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青岛老建筑之七——观海一.二路,观象一.二路。

卢锡锦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2号乙。据相关资料记载,解放前,这里曾经是我党的地下情报站。胡念邦的报告文学/&lt;&lt;婚礼,没有如期举行&gt;&gt;中,描写的一对革命情侣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勇敢献身的动人故事,就是以他们为题材而创作的。</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2号戌,德式建筑。</h3> <h3>杨唤故居,观海一路4号,德式建筑。著名诗人,著有&lt;&lt;杨唤选集&gt;&gt;。</h3> <h3>德国教堂,观海一路5号,建于1936年,由德国建筑师尤利夫设计。</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6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7号。</h3> <h3>青岛市长馆舍,观海一路8号,在这座极为平淡的小楼里,曾经住过一位备受青岛市民爱戴的"平民市长"沈鸿烈,在他主政青岛期间(1931-1937),对青岛的整体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青岛的市政,商贸,教育,体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9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11号,欧式建筑。</h3> <h3>建筑风格设计独特,线条优美流畅,大理石筑基。从整个建筑可以看出,当时房主人殷实富足的生活水平。</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15号,德式建筑, 这是一栋非常别致的建筑,特别是西侧的塔楼无论从何角度看,都非常引人注目。</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16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20号,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德国饭店。</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20甲。</h3> <h3>铃木齿科医院旧址,观海一路28号,是一座美观的欧日结合的,造型独特的建筑。一度是青岛最大的牙科专业医院。</h3> <h3>青岛市美术专科学校旧址,观海一路29号,由吕品担任校长,吕品自幼开始学习绘画,以水彩画最为著称,是我国著名的水彩画家。</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30号,由日本人建立的"观海寥",是日本铁路局的职员宿舍。</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一路31号,德式建筑。</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3号。</h3> <h3>黄公渚故居,观海二路3号甲,被誉为民国四大骈文家之一,黄公渚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全才。他的诗词文章,绘画,书法等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同时他还在古典文学,出版目录学,金石学,文物鉴定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4号甲。</h3> <h3>日本株式会社社长宅邸,青岛观海二路5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6号。</h3> <h3>王献唐故居,观海二路13号,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著有&lt;&lt;炎黄氏族文化考&gt;&gt;等著作。曾任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山东省古代文物管委会副主任等。他是我国现当代图书事业史上的第一人。他是一位奇才,学士渊博,是一位国学大师。</h3> <h3>王献唐一生嗜书如命,收藏无数,淡泊名利,对古书,文物,书籍等极为热爱,不惜重金购买,为挽救和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做出巨大贡献。解放后,向国家捐献越王勾践剑等大量珍贵文物8000多件文物和5万册古籍。</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15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17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25号。</h3> <h3>李之亭旧居,观海二路27号,李之亭开国将军。</h3> <h3>陈孟元故居,观海二路29号,1934年在青岛开办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阳本印染厂"。是旧青岛有名的商人。</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39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41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47号。</h3> <h3>王统照故居,观海二路49号,著名文学家,著有&lt;&lt;青纱帐&gt;&gt;等作品。解放后任山东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局局长。故居已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精英汇聚,名流云集的时代已去不返, 不知什么原因,故居已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令人痛心不已。</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51号。依山而建,建筑风格自由奔放,筑基,楼梯,平台围墙等全部采用花岗岩,给人以厚重的感觉。</h3> <h3>苏白旧居,观海二路53号。别号"不三不四楼居士",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出版有&lt;&lt;苏白印蜕&gt;&gt;等作品,其作品大度,淳朴刚健,古朴浑厚,气势磅礴。</h3><h3><br /></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57号。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大门,给人以历史沧桑的感觉。</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61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海二路75号。</h3> <h3>萧红,萧军,舒群故居,观象一路1号。萧红,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是一位传奇性人物,著有&lt;&lt;生死场&gt;&gt;等作品。