其在大学校园里,你们还能邂逅到像鲜花一样纯洁的爱情!孩子们:努力学习吧,虽然在校园里你们曾心碎过,但能在青葱岁月里悸动过、甜蜜过,领略过人生最旖旎的风景和最美好的爱情,这就是你们最大的幸福!</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离开&quot;大成殿&quot;,我们步入了绳金塔下的一条奇特的街,路口有一个石牌坊,坊檐高翘,坊脚狮子拱卫,牌上书写着烫金大字"绳金塔美食街",昭示这条街的功能与特色。街两边红灯笼高挂,充满了喜庆气氛。<br /> 整条街仿佛穿上了一件华丽的盛装,古朴典雅,色调庄重,与千年古塔甚是协调,显示其悠久的历史。各个店铺有的典雅、有的奔放、有的浪漫、有的现代,格调百花齐放。街道两旁银杏、樟树枝叶茂盛,清新而温馨,游人漫步其间,悠闲自得。</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美食街高高的牌坊下,几组民俗文化景观使我兴趣盎然:&quot;三眼井&quot;好像是南昌一个街道的名称,今天却被当作艺术作品镶嵌在这岁月斑驳的围墙上。在这三个古井中,就像孩子们喜欢的万花筒,她讲述着南昌城的岁月沧桑,里面的图片宛如波浪涟漪荡漾一样,一页一页翻开,向你讲叙着南昌今昔的变迁。</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镶嵌在"三眼井"旁边的就是一个"困难时期"的农家厨房,取名:"外婆的厨房"。多么熟悉的摆设,使我顿时有股亲切感,灶台上大小铁锅、小小的石磨,还有橱柜中碗盘、勺子、铲子,这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厨房,我仿佛已经闻到了饭菜的馨香了。但是看到这老收音机,尤其是那现代拨号的电话机,我总觉得很别扭,这是时间的错位吗?那个年代"外婆的厨房"有收音机?有电话机?真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br /> 现在,农村的"外婆的厨房"已今非昔比,煤汽灶,电磁炉、油烟机,电冰箱⋯⋯应有尽有,在我们家乡的农村响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铿锵有力的足音,昔日的"外婆的厨房"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其实,这就是历史的进步啊!</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第三个文化景观:镶嵌在围墙上的"南昌理发店"里的"剃头匠"的雕塑。它使我想起了家乡旧街道上的这些手艺人,他们挣的是份辛劳钱。剃头匠是让客人坐着,自己一直站着,拨弄乾坤,用剪子修理出人们心中的期盼,像殷勤的园丁修出一片绿意。剪子在指尖上跳响着,精湛的技艺轻而易举地将一片棘蓬剪成了绿洲,当最后一根发丝像落叶飘落时,人们心中生机盎然的春,已悄然抵达。</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昔日的理发店,如今已被"发廊","美容室"所取代,当年的剃头匠如今大多已经去世,即使尚在人世,也是耄耋垂暮的光景。</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站在"南昌理发店"前,使我想起家乡那些剃头匠的娴熟技艺和奔波劳碌的身影,一种怆惋之情猛袭心头。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也发现,当年许多老手艺,已不见踪影,他们最终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怀念哦。</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美食街有一"乔迁"的群雕: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从汽车上搬卸家具,整个场面热闹、喜庆,把乔迁新居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三眼井"、"外婆的厨房"、"理发店"、"乔迁"⋯⋯这种把美食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把现实与历史融合起来,这个创意新颖,使游人享受美食的同时,也阅览了历史文化,妙!</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太阳朦胧,秋风不语,我在枯黄的树叶的述说中,静听宝塔下钟楼内的黄钟大呂之音,悠悠。<br /> 此时,我的心房是如此的静谧,我寻觅宝塔下旌旗招展处,当年的酒肆?酒香翻过这重重的深巷,而我的抒情散文,将我对宝塔缱绻的浓浓情感,镌刻在字里行间,难舍难忘!<br /> 我挽着老伴在绳金塔的光影里蹒跚漫步,谛听马蹄声声,渐行渐远,只见身旁匆匆的游人,把他们深深的脚印,镶嵌在塔下"美食街"的东、西街块块光滑的地砖上,重重又叠叠,而我对"滕王阁"、"绳金塔"的深情将溶化在历史长河的滚滚东流水中,永远流淌⋯⋯⋯<br /> </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晚暮静安,一切归于宁静,在离开南昌城时,一切也重新喧嚣热闹,归途的高速路上,车窗外两边飞驰的朦朦胧胧连绵不断的山影,使我有了秋日收获的畅想⋯⋯</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8年1月28日夜9时脱稿。</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