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公交20年(外媒部分)

快门声声

<h1> 编前的话</h1><h1><br></h1><h3> 1971年年末,“人民汽车公司”接纳了我这个四年级+文化水平的七一届毕业生。</h3><h3> 在公交转眼过去了47年。1983年我拿起了照相机,两年后参加了北京电大新闻专业的学习,次年又报考了人大一分校新闻专业,利用长期上夜班先后自费完成了学业。</h3><h3> 1998年调到公交总公司宣传部《公交报》任专职摄影记者。三十多年的摄影经历主要在公交,我拍公交20年,这20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font color="#ed2308">陈年的照片存记忆;岁月的镜头会说话</font>。从人民汽车公司到公交总公司再到北京公交集团,百张照片绝大部分拍摄于一线,照片告诉我们北京公交就这样一步一步走来。</h3><h3> 我在离开企业前扫描了我留存的外媒报纸,100张见报照片,(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为主。)做了手机美篇:《我拍公交20年》,把我的感想与经验与大家交流。</h3><h3> </h3><h3> </h3> <h3>  公交的照片不好拍,上万辆车如同一个车,百多条线恰似一条线,数万名司乘人员工作空间都是一个小小的车厢。抓特点、找不同、寻变化,多种手段才可避免雷同。</h3> <h3>  这张照片1991年刊登在《解放军报》上。这是我用照片报道公交较早的照片。</h3> <h3>  这是一张很平常的照片,1993年刊登在首度经济信息报上。他是我早期用图片报道公交把照片变成印刷品的前几张照片。</h3><h3> 连拍带洗,放大一张七寸曝光准确图像清晰的照片寄送报社这在当时也不是两三个月的功夫可以完成的。<font color="#ed2308">关键那时没有钱,宝贵的银子谁舍得花在这里呢。</font></h3><h3> </h3> <h3>  1994年1月20日,“把窗口擦得更亮”这是我在《北京日报》较早时发表的新闻照片,拍摄于44路。当时的说明还用了“图为”二字,在以后这两个字很少在照片说明中使用。</h3><h3> <font color="#ed2308">与时俱进,做宣传,这是起码的条件。</font></h3> <h3>  这张照片是北京日报用图片报道北京公交服务香山红叶节较早的照片,解放军报,公交报都用了,按当时的标准我觉得我好棒👿</h3> <h3>  这张公交与部队共建的照片巧妙地利用了停车场战士们叠好的衣帽服装做<font color="#ed2308">前景</font>,这时候我的新闻摄影开始<font color="#ed2308">讲究变化</font>,手段逐渐多了起来。</h3> <h3>  照片报导处理小物件的开始,放到现在哪个小物件离镜头还要拉近。</h3> <h3>  1995年《北京晚报》</h3> <h3>  1995年《北京晚报》报道公交的一次采访活动。</h3> <h3>  这张照片是公交青年志愿者多年来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h3><h3> <font color="#ed2308">画面真实生动</font>地记录了北京西站开通时,公交青年志愿者午夜后热情为出站乘客服务的场景。照片中的小伙子满江涛, 如今早已是客二分公司的大经理。</h3><h3> </h3><h3> </h3> <h3>  1989年公交试行免费工作餐。那时我在337路担任技术队长。</h3> <h3>  新闻照片也要构图讲究,有美感(当然不是唯一,不是全部)</h3> <h3>  1996年7月11日,旅游专线首个青年文明号命名。这也是我首次获得《北京日报》本报特约摄影称呼发表的第一张照片。</h3><h3> 这一年,北京日报摄影部首创特约摄影机制,在十年的特约摄影任职期间我发表的照片数量多年名列前茅。</h3><h3> </h3> <h3>  1997年《首都建设报》率先报道李素丽先进事迹。我受邀拍了这一版照片</h3> <h3> 1997年,北京日报</h3><h3> 定格工作的场景是新闻摄影的常用手法</h3> <h3>  公交专用道的前身,公交优先的雏形。首条《公交车道》出现在崇文门三角地。</h3> <h3>1997年,北京晚报</h3> <h3>  1997年,北京日报</h3> <h3>  1997年,北京日报</h3> <h3>  1997年,北京日报</h3> <h3>  1997年,北京日报。</h3><h3> <font color="#ed2308">拍基层就要熟悉基层,懂业务,不懂要会问</font></h3> <h3>  1998年《北京晨报》创刊,那时《晨报》在招摄影记者,创刊号一版用的是我的照片,就在几天前我也被调到公交总公司宣传部《公交报》</h3> <h3>  1998年,北京日报</h3> <h3>  1998年,北京日报</h3> <h3>  1999年《北京晚报》</h3> <h3>  1998年,北京日报</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h3> 怎样表现这个题材我还是想了办法动了脑筋。站杆上小小的盲人文字与使用者要在画面中突出,特写是必须的。</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 <h3>  怎样表现炎热,冰镇矿泉水降温,观察与发现来自于基层。