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L互动式教与学

Olive

<h3>2017年12月,一直关注一土的我,看到到SCL课程培训的消息,好奇心又来了:这是个啥东东?🤔预感到我和它有缘,但培训却因故取消。2018年第一个月,缘分果然又来了,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约会SCL。</h3> <h3>这个未来学校也挺吸引我</h3> <h3>学校的机构设置,确实有点不一样~</h3> <h3>走廊上很多开放的空间,我自行脑补:下课可以看书、聊天,课上有单独需要的可以自学,老师可以单独辅导,开个小型讨论会,放学不想走的写个作业,家长来了等候下老师、孩子……实在是多功能👍</h3> <h3>走了几步,果然看到有教师答疑区的牌子!环境就是关系,就是文化!!!</h3> <h3>SCL互动式教与学课程培训就在这个302教室,旁边是《教练型教师》培训,场太嗨了,墙太不隔音了😂</h3> <h3>课间我看到门口的课表,才发现这是学科教室,想必一定是走班的。</h3> <h3>好吧,不给北大附中未来学校做广告了😁言归正传,培训教室的门上贴着引导海报,这很重要,这就是课程的一部分。</h3> <h3>学习路线图,是不是比文本式的目标更直接好记?!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画图能力,未来教师真得十八般武艺啊😊</h3> <h3>课程讲师李老师原来是做企业培训的,现在为一土教育领导力学院的全职老师,专业很厉害,跨界的背景对办一所开放的学校很重要,一土有眼光👍</h3> <h3>学习手册的第一页,一土的形象广告,也是这节课的思想基础,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得成为学习的设计者、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教练、思想的畅行者、彼此的合作者!</h3> <h3>全部的课程内容如目录。我注意到两个细节,一是李老师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今天课程学习的向导,二是发了手册,老师先让自己看手册,然后梳理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交流。定位说明观念,先学很有必要。</h3> <h3>SCL的概念与核心,有经验的老师会觉得,这不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嘛,这不就是自学、互学、共学嘛~</h3> <h3>课堂上时不时就有这样的伙伴互学,比自学不孤单,比共学更深入~</h3> <h3>这是我的学习伙伴,随机的,结果一聊才知道琼芳是河南人,老乡!全是缘分哪!只身在重庆工作,自己报名参加此次培训,就是为了当个不一样的好老师!👍真是尺码相同的人👭</h3> <h3>这些原理都被我标记了小圆点,因为它们对我对教育专业院校毕业的老师来说,都不陌生。</h3> <h3>这个核心技术也似乎并无特别之处,教学本就该酱紫啊~</h3> <h3>亮点来了-观念、理论都不陌生,但在很多课堂上难以见到落实,SCL的精髓在于把理念技术化,把观点变成可操作的方法,这才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关键。所以,仅仅一个开场(常说的教学导入),老师就带我们玩了不下10种方法。</h3> <h3>总结活动(平常说的结课环节),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实用!行动计划-庆祝一下-链接起来,让我印象很深,尤其是那个先抹脖再剖腹的动作,想忘也难🤣另外,课堂上庆祝的元素还是需要的,学会自我及相互激励嘛!课堂也需要温度嘛!</h3> <h3>各种激励,各种庆祝,做有意思的老师!</h3> <h3>各种激励,各种庆祝,做有意思的人!</h3> <h3>复习的套路也很多~</h3> <h3>怎样教授知识?我觉得这个技术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讲练做,还可以有丰富的动手体验、利用图形记录、自由探索等,也就是让知识的传递尽可能有趣、走心、多向、多感官,这样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h3> <h3>呶,撕纸体验,看-摸-分享,从中体会知识点的传递。还真绞脑汁,不信您试试把一张纸撕成这样🙄</h3> <h3>用默写词语、九宫格的方法揭示记忆的七个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不过根据我刚读过的《如何学习》,记忆的奥秘还有很多,课程还可以拓展下。</h3> <h3>总结下:SCL的最大价值在组织教学的策略技术,说到底,还是在强调教学最重要的是设计!!!教学,不能只考虑内容的设计,还应该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好如何学如何教,其实,好的教学一定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此外,个人觉得,这个课程非常适合教龄在1-10年的老师,最好是普及性的,在教学实践初期、教学实践向经验理论过渡的时期,这个是绝对有帮助的。对于我,则帮助我梳理了很多开展教学培训、教研活动的技术,也是受益匪浅。只要出发,总有风景。❤</h3> <h3>最后还想说说一土引进或研发的这些课程,既输入又输出,这个思路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成果的提炼、新型学校办学模式的探索,无疑是足以让人伸出大拇指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