萧军,著名作家,著有&lt;&lt;八月的乡村&gt;&gt;等作品,萧军与萧红是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舒群,著名作家,著有&lt;&lt;没有祖国的孩子&gt;&gt;等作品。</h3> <h3>陈干故居,林济青故居,观象一路5号。陈干是近代山东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早年参加同盟会,1922年被各界推举为中日谈判代表,在谈判中据理力争,坚守原则,为中国,为山东,为青岛挽回尊严和权益。林济青,早年留学美国,曾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大学校长,对山东大学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科研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7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9号。据说这里曾经住的是一位姓方的高官,是沈鸿烈的副手。这是一栋非常有特色的建筑,</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11号甲,据史料记载这里曾经是中九医院。</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13号,欧式建筑。</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15号。</h3> <h3>小楼门前有两个一米多高的雕刻精美的石柱,支撑起装饰漂亮的圆弧状露台。</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19号。据史料记载著名花旦陈永玲曾在此居住过。</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21号。</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23号。</h3> <h3>望火楼,观象一路45号,建于1905年,德式建筑,由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是青岛消防百年历史的象征,也是青岛的地标性建筑,被列为青岛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单位。</h3> <h3>望火楼是德占时期,胶澳巡捕局消防观望台。塔高16米,面积170平方米,花岗岩底座,红褐色波纹水泥墙,八边形楼体,顶部的八根花岗石立柱,撑起最上面铜皮屋顶的瞭望塔。整个建筑风格简洁明了,是标准的德式公共建筑形式。</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49号。</h3> <h3>圣保罗大教堂,观象二路1号,建于1938年,由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美国信义会出资建造的。仿罗马式建筑风格,敦厚,雄壮,红清水砖墙,塔楼高24米,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h3> <h3>该教堂钟楼上有一口600多斤重的大钟,铸造于1888年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此教堂还远,据传,在教堂初建时,由一美国舰队带到青岛来的,是由特种合金铸成的,也有传说是德国铸造的。这口大钟命运坎坷,文革中被当作废品送给废品收购站了,文革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寻找,终于在聊成某工厂找到,幸好没有被损坏,完璧归赵。</h3> <h3>王大珩故居,观象二路3号,这是一栋不起眼的二层楼房,却走出蜚声世界的,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王大珩,曾荣获"两弹一星"勋章。</h3> <h3>蒋丙然故居,观象二路10号,欧式建筑。蒋丙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者。在青岛气象台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圆顶天文观测室,为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与宋春舫一起创建了青岛水族馆,是青岛观象台第一任台长,曾任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台湾大学教授等。</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二路11号,它与13号的建筑非常相似,相似的楼台,相似的石柱,相似的装饰,给人以无尽的回忆。</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二路13 号。</h3> <h3>青岛观象台旧址,观象二路15号,始建于1910年一1912年,德国近代古堡式建筑。德国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特.里希设计。主楼7层,高21.6米,全部为花岗岩砌筑。青岛观象台是中国天文事业的发祥地,它和上海,香港并称"远东三大观象台"。</h3> <h3>解放后,青岛观象台一分为二。天文.地磁.地震三部分归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气象部分归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司令部气象台"。</h3> <h3>位于观象山靠近原青岛六中的青岛观象台地磁房建于1905年,该建筑使用不含铁质成分的石料筑成,建筑的五金配件全部采用没有磁性的铜质材料制成,是我国最早的地磁观测专用场所。</h3> <h3>穹台窥象,观象二路19号,建于1931年,是青岛昔日十景之一,观象山圆顶室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天文室,1992年被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观象山圆顶室整体建筑是花岗岩圆体,直径8米,高14米,顶部的球形是钢木结构,可转动,转动一周为9分钟,内置我国引进的第一架法国制造的大型天文望远镜。</h3> <h3>水准原点,位于观象山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是国家高程系统的起算点。</h3> <h3>这是一个非常别致的小房子,是观象山顶最具纪念意义的小房子,这座造型神秘的石头小屋,外面有两层高栅栏,内部有三道铁锁,石头屋内有一口2米深的旱井,井中间有一个价值不菲的拳头大小,球型水袋玛瑙,玛瑙上有一个红色小点,标志着此高度是海拔72.26米,这就是我国的"水准原点"。</h3> <h3>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早在1926年青岛观象台的科学家们作为我国唯一的代表团,参加了第一届万国经度联测,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赏,开创了我国天文界参加国际合作的先例。</h3> <h3>青岛老建筑,观象一路19号甲。</h3>

青岛

观海

建筑

二路

观象

一路

故居

观象台

我国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