</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h3> 在北京海关停放的第一代CNG公交车</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h3> 这是刚建成的公交指挥中心调度大厅,你现在比显得是那样简陋。在当时全国公交都来这里参观。</h3> <h3>  1999年,北京日报</h3><h3> “男子汉车组”,公交的一个窗口。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当年最亮的口号</h3> <h3>  路边一下子多起来的站牌儿告诉我们这个时期公交快速发展,车辆线路骤增</h3> <h3>  2000年,北京日报</h3><h3> 照片中这位身穿军大衣的站台服务员是一位下岗职工,一位老大姐。之前我曾在337路担任技术队长,对这位老大姐还是同情照顾,现在回想起来,大家都不容易能帮的伸把手,对他人不可免其为难</h3> <h3>  2000年,北京日报。</h3><h3> 每到夏季,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哪个司机不是头发打柳汗流浃背</h3><h3> 张张照片写社会 一台相机渡春秋</h3> <h3> 2000年,北京日报</h3><h3> 北汽出租也是北京公交集团的一部分,我的镜头没有漏掉</h3> <h3>  雨衣、窗帘,司售人员想尽了办法在车厢增加服务</h3> <h3>  2000年,北京日报。</h3><h3> 有一种照片是开放的,他会把你的视线引向画面之外,这时画面前已坐满聆听的学生</h3> <h3>  2000年,北京日报。</h3><h3> 一语双关,全员表现这可能是最好的表现形式。</h3> <h3>  风雪公交人,一代公交人的写照</h3> <h3>  说起新闻摄影,数码相机普及之前对照片的要求侧重于质量,包括用光,构图,画面经营。现在新闻照片突出新闻价值,但技术含量仍然要有。</h3><h3> 新闻摄影需要综合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功。真正拍好新闻,可为其它门类的摄影打下良好基础。</h3> <h3>  2001年北京日报。</h3><h3> 这张照片后来被以较大篇幅用在公交画册上。一张好的照片可以将企业的宗旨和职工的精神面貌映入大家的视觉中</h3> <h3>  2001年,北京日报</h3><h3> 有人有物,新闻照片总是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紧凑是要点。</h3> <h3>  大约在2002年左右我开始使用数码相机,由于北京日报较早使用数码排版,为了接轨我自费购置了扫描仪开始使用PS。</h3><h3> 想起胶片时代,晚上拍、冲、洗,早晨上班之前骑自行车送稿到报社。苦呀😂😂😂</h3><h3> 开始骑车,后来有了摩托车,又有了汽车。那时我经常到车队,很了解基层的情况。</h3><h3> 现在条件这么好,我要是年轻非骑个大摩托飞遍全北京,拍遍全公交。</h3><h3> 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h3> <h3><font color="#010101">  新闻照片就是用图说事儿,用可视的形象讲生动的故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新闻照片的</font><font color="#ed2308">常用手法就是调整主体、陪体与背景的关系。</font><font color="#010101">它包括:</font><font color="#ed2308">大小对比、明暗对比、色彩突出、景深控制、俯仰角度……</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  照片为证,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公交车一刻没有停止运营。</h3> <h3>  当年的刘美莲在工作中,现在她已经是19大代表</h3> <h3>  试行ic卡的初期,八方达运营车还使用手持PS机</h3> <h3>  全国劳模刘俊华在奥运会公交服务中</h3> <h3>  这张照片是我引以为豪和难以忘怀的。它被刊登在2008年8月9号的北京日报上,公交的辉煌在这里被定格。当时在十多米高的电车灯杆升降维修车上,突然我的肚子疼得要命,“把不住门了”叫司机降下来就可能失去千载难逢的拍摄瞬间,责任和意志让我挺了过来,留下了永恒的纪念。</h3><h3> 北京奥运会以后我放弃了新闻照片的拍摄专注于影展、影赛。退休以后专注人文,放眼全国。然而,新闻照片的拍摄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 致我的公交</h3><h3> 离开公交整一年了(正式退休已三年)。公交接纳了我,历练了我,培养了我,成就了我,尽管我是个不太听话的孩子。</h3><h3> 感谢公交,感谢集团给了我专职摄影的平台。感谢与我一同奔波于企业大事件报道记录的同事刘静、张桂芳,那难忘的日日夜夜。感谢我采访的车队,车间,司售人员感谢你们的真诚配合。我没有什么报答企业,报答你们,只有留下了企业数万张照片资料,这里面可能有你,有她。</h3><h3> 同事、同仁、喜欢摄影的朋友,把工作当事业你会获得快乐,升官发财不是唯一的选择。说这话时我有点脸红但我的❤心一点也不虚!</h3><h3> 当今的发展让人 瞠目结舌,眼下的条件今非昔比。新一代年轻人你们的世界精彩无限!</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