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鉴别诊断之盲肠憩室

安地医院普外一科李军彦

<h3>  患者男性、40岁,3年前因右下腹疼痛在某县人民医院治疗,考虑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其自诉术中未发现阑尾明显病变,探查其他病变未果,切除阑尾。抗炎后,疼痛缓解出院。4个月前右侧腹壁出现红肿疼痛肿块,直径约2.0cm,切开后有脓性液体流出,给予局部引流、抗炎,长期不愈合。慕名来我院找到赵守魁主任医师,收住入院。</h3> <h3>  通过腹壁窦道外口,注入造影剂,透视下造影剂迅速进入盲肠。</h3> <h3>  术前CT发现盲肠多发憩室,憩室内有粪石,肠周脂肪间隙模糊。</h3> <h3>  原切口进入腹腔,发现盲肠外侧壁与腹壁相通,因升结肠同样多发憩室,行缩小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标本上找到窦道</h3> <h3>  结肠憩室是指肠粘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多个憩室的存在</h3><div>则称之为结肠憩室病。憩室绝大多数为后天形成的,多位于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也不少。结肠憩室欧美多发,国内罕见,其与先天无关,但种族差异较大,与遗传可能有关,也与低纤维素精致饮食密切相关。并且亚洲人群多发生在右侧结肠。憩室一般开囗较窄,进入其内的残渣不易排出,引流不畅形成感染、穿孔、脓肿形成等。</div><div> 憩室炎急性发作时有程度不同的局限性腹部疼痛,可呈刺痛、钝痛和绞痛,还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如果位于盲肠的憩室发生急性炎症或穿孔,与阑尾炎极难鉴别。《外科学》数材、《钱礼腹部外科》、《黄家驷外科学》等权威书籍中介绍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时均未提起盲肠憩室炎。</div><div> 2015年来安阳地区医院普外一科治疗了7例盲肠憩室炎患者。其中四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阑尾无明显病变,探查时发现盲肠侧壁有质硬肿物,约2.5cm左右,质硬,可呈“耳”状。将其逐渐游离,发现与肠腔相通。诊断为憩室炎。行包括憩室的“喇叭口”状切除,一期缝合,均痊愈。还有另外两例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一例术后右下腹疼痛不缓解,一例腹壁引流管口长期不愈合。完善检查后均考虑盲肠憩室炎,再次手术,行肠管部分切除,术后痊愈。术后病理证实为盲肠憩室炎。</div><div> 对一个普外科或胃肠外科的老司机来说,行肠管局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手术无任何难度。出现误诊主要是对此疾病认识不足,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常规术前检查又极难发现憩室炎,术中又不认识此君。有时候腹部CT可以发现端倪,如发现突出结肠壁的袋状结构,合并炎症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袋内可以有粪石,如本例。</div><div> 故阑尾切除时,应该提高警惕。特别是术前诊断有疑问或术中发现阑尾病变与术前症状、体征不符者,需要探查其他组织器官。包括盲肠、升结肠,考虑憩室炎时,直接行结肠楔形切除或肠管切除,一期缝合。让阑尾切除手术真正成为一个“小手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之苦!</div>

憩室

盲肠

阑尾

结肠

切除

阑尾炎

发现

腹壁

手术

升结肠